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煤基活性焦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旭辉 白中华 +1 位作者 张恒 王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利用管式炉对内蒙古褐煤进行了活性焦制备工艺研究,研究了活化时间、活化温度以及蒸汽量对活性焦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某厂焦化废水为对象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90 min,蒸汽通入量为450 g/h条件下制得的活性... 利用管式炉对内蒙古褐煤进行了活性焦制备工艺研究,研究了活化时间、活化温度以及蒸汽量对活性焦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某厂焦化废水为对象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90 min,蒸汽通入量为450 g/h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焦对焦化废水的吸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管式炉 褐煤 活性焦 吸附剂 焦化废水
下载PDF
管式炉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煤焦油中硫含量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芳 孟祥升 张东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0,共3页
采用管式炉燃烧-红外吸收法对煤焦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炉膛温度、延迟时间、比较水平和称样量等对硫含量测定影响的基础上,优化了工作参数。当炉膛温度为900℃,延迟时间为30 s,比较水平为1.0,称样量为0.100~0.200 g之间... 采用管式炉燃烧-红外吸收法对煤焦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炉膛温度、延迟时间、比较水平和称样量等对硫含量测定影响的基础上,优化了工作参数。当炉膛温度为900℃,延迟时间为30 s,比较水平为1.0,称样量为0.100~0.200 g之间时,硫的测定范围在0.005%~4%(质量分数)之间,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RSD小于3%。本实验方法与国标GB387-90空气流-管式炉燃烧-亚硫酸-氢氧化钠滴定法对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炉 红外吸收法 煤焦油
下载PDF
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的CFD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波 王书磊 +3 位作者 王元华 赵华璋 关俊岭 王向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以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了二次风分级比R(二次空气与总空气体积之比)为0.5、0.6、0.7、0.8和0.85的5种不同工况下,辐射室内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火焰高度和NO生成速率的... 以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了二次风分级比R(二次空气与总空气体积之比)为0.5、0.6、0.7、0.8和0.85的5种不同工况下,辐射室内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火焰高度和NO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射流卷吸的作用,辐射室内存在较大范围的回流区。当R由0.5增至0.85时,辐射室对称面平均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升高0.65%,壁面热通量下降1.65%,火焰高度增加0.44倍,NO排放体积分数由214.4μL/L迅速下降至37.9μL/L。在温度和氧气浓度较高的燃气/空气混合接触面上,热力型NO形成较多;在低温富燃的火焰前端区,快速型NO形成较多。当R为0.8时,炉内温度分布均匀、燃烧完全且烟气NO浓度较低,可作为燃烧器设计和现场调节的优化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加热炉 空气分级燃烧器 火焰高度 氮氧化物
下载PDF
双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卜龙利 杨力 +3 位作者 孙剑宇 梁欣欣 虎雪姣 孟海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02-3308,共7页
考察了微波加热与管式炉加热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苯与氯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并对双组分VOCs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Cs的竞争吸附使得双组分中甲苯和氯苯的转化率比单组分降低3%~12%;微波的'热点效应'与'... 考察了微波加热与管式炉加热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苯与氯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并对双组分VOCs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Cs的竞争吸附使得双组分中甲苯和氯苯的转化率比单组分降低3%~12%;微波的'热点效应'与'非热效应'使得VOCs转化效率明显优于管式炉加热,尤其是氯苯的转化率提高了31%~38%;微波加热降低了氧化反应温度和处理能耗.动力学分析表明,微波加热下甲苯和氯苯的反应活化能比管式炉加热下减少了2146 J·mol-1和1450J·mol-1,微波加热下氯苯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管式炉加热的35倍,甲苯的反应速率常数提高了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氯苯 微波 管式炉 催化氧化 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管式炉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硫和氯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诗语 凌凤香 +1 位作者 韩博 高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5-759,共5页
