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无主义——我们的深渊与命运? 被引量:27
1
作者 余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22,共9页
虚无主义的历史形态主要有自由主义、实在主义、生机主义和毁灭主义。其哲学的主要类型则有政治上的虚无主义、道德论的虚无主义、认识论的虚无主义、宇宙论的虚无主义和生存论的虚无主义。尼采首次描画了虚无主义的面相与实质,并将其... 虚无主义的历史形态主要有自由主义、实在主义、生机主义和毁灭主义。其哲学的主要类型则有政治上的虚无主义、道德论的虚无主义、认识论的虚无主义、宇宙论的虚无主义和生存论的虚无主义。尼采首次描画了虚无主义的面相与实质,并将其根源追溯到它所否定的对象那里。因此,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路径不是回到被它否定的传统那里去,而是要走出它产生的逻辑或摧毁它产生的根源。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批判仍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中,因此未能真正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将“虚无”与“虚无主义”的问题关联到“存在”、“存在发生”、“存在历史”、“天、地、人、神的游戏”与“命运”来思考,进而将真理、意义与价值思考为“存在历史”中发生的事件。列奥·斯特劳斯将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看作“极端的历史主义”,并认为它是现代虚无主义最精致的样式,它导致了真理、意义与价值的神秘流失或虚无。他认为要克服现代虚无主义,必须祛除尼采式的癫狂与海德格尔式的神魅,在清明的古典理性中去寻找真理、意义与价值的恒常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生存 真理 价值 意义
原文传递
反叙实动词宾语真假的语法条件及其概念动因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新良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15,共22页
本文讨论汉语反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特别是"假装"类动词跟其他反叙实动词不同的语义表现:其宾语在有些情况下是假的(如:假装害怕■不害怕),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是真的(如:假装摔倒■摔倒了)。文章指出,"假装"类动... 本文讨论汉语反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特别是"假装"类动词跟其他反叙实动词不同的语义表现:其宾语在有些情况下是假的(如:假装害怕■不害怕),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是真的(如:假装摔倒■摔倒了)。文章指出,"假装"类动词宾语的真假,跟宾语的情状类型直接相关:当宾语的情状类型为动作时,该宾语为真;当宾语的情状类型为状态时,该宾语为假。文章还基于"假装"的概念结构,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对这种相关性进行了解释:"假装"类动词的宾语既可以表示主体故意发出的假动作(真的发生了,用动作类动词表达,如"摔倒"),也可以表示主体通过假动作而制造的假象(虚假的表象,用状态类动词表达,如"害怕")。说话人对假装行为的动作(能指)和假象(常规所指)进行有选择、有侧重的语言编码,造成了"假装"类动词宾语的或真或假,以及相应动词在情状类型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类)反叙实动词 宾语真假 情状类型 概念结构 行为符号 语言编码
原文传递
价值和价值观:主客体的深层关系及规定 被引量:21
3
作者 毕志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57,共6页
价值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它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主体性。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正确、先进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价值评价最重要的是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鉴... 价值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它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主体性。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正确、先进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价值评价最重要的是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鉴于社会中主体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人的需要、利益的差别性 ,应该把有利于历史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价值和真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主体性 价值观 真理 价值标准 客观性
下载PDF
语境与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江怡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4,共7页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值、语境与结构、语境与解释。构建语境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概念的语义分析;加强对语境的文化-历史考察;加强对知识的情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意义 真值 结构 解释 语境论
原文传递
基于真值的SBL_~公理化扩张系统的计量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惠小静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4年第7期900-911,共12页
本文首先在带有对合否定的△模糊逻辑系统SBL~中,运用△演绎定理和真值分布,论证了SBL~系统中有效推理的真值关系定理.其次以SBL~系统的公理化扩张Godel~为例,提出了△相似度、△距离,运用真值关系定理论证了△度量空间逻辑算子→,... 本文首先在带有对合否定的△模糊逻辑系统SBL~中,运用△演绎定理和真值分布,论证了SBL~系统中有效推理的真值关系定理.其次以SBL~系统的公理化扩张Godel~为例,提出了△相似度、△距离,运用真值关系定理论证了△度量空间逻辑算子→,~的连续性,给出了公式与理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从而实现了△模糊逻辑系统的计量化.最后在Godel~系统中提出了3种近似推理模式,并讨论了3种模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计量逻辑 概率逻辑 有效推理 真值 度量空间
原文传递
模糊规则中的不确定性推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肖伟跃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4-98,共5页
