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并元件结构和来流颗粒粒径对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国昌
刘玺璞
米建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61,共9页
湍流聚并技术是去除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弄清聚并器结构和烟气颗粒特征对烟气湍流聚并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种聚并元件结构(分别为一般圆柱体、带方翼圆柱体和V型钝体)和3种烟气颗粒粒径分布模式(分别为大...
湍流聚并技术是去除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弄清聚并器结构和烟气颗粒特征对烟气湍流聚并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种聚并元件结构(分别为一般圆柱体、带方翼圆柱体和V型钝体)和3种烟气颗粒粒径分布模式(分别为大小颗粒混杂、纯大颗粒和纯小颗粒)下的聚并效果。结果表明:方翼结构和V型钝体结构均能提升流场的涡量和湍动能耗散率,从而促进颗粒碰撞和聚并发生;与方翼结构相比,V型钝体结构的压降损失更小,聚并效果更好;细颗粒物的消除主要发生在聚并元件尾部生成涡的区域内,而在下游区域则较少发生碰撞和聚并;当来流中既有大颗粒又有小颗粒时,大、小颗粒之间的碰撞明显加强,聚并效果提升。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聚并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湍流聚并技术在锅炉烟气细颗粒物去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聚并
元件结构
来流颗粒粒径
分离涡模型
离散群方法
原文传递
多纤维捕集过程中细颗粒湍流团聚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俪安
刁永发
+3 位作者
楚明浩
贾中坚
沈恒根
孙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72-4578,共7页
基于随机多层纤维过滤介质算法建立了平板式三维拟态化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颗粒群平衡模型(CFD-PBM)对多纤维捕集过程中细颗粒湍流团聚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采用分区法求解颗粒群平衡方程(PBE).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表明:多纤维捕集过...
基于随机多层纤维过滤介质算法建立了平板式三维拟态化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颗粒群平衡模型(CFD-PBM)对多纤维捕集过程中细颗粒湍流团聚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采用分区法求解颗粒群平衡方程(PBE).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表明:多纤维捕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颗粒团聚行为.粉尘颗粒的团聚程度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强,当t≥l/v(速度方向模型尺寸长度/入口风速),团聚逐渐趋于稳定;当v_(max)·t≤l,入口风速越大,颗粒团聚程度和团聚速率越大,最终的团聚程度取决于入口风速和停留时间;颗粒粒径越大,粉尘颗粒的团聚程度和团聚速率越小.出口颗粒平均粒径与初始粒径相比增长倍数越小.粉尘颗粒体积分数越大,颗粒团聚程度以及团聚速率越大.当v=0.1m/s,d_(p)=1.0μm,VF>0.003636,Bin-7~Bin-0区间数量浓度对数分布呈线性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颗粒群平衡模型
颗粒群平衡方程
分区法
湍流团聚
多纤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流起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梁国豪
毛睿
+2 位作者
SHAO Yaping
李晓岚
龚道溢
《干旱气象》
2023年第4期531-539,共9页
对流起沙是一种由热力对流湍流直接夹卷沙尘进入大气的起沙机制,由于其频繁发生,长期累积的沙尘排放贡献不可忽视。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对流起沙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目前相关的参数化方案,并从发生条件和起沙通量等方面...
