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油抗突变作用机理进一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泽贞 温登瑰 +2 位作者 魏丽珍 支惠英 邸海灵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姜黄油的抗突变作用机理,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法对其做了四种处理方式的试验:A- 姜黄油先与已知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 MMC)接触,再加入遇到致突变剂即发生突变的指示菌;B- 姜黄油先与上述指示菌接... 为进一步探讨姜黄油的抗突变作用机理,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法对其做了四种处理方式的试验:A- 姜黄油先与已知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 MMC)接触,再加入遇到致突变剂即发生突变的指示菌;B- 姜黄油先与上述指示菌接触,用生理盐水(NS)洗菌,最后加MMC;C- MMC先与指示菌接触,用NS洗菌,最后加姜黄油;D- 姜黄油、MMC和指示菌同时混合接触。以上四种方式在37 ℃下接触20min 后分别做试验。结果A-B-C-D四种方式的试验结果均显示姜黄油有抗突变效应,提示其既能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又能促使已突变细胞的DNA修复;既有细胞外直接灭活致突变剂的抗突变作用,又有细胞内的抗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抗突变 机理 MMC 试验
下载PDF
姜黄油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卢彩会 赵明明 牟德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8-113,共6页
本文通过测定姜黄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测定4种供试菌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内容物的渗漏情况等方面,对姜黄油的抑菌机制... 本文通过测定姜黄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测定4种供试菌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内容物的渗漏情况等方面,对姜黄油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为15.3 mm,MIC值为0.4μL/m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扫描电镜图显示,姜黄油使菌体外部出现损伤,细胞形态破损严重,影响了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小分子物质泄漏;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经1 MIC姜黄油处理的4种供试菌,其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内容物泄露,电导率明显增加,同时培养基中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也明显增加,使OD_(260)(核酸)的值也明显升高。综上所述,姜黄油的抑菌机理可能在于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内容物泄漏,导致菌体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抑菌圈 最低抑菌浓度 生长曲线 抑菌机理
下载PDF
姜黄油的抗炎镇痛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卢彩会 牟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油的抗炎、镇痛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并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综合评价姜黄油的抗炎效果;对小鼠连续灌胃给药后,观察热板痛阈值及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来评价其镇痛效果;通过测定清除1,1-二... 目的:探讨姜黄油的抗炎、镇痛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并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综合评价姜黄油的抗炎效果;对小鼠连续灌胃给药后,观察热板痛阈值及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来评价其镇痛效果;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及对油脂的保护能力,评价姜黄油及姜黄油胃肠消化液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姜黄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效果;同时姜黄油及姜黄油的胃肠消化液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并且与剂量成依赖关系。姜黄油总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半最大效应质量浓度为0.75 mg/m L,但经胃肠液消化后的姜黄油的抗氧化效果要高于姜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抗炎 镇痛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GC-MS的不同提取方法获得姜黄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惠芳 梁立娟 +2 位作者 陈跃新 吕平 彭靖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737-1873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 GC—MS
下载PDF
姜黄中姜黄素和姜黄油提取工艺研究
5
作者 任柯昱 翁翔宇 +2 位作者 路慧 胡道武 陶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2,共4页
姜黄素和姜黄油是姜科植物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姜黄素具有清除机体内自由基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功效,姜黄油具有抗菌和保护肝脏等生物活性功效。为了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改善姜黄油的质地和口感、开发姜黄素和姜黄... 姜黄素和姜黄油是姜科植物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姜黄素具有清除机体内自由基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功效,姜黄油具有抗菌和保护肝脏等生物活性功效。为了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改善姜黄油的质地和口感、开发姜黄素和姜黄油的新产品和提高姜黄素和姜黄油的经济价值,该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姜黄中姜黄素和姜黄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和姜黄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5、超声功率210 W、超声时间40 min和超声温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油 PB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泰国姜黄精油(Turmericoil)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廖超林 《林产化工通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2,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泰国产姜黄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24 个峰,鉴定其中20 种成分,占总峰面积98% ,并能分离鉴定出α-郁金酮(Alpha-Turm erone)和β-郁金酮(.be-ta.-Turm ...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泰国产姜黄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24 个峰,鉴定其中20 种成分,占总峰面积98% ,并能分离鉴定出α-郁金酮(Alpha-Turm erone)和β-郁金酮(.be-ta.-Turm erone),未见有文献报道在姜黄油中分离出以上2 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α-郁金酮 β-郁金酮 芳-郁金酮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姜黄中姜黄素和姜黄油的影响
