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络病理论认识肿瘤新生血管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一然 李晶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25-529,共5页
络病是络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导致的病变,其亢盛的生成方式导致络脉滋生,无序迂曲的结构特点形成络脉瘀阻、络气亏虚,通透性高的功能特点是络气不固的重要表现。临证治疗肿瘤新生血管,应以虫类药平亢抑络,以辛味药辛散通络,以补气收涩... 络病是络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导致的病变,其亢盛的生成方式导致络脉滋生,无序迂曲的结构特点形成络脉瘀阻、络气亏虚,通透性高的功能特点是络气不固的重要表现。临证治疗肿瘤新生血管,应以虫类药平亢抑络,以辛味药辛散通络,以补气收涩药益气固络,从而破坏或者抑制肿瘤血管,降低其生成速度,减少肿瘤血管数量,达到改善微环境,降低肿瘤新生血管通透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络病 络脉 平亢抑络 辛散通络 益气固络
下载PDF
中药干预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秋雨 连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0-126,共7页
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是两条重要的血管生成途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在乳腺癌防治中疗效确切,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对中药干预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及其作用... 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是两条重要的血管生成途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在乳腺癌防治中疗效确切,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对中药干预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新生血管 血管生成拟态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饶石磊 杨峥 +1 位作者 赵得堡 张萌 《癌症进展》 2020年第3期300-302,306,共4页
目的探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水平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 目的探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水平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西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3年内转移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西妥昔单抗 三维适形放疗 肿瘤新生血管 癌胚抗原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下载PDF
整合素αvβ3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田振 纪雪梅 刘煜 《药物资讯》 2019年第3期79-87,共9页
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和扩散转移能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受细胞表达的整合素所调节。其中,整合素αvβ3是被研究和讨论最为集中的细胞外基质粘附受体之一。因为αvβ3在肿瘤新生血管中的高表达,使其成为肿瘤诊断和抗肿瘤药物研究... 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和扩散转移能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受细胞表达的整合素所调节。其中,整合素αvβ3是被研究和讨论最为集中的细胞外基质粘附受体之一。因为αvβ3在肿瘤新生血管中的高表达,使其成为肿瘤诊断和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αvβ3的天然配体中都含有一段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活动。RGD的此特性可用于为体外构建肿瘤诊断的分子成像探针和用于靶向治疗的药物。基于整合素αvβ3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本文对αvβ3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 RGD 肿瘤新生血管 肿瘤诊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与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可佩 方晓政 +3 位作者 林怡 许茂盛 王世威 张睿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149,共4页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导致难以对其进行精准评估,从而不利于其个性化治疗的实践与发展。肿瘤新生血管参与肿瘤异质性的形成,并在乳腺癌治疗反应、预后复发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何更好地借助肿...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导致难以对其进行精准评估,从而不利于其个性化治疗的实践与发展。肿瘤新生血管参与肿瘤异质性的形成,并在乳腺癌治疗反应、预后复发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何更好地借助肿瘤新生血管来评估乳腺癌发生发展并推进精准治疗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乳腺MRI影像组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高通量提取和定量分析的优势不仅能无创提取肿瘤及其新生血管的生物学相关信息,而且能进一步从分子及基因水平实现对肿瘤新生血管相关因子及通路的表征,因此乳腺MRI影像组学在评估肿瘤新生血管中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从乳腺MRI影像组学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其肿瘤新生血管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精准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血管因子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下载PDF
血清CA125、CA153、NSE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芦瑞丹 刘文刚 +1 位作者 刘丽 李凯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诊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证实乳腺癌51例、乳腺结节29例,将其分为恶性组、良性组,并收集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良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联合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敏感度为80.39%、特异度为89.66%,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VEGF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CA153、NSE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及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乳腺良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肿瘤新生血管
