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沟槽面湍流减阻研究综述 被引量:56
1
作者 王晋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近20年来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湍流拟序结构、湍流减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沟槽面平板、旋成体、机翼等在压、跨、超音速流动情况下的实验研究成果;压力梯度、攻角、侧滑角等的影响;湍流猝发特性、紊动特性... 对近20年来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湍流拟序结构、湍流减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沟槽面平板、旋成体、机翼等在压、跨、超音速流动情况下的实验研究成果;压力梯度、攻角、侧滑角等的影响;湍流猝发特性、紊动特性、近壁区带条结构的特征及减阻机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更有效地减少表面摩阻,必须深入开展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湍流拟序结构及湍流减阻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减阻 湍流结构 沟槽面 边界层
下载PDF
沟槽壁面减阻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宫武旗 李新宏 黄淑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9-582,共4页
利用IFA300型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光滑壁面和沟槽减阻壁面湍流边界层内的瞬时速度,利用自行设计的阻力天平仪测量了壁面摩擦力。得到了边界层无量纲速度分布和平均湍动能分布。对测得的脉动速度信号,利用离散正交小波变换按时间和尺度分解... 利用IFA300型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光滑壁面和沟槽减阻壁面湍流边界层内的瞬时速度,利用自行设计的阻力天平仪测量了壁面摩擦力。得到了边界层无量纲速度分布和平均湍动能分布。对测得的脉动速度信号,利用离散正交小波变换按时间和尺度分解,得到各尺度分量的湍动能,并且发现其分布在湍流惯性区具有极大值。分析表明,当沟槽有减阻效果时,边界层内的平均湍动能减小,湍流惯性区各分量的湍动能极大值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壁面 减阻机理 小波分析 湍流边界层 节能
下载PDF
湍流减阻新概念的实验探索 被引量:34
3
作者 潘家正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4-310,共7页
本文对当今湍流表面摩擦减阻新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风洞实验探索。将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小尺寸肋条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固定在平板上,利用自制的悬挂式天平测量了不同风速时的阻力,获得了约10.2%的减阻效果。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肋条参数对... 本文对当今湍流表面摩擦减阻新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风洞实验探索。将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小尺寸肋条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固定在平板上,利用自制的悬挂式天平测量了不同风速时的阻力,获得了约10.2%的减阻效果。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肋条参数对减阻的影响,使用X型热线风速仪研究了雷诺应力的型态。从湍流边界层涡结构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边界层底部“微型空气轴承(MABS)”减阻新概念以及涡结构干扰对减阻的影响,并认为平均速度型态的改善是湍流表面摩阻减小的结果,雷诺应力型态的改善将是湍流减阻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摩擦减阻 风洞试验 雷诺应力
下载PDF
V型沟槽尖峰形状对减阻效果及流场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志华 董文才 夏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31,共9页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计算V型沟槽面的湍流边界层流动和黏性阻力,研究了V型沟槽尖峰形状对减阻效果、湍流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以及沟槽壁面切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沟槽尖峰处的圆角半径越小其减阻效果越好,最大减...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计算V型沟槽面的湍流边界层流动和黏性阻力,研究了V型沟槽尖峰形状对减阻效果、湍流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以及沟槽壁面切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沟槽尖峰处的圆角半径越小其减阻效果越好,最大减阻率可达6.6%;沟槽斜面中下部的壁面应力随着圆角半径的减小而降低,但尖峰处的局部壁面应力会随之而增大。沟槽尖峰处生成的二次涡是产生并影响减阻效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沟槽 湍流边界层 减阻 圆角半径 二次涡
下载PDF
水下减阻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5
作者 柯贵喜 潘光 +2 位作者 黄桥高 胡海豹 刘占一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54,共9页
在简要回顾早期减阻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典型水下湍流减阻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重点介绍了脊状表面减阻、微气泡减阻和疏水/超疏水表面减阻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各自的减阻机理... 在简要回顾早期减阻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典型水下湍流减阻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重点介绍了脊状表面减阻、微气泡减阻和疏水/超疏水表面减阻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各自的减阻机理。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柔顺壁面减阻、壁面振动减阻等其它减阻技术。展望了水下减阻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减阻技术 湍流边界层 脊状表面减阻 微气泡减阻 疏水/超疏水表面减阻 减阻机理
下载PDF
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连祺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3-388,共16页
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从流动显示发现了快慢斑、猝发、上升流、下扫流和多种涡结构等湍流边界层的拟序结构.它们对湍流边界层的摩阻、传热传质和湍动能的产生等特性有重要影响.涡结构是上述拟序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其它拟序结构的发展和... 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从流动显示发现了快慢斑、猝发、上升流、下扫流和多种涡结构等湍流边界层的拟序结构.它们对湍流边界层的摩阻、传热传质和湍动能的产生等特性有重要影响.涡结构是上述拟序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其它拟序结构的发展和演变.发卡涡通常被认为是基本涡结构.发卡涡等涡结构的再生,是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能够自持续的必要的因素.壁面低速流上升产生猝发,是湍流边界层湍能的主要来源;条件采样是测量猝发频率和其它拟序结构出现频率的重要手段.流动显示对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作了大量定性观察,有许多减阻和增加传热率等应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80年代后,出现了测量湍流边界层的瞬时流速矢量场的多热线法和PIV技术,三维PIV技术可望将来为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带来重大进展.本文评述了流动显示法、多热线法和PIV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它们在对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研究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拟序结构 发卡涡 涡结构 猝发
下载PDF
用平均速度剖面法测量壁湍流摩擦阻力 被引量:24
7