7
作者 吴双 袁茂廷 +2 位作者 夏修新 刘国豪 倪穗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36-442,共7页
以新鲜姜黄根茎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了晒干、阴干、30℃热风烘干、60℃热风烘干和冷冻干燥5种干燥方式对姜黄素的相对含量和姜黄油组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 以新鲜姜黄根茎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了晒干、阴干、30℃热风烘干、60℃热风烘干和冷冻干燥5种干燥方式对姜黄素的相对含量和姜黄油组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姜黄素的相对含量和姜黄油的含量及组分的变化较大,但姜黄的色度变化较小,其中自然阴干方式下姜黄素和姜黄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84%、6.15%。研究结果为姜黄的开发利用和产品加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干燥方式 姜黄素 姜黄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肉桂精油和姜黄油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富涛 孙淑君 +4 位作者 游秀峰 窦涛 蔡玉彪 周琳 刘向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74-77,共4页
为研究肉桂精油和姜黄油对豇豆疫霉(Phytophthora vignae)、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及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肉桂精油... 为研究肉桂精油和姜黄油对豇豆疫霉(Phytophthora vignae)、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及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肉桂精油和姜黄油的抑菌活性,计算对应的抑制中浓度(EC_(50))。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和姜黄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肉桂精油对豇豆疫霉、禾谷丝核菌、稻瘟病菌及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EC_(50)分别为215.03、204.90、199.57、140.20μg/mL,姜黄油对豇豆疫霉、禾谷丝核菌、稻瘟病菌及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EC_(50)分别为1456.14、358.07、366.68、514.88μg/mL,肉桂精油表现出了较高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肉桂精油 姜黄油 植物病原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姜黄油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雷慧 谭佳妮 +2 位作者 李绍平 李海涛 季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探讨姜黄油的抗肝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肝癌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以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 探讨姜黄油的抗肝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肝癌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以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发现,姜黄油能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并诱导其凋亡;升高细胞内Bax与Bcl-2的比值;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并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结果提示姜黄油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肝癌 凋亡
下载PDF
生姜精油和姜黄油在肉味香精调配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延平 梁俪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3,共5页
通过正交方法、感官评价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确定并验证生姜精油和姜黄油在牛肉、猪肉和鸡肉3种基础肉味香精配方中的用量。以质量百分含量计算添加量,其中生姜精油和姜黄油在牛肉香精中分别添加0.24%和0.12%;在猪肉香精中... 通过正交方法、感官评价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确定并验证生姜精油和姜黄油在牛肉、猪肉和鸡肉3种基础肉味香精配方中的用量。以质量百分含量计算添加量,其中生姜精油和姜黄油在牛肉香精中分别添加0.24%和0.12%;在猪肉香精中分别添加0.38%和0.16%;在鸡肉香精中分别添加0.28%和0.095%,将上述3种香精进行肉制品加香应用实验,感官评价结果分别为牛肉香82.52分,猪肉香83.15分,鸡肉香85.04分,研究旨在为香辛料提取物在肉味香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精油 姜黄油 肉味香精
下载PDF
泉州地区姜黄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蓝波妙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96-100,共5页
利用浸提法获得姜黄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精油的组成成分,并选取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沙门氏菌来研究姜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共检测出40个化合物,其中36个已经被鉴别。含有单萜烯类11个,倍半萜烯1... 利用浸提法获得姜黄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精油的组成成分,并选取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沙门氏菌来研究姜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共检测出40个化合物,其中36个已经被鉴别。含有单萜烯类11个,倍半萜烯16个,主要成分有桉树脑,莪术二酮,吉马酮,L(-)-樟脑,姜黄酮,α-松油醇,芳樟醇等;泉州地区姜黄挥发油对供试的3种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制效果为沙门氏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由此可见,姜黄挥发油能较好的抑制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多级分子蒸馏精制姜黄挥发油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琼 文震 吕杨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8-341,共4页
