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88
1
作者 洪开荣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下工程 铁路隧道 公路隧道 地铁隧道 水工隧洞 地下车站 地下储能洞库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山岭隧道 软岩大变形 瓦斯隧道 岩爆 矩形顶管 矩形盾构 跨江越海通道 城市轨道交通 深埋隧洞
下载PDF
管幕预筑隧道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黎永索 张可能 +2 位作者 黄常波 李钟 邓美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01-3707,共7页
沈阳地铁2号线某暗挖车站是国内首个采用管幕预筑法施工的地下工程,对该工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修正的Peck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管幕预筑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2)管幕预筑浅埋... 沈阳地铁2号线某暗挖车站是国内首个采用管幕预筑法施工的地下工程,对该工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修正的Peck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管幕预筑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2)管幕预筑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表现为整体下沉特点,沉降值与地下结构基础的沉降值基本相等,控制管幕预筑隧道结构的墙脚下沉可以有效控制地表的沉降;(3)管幕预筑法隧道施工预先施作的地下永久结构对隧道围岩的约束作用明显,砂土地层中地层损失率为0.000 5%~0.002 0%,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5;(4)管幕预筑法建造地下空间,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常规施工方法小得多,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该施工方法适用于修筑中心城区软土地层中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及下穿交通干线的隧道工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法 地面沉降 隧道 Peck法 新管幕法 管幕法 顶管
下载PDF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动态变形规律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晓睿 周峰 +1 位作者 张振 郭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59-1965,共7页
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新建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道路造成的扰动不可避免.分析地表变形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减小隧道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郑州市沈庄北路-商鼎路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工程实践,采用... 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新建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道路造成的扰动不可避免.分析地表变形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减小隧道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郑州市沈庄北路-商鼎路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工程实践,采用现场地表变形实测统计分析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顶管顶进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揭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变化规律;数值模拟预测分析了顶管施工对既有道路的影响,从而优化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工程变形监测数据验证了预测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矩形顶管 变形监测 数值模拟 工程地质
原文传递
综合管廊下穿城市排水箱涵大截面双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被引量:28
4
作者 骆发江 刘强 +3 位作者 黄松松 黎建宁 田勇 陈生杰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1年第22期48-52,共5页
某综合管廊下穿皂河段矩形顶管工程顶进距离为73.5m,皂河箱涵底距矩形管节顶约3m,为减少顶进扰动造成皂河箱涵不均匀沉降,在箱涵底与管节顶间采用MJS工法桩打入水平加固桩,该方法可有效控制箱涵沉降量。顶进过程中穿越姜石结合层,该地... 某综合管廊下穿皂河段矩形顶管工程顶进距离为73.5m,皂河箱涵底距矩形管节顶约3m,为减少顶进扰动造成皂河箱涵不均匀沉降,在箱涵底与管节顶间采用MJS工法桩打入水平加固桩,该方法可有效控制箱涵沉降量。顶进过程中穿越姜石结合层,该地层正好位于顶进线路中部位置,影响正常掘进出土及顶进姿态控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经两次加工对螺旋机出土设备进行针对性改进,成功控制了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姿态,为顶管顺利接收提供了有利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综合管廊 姜石结合层 矩形顶管 加固桩 沉降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鹏 潘建立 +1 位作者 刘应亮 马保松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8-975,共8页
为了解决高水压复合软土地层曲线管幕施工技术难题,以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施工为依托,分析临海复合软土地层、高地下水压力以及敏感周边环境对施工的苛刻要求和巨大风险。总结出包括顶管机选型、高水压顶管始发和接收技术、小间距曲线... 为了解决高水压复合软土地层曲线管幕施工技术难题,以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施工为依托,分析临海复合软土地层、高地下水压力以及敏感周边环境对施工的苛刻要求和巨大风险。总结出包括顶管机选型、高水压顶管始发和接收技术、小间距曲线顶管精度控制技术、管道结构和密封测试、复合地层顶管泥浆及障碍物处理措施的曲线顶管管幕综合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复合地层顶管设备和泥浆优选、高水压顶管施工密封性、曲线管幕精度控制和顶管事故处理等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北隧道 曲线顶管管幕 精度控制 钢套管接收舱 顶管泥浆 中继套管法
下载PDF