作者 樊星 姜楠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精细测量风洞中不同雷诺数流动条件下的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利用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的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黏性系数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和壁面摩擦速度与壁面摩...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精细测量风洞中不同雷诺数流动条件下的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利用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的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黏性系数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和壁面摩擦速度与壁面摩擦切应力的关系,在准确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的基础上,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壁面摩擦阻力.实现了平板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阻力的无干扰或微小干扰测量.该种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在流场中安装测力天平、传感器等复杂的测量装置,不需要对湍流边界层的壁面进行破坏,不会影响湍流边界层壁面附近区域原有的流场条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阻力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壁面 对数律 壁湍流 近壁区 平板 内尺度 平均速度 物理量 系数
下载PDF
用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检测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建华 姜楠 +1 位作者 王振东 舒玮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64,共9页
 测量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速度时间序列信号,提出了基于局部多尺度平均意义的湍流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概念,以描述湍流多尺度结构的伸缩变形和相对运动;基于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概念与Harr子波变换的一致...  测量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速度时间序列信号,提出了基于局部多尺度平均意义的湍流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概念,以描述湍流多尺度结构的伸缩变形和相对运动;基于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概念与Harr子波变换的一致性,提出了用湍流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平坦因子检测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及其间歇性的检测方法,提取近壁区域不同法向位置处多尺度相干结构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相干结构 平坦因子 间歇性 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
下载PDF
大气边界层高度确定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宏昇 张小曳 +8 位作者 李倩惠 蔡旭晖 范绍佳 宋宇 胡非 车慧正 权建农 康凌 朱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2-536,共15页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边界层特征的重要参量,影响边界层内水热、物质、能量的垂直分布,也是数值模拟、环境评估中的重要参数。从湍流运动、热力作用、动力作用以及物质分布等多视角总结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回顾了采用直...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边界层特征的重要参量,影响边界层内水热、物质、能量的垂直分布,也是数值模拟、环境评估中的重要参数。从湍流运动、热力作用、动力作用以及物质分布等多视角总结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回顾了采用直接观测手段和遥感手段确定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不同方法,对比了大气边界层高度不同获取手段的优缺点,梳理了大气边界层高度参数化方案,探讨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和应用可能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湍流边界层 物质聚集层 遥感反演 参数化
下载PDF
Rayleigh-Bénard湍流热对流研究的进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全 夏克青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51,共21页
对流现象广泛存在于恒星和行星里.在地球上,对流现象在诸如大气、海洋、地核和地幔等众多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Rayleigh-Bénard(RB)湍流热对流系统是从这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研究对流问题的经典流体力学模型.本文主... 对流现象广泛存在于恒星和行星里.在地球上,对流现象在诸如大气、海洋、地核和地幔等众多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Rayleigh-Bénard(RB)湍流热对流系统是从这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研究对流问题的经典流体力学模型.本文主要从湍流传热、羽流、大尺度流动结构、速度和温度脉动的小尺度统计和非传统RB对流等几个方面着重评述近年来RB对流的若干研究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湍流热对流 Rayleigh-Bénard对流 湍流传热 相干结构 边界层
下载PDF
高原东南缘大气近地层湍能特征与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相关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徐祥德 王寅钧 +1 位作者 赵天良 姚文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5-1173,共9页
基于云南省大理2008年3、5、7月GPS加密探空试验时段(14和02时)资料,结合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资料,采用温度梯度法、逆温强度法和涡动相关法分别计算高原东南缘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及稳定边界层(stable boundary l... 基于云南省大理2008年3、5、7月GPS加密探空试验时段(14和02时)资料,结合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资料,采用温度梯度法、逆温强度法和涡动相关法分别计算高原东南缘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及稳定边界层(stable boundary layer,SBL)顶高度,通过计算获取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湍流动能、切变项以及浮力项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垂直相关特征综合分析,可发现湍能方程中浮力项、感热、潜热通量与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获取的大气视热源相关特征显著,这某种程度反映了高原东南缘近地层大气湍流动量、热量输送对低层大气视热源Q_1的重要贡献。低层视热源Q_1亦表现出与湍能方程分量类似的日变化周期,此特征反映了高原东南缘大气热源变化与下垫面水热过程及其湍流输送日变化密切相关;浮力项与湍能等项对大气低层热源与涡动特征、热力混合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低层大气视热源、水汽汇均与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某种程度描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地层湍流动量、热量输送状况与低层大气热源,热力混合边界层结构的综合相关物理图像,初步探索了高原东南缘对流活跃区大气湍流运动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表明近地层湍流通量变化某种程度可反映未来局地大气视热源垂直结构变化的"强信号"特征。本文上述研究结论也可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近地层湍流通量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局地降水过程大气热源结构演变的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湍能分量 大气动力 热力结构 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 and turbulence 被引量:18