下载PDF
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标记及其在肿瘤模型中的活体示踪
7
作者 王心怡 居胜红 +1 位作者 李聪 彭新桂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886-892,共7页
目的:构建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共轭化合物-1,体外标记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进行体内细胞示踪。方法:利用磁共振T1对比剂Gd、近红外荧光染料Cy5.5以及罗丹明合成共轭化合物-1,体外标记EPCs,采... 目的:构建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共轭化合物-1,体外标记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进行体内细胞示踪。方法:利用磁共振T1对比剂Gd、近红外荧光染料Cy5.5以及罗丹明合成共轭化合物-1,体外标记EPCs,采用四氮噻唑蓝(MTT)比色实验评价不同浓度bCD-PLL标记EPCs后对细胞增殖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不同孵育时间细胞荧光标记率。将标记共轭化合物-1的EPCs移植于乳腺癌荷瘤鼠模型,通过磁共振成像和近红外光学成像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结果:共轭化合物-1的标记对EPCs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2μmol.L-1共轭化合物-1可有效标记细胞。磁共振成像和近红外光学成像表明标记的EPCs在移植后5 d肿瘤信号出现明显改变。结论:共轭化合物-1能有效标记兔外周血EPCs,细胞活力不受影响。两种活体成像均表明经标记的EPCs移植于乳腺癌荷瘤鼠模型后能够归巢至肿瘤组织,显示出共轭化合物-1的成像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磁共振成像 近红外荧光 探针 内皮祖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裸鼠肿瘤新生血管光栅X线相衬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慧敏 张欢 +8 位作者 丁蓓 李向亭 王宇杰 寇斌权 刘欢欢 瞿颖 汤榕彪 诗涔 严福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同步辐射光栅X线相衬成像技术,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对离体裸鼠胃癌肺转移灶及其内部血管结构进行清晰成像。方法: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射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血行转移模型,处死小鼠后.开胸取出两肺.均匀切... 目的:研究利用同步辐射光栅X线相衬成像技术,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对离体裸鼠胃癌肺转移灶及其内部血管结构进行清晰成像。方法: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射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血行转移模型,处死小鼠后.开胸取出两肺.均匀切割标本,经4%甲醛溶液(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备用。实验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fShanghaiSynchrotronRadiationFacilitv,SSRF)X线成像线站BL13W1进行。常规切片作苏木精一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ing,HE)染色,并与光栅X线相衬成像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栅X线相衬技术能对胃癌肺转移灶及血管结构进行清晰成像,显示血管直径达到15-30μm,近似低倍光学显微镜下的图像。结论:光栅X线相衬成像对显示裸鼠胃癌肺转移灶中的新生血管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X线相衬成像 肿瘤新生血管 裸鼠
原文传递
基于PAMAM复合脂质载体的分级肿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性质考察
9
作者 李罡 胡海洋 +3 位作者 乔明曦 赵秀丽 宋永玉 陈大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9-758,共10页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具有肿瘤分级靶向和pH敏感释药功能的载阿霉素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c[RGDyk]-PEG2000-PSL-[PAMAMG5.0-AC80-FITC5-FA5/DOX]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了考察。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spectrofluorome...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具有肿瘤分级靶向和pH敏感释药功能的载阿霉素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c[RGDyk]-PEG2000-PSL-[PAMAMG5.0-AC80-FITC5-FA5/DOX]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了考察。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spectrofluorometry,SPF)测定了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lightscattering,DLS)和孝电位分析仪对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了表征;采用透析法分别考察了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在pH=7.4和pH=6.5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行为,以及血浆对其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DOX包封率为35.17%(W),载药量为0.41%(W);其粒径分布很窄,平均粒径为106.1am;在透射电镜下,可见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呈囊泡状,粒径大小均匀(100~150am);其表面f电位值为-6.00mV;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体外释药行为体现出pH敏感性和对血浆的稳定性。结论以C[RGDyk卜PEG修饰的pH敏感长循环脂质体包载PAMAMG5.0-AC80-FITC,-FA,/DOX复合物构建具有肿瘤分级靶向和pH敏感释药功能的载阿霉素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靶向 肿瘤靶向 分级靶向 PH敏感 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10
作者 李志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运用半导体激光,通过瞳孔将热能输送到脉络膜和色素上皮,以治疗相关眼部疾患的方 法。介绍该治疗方法在脉络膜肿瘤、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可能的并发症。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眼底肿瘤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科 临床应用 半导体激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