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温度场及防寒抗冻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周小涵 曾艳华 +2 位作者 杨宗贤 杨昌贤 方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专门针对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冻害机理的研究较少,对东北寒区隧道进行了现场温度实测,讨论了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冻害形成机理和防寒抗冻措施.现场温度实测表明,传统的保温措施无法保证隧道不发生冻害,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是高维... 专门针对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冻害机理的研究较少,对东北寒区隧道进行了现场温度实测,讨论了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冻害形成机理和防寒抗冻措施.现场温度实测表明,传统的保温措施无法保证隧道不发生冻害,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是高维度寒区浅埋隧道的主要防寒抗冻方法.建议在高维度寒区浅埋隧道全长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排水盲沟和保温侧沟,在冻结深度很大和月平均气温极低的寒区隧道排水设计中建议尝试使用顶进中心深埋水沟的施工方法,以降低工程造价及提高施工安全.中心深埋水沟直径应在80 cm以上,以保证维护的便利.根据洞口地形选择合理的出水口形式,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寒区 浅埋隧道 温度场 防寒抗冻 顶进法
下载PDF
大截面长距离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小冲 张国强 叶建荣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105-107,112,共4页
由于顶管与既有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为0.72m,且采用7.7m×4.5m泥水平衡矩形顶管一次顶进长度226m。因没有类似施工经验,现有顶管工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需要研制新的泥水平衡顶进工艺。针对大截面长距离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施工技术进... 由于顶管与既有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为0.72m,且采用7.7m×4.5m泥水平衡矩形顶管一次顶进长度226m。因没有类似施工经验,现有顶管工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需要研制新的泥水平衡顶进工艺。针对大截面长距离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控制了周边的土体变形及建(构)筑物的沉降、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综合管廊 泥水平衡 矩形顶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弧形密排大直径管群顶管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黎永索 阳军生 +2 位作者 张可能 黄常波 麻彦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87-4693,共7页
为研究管幕预筑法大直径管群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和实现信息化施工,利用解析公式对国内首个采用管幕预筑法的弧形密排大直径管群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和监测,得出其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解析公式预... 为研究管幕预筑法大直径管群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和实现信息化施工,利用解析公式对国内首个采用管幕预筑法的弧形密排大直径管群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和监测,得出其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解析公式预测弧形密排大直径管群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与实测值相差较小;在管群施工过程中,顶层管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小,从第2层顶管开始,随着管群埋深和跨度增大,顶管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先减大后减小,地表最大沉降量增幅逐渐减小;为确保地表沉降控制总目标,每层顶管结束和管群顶管结束均需采取有效的注浆措施控制地表沉降或抬升地表;大直径管群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易于控制,环境影响小,为PPM后续施工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法 大直径管群 隧道 地表沉降 顶管
下载PDF
暗挖综合管廊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被引量:18
9
作者 强健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4-771,共8页
在老旧城区采用传统明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多因交通影响、管线迁改等问题而举步维艰,采用暗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将暗挖技术与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合理的结合,以推动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 在老旧城区采用传统明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多因交通影响、管线迁改等问题而举步维艰,采用暗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将暗挖技术与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合理的结合,以推动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对暗挖综合管廊的历史和发展进行概述。将暗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分为需求驱动阶段和主动探索阶段,分析暗挖综合管廊发展的特点,认为暗挖综合管廊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如何在长距离暗挖综合管廊工程中实现综合管廊必需的功能要求。结合暗挖工法与综合管廊的技术特点,指出管廊功能整合,暗挖施工井的综合利用,长距离暗挖区间的防火、通风与逃生设置,垂直顶升技术等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法 综合管廊 顶管 盾构法 功能整合 施工井 垂直顶升
下载PDF
顶管法在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波 陈裕康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0,23,共3页
从工程实例出发介绍顶管法在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顶管法 联络通道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明宇 王松 +1 位作者 张维熙 吴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4,共4页
针对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的双线矩形顶管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对双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分别为大、小顶管隧道宽度的1. 4倍和1. 5倍,对刀盘前方... 针对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的双线矩形顶管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对双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分别为大、小顶管隧道宽度的1. 4倍和1. 5倍,对刀盘前方土体的扰动范围分别为大、小顶管隧道宽度的1. 3倍和3. 0倍;管节脱离矩形顶管机尾7 d后地面沉降趋于稳定;倒锥形壳体锥度设置过大、前后壳铰接处漏浆和土仓压力设置不合理是诱发地面沉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地面沉降 现场实测 矩形顶管 浅覆土
下载PDF
电力隧道顶管工作井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实测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靖 张鹏 +2 位作者 陈晓龙 牛国伦 马保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9-1556,共8页