12
作者 ZHAO YuXin YI ShiHe HE Lin CHENG ZhongYu TIAN Li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297-1301,共5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 and turbulence has been studied in supersonic turbulent mix layer wind tunne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blique shock wave 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d the influence of large vor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 and turbulence has been studied in supersonic turbulent mix layer wind tunne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blique shock wave 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d the influence of large vortex in mix layer on oblique shock wave have been observed by NPLS technique. From NPLS image, not only complex flow structure is observed but also time-dependent supersonic flow visualization is realized.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 and turbulence is discussed based on high quality NPLS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湍流 相互作用 实验研究 边界层
原文传递
离心泵进口回流的发生机理及预估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建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9,共5页
在小流量工况下,水泵进口不可避免会出现回流,从而影响水泵的安全运行.文中利用动态探针对不同叶片进口角、叶片数、闭式和开式不同叶顶间隙共10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离心泵叶轮的进口叶片间流场分布进行了测试,弄清了叶轮形状对回流... 在小流量工况下,水泵进口不可避免会出现回流,从而影响水泵的安全运行.文中利用动态探针对不同叶片进口角、叶片数、闭式和开式不同叶顶间隙共10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离心泵叶轮的进口叶片间流场分布进行了测试,弄清了叶轮形状对回流向上游扩散速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回流的发生机理,提出了利用准三元流场计算和前盖板上紊流边界层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来预估常规叶片数的闭式叶轮进口回流发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进口回流 紊流边界层 准三元计算
下载PDF
The Influences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Mesoscale Heavy Rain System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丽人 赵鸣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58-465,467-472,共14页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MM4) in which the computations of the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surface fluxes are improve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boundary...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MM4) in which the computations of the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surface fluxes are improve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the predictive results of the mesoscale model. Seven different experiment schemes (including the original MM4 model) designed in this paper are tested by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several heavy rain cases so as to find an improved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n the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seven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have some influences on the forecasts of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rain area, vertical velocity, vorticity and divergence fields, and the improved schemes in this paper can improve th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Key words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NWP) -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 Surface fluxes - Heavy ra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875005 and No. 49735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NWP)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Surface fluxes Heavy rain
下载PDF
湍流激励下结构振动特性的半解析半数值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美霞 魏建辉 +1 位作者 乔志 李飘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9-69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激励理论计算结构在湍流激励下振动特性的半解析半数值算法。对经典的corcos模型给出的湍流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表达式进行离散得到湍流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矩阵作为输入,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数值算法计算出考虑流固耦合... 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激励理论计算结构在湍流激励下振动特性的半解析半数值算法。对经典的corcos模型给出的湍流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表达式进行离散得到湍流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矩阵作为输入,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数值算法计算出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结构的频响函数矩阵,进而结合随机理论计算出结构在湍流激励下速度响应的功率谱密度矩阵,同已有文献中解析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之后,将本文计算方法应用到湍流激励下单层圆柱壳振动特性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半解析半数值方法将经典的corcos模型和有限元边界元数值算法相结合,能够很好解决一些外形规则内部结构复杂的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激励理论 湍流边界层 半解析半数值法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分析颗粒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行为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天达 孙姣 +2 位作者 范赢 陈文义 轩瑞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在平板湍流边界层内开展实验研究,对比颗粒相及单相液体的平均速度剖面、湍流强度、雷诺应力等湍流统计量,分析颗粒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行为.利用空间多尺度局部平均涡量的概念提取...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在平板湍流边界层内开展实验研究,对比颗粒相及单相液体的平均速度剖面、湍流强度、雷诺应力等湍流统计量,分析颗粒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行为.利用空间多尺度局部平均涡量的概念提取壁湍流发卡涡展向涡头(顺向涡)并统计其数量规律,得到不同法向位置处顺向涡周围流向脉动速度及流线的空间拓扑结构,比较分析顺向涡发展程度及周围的湍流相干结构.结果发现:与清水工况相比,颗粒相湍流边界层的缓冲层变薄、对数律区下移,湍流强度得到增强,雷诺应力在对数律区有所增大;颗粒的流向脉动速度在展向涡周围的分布与清水工况不同,颗粒能够被流体展向涡周围的猝发过程有效传递;颗粒相的顺向涡涡核较大,且随着法向位置的升高逐渐发展完整,涡和条带在流向上拉伸得更长;同时发现在两种工况下,顺向涡的左下方始终存在一个逆向涡,颗粒相逆向涡的形成弱于单相流体;两种工况下的顺向涡数量均随着法向位置的升高而减少,最后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粒子图像测速 湍流边界层 空间多尺度局部平均涡量 顺向涡
