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向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焱 吴爽 +2 位作者 刘坤芳 曹里民 余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13,共3页
明确指出了现有定向井待钻井眼轨迹设计方法的不足之处, 即设计出来的井眼轨迹不能确信为一条最优的轨迹或可行的最优待钻轨迹。首次将定向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问题归结为非线性不等式约束下线性目标函数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并应... 明确指出了现有定向井待钻井眼轨迹设计方法的不足之处, 即设计出来的井眼轨迹不能确信为一条最优的轨迹或可行的最优待钻轨迹。首次将定向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问题归结为非线性不等式约束下线性目标函数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并应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SUMT混合法进行优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井眼轨迹 钻井设计 优化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海上二次三维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明 何敏 +3 位作者 张振波 刘铮 方中于 刘金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0,共6页
三维地震是海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随着采集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二次三维地震采集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油气高勘探成熟区。针对南海东部海域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方位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形成... 三维地震是海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随着采集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二次三维地震采集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油气高勘探成熟区。针对南海东部海域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方位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形成了针对性的速度建模思路,提高了速度建模的精度,采用双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联合成像,实现了新旧三维地震数据的融合成像,地震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信噪比更高,成像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断层阴影区,双方位融合成像结果的同相轴更加连续、稳定,能够提高构造图解释的可靠性,对落实位于断层上升盘、受断层影响较大的圈闭有较大帮助,可以有效降低受断层影响圈闭的勘探风险,为该地区同类型圈闭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二次三维 双方位 各向异性 联合成像 断层阴影区
下载PDF
双方位、高密度地震资料在文昌凹陷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胡高伟 邓勇 +4 位作者 潘光超 李辉 周刚 朱沛苑 李连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44-2450,共7页
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成熟区已经基本实现三维地震采集全覆盖,但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早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勘探目标评价的需求,尤其是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断层阴影严重,地层接触关系不清... 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成熟区已经基本实现三维地震采集全覆盖,但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早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勘探目标评价的需求,尤其是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断层阴影严重,地层接触关系不清,复杂断裂系统、隐蔽性圈闭难以识别,严重影响了圈闭的精细落实及目标评价,制约着该区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因此,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势在必行,本文提出的"双方位、高密度"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应是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经济而有效的技术,相对于多船宽方位采集方法而言,其采集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从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到资料解释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和技术流程,这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使用新旧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而且在解决断层阴影区的成像、中深层地层成像、大型扇三角洲的刻画、中深层隐蔽性圈闭识别、复杂断块区构造成像精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2个地区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双方位、高密度"技术在复杂断块油气藏、中深层隐蔽性圈闭勘探中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而提高了资料解释及目标评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方位 高密度 文昌凹陷 断层阴影 复杂断裂 隐蔽性圈闭
原文传递
海上双方位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响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熙盛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8期249-254,共6页