取粉碎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于管式炉的瓷舟中,燃烧后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吸收液用水定容至5.0mL,过0.45μm滤膜,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滤液中硫和氯的含量。采用Dionex IonPac AS18阴离子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12mmol·L-1氢氧化钾溶... 取粉碎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于管式炉的瓷舟中,燃烧后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吸收液用水定容至5.0mL,过0.45μm滤膜,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滤液中硫和氯的含量。采用Dionex IonPac AS18阴离子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12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流动相,电导检测器测定。硫酸根、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均在0.1~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依次为0.005,0.003mg·L-1。对5.0mg·L-1硫酸根、氯离子的混合标准溶液平行测定6次,硫酸根和氯离子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2.1%,2.2%。以空白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96.0%~98.2%。方法应用于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艾士卡法和高温水解-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管式炉 固体生物质燃料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管抑制结焦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建新 徐宏 +2 位作者 刘京雷 戚学贵 张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4,共5页
乙烯裂解炉管的结焦速率决定了乙烯裂解炉的运行周期,抑制炉管结焦是乙烯生产中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炉管内表面结焦对乙烯生产的不良影响及结焦形成的机理;重点分析了炉管内表面涂层技术(在线涂层技术和离线涂层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在... 乙烯裂解炉管的结焦速率决定了乙烯裂解炉的运行周期,抑制炉管结焦是乙烯生产中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炉管内表面结焦对乙烯生产的不良影响及结焦形成的机理;重点分析了炉管内表面涂层技术(在线涂层技术和离线涂层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在线涂层技术与离线涂层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展望了炉管内表面涂层技术的发展前景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 管式炉 结焦 涂层
下载PDF
典型生物质及木质素水蒸气气化制富氢合成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战庭军 别如山 《节能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选取稻壳、木屑、小麦秸秆及玉米秸秆四种典型生物质及木质素,以管式炉为反应器,将每种实验样品3 g放入陶瓷方舟,通入0.4 MP、150℃的水蒸气,流量为3 g/min,选取550℃、650℃、750℃、850℃、950℃进行水蒸气气化实验,探究典型生物质水... 选取稻壳、木屑、小麦秸秆及玉米秸秆四种典型生物质及木质素,以管式炉为反应器,将每种实验样品3 g放入陶瓷方舟,通入0.4 MP、150℃的水蒸气,流量为3 g/min,选取550℃、650℃、750℃、850℃、950℃进行水蒸气气化实验,探究典型生物质水蒸气气化产物、热值及固体转化率随温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木屑产生H 2含量在750℃可达60.17%。提高水蒸气气化温度可以有效降低CH 4含量,提高H 2的体积分数。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如果要获得较高的氢气纯度,温度至少在750℃以上;如果使可燃气含量最高时,建议将温度控制在7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生物质 水蒸气气化 管式炉 气化温度
下载PDF
加热炉管的失效形式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孙艺 《乙烯工业》 CAS 2007年第3期32-37,共6页
介绍了以乙烯裂解炉为主的加热炉炉管在工程上常见的13种失效形式,包括光管或翅片管基管的高温损伤、对焊接头组织恶化、热疲劳开裂、热应力开裂、奥氏体的氯离子晶间腐蚀、碱蚀、过热及其他失效,还包括翅片的高温磨损、应力腐蚀开裂及... 介绍了以乙烯裂解炉为主的加热炉炉管在工程上常见的13种失效形式,包括光管或翅片管基管的高温损伤、对焊接头组织恶化、热疲劳开裂、热应力开裂、奥氏体的氯离子晶间腐蚀、碱蚀、过热及其他失效,还包括翅片的高温磨损、应力腐蚀开裂及翅根积垢以及化学工业炉的介质腐蚀失效。对各种失效的表现特点及失效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形式 炉管 翅片管 乙烯裂解炉 加热炉
下载PDF
模拟垃圾焚烧过程中氯对铅动态挥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帅毅 黄亚继 +3 位作者 王昕晔 严玉朋 刘长奇 陈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90,498,共7页
使用管式炉模拟炉排炉内垃圾焚烧过程,收集连续变化时段内的飞灰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垃圾中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对铅(Pb)动态挥发特性的影响.在从室温(25℃)至900℃的焚烧过程中,PVC对Pb挥发的促进作用略强于NaCl,但是两... 使用管式炉模拟炉排炉内垃圾焚烧过程,收集连续变化时段内的飞灰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垃圾中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对铅(Pb)动态挥发特性的影响.在从室温(25℃)至900℃的焚烧过程中,PVC对Pb挥发的促进作用略强于NaCl,但是两者发生作用的温区完全不同.PVC的作用温度低于500℃,而NaCl的作用温度为800~900℃.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PVC通过间接氯化促进Pb挥发,NaCl则通过直接氯化促进Pb挥发.PVC在200~300℃开始释放HCl,通过HCl将高熔点的PbO氯化为低熔点的PbCl2,从而导致Pb挥发温度提前到500~600℃.NaCl在焚烧过程中不释放含氯气体,而是在800~900℃下直接与SiO2、Al2O3和PbO反应生成PbCl2,从而促进Pb的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炉 有机氯(PVC) 氯化钠(NaCl) 铅(Pb) 挥发
