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化疗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与肿瘤再增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志茹 戴岚(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48-653,共6页
肿瘤再增殖是指癌症治疗后残存肿瘤细胞的增殖现象,是导致治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放化疗后肿瘤的再增殖机制极为复杂,通常与放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有关。放疗或化疗后,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凋亡、坏死、自噬或焦亡等多种方式死... 肿瘤再增殖是指癌症治疗后残存肿瘤细胞的增殖现象,是导致治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放化疗后肿瘤的再增殖机制极为复杂,通常与放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有关。放疗或化疗后,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凋亡、坏死、自噬或焦亡等多种方式死亡。研究表明,这些不同的死亡方式可能与残存肿瘤细胞的再增殖相关。一方面,它们可能通过调节下游特定的信号通路直接影响残存肿瘤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它们可能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功能,进而重塑肿瘤微环境,为残存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创造条件。本文综述了放化疗后肿瘤细胞的死亡与残存肿瘤细胞再增殖之间的关系,并从细胞死亡方式与肿瘤微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治疗后肿瘤再增殖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预防癌症复发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 肿瘤再增殖 肿瘤微环境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免疫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肝癌细胞再增殖及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贺思佳 黄倩 程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4-82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肿瘤复发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肝癌细胞再增殖体外模型与数据库分析,探讨HMGB1与... 背景与目的: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肿瘤复发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肝癌细胞再增殖体外模型与数据库分析,探讨HMGB1与肝癌细胞再增殖以及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癌细胞Huh7和Li7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转染萤火虫荧光素蛋白-水母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Fluc-GFP)基因质粒构建相对应的报告细胞Huh7-Fluc和Li7-Fluc。以10 Gy剂量X射线照射过的Huh7和Li7作为饲养细胞,分别与相应的报告细胞Huh7-Fluc和Li7-Fluc共培养构建肿瘤再增殖模型,以单纯的报告细胞以及报告细胞与无X射线处理的饲养细胞共培养的体系为对照,通过生物成像观察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来判断报告细胞生长情况,以及HMGB1抑制剂甘草酸(Gly)干预后的影响。通过TIMER2.0和GEPIA2数据库分析平台,分析HMGB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各自单纯报告细胞培养组以及报告细胞加无X射线处理饲养细胞共培养组比较,再增殖模型组报告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Gly干预后,再增殖模型组报告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均P<0.01),但单纯培养的报告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均P>0.05)。公共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HMG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HMGB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短(P<0.01),HMGB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HMGB1参与了X射线诱导的肝癌细胞再增殖。HMG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预后评估参考指标,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HMGB1蛋白质 肿瘤再增殖 预后
原文传递
miR-7-5p抑制胰腺癌细胞放疗后加速再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志强 郭贵龙 +2 位作者 陈涵斌 吕奇原 谷甸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297-303,共7页
目的研究放疗后濒死胰腺癌细胞(PANC-1)释放的微小RNA-7-5p(miR-7-5p)对存活PANC-1加速再增殖效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荧光素酶标记的PANC-1-LUC胰腺癌细胞放疗后加速再增殖模型。通过RT-qPCR检测miRNA-7-5p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放疗后濒死胰腺癌细胞(PANC-1)释放的微小RNA-7-5p(miR-7-5p)对存活PANC-1加速再增殖效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荧光素酶标记的PANC-1-LUC胰腺癌细胞放疗后加速再增殖模型。通过RT-qPCR检测miRNA-7-5p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双荧光素酶法验证miR-7-5p靶基因,Western blotting检测γH2A.X与DDIT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R-7-5p在受辐照PANC-1(10 Gy)濒死细胞上清中表达下调,受辐照PANC-1细胞与存活PANC-1-LUC细胞共培养,可促进放疗后存活PANC-1-LUC细胞加速再增殖及其DNA损伤修复,而上调miR-7-5p可抑制放疗后胰腺癌细胞PANC-1-LUC再增殖。进一步研究表明,miR-7-5p在胰腺癌细胞中通过靶向下调DDIT4通路促进凋亡信号。结论受辐照胰腺癌细胞可通过下调miR-7-5p促进DDIT4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及调控细胞周期再分布来加速再增殖,表明提高miR-7-5p的水平能够提高胰腺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这将为改善胰腺癌放疗抵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再增殖 微小RNA-7 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DIT4) 凋亡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FaDu人咽鳞癌裸鼠移植瘤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抑制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佳 岳金波 +1 位作者 孙菊杰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349-1356,共8页
