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TCS-2信号系统下城际铁路折返能力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潘琢
崔衍渠
+2 位作者
谭彬
刘永欣
任冲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6,共8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兼具城际和市域(郊)通勤功能的新型城际铁路,具有自主运营、地下敷设、公交化运营等特征,对系统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城际铁路规范对立折列车的折返能力及到发线数量的规定已经不适用于地下敷设为主的大...
研究目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兼具城际和市域(郊)通勤功能的新型城际铁路,具有自主运营、地下敷设、公交化运营等特征,对系统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城际铁路规范对立折列车的折返能力及到发线数量的规定已经不适用于地下敷设为主的大湾区城际铁路,为控制车站规模且最大程度发挥折返能力,亟需研究集约化配线下的高效率折返方式。本文对折返作业流程、各项时间参数标定、作业间相互制约关系进行梳理,通过图解法得出多股道交替折返能力的计算原理,可用于指导运营方案及车站规模控制。研究结论:(1)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不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对应的接、发车间隔均为4.23 min,折返能力为14对/h,与换端时间无关,仅与占用咽喉区时间有关;(2)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在此基础上每增加2 min换端时间,相应的发车间隔就增加0.5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3)站后双停车线交替折返时,换端时间每增加2 min,接、发车间隔增加1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行车组织设计与车站配线规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S-2
换端作业
折返能力
图解法
配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折返式翻车机重车牵车线优化布置研究
2
作者
张怡
《铁道货运》
2023年第8期20-24,31,共6页
在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特别是“公转铁”相关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我国铁路煤炭等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不断增长,铁路运输组织、企业装卸机械等相关领域的适应性环节亟待优化。作为铁路货运重要的卸车机械,翻车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卸车能力...
在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特别是“公转铁”相关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我国铁路煤炭等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不断增长,铁路运输组织、企业装卸机械等相关领域的适应性环节亟待优化。作为铁路货运重要的卸车机械,翻车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卸车能力大、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为优化翻车机卸车作业流程,提高翻车机整体卸车效率,满足企业运营需求,针对折返式翻车机的重车牵车线布置形式进行探讨。从系统布置形式、作业流程及特征等方面,计算并分析折返式翻车机系统的传统布置形式和优化布置形式差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证了重车牵出线优化布置方案具有流程更简单、作业效率更高、综合成本投入更少、环保性较好等优点,且从技术上和工艺上均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对于提升铁路煤炭运输装卸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式翻车机
重车牵车线
布置方式
作业流程
优化布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牵引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
12
3
作者
张增勇
毛保华
+1 位作者
蒋玉琨
朱宇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0-455,共6页
将牵引计算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的通过能力计算,并分析其计算效果.首先阐述并分析了站后折返的种类及其作业流程,得出了单线折返与双线折返最小发车间隔的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当咽喉区不能并行作业时车站折返线数目的合理设置...
将牵引计算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的通过能力计算,并分析其计算效果.首先阐述并分析了站后折返的种类及其作业流程,得出了单线折返与双线折返最小发车间隔的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当咽喉区不能并行作业时车站折返线数目的合理设置建议;接着通过引入动力学方程,给出了基于牵引计算求解站后折返能力的计算方法.最后采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北京西站作为算例车站、DKZ4型列车作为算例列车,求出了列车在节能与节时两种不同操控模式下的站后折返最小发车间隔,单线与双线折返时间相差明显.在此基础上与均加减速节时模式下的各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差别明显,说明了在折返计算中采用牵引计算求解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后折返能力
作业流程
列车牵引计算
操控策略
最小发车间隔
原文传递
地铁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探讨
被引量:
8
4
作者
李琼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78,共4页
站前折返虽不是目前地铁终点站常用的折返站型,但在场地受限等情况下,亦是解决列车折返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股道的侧进直出、直进侧出折返作业以及双股道折返作业的技术过程分析,总结上述作业的折返能力计算公式,认为折返能力大小...
站前折返虽不是目前地铁终点站常用的折返站型,但在场地受限等情况下,亦是解决列车折返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股道的侧进直出、直进侧出折返作业以及双股道折返作业的技术过程分析,总结上述作业的折返能力计算公式,认为折返能力大小均与进路办理时间和进出站时间有关,单股道折返能力还与列车的停站时间有关,同时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取值、计算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种折返站采用不同道岔号码的折返能力进行计算比较,对如何提升折返能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站前折返
作业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折返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5
作者
梁祖利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21年第1期21-23,100,共4页
轨道交通列车折返时间间隔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一般可以采用优化线路配线设置、采用先进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轨道交通列车的性能、提高对乘客的引导等措施来缩短轨道交通折返站的折返时间。本文从典型的...