下载PDF
市政污泥中低温气化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伟 陈晓平 +5 位作者 杨叙军 宋联 朱葛 马吉亮 刘道银 梁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57-3665,共9页
利用管式炉进行了污泥CO_2气化实验,并与N_2热解实验进行对比,系统研究了污泥中低温气化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特性。研究发现:热解过程中各可燃气体释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顺序为CO峰<H_2次峰<CH4峰≈C_nH_m峰<H2主峰,气化过程中... 利用管式炉进行了污泥CO_2气化实验,并与N_2热解实验进行对比,系统研究了污泥中低温气化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特性。研究发现:热解过程中各可燃气体释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顺序为CO峰<H_2次峰<CH4峰≈C_nH_m峰<H2主峰,气化过程中为CO主峰<CH_4峰≈C_nH_m峰<H_2主峰<CO次峰。在450~550℃的区间内,气化和热解的冷煤气效率、样品失重率及残渣含碳量均相近,温度超过550℃冷煤气效率差距逐渐增大,温度超过700℃,样品失重率及残渣含碳量差距逐渐增大。气化温度为850℃时,冷煤气效率达87%。在450~700℃的区间内,气化残渣中Cr、Ni、Cu、Zn、As、Pb的残留率均随温度增加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在700~850℃区间,上述重金属的残留率下降较快。Cd的残留率在450~550℃区间缓慢下降,550~700℃区间快速降低,700~850℃区间缓慢降低。气化残渣中Cr、Ni、Zn、As、Cd的稳定形态所占比例相较于污泥原样明显提高,而Pb、Cu的稳定形态所占比例与污泥原样相近。污泥中温(700℃)气化时,冷煤气效率约为50%,气化残渣中Cr、Ni、Cu、Zn、As的残留率约为高温(850℃)下的1.2倍,Pb约为2.7倍,Cd为7.5倍,残渣中各重金属的稳定形态比例与高温时接近,环境危害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管式炉 气化 热解 重金属
下载PDF
生物质废弃物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伟 蓝煜昕 +3 位作者 李明 郑蕾 刘世杰 程文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4-119,共6页
采用管式炉对红松锯屑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器温度、物料粒径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能加快生物质快速热解进程,减少炭和焦油生成量,利于富氢气体的生成,800℃时气态产物比例可达56.9 wt... 采用管式炉对红松锯屑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器温度、物料粒径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能加快生物质快速热解进程,减少炭和焦油生成量,利于富氢气体的生成,800℃时气态产物比例可达56.9 wt.%,气态产物中H2体积分数由4.3%(500℃下)上升至17.2%,H2+CO体积分数达68.3%。小粒径能增大热解气态产物的比例,但对气态产物组成的影响很小,这可能与红松锯屑本身质地疏松有关。以与生物质直接混合方式添加的煅烧白云石能使热解产物中H2含量增加,但造成产气过程变缓,炭生成量增多,富氢气体总产量未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快速热解 富氢气体 管式炉
下载PDF
加热炉模块化施工技术在石化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亦挥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加热炉是工艺装置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结构相对较复杂的非标设备,以前国内采用的是现场建造的施工模式,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近几年来,国内在一些大型的石油、化工项目中引入了当今国际上推崇的加热炉模块化施工技术。就加热炉模块化制... 加热炉是工艺装置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结构相对较复杂的非标设备,以前国内采用的是现场建造的施工模式,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近几年来,国内在一些大型的石油、化工项目中引入了当今国际上推崇的加热炉模块化施工技术。就加热炉模块化制造和安装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模块化施工流程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模块化 施工 炉管 炉衬 钢结构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炉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盖建武 仲跻生 李晓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1998年第1期56-60,共5页
综述了乙烯裂解炉炉管使用及选材情况,及炉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Larson-Miler参数外推法、空洞面积率法、直线外推法、L-D持久强度外推模型、断裂力学方法、多元回归方法、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专家系统等。认为目前的炉... 综述了乙烯裂解炉炉管使用及选材情况,及炉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Larson-Miler参数外推法、空洞面积率法、直线外推法、L-D持久强度外推模型、断裂力学方法、多元回归方法、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专家系统等。认为目前的炉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大多是Larson-Miler法的衍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开发适合现场检测的软件或专家系统将是目前预测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管 寿命 预测 乙烯 裂解炉