目的前期基础实验研究通过病理证实,FaDu人咽鳞癌裸鼠移植瘤在放疗过程中会出现肿瘤的加速再增殖。国内外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有提高放疗疗效的作用。本研究以前期证实的肿瘤再增殖... 目的前期基础实验研究通过病理证实,FaDu人咽鳞癌裸鼠移植瘤在放疗过程中会出现肿瘤的加速再增殖。国内外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有提高放疗疗效的作用。本研究以前期证实的肿瘤再增殖模型为基础,探索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CCX)对放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再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FaDu人咽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CCX组、单纯放疗组及CCX联合放疗组。CCX 0.2 mL/只,100 mg/kg,灌胃给药。放疗方式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6 MeV电子线,2.0Gy/次,每日或隔日照射,共给予12~18次照射。治疗期间每3d测量1次肿瘤体积。在各组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获取肿瘤行免疫组化检测增殖指标Ki-67和和溴化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r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肿瘤生长曲线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组实验组均能抑制肿瘤体积的增长,但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增长更缓慢。与单纯放疗组比较,Ki-67标记指数在CCX联合放疗组出现明显降低(12f/24d+CCX组,t=5.666,P=0.004;18f/36d+CCX组,t=2.572,P=0.042)。BrdUrd标记指数在CCX联合放疗组出现明显降低(12f/24d+CCX组,t=5.930,P=0.001;18f/36d+CCX组,t=5.430,P=0.006)。EGFR表达在CCX联合放疗组出现明显降低(12f/24d+CCX组,Z=-0.281,P=0.037;18f/36d+CCX组,Z=-2.048,P=0.031)。与单纯放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Caspase-3表达出现明显增高(12f/24d+CCX组,Z=-2.92,P=0.05;18f/36d+CCX组,Z=-2.739,P=0.006)。结论通过组织病理证实了FaDu人咽鳞癌荷瘤裸鼠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了加速再增殖。CCX联合放疗能够显著抑制肿瘤体积增长,说明CCX能够增强放疗的放射敏感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再增殖 凋亡 环氧化酶-2抑制剂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2重塑胰腺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雨 江明杰 田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3-928,共6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极差的癌症。目前,已发现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一方面,PGE2可作用于胰腺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使之能更...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极差的癌症。目前,已发现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一方面,PGE2可作用于胰腺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使之能更好地支持胰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远处转移。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又影响了PGE2的合成、释放和摄取,提高了PGE2重塑微环境的能力。此外,PGE2还通过促进肿瘤再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等机制,增加了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抗性。因此,PGE2可能是干预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胰腺癌 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肿瘤再增殖
下载PDF
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及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佳 王真真 +1 位作者 岳金波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总结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及检测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治疗、肿瘤再增殖、发生机制和检测"等为关键词,检索1988-01-2013-02有关放疗过程中肿... 目的:总结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及检测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治疗、肿瘤再增殖、发生机制和检测"等为关键词,检索1988-01-2013-02有关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发现和论证;2)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机制;3)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检测。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7篇。结果:常规分割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是从临床观察到肿瘤因治疗时间延长导致局部控制率下降而发现,随后通过一系列动物模型,改变分割剂量和分割模式来设定不同长短总的治疗时间,研究肿瘤增殖指标变化来论证。