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二连盆地镶黄旗地区铀矿床地浸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文达 郭福能 +2 位作者 尧荣燕 贺航航 邓福理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4期238-238,240,共2页
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镶黄旗地区铀矿床含矿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归纳整理,分析该区含矿含水层的岩性、水动力条件、水文地质参数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矿体水文地质条件、地浸条件进行分析,为后期地浸采矿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铀矿床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超级盆地模式”——成熟盆地油气增储上产新思路 被引量:9
2
作者 吕建中 刘嘉 +3 位作者 孙乃达 李晓光 焦姣 张焕芝 《国际石油经济》 2019年第9期40-48,共9页
IHSMarkit类比全球陆上和延伸到近海的盆地,发现有25个超级盆地和24个次超级盆地,它们具有产储量大幅增长的潜力,形成“超级盆地模式”.“超级盆地模式”正在重塑未来油气勘探开发方向,为油气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让成熟盆地"... IHSMarkit类比全球陆上和延伸到近海的盆地,发现有25个超级盆地和24个次超级盆地,它们具有产储量大幅增长的潜力,形成“超级盆地模式”.“超级盆地模式”正在重塑未来油气勘探开发方向,为油气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让成熟盆地"焕发青春",不仅取决于地下资源状况、勘探思路转变、市场变化、技术创新,还取决于政府态度、开放准入、法律条款、市场竞争及社会包容等各种因素.未来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不仅需要着眼于前沿勘探和新兴领域,更要回归现有的开发风险低的成熟盆地和已知资源,实现储量有序接替、产量有效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盆地 次超级盆地 成熟盆地 勘探开发模式 二叠纪盆地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43
3
作者 陶和平 高攀 钟祥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1-768,共8页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脆弱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自1990年“一江两河”开发区建立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区域未来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因子看,1990年主要是自然因子,2004年人为因子占比重加大;从县域生态环境脆弱类型来看,自199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高脆弱型县由4个增加到10个,县域经济发展越迅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越快,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影响因素 经济与环境作用机理 “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伟鹏 卢宏玮 冯三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0-980,共11页
为了深入研究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以该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重点,对41个点的四层土壤S1(0~10 cm)、S2(10~20 cm)、S3(20~30 cm)和S4(30~40 cm)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Cd、Cr、Cu、Hg、Pb、Zn、Ni和Mn 8种重金属含... 为了深入研究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以该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重点,对41个点的四层土壤S1(0~10 cm)、S2(10~20 cm)、S3(20~30 cm)和S4(30~40 cm)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Cd、Cr、Cu、Hg、Pb、Zn、Ni和Mn 8种重金属含量。运用多元统计法分析重金属来源,并采用地积累指数、富集因子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中S1土层的Cd、Cr、Cu、Pb、Zn、Ni和Mn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0.21、82.95、34.67、35.81、75.31、49.99mg·kg-1和697.39 mg·kg-1,但四层土壤各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重金属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S4土层含量最低,整体呈低水平分布。来源分析表明:浅层(S1、S2、S3)土壤中Cd、Cu、Pb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Cr、Ni、Zn、Mn主要受自然源控制;S4土层受人为影响较小,重金属元素主要是自然来源。生态风险分析表明:S1土层中Cd的地积累指数、富集因子与单项生态风险参数相较于其他元素均处于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0.790、1.973和77.782,有较明显的污染且属中度生态风险水平,其他土层的各元素参数均低于S1,呈轻微污染或无污染且属轻微生态风险水平。4个土层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最大为103.959,土壤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好,Cd与Pb累积较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来源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一江两河
下载PDF
SV和SH波垂直入射下二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对比研究
5
作者 刘昇 刘启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盆地-子盆地中的子盆地除了底部直达的入射体波外,还存在大盆地产生的横向传播的面波入射,导致子盆地共振特性的变化。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SH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子盆地基底阻抗比、大盆地倾角和半宽对二维梯形盆地-子盆地的二... 盆地-子盆地中的子盆地除了底部直达的入射体波外,还存在大盆地产生的横向传播的面波入射,导致子盆地共振特性的变化。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SH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子盆地基底阻抗比、大盆地倾角和半宽对二维梯形盆地-子盆地的二维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放大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大盆地产生的横向传播面波的影响,子盆地的速度峰值PGV和累积能量Ex最大值均有明显放大,且SV波入射下的放大系数大于SH波;子盆地基底阻抗比对盆地-子盆地的PGV最大值、Ex最大值、二维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放大系数影响较大,大盆地倾角和半宽的影响不大。SV波和SH波入射下子盆地二维共振频率较单一小盆地均有所增加,且同阻抗比下SV波入射的增幅大于SH波。SH波入射下二维共振频率下的放大系数基本大于单一小盆地,而SV波在低阻抗比下低于单一小盆地,高阻抗比下高于单一小盆地和SH波入射下的结果。SV波入射下盆地-子盆地的二维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放大系数受大盆地的影响较SH波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子盆地 显式有限元法 二维盆地共振 阻抗比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6