下载PDF
布朗气对煤粉低氧燃烧催化影响
14
作者 胡斌彬 冯兆兴 +2 位作者 郭强 徐有宁 傅玉栋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低氧燃烧技术是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之一,但该技术降低了氧气浓度,导致燃烧不充分,造成了水冷壁被腐蚀等故障。为解决此类问题,通过管式炉实验平台,在低氧浓度环境下掺入不同配比的布朗气,观察烟气中各气体的浓度、反应后的煤粉失重率及... 低氧燃烧技术是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之一,但该技术降低了氧气浓度,导致燃烧不充分,造成了水冷壁被腐蚀等故障。为解决此类问题,通过管式炉实验平台,在低氧浓度环境下掺入不同配比的布朗气,观察烟气中各气体的浓度、反应后的煤粉失重率及固体残渣中固定碳占比。结果表明:当掺入1%布朗气后,煤粉的失重率增加了9.82%,残渣固定碳的含量减少了47.06%;当掺入2%布朗气后,煤粉的失重率增加了10.36%,残渣固定碳的含量减少了49.16%,且在反应前期还原性气体CO和CH_(4)的析出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4 min和3 min,在反应前期营造了还原性燃烧气氛。由此可见,通入布朗气有利于煤粉低氧燃烧技术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燃烧 管式炉 布朗气
下载PDF
CuO–TiO_(2) based self-powered broad band photodetector
15
作者 Chiranjib Ghosh Arka Dey +7 位作者 Iman Biswas Rajeev Kumar Gupta Vikram Singh Yadav Ashish Yadav Neha Yadav Hongyu Zheng Mohamed Henini Aniruddha Mondal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An efficient room-temperature self-powered,broadband(300 nm–1100 nm)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CuO–TiO_(2)/TiO_(2)/p-Si(100)hetero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The CuO–TiO_(2)nanocomposites were grown in a two-zone horiz... An efficient room-temperature self-powered,broadband(300 nm–1100 nm)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CuO–TiO_(2)/TiO_(2)/p-Si(100)hetero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The CuO–TiO_(2)nanocomposites were grown in a two-zone horizontal tube furnace on a 40 nm TiO_(2)thin film deposited on a p-type Si(100)substrate.The CuO–TiO_(2)/TiO_(2)/p-Si(100)devices exhibited excellent rec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ark and individual photoillumination conditions.The devices showed remarkable photo-response under broadband(300–1100 nm)light illumination at zero bias voltage,indicating the achieve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self-powered photodetectors at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light illuminations.The maximum response of the devices is observed at 300 nm for an illumination power of 10 W.The response and recovery times were calculated as 86 ms and 78 ms,respectively.Moreover,under a small bias,the devices showed a prompt binary response by altering the current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under illumination conditions.The main reason behind this binary response is the low turn-on voltage and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s.Under illumination conditions,the generation of photocurrent is due to the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 within the built-in electric field at the CuO–TiO_(2)/TiO_(2)interface.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CuO–TiO_(2)/TiO_(2)broadband photodetector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high response speeds and self-sufficient func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OWERED CuO–TiO_(2) nanocomposite Broadband photodetector Two-zone horizontal tube furnace RESPONSIVITY
下载PDF
霍林河褐煤及其热解焦油管式炉热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丽杰 李欣 +1 位作者 李松庚 林伟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为深入了解褐煤热解过程,并与霍林河褐煤的喷动载流床快速热解进行对比,对霍林河褐煤及其热解焦油进行了管式炉反应器热解试验研究,利用在线连接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热解逸出的气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霍林河褐煤的管式炉反应器中速... 为深入了解褐煤热解过程,并与霍林河褐煤的喷动载流床快速热解进行对比,对霍林河褐煤及其热解焦油进行了管式炉反应器热解试验研究,利用在线连接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热解逸出的气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霍林河褐煤的管式炉反应器中速热解与喷动载流床快速热解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对于低温热解,煤粉粒径的影响更大。热解焦油的受热反应包括裂解和缩聚两部分,裂解反应生成了CO、CH4、H2等气体,而缩聚反应转化为炭黑,热解过程中焦油在600℃前所发生的二次反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林河褐煤 热解 管式炉 焦油 裂解反应