关于分次放疗引起肿瘤再增殖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包括细胞丢失减少学说、自身差异修复学说和再氧合学说。目前检测肿瘤再增殖的方法包括传统检测肿瘤局部控制率、50%肿瘤控制剂量、肿瘤倍增时间和免疫组化检测病理增殖指标Ki-67以及新型无创定量功能影像检测。结论:放疗期间肿瘤细胞再增殖是导致放疗抵抗,引起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次放疗期间肿瘤再增殖机制是复杂的,有待进一步研究。18F-FLT PET等非创伤性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克服了病理方法和传统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可以无创、定量地在分子水平观察肿瘤增殖情况,其能否检测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需要进一步动物和人体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肿瘤再增殖 发生机制 功能影像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宫颈癌肿瘤细胞再增殖与近距离放疗剂量间关系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叶伟军 陈昆田 +3 位作者 何智纯 曹新平 候景辉 何丽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1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同一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放疗 2周 10 Gy、4周 2 0 Gy连续宫颈肿物活检 ,Ki6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突变型 p5 3(mtp5 3)等增殖指标检测 ,探讨在后装分次放疗过程中加速再增殖出现时间。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行 Ki6 7... 目的 :通过对同一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放疗 2周 10 Gy、4周 2 0 Gy连续宫颈肿物活检 ,Ki6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突变型 p5 3(mtp5 3)等增殖指标检测 ,探讨在后装分次放疗过程中加速再增殖出现时间。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行 Ki6 7抗原检测及细胞周期分析 S期比例 (SPF)、增殖指数 (PI)、DNA异倍体 (DEN)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PCNA、mtp5 3蛋白表达情况 ,观察各增殖指标随剂量增加时变化规律。结果 :Ki6 7、PCNA、mtp5 3抗原表达及 DEN随放疗剂量的增加、疗程的延长而明显增加 ,其中 Ki6 7、PCNA、mtp5 310Gy时与放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与 2 0 Gy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在宫颈癌后装分次放疗后 2周 10 Gy时已经出现 ,而 10 Gy与 2 0 Gy时各指标差异不明显 ,提示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肿瘤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突变型P53 DNA异倍体数
原文传递
人胰腺癌细胞再增殖体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龚燕萍 程进 +3 位作者 于洋 戴晨昀 黄倩 田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4期6637-6642,共6页
目的:细胞再增殖是导致胰腺癌放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缺乏合适的用于研究胰腺癌再增殖的细胞模型。本研究拟建立简便、实用的胰腺癌细胞再增殖体外模型。方法: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荧光素酶(GFP-Luc)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经嘌呤... 目的:细胞再增殖是导致胰腺癌放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缺乏合适的用于研究胰腺癌再增殖的细胞模型。本研究拟建立简便、实用的胰腺癌细胞再增殖体外模型。方法: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荧光素酶(GFP-Luc)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双标记细胞GFP表达情况,用生物成像检测双标记细胞Luc活性及分析细胞数量与Luc活性之间的关系。以X-线照射胰腺癌细胞制备饲养细胞,以相应的双标记肿瘤细胞为报告细胞进行共培养。对共培养细胞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生物成像,以判断饲养细胞对报告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结果:通过表达GFP-Luc的慢病毒感染获得双标记人胰腺癌细胞,经荧光显微术、流式细胞术和生物成像术证实这些双标记的人胰腺癌细胞能有效地表达GFP和Luc活性,可作为报告细胞用于建立人胰腺癌再增殖细胞模型。将经X-线照射的饲养细胞和相应的报告细胞共培养,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生物成像分析,结果显示X-线照射过的饲养细胞对报告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简便、实用的人胰腺癌再增殖体外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人体内胰腺癌细胞再增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细胞再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再增殖 细胞模型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荧光素酶标记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翟婧彤 马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囊泡,也称为微颗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由细胞膜包裹细胞内容物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其直径为100~1000 nm,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是将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经过特殊处理,使其能够与常规化疗药物有机结合... 囊泡,也称为微颗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由细胞膜包裹细胞内容物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其直径为100~1000 nm,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是将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经过特殊处理,使其能够与常规化疗药物有机结合,形成以囊泡为载体的载药微颗粒。载药囊泡细胞亲和力高、生物相容性高、靶向性和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能够将药物有效传递到靶细胞,逆转肿瘤干细胞耐药性,重塑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