时移地震是剩余油挖潜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国大多数老油田包括南海东部惠州A油田并没有实施时移地震采集。为了弄清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惠州A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在已经正交采集一次三维资料和二次三维资料... 时移地震是剩余油挖潜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国大多数老油田包括南海东部惠州A油田并没有实施时移地震采集。为了弄清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惠州A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在已经正交采集一次三维资料和二次三维资料的条件下,以数学运算方法对一次三维和二次三维资料实施双方位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处理,达到了减少时移地震采集成本投入和预测剩余油分布的目的。经过钻井证实,剩余油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该方法可供海上油田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方位 非重复性时移地震 剩余油预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泛潜山油气田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杰明 孙雷鸣 +2 位作者 刘杰 刘洋波 李三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惠州26-6构造位于惠州凹陷惠州26洼西南陡坡带,是近NWW向北倾控洼断裂下降盘的断块构造,经多年勘探已实现二次三维采集覆盖。早期单方位处理的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在中生届及古近系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需求,特别是在主力目标层析地震成像... 惠州26-6构造位于惠州凹陷惠州26洼西南陡坡带,是近NWW向北倾控洼断裂下降盘的断块构造,经多年勘探已实现二次三维采集覆盖。早期单方位处理的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在中生届及古近系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需求,特别是在主力目标层析地震成像信噪比低、多次波干扰严重、内幕反射结构不清晰、基底与断层不清、局部受断层阴影带影响的情况下,落实中深层构造界面形态,还原古近系地层内幕结构反射特征,沉积体系分析面临了很大困难。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不同年度和方位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本次研究在分析不同方位采集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宽频处理技术、三维并联多次波衰减技术、双方位TTI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TTI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及基于目标优化的双方位融合技术等处理技术,得到的中深层构造界面形态清楚,断点清晰,提高了目的层分辨率和信噪比,还原了古近系地层内幕结构反射特征,深层成像效果明显得到改善,为目标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宽频处理 双方位 高精度网格层析成像
下载PDF
海上双方位地震资料OVT域联合成像技术在断层阴影区的应用
6
作者 李黎 刘道理 +3 位作者 郭飞 张振波 徐超 吴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断控油藏是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断层导致的地震阴影区普遍存在构造成像畸变,常规海上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难以满足该背景下构造研究需要。针对南海典型断控构造油藏不同年份拖缆采集的双方位地震资料,通过速度调查分析了不同方位三... 断控油藏是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断层导致的地震阴影区普遍存在构造成像畸变,常规海上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难以满足该背景下构造研究需要。针对南海典型断控构造油藏不同年份拖缆采集的双方位地震资料,通过速度调查分析了不同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对于叠前一致性以及五维规则化处理后的融合道集数据,采用双方位OVT(Offset Vector Tile)域断控约束网格层析速度建模以及TTI(Til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介质深度偏移,获得了高精度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双方位融合的深度域数据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断面成像精度高,断层阴影区地震反射能量聚焦、同相轴连续,构造畸变基本消除,深度误差大幅降低,为构造研究以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该地区同类型断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阴影 双方位 OVT域 断控层析 各向异性 联合成像
下载PDF
常用太阳跟踪系统接收辐射量的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军 杨智奇 +1 位作者 董菁雯 虞正发 《节能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了解决太阳跟踪系统接收辐射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文从任意斜面上太阳光入射角、天顶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出发,阐述了双轴和斜单轴太阳跟踪系统的入射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太阳散射辐射各向同性的假设,... 为了解决太阳跟踪系统接收辐射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文从任意斜面上太阳光入射角、天顶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出发,阐述了双轴和斜单轴太阳跟踪系统的入射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太阳散射辐射各向同性的假设,论述了常用太阳跟踪系统所接受辐射量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将水平面观测值转化为跟踪系统的有效接收量。将这种基于实测基础上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完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应用于太阳跟踪系统接收辐射量的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双轴 斜单轴 入射角 方位角