下载PDF
管式炉中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优化设计研究
17
作者 姚翔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本项目以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管式加热炉为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主要工具,通过建立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PDF非绝热燃烧模型以及基于离散坐标的辐射传热模型,对加热炉内的流动、传热、传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项目的研... 本项目以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管式加热炉为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主要工具,通过建立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PDF非绝热燃烧模型以及基于离散坐标的辐射传热模型,对加热炉内的流动、传热、传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实现炉膛中的燃烧过程的有效调控、优化模型参数和提高炉膛中的热效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炉 流体流动 传热性能
下载PDF
无压烧结工艺对浆料直写式定向多孔铜组织及致密度的影响
18
作者 万胤辰 王匀 +3 位作者 李瑞涛 徐磊 于超 顾宇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管式炉无压烧结工艺对浆料直写(Direct ink writing,DIW)式定向多孔铜的组织和致密性起决定性作用。本工作通过浆料直写和烧结制备定向多孔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比高纯氩气和Ar-H_(2)混合气下烧结后的定向多... 管式炉无压烧结工艺对浆料直写(Direct ink writing,DIW)式定向多孔铜的组织和致密性起决定性作用。本工作通过浆料直写和烧结制备定向多孔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比高纯氩气和Ar-H_(2)混合气下烧结后的定向多孔铜的微观组织,分析烧结时定向多孔铜的氧化行为。在不同烧结参数下对定向多孔铜进行烧结处理,研究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定向多孔铜致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纯氩气下烧结时,定向多孔铜发生严重氧化并生成Cu_(2)O,而Ar-H_(2)混合气通过还原作用有效避免定向多孔铜的氧化;烧结温度1100℃、保温时间6 h为最佳烧结工艺参数,在此条件下,定向多孔铜的致密度达到了87.2%,收缩率为33.3%。本研究可为管式炉无压烧结DIW打印多孔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炉 无压烧结 浆料直写(DIW) 定向多孔铜 烧结工艺
下载PDF
管式加热炉甲烷掺氢比对燃烧及NO_(x)排放的影响
19
作者 王文奇 高宇乐 郭晔媛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0-66,I0004,共8页
文章主要研究管式加热炉甲烷掺氢比对燃烧及NO_(x)排放的影响,为此基于管式加热炉,分别在1号炉测试圆形燃烧器,在3号炉测试附墙燃烧器。利用fluent中的FGM燃烧模型耦合GRI-Mech 3.0详细反应机理,结合热态实测烟气温度对其燃烧进行数值计... 文章主要研究管式加热炉甲烷掺氢比对燃烧及NO_(x)排放的影响,为此基于管式加热炉,分别在1号炉测试圆形燃烧器,在3号炉测试附墙燃烧器。利用fluent中的FGM燃烧模型耦合GRI-Mech 3.0详细反应机理,结合热态实测烟气温度对其燃烧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管式加热炉甲烷掺氢比对燃烧及NO_(x)排放的影响。甲烷掺氢比控制在0%~60%(体积百分数)。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掺氢比的提升,1号炉NO_(x)排放量(标准状态,下同)由75 mg/m^(3)上升至100 mg/m^(3),3号炉NO_(x)排放量由63 mg/m^(3)下降至50 mg/m^(3);2)随着掺氢比的提升,温度高于1500℃时,1号炉热斑主要分布在燃烧器喷口之内且面积不断增大,3号炉热斑主要分布在燃烧器喷口之外且面积不断减小;3)在节能减排方面,相对于20%的掺氢比,掺氢比为60%时,1号炉换热效率提升了4.53%,3号炉换热效率提升了0.52%,烟气中二氧化碳减排26%;4)上述结果表明,掺氢提升NO_(x)排放,但炉内烟气内循环却减少NO_(x)排放,燃烧器最终的NO_(x)排放结果受到掺氢和烟气内循环综合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加热炉 甲烷掺氢比 热斑 燃烧试验测量 试验验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焦化厂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20
作者 刘文凯 《能源科技》 2024年第3期68-71,89,共5页
传统焦炉生产工艺荒煤气余热没有加以利用,造成能源浪费。针对120万t/a焦化项目5.5 m捣固焦炉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的改造方案,安装余热回收设备重新回收余热用于生产低压饱及蒸汽及过热蒸汽,并利用蒸汽完全替... 传统焦炉生产工艺荒煤气余热没有加以利用,造成能源浪费。针对120万t/a焦化项目5.5 m捣固焦炉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的改造方案,安装余热回收设备重新回收余热用于生产低压饱及蒸汽及过热蒸汽,并利用蒸汽完全替代粗苯管式炉。研究结果表明:改造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煤气,减少冷却水消耗,同时解决了燃烧排放问题和明火燃烧的安全隐患。用蒸汽替代粗苯管式炉后,不再向空气直接排放氮氧化物和粉尘颗粒物,既是节能项目,又是安全环保项目,可为同类焦化行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管 管式炉 换热器 蒸汽 荒煤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