对流起沙是一种由热力对流湍流直接夹卷沙尘进入大气的起沙机制,由于其频繁发生,长期累积的沙尘排放贡献不可忽视。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对流起沙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目前相关的参数化方案,并从发生条件和起沙通量等方面分析对流起沙与跃移起沙、尘卷风的异同。最后,对对流起沙的野外观测和参数化方案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应加强对流起沙潜在活跃区的观测及比较不同沙源地对流起沙的特征,进一步构建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影响因素的修正函数以提升模式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起沙
跃移起沙
尘卷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并元件结构和来流颗粒粒径对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国昌
刘玺璞
米建春
机构
北京大学工学院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6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600605)。
文摘
湍流聚并技术是去除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弄清聚并器结构和烟气颗粒特征对烟气湍流聚并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种聚并元件结构(分别为一般圆柱体、带方翼圆柱体和V型钝体)和3种烟气颗粒粒径分布模式(分别为大小颗粒混杂、纯大颗粒和纯小颗粒)下的聚并效果。结果表明:方翼结构和V型钝体结构均能提升流场的涡量和湍动能耗散率,从而促进颗粒碰撞和聚并发生;与方翼结构相比,V型钝体结构的压降损失更小,聚并效果更好;细颗粒物的消除主要发生在聚并元件尾部生成涡的区域内,而在下游区域则较少发生碰撞和聚并;当来流中既有大颗粒又有小颗粒时,大、小颗粒之间的碰撞明显加强,聚并效果提升。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聚并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湍流聚并技术在锅炉烟气细颗粒物去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聚并
元件结构
来流颗粒粒径
分离涡模型
离散群方法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turbulent
aggregation
element
structure
inlet
particle
size
detached
eddy
model
discrete
group
method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多纤维捕集过程中细颗粒湍流团聚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俪安
刁永发
楚明浩
贾中坚
沈恒根
孙静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甘肃兰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72-457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7053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232017A-09)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东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USF-DH-D-2020067)
兰州市人才创新项目(2019-RC-7)。
文摘
基于随机多层纤维过滤介质算法建立了平板式三维拟态化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颗粒群平衡模型(CFD-PBM)对多纤维捕集过程中细颗粒湍流团聚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采用分区法求解颗粒群平衡方程(PBE).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表明:多纤维捕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颗粒团聚行为.粉尘颗粒的团聚程度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强,当t≥l/v(速度方向模型尺寸长度/入口风速),团聚逐渐趋于稳定;当v_(max)·t≤l,入口风速越大,颗粒团聚程度和团聚速率越大,最终的团聚程度取决于入口风速和停留时间;颗粒粒径越大,粉尘颗粒的团聚程度和团聚速率越小.出口颗粒平均粒径与初始粒径相比增长倍数越小.粉尘颗粒体积分数越大,颗粒团聚程度以及团聚速率越大.当v=0.1m/s,d_(p)=1.0μm,VF>0.003636,Bin-7~Bin-0区间数量浓度对数分布呈线性比例关系.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颗粒群平衡模型
颗粒群平衡方程
分区法
湍流团聚
多纤维
Keyword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population
balance
model
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
partition
method
turbulent
aggregation
multi-fiber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流起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梁国豪
毛睿
SHAO Yaping
李晓岚
龚道溢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德国科隆大学地球物理与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干旱气象》
2023年第4期531-539,共9页
基金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KF-04)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LQG-2220)共同资助。
文摘
对流起沙是一种由热力对流湍流直接夹卷沙尘进入大气的起沙机制,由于其频繁发生,长期累积的沙尘排放贡献不可忽视。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对流起沙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目前相关的参数化方案,并从发生条件和起沙通量等方面分析对流起沙与跃移起沙、尘卷风的异同。最后,对对流起沙的野外观测和参数化方案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应加强对流起沙潜在活跃区的观测及比较不同沙源地对流起沙的特征,进一步构建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影响因素的修正函数以提升模式模拟性能。
关键词
对流起沙
跃移起沙
尘卷风
研究进展
Keywords
convective
turbulent
dust
emission
saltation-bombardment
and/or
aggregation
-disintegration
dust
emission
dust
devil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P425.5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并元件结构和来流颗粒粒径对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影响
王国昌
刘玺璞
米建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2
多纤维捕集过程中细颗粒湍流团聚模拟研究
张俪安
刁永发
楚明浩
贾中坚
沈恒根
孙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流起沙的研究进展
梁国豪
毛睿
SHAO Yaping
李晓岚
龚道溢
《干旱气象》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