作者 高文于 杨红 +4 位作者 白有志 柳文杰 吕庆鑫 顾琪 张红锋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429-437,共9页
土壤有机碳、氮、磷、钾等化学成分在土壤物质循环及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确土壤有机碳、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对土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 土壤有机碳、氮、磷、钾等化学成分在土壤物质循环及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确土壤有机碳、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对土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在0~60 cm土壤深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介于12.62~46.72、0.91~2.05、0.24~0.62、4.96~9.10 g·kg^(-1),其均值分别为30.66、1.49、0.42、6.98 g·kg^(-1),可见“一江两河流域”草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均属于矿质土壤。(2)不同县域间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异质性较大。(3)草地土壤C/N、C/P、C/K和N/P分别介于10.97~29.96、33.79~100.15、1.67~6.96和2.86~5.68,其均值分别为20.17、71.08、4.39和3.57。N/P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4.00),说明本研究区域为明显的N元素限制类型。(4)土壤C/N与C/P和C/K化学计量比之间具有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即土壤N、P、K含量均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流域 草地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及多情景预测
7
作者 苏婉 邱春霞 赵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针对大尺度偏远流域土地利用演变、变化驱动和土地利用预测研究较为欠缺的问题,本文利用GIS技术、地理探测器和PLUS模型等方法,基于2000—2020年5期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土地覆盖等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探究了影响耕地变化的... 针对大尺度偏远流域土地利用演变、变化驱动和土地利用预测研究较为欠缺的问题,本文利用GIS技术、地理探测器和PLUS模型等方法,基于2000—2020年5期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土地覆盖等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探究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模拟了多情景下2025年流域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①西藏“一江两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林草用地面积增加;②流域植被覆盖范围广,土地利用程度为中低等水平,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③距水域距离、降水和高程是影响流域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④生态保护情景更符合“一江两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可为流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PLUS模型 “一江两河”流域
下载PDF
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在崖13—1气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伟元 王明君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3期179-190,共12页
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评价系统为多功能综合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其模拟过程藕合了断层生长作用、沉积作用、压实作用、流体流动、烃类生成和运移以及地壳均衡作用、岩石圈减薄和热流作用等。对比评价区实际井的实测资料(如温度、Ro、压... 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评价系统为多功能综合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其模拟过程藕合了断层生长作用、沉积作用、压实作用、流体流动、烃类生成和运移以及地壳均衡作用、岩石圈减薄和热流作用等。对比评价区实际井的实测资料(如温度、Ro、压力等),可以检验模拟结果。通过在崖13-1气田区实际应用,探讨了盆地构造和地壳结构演化特点以及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特征,认为崖13-1气田天然气是双源的:莺歌海盆地上第三系烃源层生成的天然气为其主要来源,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层生成的天然气为次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ses二维盆地模拟 评价系统 崖13-1气田区 应用 构造演化 地壳结构演化 地温场 压力场 双源天然气
下载PDF
药西瓜,还是罂粟?——阿卡德语医药文献中的úÚKUŠ.GÍL(irru)
9
作者 石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61,共16页
罂粟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记载了植物úÚKUŠ.GÍL(irru)的使用情况,以苏美尔语、阿卡德语楔形文字书写的相关医学文献共有15篇,包括URU.AN.NA系列植物学文献、治疗头痛的泥版、... 罂粟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记载了植物úÚKUŠ.GÍL(irru)的使用情况,以苏美尔语、阿卡德语楔形文字书写的相关医学文献共有15篇,包括URU.AN.NA系列植物学文献、治疗头痛的泥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泥版、怀孕和分娩的泥版。本文以URU.AN.NA系列植物学文献为出发点,分别就泥版中所记载的植物特征、形态、使用部位、治疗功效和毒副作用进行梳理、辨析和讨论。借助植物úÚKUŠ.GÍL(irru)的治疗效果,讨论得出植物úÚKUŠ.GÍL(irru)是罂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 楔形文字 医学泥版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古代两河流域医学