下载PDF
尺度缩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二维成像实验 被引量:39
8
作者 周煜 许楠 +4 位作者 栾竹 闫爱民 王利娟 孙建锋 刘立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30-2032,共3页
在尺度缩小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实验室装置上,实现了一个二维图案目标的同时方位向和距离向的二维成像,达到扫描条带宽度≤10 mm和分辨率约为1.2 mm×2 mm。
关键词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二维成像 方位向 距离向
原文传递
基于SGP4模型的卫星轨道计算 被引量:32
9
作者 刁宁辉 刘建强 +1 位作者 孙从容 孟鹏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4期64-70,共7页
以TERRA卫星为例介绍两行元素轨道报的格式,采用SGP4模型计算TERRA卫星的卫星轨道,即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并计算卫星相对于北京地面站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最后利用STK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具有实际... 以TERRA卫星为例介绍两行元素轨道报的格式,采用SGP4模型计算TERRA卫星的卫星轨道,即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并计算卫星相对于北京地面站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最后利用STK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A 两行元素轨道报 SGP4模型 方位角 高度角
下载PDF
实验室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点目标二维成像实验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煜 许楠 +2 位作者 栾竹 孙建锋 刘立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568,共3页
在尺度缩小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实验室装置上,实现了一个点目标的同时方位向和距离向的二维成像,实验结果符合预想的设计。
关键词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二维成像 方位向 距离向
原文传递
基于BISQ机制三维双相正交裂隙各向异性介质衰减及频散方位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显文 王德利 +1 位作者 王者江 郝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52-2459,共8页
对于复杂裂隙介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本文基于BISQ机制推导了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频散方程,给出了用于确定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波数方程及其表达式,研究了固体骨架各向异性、固流耦合效应各向异性、... 对于复杂裂隙介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本文基于BISQ机制推导了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频散方程,给出了用于确定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波数方程及其表达式,研究了固体骨架各向异性、固流耦合效应各向异性、渗透率各向异性对衰减及频散的影响,并对频散和衰减的方位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预测储层流体的存在、分布以及孔隙结构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使得多方位储层地球物理参数联合反演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Q机制 双相正交介质 衰减 速度频散 方位特性
下载PDF
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试验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炎 陈海军 +3 位作者 钱裕 王银峰 马婷婷 朱跃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制了1套聚光比为24的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了该集热器的光学效率模型,考察了单轴和双轴跟踪以及方位角和高度角跟踪误差对光学效率的影响,并对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双轴跟... 研制了1套聚光比为24的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了该集热器的光学效率模型,考察了单轴和双轴跟踪以及方位角和高度角跟踪误差对光学效率的影响,并对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双轴跟踪下集热器光学效率达到0.813,年均光学效率比单轴东西和南北跟踪分别高14.3%和40.9%;高度角跟踪误差对光学效率影响较大,应将高度角跟踪误差控制在0.6以内;双轴跟踪可在降低单一跟踪轴精度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光学效率;实测瞬时集热效率达到0.775,集热效率归一化线性良好,模拟推算集热效率与实测效率归一化曲线趋势一致,最大误差为10.3%。因此,该集热器可用于分布式中小型集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 双轴跟踪 集热器 光学效率 方位角 高度角 跟踪误差 集热效率
下载PDF