目的:为提高姜黄挥发油中姜黄酮与姜黄烯的含量,采用多级分子蒸馏的方法对姜黄挥发油进行精制。方法: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姜黄油为原料,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等因素对姜黄油蒸馏效果的影响,再逐步提高真空度与蒸馏温度,对姜... 目的:为提高姜黄挥发油中姜黄酮与姜黄烯的含量,采用多级分子蒸馏的方法对姜黄挥发油进行精制。方法: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姜黄油为原料,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等因素对姜黄油蒸馏效果的影响,再逐步提高真空度与蒸馏温度,对姜黄油进行多级蒸馏。结果:根据正交实验结果,确定一次蒸馏条件为蒸馏温度70℃,进料速率1.5mL/min,转子转速250r/min。经五次蒸馏后,姜黄油中姜黄酮和姜黄烯的质量分数提高到80%以上,总得率为30.29%。结论:多级分子蒸馏技术使姜黄酮和姜黄烯分别与单萜等轻质组分、脂肪酸等重质成分依次分离,为姜黄挥发油的分离提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挥发油 分子蒸馏 姜黄烯 姜黄酮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姜黄油脂质体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雪容 孟雨薇 +1 位作者 周军 李湘洲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9-205,共7页
利用薄膜分散超声波法制备姜黄油脂质体,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姜黄油体积分数、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比例、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姜黄油包封率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并获得了姜黄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为姜黄油体积分数1.2%,卵磷脂和胆固醇5∶1,超... 利用薄膜分散超声波法制备姜黄油脂质体,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姜黄油体积分数、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比例、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姜黄油包封率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并获得了姜黄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为姜黄油体积分数1.2%,卵磷脂和胆固醇5∶1,超声时间21 min,此条件下姜黄油包封率可达到96%,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对姜黄油脂质体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性能分析表明,姜黄油脂质体的粒径为896 nm,PDI多分散指数为0.44,分别在4℃和25℃的条件下储存14 d内的pH均保持稳定。在10%乙醇和50%乙醇的模拟释放液中12 h内的姜黄油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1.7%和21.5%,具有一定缓释效果,释放过程分别符合Ritger-peppas和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姜黄油脂质体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长效的抑制作用,研究对于提高姜黄油的稳定性、实现长效抑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脂质体 响应面法 释放 抑菌
下载PDF
姜黄素和姜黄油同步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政伟 姚磊 李丹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4,67,共5页
以姜黄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同步提取姜黄素和姜黄油,采取水沉技术分离姜黄素和姜黄油。用姜黄素和姜黄油提取得率作评价指标,以单因素试验探索各因素对目标成分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把姜黄素和姜黄油总提取得率作评价指标... 以姜黄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同步提取姜黄素和姜黄油,采取水沉技术分离姜黄素和姜黄油。用姜黄素和姜黄油提取得率作评价指标,以单因素试验探索各因素对目标成分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把姜黄素和姜黄油总提取得率作评价指标,以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最适提取工艺:液料比18:1 mL/g、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5 min和提取2次条件下,姜黄素提取得率3.54%,纯度32.13%;姜黄油提取得率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姜黄素 姜黄油 提取
下载PDF
一种莪术油复配消毒剂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贺 程钢 +6 位作者 黄颖 王刚 汪泉 刁慧敏 江杨帆 冯年平 黄赵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考察莪术油复配消毒剂对医院常见耐药菌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 650-2019),分别采用悬液定量抑菌实验和悬液定量杀菌实验进行考察,每种实验测试了4个菌株。结果:该莪术油复配消毒剂对医院... 目的:考察莪术油复配消毒剂对医院常见耐药菌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 650-2019),分别采用悬液定量抑菌实验和悬液定量杀菌实验进行考察,每种实验测试了4个菌株。结果:该莪术油复配消毒剂对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抑菌率及杀菌率均达到99.99%。结论:该莪术油复配消毒剂对医院常见耐药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有望被开发成一种安全、环保的消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 复配消毒剂 抗菌效果
原文传递
姜黄超临界提取精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光环 郑伟然 徐连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超临界提取姜黄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含油率2个指标,考察β-环糊精与精油的配比(g:mL)、β-环糊精与水的配比(g:g)、辗磨包合时间3个因素对β-CD包合姜黄超临界提取...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超临界提取姜黄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含油率2个指标,考察β-环糊精与精油的配比(g:mL)、β-环糊精与水的配比(g:g)、辗磨包合时间3个因素对β-CD包合姜黄超临界提取精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得最佳工艺,精油:β-CD为1:8(g:mL),β-CD:水为1:2(g:g),辗磨包合时间30min。结论该包合方法工艺简单,方便实用,可有效提高了姜黄精油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Β-环糊精 胶体磨 包合工艺
下载PDF