轨道交通列车折返时间间隔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一般可以采用优化线路配线设置、采用先进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轨道交通列车的性能、提高对乘客的引导等措施来缩短轨道交通折返站的折返时间。本文从典型的折返站折返时间流程及作业项目出发,分析影响折返时间的主要因素及优化的折返时间的措施,通过模拟折返场景的线路、道岔设计单元,同时建立列车运行过程控制计算模型,实现典型的轨道交通车站折返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间隔
道岔单元
过程控制
动态仿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CS-2信号系统下城际铁路折返能力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潘琢
崔衍渠
谭彬
刘永欣
任冲
机构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铁“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6,共8页
基金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运输关键技术研究》(KSNQ212032)。
文摘
研究目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兼具城际和市域(郊)通勤功能的新型城际铁路,具有自主运营、地下敷设、公交化运营等特征,对系统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城际铁路规范对立折列车的折返能力及到发线数量的规定已经不适用于地下敷设为主的大湾区城际铁路,为控制车站规模且最大程度发挥折返能力,亟需研究集约化配线下的高效率折返方式。本文对折返作业流程、各项时间参数标定、作业间相互制约关系进行梳理,通过图解法得出多股道交替折返能力的计算原理,可用于指导运营方案及车站规模控制。研究结论:(1)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不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对应的接、发车间隔均为4.23 min,折返能力为14对/h,与换端时间无关,仅与占用咽喉区时间有关;(2)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在此基础上每增加2 min换端时间,相应的发车间隔就增加0.5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3)站后双停车线交替折返时,换端时间每增加2 min,接、发车间隔增加1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行车组织设计与车站配线规模控制。
关键词
CTCS-2
换端作业
折返能力
图解法
配线
Keywords
CTCS-2
turn
-
back
process
turn
-
back
capability
graphic
method
sidings
分类号
U292.5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折返式翻车机重车牵车线优化布置研究
2
作者
张怡
机构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
出处
《铁道货运》
2023年第8期20-24,31,共6页
基金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3003)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2022GRFX036)。
文摘
在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特别是“公转铁”相关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我国铁路煤炭等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不断增长,铁路运输组织、企业装卸机械等相关领域的适应性环节亟待优化。作为铁路货运重要的卸车机械,翻车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卸车能力大、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为优化翻车机卸车作业流程,提高翻车机整体卸车效率,满足企业运营需求,针对折返式翻车机的重车牵车线布置形式进行探讨。从系统布置形式、作业流程及特征等方面,计算并分析折返式翻车机系统的传统布置形式和优化布置形式差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证了重车牵出线优化布置方案具有流程更简单、作业效率更高、综合成本投入更少、环保性较好等优点,且从技术上和工艺上均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对于提升铁路煤炭运输装卸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折返式翻车机
重车牵车线
布置方式
作业流程
优化布置
Keywords
turn
-
back
Dumper
Heavy-Vehicle
Pulling
Line
Layout
Scheme
Operation
process
Optimized
Layout
分类号
U294.2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牵引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
12
3
作者
张增勇
毛保华
蒋玉琨
朱宇婷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地铁设计研究所
出处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0-45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71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JBZ012)
文摘
将牵引计算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的通过能力计算,并分析其计算效果.首先阐述并分析了站后折返的种类及其作业流程,得出了单线折返与双线折返最小发车间隔的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当咽喉区不能并行作业时车站折返线数目的合理设置建议;接着通过引入动力学方程,给出了基于牵引计算求解站后折返能力的计算方法.最后采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北京西站作为算例车站、DKZ4型列车作为算例列车,求出了列车在节能与节时两种不同操控模式下的站后折返最小发车间隔,单线与双线折返时间相差明显.在此基础上与均加减速节时模式下的各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差别明显,说明了在折返计算中采用牵引计算求解结果更准确.
关键词
站后折返能力
作业流程
列车牵引计算
操控策略
最小发车间隔
Keywords
station-end
turn
-
back
capacity
operation
process
train
traction
calc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minimal
departure
interval
分类号
U491.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地铁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探讨
被引量:
8
4
作者
李琼
机构
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78,共4页
文摘
站前折返虽不是目前地铁终点站常用的折返站型,但在场地受限等情况下,亦是解决列车折返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股道的侧进直出、直进侧出折返作业以及双股道折返作业的技术过程分析,总结上述作业的折返能力计算公式,认为折返能力大小均与进路办理时间和进出站时间有关,单股道折返能力还与列车的停站时间有关,同时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取值、计算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种折返站采用不同道岔号码的折返能力进行计算比较,对如何提升折返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地铁
站前折返
作业过程
影响因素
Keywords
subway
turn
-
back
before
station
operation
process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U23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折返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5
作者
梁祖利
机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地院
出处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21年第1期21-23,100,共4页
文摘
轨道交通列车折返时间间隔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一般可以采用优化线路配线设置、采用先进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轨道交通列车的性能、提高对乘客的引导等措施来缩短轨道交通折返站的折返时间。本文从典型的折返站折返时间流程及作业项目出发,分析影响折返时间的主要因素及优化的折返时间的措施,通过模拟折返场景的线路、道岔设计单元,同时建立列车运行过程控制计算模型,实现典型的轨道交通车站折返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
关键词
折返间隔
道岔单元
过程控制
动态仿真
Keywords
turn
-
back
interval
switch
design
unit
train
operation
process
control
dynamic
simulation
分类号
U2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TCS-2信号系统下城际铁路折返能力研究
潘琢
崔衍渠
谭彬
刘永欣
任冲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折返式翻车机重车牵车线优化布置研究
张怡
《铁道货运》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牵引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能力计算方法
张增勇
毛保华
蒋玉琨
朱宇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原文传递
4
地铁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探讨
李琼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折返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梁祖利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