双捷联冗余技术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上的研发与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谈学军 洪刚 +1 位作者 李建强 姚瑞芳 《上海航天》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介绍了双捷联冗余技术在长征二号丁(CZ-2D)运载火箭上的研发与实践。阐述了采用双八表惯组和光纤惯组的必要性,以及激光/光纤双捷联惯组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采用主从冗余设计的激光/光纤双捷联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突破的故障诊断与决策... 介绍了双捷联冗余技术在长征二号丁(CZ-2D)运载火箭上的研发与实践。阐述了采用双八表惯组和光纤惯组的必要性,以及激光/光纤双捷联惯组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采用主从冗余设计的激光/光纤双捷联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突破的故障诊断与决策、全方位发射、组合导航、方位瞄准及参数测量、三CPU冗余计算机等关键技术。飞行试验验证了双捷联冗余技术总体设计的正确性。展望了运载火箭惯导技术中二度故障重构率提高、组合导航改进、双捷联主备份互换、大角度空中滚转定向、十表惯组应用等的后续发展。双捷联冗余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全箭飞行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以及入轨精度,减轻了火箭末子级的质量,增大了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光纤惯组在运载火箭中的应用积累了成功子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激光陀螺 光纤陀螺 冗余 双八表 故障诊断与决策 组合导航 全方位发射 方位瞄准
下载PDF
二维激光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 张瑞 +1 位作者 王志斌 黄艳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6-1810,共5页
由于现有单激光告警系统只能实现来袭激光一维的方位和波长等信息,提出了一种单激光告警系统同时测得二维方位信息和波长信息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光学系统主要由遮光罩、光栅、透镜组和面阵CCD组成,通过对来袭激光经过光栅后的一级和零级... 由于现有单激光告警系统只能实现来袭激光一维的方位和波长等信息,提出了一种单激光告警系统同时测得二维方位信息和波长信息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光学系统主要由遮光罩、光栅、透镜组和面阵CCD组成,通过对来袭激光经过光栅后的一级和零级衍射光斑位置的判决,得到来袭激光二维方位和波长信息。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原理,并推导得出二维方位角和波长的测量公式,根据要求推导确定了光学元件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波长分辨率小于10 nm,角度分辨率小于1°,x方向视场角为30°,y方向视场角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激光告警 光栅衍射 激光波长 二维方位角 光学设计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13-2气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高伟 范彩伟 +3 位作者 潘光超 刘爱群 张明伟 徐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7-2045,共9页
东方13-2气田的发现揭开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勘探的序幕,研究表明东方13-2气田储层为西物源海底扇重力流沉积,该海底扇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由南向北逐渐迁移的特征,各期次海底扇朵叶砂体纵向上互相叠置,横向上连片分布,受... 东方13-2气田的发现揭开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勘探的序幕,研究表明东方13-2气田储层为西物源海底扇重力流沉积,该海底扇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由南向北逐渐迁移的特征,各期次海底扇朵叶砂体纵向上互相叠置,横向上连片分布,受常规窄方位地震资料分辨率限制,砂体接触关系及储层连通性研究难度大;其次,多口井的钻探证实东方13-2气田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和差储层均表现为相同的地震反射特征,振幅类属性无法表征该区储层属性,气田气水分布也非常复杂,存在孤立水体,开发井井深设计钻遇优质储层的同时考虑如何规避孤立水体难度大.分析认为常规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东方13-2气田砂体精细刻画描述、烃检及气田ODP优化工作的需求.针对以上研究面临的问题,本文采用多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通过联合多次波衰减技术、宽频处理技术、双方位高精度层析成像技术及Ki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处理手段,为该区岩性储层的精细描述及ODP优化工作的需要提供了高品质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海底扇 非均质性 常规地震 高密度地震采集 多次波衰减 宽频处理 双方位高精度层析成像
原文传递
双方位地震资料联合成像处理技术在深水崎岖海底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盾 邓勇 +3 位作者 马光克 隋波 李潇潇 欧阳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3-1301,I0010,共10页
南海北部陆坡区崎岖海底发育,水深变化剧烈,中深层地质条件复杂,常规的窄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数据难以满足陆坡变水深条件下的地震成像和目标评价的需要。针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崎岖海底区采集的双方位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采集方位角三维... 南海北部陆坡区崎岖海底发育,水深变化剧烈,中深层地质条件复杂,常规的窄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数据难以满足陆坡变水深条件下的地震成像和目标评价的需要。针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崎岖海底区采集的双方位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采集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采用双方位联合速度建模以及双方位各向异性深度偏移联合成像,提高了速度建模精度,并实现了双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融合处理。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双方位融合成像的同相轴更加连续、稳定,较好解决了崎岖海底下伏地层的成像问题,提高了复杂构造区的成像精度,为后续构造解释及进一步目标综合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崎岖海底 双方位 联合成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基于SGP4模型的空间站轨道精度分析