以佛山市某电力隧道顶管工程工作井(始发井)为例,对顶管工作井施工期间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工作井施工期间监测数据表明:围护结构的变形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工作井开挖期间长时间的暴露会导致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增量... 以佛山市某电力隧道顶管工程工作井(始发井)为例,对顶管工作井施工期间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工作井施工期间监测数据表明:围护结构的变形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工作井开挖期间长时间的暴露会导致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增量变大、墙顶产生隆起以及内支撑轴力增大;内支撑的架设和底板的施工能够抑制地连墙水平位移向井内进一步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其他内支撑轴力减小;拆除内支撑时,工作井围护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变化幅度较大,靠近拆撑位置向井内位移,远离拆撑位置向井外位移,并且使得其他内支撑轴力增大;工作井支护结构"角部效应"明显,内支撑轴力和位移实测值均相对较小,设计偏于保守,应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隧道 顶管工作井 支护结构 水平位移 竖向位移 支撑轴力
下载PDF
盾构隧道内竖向顶管施工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纲 郝威 +1 位作者 魏新江 王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1,共10页
传统的竖井施工方法对居民生活、环境及周边交通的影响大,在此背景下,竖向顶管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设计并发明了一种竖向顶管室内模型试验装置,考虑了不同覆土高度、不同千斤顶顶升速度以及土层含水与否3种影响因素对... 传统的竖井施工方法对居民生活、环境及周边交通的影响大,在此背景下,竖向顶管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设计并发明了一种竖向顶管室内模型试验装置,考虑了不同覆土高度、不同千斤顶顶升速度以及土层含水与否3种影响因素对竖向顶管施工的影响,研究盾构隧道内竖向顶管施工引起的盾构隧道内侧变形及地表竖向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顶管顶升过程中,隧道内侧弯矩整体呈"W"型分布;在远离顶管开挖中心位置,地表竖向位移以沉降为主,而在靠近顶管开挖中心位置,地表沉降减小并随着顶管的不断顶升出现隆起现象。顶升速度较慢时,隧道及周边土体受到顶升的影响较大。当覆土高度在450 mm以内时,随着覆土高度的增加,地表沉降区测点沉降增大,此时隆起区位移测点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当覆土高度增高到500 mm时,地表隆起现象消失。土层加水后,隧道受到的影响较为剧烈,且会引起地表隆起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竖向顶管 模型试验 竖向位移 弯矩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混凝土顶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新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5-68,共4页
以郑州市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为工程背景,就大断面矩形混凝土顶管隧道的管节接头进行研究。为克服接头易出现渗漏水的弊端,管节采用F形承插式3道防水体系接头。接口钢套环与防水橡胶圈形成外侧防水体系,防水橡胶圈采用鹰嘴形橡胶圈... 以郑州市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为工程背景,就大断面矩形混凝土顶管隧道的管节接头进行研究。为克服接头易出现渗漏水的弊端,管节采用F形承插式3道防水体系接头。接口钢套环与防水橡胶圈形成外侧防水体系,防水橡胶圈采用鹰嘴形橡胶圈和半圆形橡胶圈双层结构,并增设2道约束钢环;管节承口端管壁中上部开槽,嵌入多孔型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作为第2道防水体系;管节内侧接口处设置嵌缝槽,注入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形成内侧防水体系。为保证接头承插口防水效果和隧道纵向接头刚度,管节侧壁中部对称设置69钢管插销孔,三维数值分析以及施工监测结果均表明,纵向连接刚度可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管节接头形式 数值计算 现场监测 矩形顶管 防水设计
下载PDF
拱北隧道超大管幕顶进横向地面沉降及管间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杨 史培新 +1 位作者 潘建立 俞蔡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80-1687,共8页
为研究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及顶管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对群管顶进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确定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地层损失率的取值,提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通过数值模... 为研究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及顶管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对群管顶进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确定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地层损失率的取值,提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先顶管群对后顶管引起地层损失及最大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群管顶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随着顶管埋深的增加,单根顶管引起的沉降槽宽度系数随之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随之减小,顶管顶进时的初始地层损失率为1. 5%。由于顶管顶进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先顶管群对土体的加固作用,地表沉降得到有效控制,管幕所有37根顶管顶进结束后的平均地层损失率减小至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北隧道 管幕 顶管 地面沉降 地层损失率 沉降槽
下载PDF
拱北隧道管幕工程顶管间距计算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超 张鹏 马保松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使管幕相邻顶管之间能够形成稳定土拱,防止管幕周围土体发生局部坍塌,需要合理控制管幕顶管间距。针对全断面支护管幕工程,结合管幕支护机制,运用土拱效应理论,对管幕顶部、中部、底部3个特殊位置形成的管间土拱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 为使管幕相邻顶管之间能够形成稳定土拱,防止管幕周围土体发生局部坍塌,需要合理控制管幕顶管间距。针对全断面支护管幕工程,结合管幕支护机制,运用土拱效应理论,对管幕顶部、中部、底部3个特殊位置形成的管间土拱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管间土拱模型,分析土拱的受力情况;运用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对拱顶和拱脚进行稳定性验算,得出顶管间距的控制式。针对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结合管幕所在地层的土体参数,对隧道顶管间距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拱北隧道顶管间距为0.47 m。与工程顶管间距实际取值(0.35 m)相比,计算值略微偏大,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说明建立的管间土拱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北隧道 管幕法 土拱效应 顶管间距 注浆加固