下载PDF
提取壁湍流相干结构的数字滤波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汪健生 张金钟 舒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8-405,共8页
以三丝热线探头测得平板湍流边界层的数据为对象,提出用数字滤波技术将湍流信号分解为接近各向同性的小尺度涡和非各向同性的大尺度涡的方法。并用条件采样技术从大涡信号中提取相干结构。
关键词 数字滤波 相干结构 湍流 边界层
下载PDF
沟槽方向对湍流边界层流动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崔光耀 潘翀 +2 位作者 高琪 李鹿辉 王晋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1212,共12页
本文采用时间解析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零压力梯度光滑以及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于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的对称平面内,相对于光滑壁面,发散沟槽壁面使当地边界层厚度、壁面... 本文采用时间解析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零压力梯度光滑以及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于汇聚和发散沟槽表面的对称平面内,相对于光滑壁面,发散沟槽壁面使当地边界层厚度、壁面摩擦阻力、湍流脉动、雷诺应力等明显减小;而汇聚沟槽壁面对湍流边界层特性和流动结构的影响正好相反,汇聚沟槽使壁面流体有远离壁面向上运动的趋势,因而导致边界层厚度增加了约43%;同时,在汇聚沟槽表面情况下流向大尺度相干结构更容易形成,这对减阻是不利的.此外,顺向涡数量在湍流边界层的对数区均存在一个极大值,发散沟槽表面所对应的极大值位置更靠近沟槽壁面,而在汇聚沟槽表面则有远离壁面的趋势,由顺向涡诱导产生的较强的喷射和扫掠运动会在湍流边界层中产生较强的剪切作用,顺向涡数量的减少是发散沟槽壁面当地摩擦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沟槽表面 涡结构
下载PDF
沟槽面湍流边界层减阻的TRPIV测量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山 杨绍琼 姜楠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沟槽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速度矢量场的时间序列及其统计量进行了实验测量,讨论了在同一来流速度下沟槽壁面对平均速度剖面﹑雷诺切应力及湍流强度的影响.用流向速度分量的多尺度空间局部平均结构函数...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沟槽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速度矢量场的时间序列及其统计量进行了实验测量,讨论了在同一来流速度下沟槽壁面对平均速度剖面﹑雷诺切应力及湍流强度的影响.用流向速度分量的多尺度空间局部平均结构函数辨识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用条件采样和相位平均技术提取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事件的脉动速度、展向涡量的二维空间拓扑形态.结果表明,与同材料光滑壁面对比,沟槽壁面实现了10.73%的摩阻减小量;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湍流强度及雷诺切应力皆比光滑平板湍流边界层对应统计量小,说明沟槽壁面有效降低了湍流边界层内流体的脉动.通过比较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事件各脉动速度分量与展向涡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肯定了沟槽壁面的减阻效果,发现沟槽壁面通过抑制相干结构猝发事件实现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沟槽壁面 减阻 相干结构 多尺度空间局部平均结构函数 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Convergence Movement on Turbulent Transportation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隐樵 左洪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94-798,共5页
Classical turbulent K closure theory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ssumes that the vertical turbulent transport flux of any macroscopic quantity is equivalent to that quantity's vertical gradient transport fl... Classical turbulent K closure theory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ssumes that the vertical turbulent transport flux of any macroscopic quantity is equivalent to that quantity's vertical gradient transport flux. But a cross coupling between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and the 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atmospheric system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Curier-Prigogine principle of cross coupling of linear thermodynamics. The vertical turbulent transportation of energy and substance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s related not only to their macroscopic gradient but also to the convergence and the divergence movement.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movement is important for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of the heterogeneous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he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Based on this, the turbulent transportation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e energy budget of the heterogeneous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he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and the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of land surface processes over the heterogeneous underlying surface are studied. This research offers clues not only for establishing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eory about the heterogeneous underlying surface, but also for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recent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thermodynamics turbulent transportation cross coupling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terogeneous underlying surf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