17
作者 徐玲玲 赵航 +2 位作者 宋静 陈书芃 潘志兵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针对在地面站天线对空间站观测任务中,通常基于卫星工具包(satellite tool kit,STK)软件规划出天线对空间站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实现天线对空间站的自动跟踪.为了保证天线跟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定期计算出准确的空间站轨道和天线的方... 针对在地面站天线对空间站观测任务中,通常基于卫星工具包(satellite tool kit,STK)软件规划出天线对空间站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实现天线对空间站的自动跟踪.为了保证天线跟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定期计算出准确的空间站轨道和天线的方位俯仰角,并更新规划任务.因此科学分析与评估空间站两行轨道根数(two line elements,TLE)长期预报精度,对地面站实现空间站的精准跟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空间站(China Space Station,CSS)梦天实验舱为例,基于TLE数据,利用STK软件提供的简化常规摄动规模型(simplified general perturbations4,SGP4)模型计算空间站轨道以及空间站相对于西安地面站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并分析不同策略下的精度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第二天更新空间站的TLE,可以获得较好的轨道结果,从而更好地保障天线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天实验舱(Mengtian Lab Module) 两行轨道根数(TLE) SGP4轨道预报 方位角 俯仰角
下载PDF
基于涡旋电磁波体制的三维SAR成像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坤 马晖 刘宏伟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1-698,共8页
涡旋电磁波得名于其传播时围绕行进轴的旋转现象,该电磁属性被称为轨道角动量。基于其在方位角上的目标分辨能力,该文将涡旋电磁波引入传统的合成孔径成像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成像方案。在结合轨道角动量模态域之后,将合成孔径雷达二... 涡旋电磁波得名于其传播时围绕行进轴的旋转现象,该电磁属性被称为轨道角动量。基于其在方位角上的目标分辨能力,该文将涡旋电磁波引入传统的合成孔径成像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成像方案。在结合轨道角动量模态域之后,将合成孔径雷达二维回波扩展到三维。首先,基于波形分集理论,获取同时多模态回波数据,并利用傅里叶变换(FT)变换到方位角维,形成距离-合成孔径方位-方位角三维数据。然后,基于Radon-FT,提出了一种联合二维方位压缩算法来生成三维目标成像。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和算法的性能,证明了涡旋电磁三维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雷达 轨道角动量 合成孔径雷达 拉东变换 联合二维方位压缩
下载PDF
南海东部地区断层阴影带构造落实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亚民 戴朝强 +2 位作者 姜建 周清波 吴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南海东部地区断层阴影带构造圈闭资源潜力巨大,部分区带老三维地震资料近似平行于新近系控圈断层走向方向采集,断层阴影带照明度低,受断层带、断层两盘地层速度差异等因素影响,阴影带速度各向异性特征明显,准确深度偏移成像面临挑战,断... 南海东部地区断层阴影带构造圈闭资源潜力巨大,部分区带老三维地震资料近似平行于新近系控圈断层走向方向采集,断层阴影带照明度低,受断层带、断层两盘地层速度差异等因素影响,阴影带速度各向异性特征明显,准确深度偏移成像面临挑战,断层圈闭构造落实难度大,不利于断层圈闭的评价及油田开发方案部署。基于此,近年开始在油气成藏有利区带垂直于控圈断层走向方向开展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改善了断层阴影带照明度;针对局部有利目标,通过地震正演研究指导断层阴影带构造假象识别及构造成图,初步落实构造形态,为利用层位、断层约束的精细速度建模提供相对合理的构造趋势;基于不同采集方位角的新、老两批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双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及融合偏移处理,进一步改善断层阴影带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落实构造细节,在工作实践中构建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对策,较好解决了南海东部地区断层阴影带构造圈闭落实难题,在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为勘探目标及油田开发早期井位部署和地质储量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地区 断层阴影带 断层圈闭 地震正演 双方位地震数据融合处理
下载PDF
基于反正弦圆环天线阵列的二维成像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航 罗迎 +1 位作者 陈怡君 苏令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7-1494,共8页
雷达成像技术可获得目标的丰富特征信息,从而为目标识别提供重要依据。涡旋电磁波雷达成像技术可获得相对静止目标的高分辨率二维像,是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利用反正弦圆环天线阵列获得雷达波束内的方位角分... 雷达成像技术可获得目标的丰富特征信息,从而为目标识别提供重要依据。涡旋电磁波雷达成像技术可获得相对静止目标的高分辨率二维像,是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利用反正弦圆环天线阵列获得雷达波束内的方位角分辨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正弦圆环天线阵列的二维成像算法。利用半个圆环天线阵列,获得与涡旋电磁波雷达成像技术相近的方位角分辨率,并降低了旁瓣高度。对回波进行Dechirp处理,获得一维距离像;在此基础上,构建参考信号,通过信号间的共轭相乘将相位中的余弦函数变为线性函数;将回波累加,获得目标二维像。仿真分析了阵元个数和波束宽度对方位角分辨率的影响,并与涡旋电磁波雷达成像算法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天线阵列 二维成像 实孔径雷达 反正弦函数 方位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