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沿海离岸海啸振幅统计分析
1
作者 王南南 董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采用MOST海啸传播模型计算历史地震可能在中国沿海附近引发的海啸增水。历史地震的发生频次采用Poisson分布拟合,离岸海啸增水采用复合分布进行拟合。对比Poisson-Weibull分布与Poisson-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分布的计算结果,Poisso... 采用MOST海啸传播模型计算历史地震可能在中国沿海附近引发的海啸增水。历史地震的发生频次采用Poisson分布拟合,离岸海啸增水采用复合分布进行拟合。对比Poisson-Weibull分布与Poisson-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分布的计算结果,Poisson-Lognormal分布可以更好地描述离岸海啸增水的概率分布。进一步给出中国沿海离岸地点的海啸振幅并估计了相应的重现值。结果显示,重新期为2 500a年时,广东省东北部海域、福建省西南部海域及台湾南部和东部海域的离岸海啸振幅达到50cm。所得结果可为中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传播模型 海啸振幅 Poisson型复合分布 长期重现值
下载PDF
一个覆盖太平洋区域的地震海啸波幅预报系统及检验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宗辰 原野 +3 位作者 王培涛 高义 李宏伟 侯京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于线性长波方程和缓变地形近岸波幅格林公式建立了覆盖整个太平洋区域的准实时地震海啸波幅预报系统。系统利用了GPU并行加速技术,可在90 s之内完成太平洋区域32 h的海啸传播计算和中国沿海城市岸段的波幅特征值预报。筛选了自2006年... 基于线性长波方程和缓变地形近岸波幅格林公式建立了覆盖整个太平洋区域的准实时地震海啸波幅预报系统。系统利用了GPU并行加速技术,可在90 s之内完成太平洋区域32 h的海啸传播计算和中国沿海城市岸段的波幅特征值预报。筛选了自2006年以来的9次发生在太平洋区域,矩震级(Mw)超过8.0且资料丰富的历史地震海啸事件,对预报系统进行了后报检验。结果表明,线性长波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海啸在大洋中的传播过程;格林公式能够较为准确的估算缓变水深和开阔地形条件下的近岸海啸最大波幅,波幅预警准确率可达80%,基本满足海啸预警需求。以2011年日本Mw9.0地震海啸为例,评估了该系统对中国城市岸段的波幅预警能力,结论基本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该系统计算对海啸源特别敏感的近场海啸波幅可能产生较大偏差。提出了若要进一步提高定量海啸波幅预警的准确率,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研究和业务实践:一是采用多数据联合反演方法提升海啸源的精度;二是提高格林公式的适用性,或者构建高效的近岸精细化海啸数值预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海啸预警 海啸波幅预报 格林公式 后报检验
下载PDF
南海潜在海啸源危险性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胥力文 陈秀万 +1 位作者 杨婷 李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利用COMCOT模型,分析马尼拉海沟一个潜在海啸源的危险性。通过改变震级和震源深度两个海啸初始场信息,揭示海啸登陆中国沿海地区时的首波波幅与二者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震源深度对首波波幅的影响幅度可以达到50%,地震震级不同,震源深... 利用COMCOT模型,分析马尼拉海沟一个潜在海啸源的危险性。通过改变震级和震源深度两个海啸初始场信息,揭示海啸登陆中国沿海地区时的首波波幅与二者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震源深度对首波波幅的影响幅度可以达到50%,地震震级不同,震源深度对首波波幅的影响趋势也不同;海啸登陆时的首波波幅基本上随着震级的增加而加大,但由于海啸波会与近岸的反射波互相叠加,可能导致在海啸传播至近岸过程中首波登陆波幅异常减小;震级达到Mw 8.6时,海啸等级为1级,部分沿海地区会遭受海啸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OT 定量分析 海啸 震级 震源深度 南海 首波波幅
下载PDF
夏威夷ALEUTIAN海啸的NEOWAVES数值模拟
4
作者 翟金金 董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59-364,共6页
夏威夷群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周围海底地形,长期遭受太平洋地震带和近岸地震带产生的海啸影响,如何准确地确定夏威夷群岛沿岸的海啸爬高对海洋结构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建立的NEOWAVES模型包含非线性静水压力项和垂... 夏威夷群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周围海底地形,长期遭受太平洋地震带和近岸地震带产生的海啸影响,如何准确地确定夏威夷群岛沿岸的海啸爬高对海洋结构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建立的NEOWAVES模型包含非线性静水压力项和垂向动量方程,用于描述海底的动态变形和弱频散波的传播过程,它能够模拟海啸的整个生命过程,包括产生、传播、爬高和淹没。以对夏威夷地区影响比较严重的1946年Aleutian历史海啸为例,采用NEOWAVES模型模拟其产生、传播以及在夏威夷欧胡岛沿岸地带的爬高。计算结果表明,NEOWAVES模型计算得到的欧胡岛沿岸(北部、西部和南部)的爬高与历史记录的爬高数据接近,验证了NEOWAVES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夏威夷地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数值模拟 NEOWAVES模型 夏威夷欧胡岛 海啸波高 海啸波振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