下载PDF
铁死亡在结直肠癌再生细胞放疗抵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钰涵 戈雨桐 +2 位作者 哈文韬 魏晓为 龚涌灵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在结直肠肿瘤再生细胞放疗抵抗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采用二维常规条件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Control细胞),同时通过机械力方法在三维纤维蛋白软胶中培养并筛选出具有高致瘤能力的肿瘤再生细胞(TRC);用不同剂量(2、4、6... 目的:探讨铁死亡在结直肠肿瘤再生细胞放疗抵抗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采用二维常规条件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Control细胞),同时通过机械力方法在三维纤维蛋白软胶中培养并筛选出具有高致瘤能力的肿瘤再生细胞(TRC);用不同剂量(2、4、6、8 Gy)的X-射线照射Control细胞和TRC,并通过MTS、细胞克隆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和增殖能力;Control细胞和TRC在采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和X-射线分别处理后,用C11-BODIPY试剂进行染色,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并测定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用qPCR法检测X-射线照射、Erastin处理对Control细胞和TRC中铁死亡相关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表达的影响,用WB法检测对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ACSL4表达的影响。结果:从纤维蛋白软胶中培养并筛选出高干性的TRC;用不同剂量(2、4、6、8 Gy)的X-射线照射后,Control细胞存活率较TRC显著降低(P<0.05),且Control细胞的克隆大小和数量较TRC显著降低(均P<0.05);Control细胞采用不同剂量X-射线(4、8 Gy)照射及用Erastin处理后,X-射线处理组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较未处理组细胞显著升高(P<0.05),Erastin处理组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较DMSO处理组细胞显著升高(P<0.05),而TRC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机制研究发现,TRC中GPX4和ACSL4在铁死亡诱导条件(X-射线照射或Erastin处理)下较Control细胞呈现出有助于抵抗的表达模式,即GPX4持续上调、ACSL4持续下调,且表现为Erastin剂量依赖性。结论:结直肠TRC可能通过高表达GPX4、低表达ACSL4来抵抗铁死亡,从而抵抗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再生细胞 放疗抵抗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a Synthetic Retinoid in Inhibiting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11
作者 Yao Zhang Qi Dong +1 位作者 Junwei Chen Ning Wa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4-165,共2页
Recently we have synthesized a novel small retinoid molecule WYC-209 that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malignant murine melanoma tumor-repopulating cells(TRCs).The molecule can induce 100%TRCs apoptosis at... Recently we have synthesized a novel small retinoid molecule WYC-209 that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malignant murine melanoma tumor-repopulating cells(TRCs).The molecule can induce 100%TRCs apoptosis at 10μM concentration.However,how WYC-209 induces TRCs apoptosis is still elusive.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WYC-209 at>6μM concentration started to induce TRCs apoptosis primarily via the caspase 3 pathway by releasing cytochrome c from mitochondria.Interestingly,we found that at concentrations<6μM WYC-209 induced TRCs to elevate dormancy marker COUP TF1 but induced no changes in apoptosis marker P53.Furthermore,proliferation markers Ki67 and PCNA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YC-209 concentrations,suggesting th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WYC-209 inhibit TRCs growth by inducing cell dormancy instead of causing apoptosis.In addition,TRC traction forces were almost abolished when WYC-209 concentration was at 5μM,preceding the initiation of apoptosis.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inhibition of TRCs by anti-cancer molecule WYC-209 is concentration-dependent and WYC-209 inhibits cellular force generation of the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before inducing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SMS a SYNTHETIC RETINOID INHIBITING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