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张洪英 肖君刚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38-339,共2页
①目的 探讨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体积分数 0 .0 0 0 1和 0 .0 0 1姜黄油作用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 6细胞 2d和 3d后其超微结构的变化。③结果 姜黄油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器崩解和细胞... ①目的 探讨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体积分数 0 .0 0 0 1和 0 .0 0 1姜黄油作用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 6细胞 2d和 3d后其超微结构的变化。③结果 姜黄油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器崩解和细胞溶解 ,并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 ,损伤作用增强。④结论 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有直接损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角蛋白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张洪英 肖君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 : 探讨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 以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细胞为模型 ,噻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细胞活性和生长情况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姜黄油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 ;电镜观察姜黄油对... 目的 : 探讨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 以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细胞为模型 ,噻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细胞活性和生长情况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姜黄油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 ;电镜观察姜黄油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 姜黄油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随药物浓度增加 ,其抑制增殖能力增加 ,PCNA表达逐渐减弱 ,且对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有直接损伤作用。结论 : 姜黄油具有抑制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增殖性皮肤病的外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角质形成细胞 体外增殖 细胞分化 超微结构 抗原
下载PDF
莪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1
19
作者 唐渊 李晓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制备莪术提取物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oil)和莪术醇(curcumol)的脂质体,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利用莪术提取物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机械分散和超声乳化法制备莪术醇脂质体和莪术油脂质体。通... 目的制备莪术提取物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oil)和莪术醇(curcumol)的脂质体,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利用莪术提取物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机械分散和超声乳化法制备莪术醇脂质体和莪术油脂质体。通过MTT法观察莪术醇和莪术油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用Hoechst33258/PI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法测定HepG2细胞中COX-2 mRNA和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莪术醇脂质体和莪术油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86.2%和74.5%。MTT测定结果显示,莪术醇和莪术油都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同时,莪术醇和莪术油都能明显引起HepG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81mg·L-1剂量组的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莪术醇27、81mg·L-1剂量组的COX-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莪术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epG2细胞COX-2和VEGF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莪术油 HepG2细胞 凋亡 环氧化酶2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莪术油明胶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 被引量:49
20
作者 邓嵘 陈济民 +1 位作者 姚崇舜 吴万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9-543,共5页
目的 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 (ZT GMS)。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 ,对微球的制备工艺、粉体学性质、体外释药、初步稳定性和初步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 球径在 40~ 16 0 μm的微球占 97 16 % ,平均产率... 目的 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 (ZT GMS)。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 ,对微球的制备工艺、粉体学性质、体外释药、初步稳定性和初步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 球径在 40~ 16 0 μm的微球占 97 16 % ,平均产率为 89 73 % ,平均含药量为 2 13 % ,平均包封率为 19 36 % (均以莪术醇计 )。体外释药 12h达 80 % ,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释药机理为溶蚀加扩散。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肝动脉栓塞荷瘤大鼠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平均生存率显著延长 (P <0 0 1) ,肿瘤体积显著减小 (P <0 0 1)。结论 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粒径分布较好 ,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明胶微球 肝动脉栓塞 体外释药 肝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