下载PDF
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矩形顶管通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文俊 傅鹤林 +1 位作者 温树杰 郭宏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82-1788,共7页
以广州地铁二八线14标同福西站矿山通道下穿既有矩形顶管通道施工为背景,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讨论孔隙水压力与土体变形的关系;结合评价土体扰动程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率指标,分析矿山通道开挖至... 以广州地铁二八线14标同福西站矿山通道下穿既有矩形顶管通道施工为背景,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讨论孔隙水压力与土体变形的关系;结合评价土体扰动程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率指标,分析矿山通道开挖至不同断面时,对顶管通道的扰动变化规律,以及对比分析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全断面法开挖矿山通道对矩形顶管通道的扰动效应差别。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对顶管通道的扰动影响最小,三台阶法次之,全断面开挖对顶管通道扰动较大。研究结果为本工程提供了较好的方案支持,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施工 顶管通道 数值模拟 孔隙水压力变化率 微扰动
下载PDF
顶管法热力隧道钢筋混凝土管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淑棉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3,共9页
机械顶管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将顶管技术用于热力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热力隧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固定推力、导向推力等内作用力。文章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 机械顶管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将顶管技术用于热力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热力隧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固定推力、导向推力等内作用力。文章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分析了热力机械钢筋混凝土顶管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变形和力学状态,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了验证;总结出了适用于热力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管的设计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混凝土强度值及弹性模量折减的方法进行顶管法热力隧道钢筋混凝土管的结构设计,其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更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隧道 顶管法 温度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顶管隧道上穿既有地铁隧道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翁效林 温博 +2 位作者 徐君辉 秦婧婧 邢卓航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为了研究顶管隧道上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及周围土体的影响,以电缆隧道上跨西安地铁5号线为研究背景,基于自主设计室内顶管顶进试验装置,采用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顶管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影响机制。试验... 为了研究顶管隧道上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及周围土体的影响,以电缆隧道上跨西安地铁5号线为研究背景,基于自主设计室内顶管顶进试验装置,采用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顶管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影响机制。试验主要对地表位移、既有隧道应变和既有隧道上方的土压力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试验进行补充研究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表位移与顶管隧道的埋置深度成反比,当新建隧道埋深小于1.5D(D为隧道直径)时,埋深对地表位移影响较大;顶管轴线两侧土体变化趋势基本对称,与顶管轴线距离越大,土体变形量越小;顶管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引起位移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顶管正交于既有隧道的位置,既有隧道随着顶管隧道的顶进,逐渐呈隆起状态,并且隧道的拱腰位置隆起要早于拱顶;隧道拱顶纵向最大附加应变均发生在隧道中部即对称面位置,且离顶管隧道轴线越近,附加应变变化也越大;附加应变的变化与夹土层厚度成反比;因试验中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结果虽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变化规律存在着一致性,由此进一步验证了模型试验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顶管上跨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地表位移 受力变形
原文传递
水平定向钻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纯青 《福建建设科技》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依托省内某地穿山引水隧洞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项目,针对隧道、顶管等横向连续性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展开利用水平定向钻技术横向钻进工艺特性进行钻探勘察的技术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水平定向钻技术进行优化改进,使其满足岩土工程勘... 依托省内某地穿山引水隧洞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项目,针对隧道、顶管等横向连续性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展开利用水平定向钻技术横向钻进工艺特性进行钻探勘察的技术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水平定向钻技术进行优化改进,使其满足岩土工程勘察相关要求,有效解决传统竖向钻探工艺在进行隧道、顶管等横向连续性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时无法全面准确揭示拟施工范围内的地层地质情况的缺陷,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水平定向钻 隧道 顶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