原文传递
托克逊两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同位素指示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宁 吴彬 +2 位作者 杜明亮 杨鹏年 刘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1,共6页
通过对托克逊两河流域32组水样中的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进行测定,运用聚类、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对化学组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水环境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及组分来源。结果表明:沿... 通过对托克逊两河流域32组水样中的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进行测定,运用聚类、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对化学组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水环境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及组分来源。结果表明:沿阿拉沟渠从出山口山前砾质洪积平原→细土平原→盐沼平原过渡区地下水由HCO_3型→HCO_3·SO_4型、SO_4·HCO_3型→SO_4·CL型;地下水化学作用同时受蒸发浓缩作用、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来自盐类矿物的溶解;地下水δ^(18)O平均值为-0.889%,δD平均值为-5.668%,浅表层水δ^(18)O平均值为-0.938%,δD平均值为-6.005%,山区降水经二次转化对地下水补给产生一定的影响,远离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水样受补给源和人工开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 化学特征 两河流域
下载PDF
2019年6—7月两湖流域雨情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孝慈 李双君 孟英杰 《干旱气象》 2020年第6期937-946,共10页
运用水库汛情资料和民政厅灾情数据,分析2019年6—7月湘赣地区灾情、汛情特征。基于长江流域国家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游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SWAN拼图产品,分析2019年梅雨期两湖流域雨情异常的主要原因。结果... 运用水库汛情资料和民政厅灾情数据,分析2019年6—7月湘赣地区灾情、汛情特征。基于长江流域国家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游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SWAN拼图产品,分析2019年梅雨期两湖流域雨情异常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高层南压高压和西风急流季节性北跳提前,中层副热带高压北跳提前,2次短暂的北跳中伴有长时间的南落,低层夏季风提前北推至25°N,高、低层大气环流系统共同作用,导致2019年6—7月雨带稳定维持在湘赣地区。同时从低层到高层源自华南地区持续的水汽输送带,为两湖流域的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2)2019年6—7月梅雨锋稳定维持在湘赣中游,其间两湖流域爆发了5次强降水过程,高温、高湿、高能的环境诱使大范围稳定降水带中多伴随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活动频发,进一步增大了分区面雨量,月累计面雨量创历史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湖流域 副热带高压 南压高压 灾害性强降水 异常雨情
下载PDF
怒江州“两江”流域生态现状分析与修复策略探讨
12
作者 孟翠萍 李继品 +1 位作者 李翠莲 杨彩花 《林业建设》 2022年第4期59-63,共5页
怒江和澜沧江是流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大江河之二,怒江和澜沧江流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面积占怒江州国土面积的81%。两江流域近年来生态修复已有部分成效,但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林草支撑保障能力不... 怒江和澜沧江是流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大江河之二,怒江和澜沧江流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面积占怒江州国土面积的81%。两江流域近年来生态修复已有部分成效,但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林草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和景观破碎等问题依然突出,对两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较大制约。通过对两江流域生态现状分析,针对生态修复面临的困难与存在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修复策略,以期为两江流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两江流域 生态现状 修复策略
原文传递
湘西南两江流域支流分流山地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13
作者 彭珍宝 旷柏根 +4 位作者 旷建军 夏江林 袁正科 张灿明 陆奇勇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共10页
采用线路和标准地调查,对湘西南长江、珠江流域(两江流域)支流分流山地区的维管束植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41科983属2638种,科、属、种数明显大于邻近同纬度和相近纬度地区,较大类群出现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特... 采用线路和标准地调查,对湘西南长江、珠江流域(两江流域)支流分流山地区的维管束植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41科983属2638种,科、属、种数明显大于邻近同纬度和相近纬度地区,较大类群出现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特别是双子叶植物;②872个种子植物属分布于14个分布型27个变型中,R/T值为1.31,明显大于邻近同纬度区和相近纬度区;③有单种属59属,寡种属165属,单种属特有成分占35.59%,寡种属以14型、7型、9型、8型占优势;④珠江支流浔水区黔桂、华南植物区成分为其重要组成成分,有黔桂、华南典型成分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沟谷分布有沟谷雨林,以板根、茎花、大型叶、复叶增多为其外貌特征,在长江支流渠水区这些黔桂、华南成分不见或少见,其群落和其外貌特征不出现;⑤分水岭牛皮界至传素山及其延伸区是通道境内华中区与黔桂区植物区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流域 植物区系 植被特性 差异性 植物区分界线 湘西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