针对模糊规则中以真值形式表达的不确定性推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完整地分析了规则中的前提、结论、证据、条件、推论和结果这 6类命题的不同含义 ;然后根据规则应用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组合关系——广义逻辑关系 ;... 针对模糊规则中以真值形式表达的不确定性推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完整地分析了规则中的前提、结论、证据、条件、推论和结果这 6类命题的不同含义 ;然后根据规则应用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组合关系——广义逻辑关系 ;最后定义了模糊子集匹配度和模糊规则匹配度 ,并给出了相应的条件真值和结果真值推理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规则 不确定性推理 真值 匹配 专家系统
下载PDF
基于中介逻辑的模糊知识表示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岑 潘正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11期80-82,108,共4页
本文基于中介逻辑理论,在知识描述中区分知识的"矛盾"与"对立",肯定对立的模糊概念之间存在中介对象(中介概念),将矛盾否定与对立否定运用于知识表示中;并以一金融决策实际问题为例,采用距离比率函数为模糊谓词表... 本文基于中介逻辑理论,在知识描述中区分知识的"矛盾"与"对立",肯定对立的模糊概念之间存在中介对象(中介概念),将矛盾否定与对立否定运用于知识表示中;并以一金融决策实际问题为例,采用距离比率函数为模糊谓词表达式赋予属于[0,1]区间的真值,结合中介谓词逻辑的无穷值语义模型与具体情形,给出了模型中变量(取值的一种确定方法及其意义,最后通过一具体实例讨论了模糊知识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知识表示 中介逻辑 无穷值模型 真值程度
下载PDF
事实性与叙实性——通向直陈世界的晦暗与透明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振宇 姜毅宁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5-37,372-373,共25页
在可能世界分层理论中,首先要区分现实世界与认知世界,直陈世界和非直陈世界。说话者自身所在的世界,也是言语活动所发生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在其中存在的事物就是真实;说话者直接表述的认知世界是直陈世界,在其中存在的事物是事实,它代... 在可能世界分层理论中,首先要区分现实世界与认知世界,直陈世界和非直陈世界。说话者自身所在的世界,也是言语活动所发生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在其中存在的事物就是真实;说话者直接表述的认知世界是直陈世界,在其中存在的事物是事实,它代表的是说话者的主观立场,而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性质;而说话者并不是当成一个事实,而是作为一种假定来谈论的事物,是更深层的非直陈世界中的事物。如果说话者假定的事物,可以确定在直陈世界中存在,这称为“叙实”,如果可以确定在直陈世界中不存在,这称为“反叙实”,叙实和反叙实,都意味着直陈世界和非直陈世界之间是透明的。如果说话者假定的事物,无法确定在直陈世界中是否存在,这称为“非叙实”,意味着直陈世界和非直陈世界之间是晦暗的。文章还讨论了透明和晦暗的各种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值 事实 叙实 实指 虚指 意向谓词
原文传递
复合模糊命题的真值及其信息量计算的新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纯武 孙即祥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从模糊信息量入手,对复合模糊命题的真值及其模糊信息量的计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此方法既考虑了子命题的逻辑关系,又考虑了子命题的相对重要程度而不丢失过多信息.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克服了封闭性、信息丢失、二义失效... 从模糊信息量入手,对复合模糊命题的真值及其模糊信息量的计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此方法既考虑了子命题的逻辑关系,又考虑了子命题的相对重要程度而不丢失过多信息.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克服了封闭性、信息丢失、二义失效和全同失效的缺陷,能获得较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信息量 模糊命题 真值 数据库
下载PDF
“否定”加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先友 陈广耀 胡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7,共9页
"否定"是语言理解及表征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研究主要从工作记忆方面考察否定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文章对否定研究领域几种研究者常用的研究范式、经典理论解释和否定句加工的相关问题及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 "否定"是语言理解及表征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研究主要从工作记忆方面考察否定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文章对否定研究领域几种研究者常用的研究范式、经典理论解释和否定句加工的相关问题及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命题表征理论 经验模拟理论 真值
下载PDF
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进路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为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古老的观念,几乎与中国文化的形成相同步,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它依次经历了四种形态,这就是王权天授、礼乐文明及其实践落实、个体道德根源以及宇宙生化论基础上的天人比附四种类型。直到理学...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古老的观念,几乎与中国文化的形成相同步,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它依次经历了四种形态,这就是王权天授、礼乐文明及其实践落实、个体道德根源以及宇宙生化论基础上的天人比附四种类型。直到理学的开创者张载,传统"天人合一"的含义才形成了一种新突破。张载的天人合一从肯定"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起始,通过"稽天穷地之思",首先剥离古人加于"天"的神性主宰与道德根源的含义,从而仅从生生的角度肯定"天地之大德曰生",进而通过"诚明两进",形成本然存在层面的"与天地参"和功夫实践中的"与天为一"的追求,这就使其必须从体与用以及本体与功夫两个不同层面展开;而这两个不同层面又必须成为一种互渗互证的关系。张载的这一深入,既将中国传统的体用智慧推向高峰,从而显现出儒与道、孟与荀相互融合的特色,同时也面临着在现代社会中"真"与"善"、"事实"与"价值"之重新定位以及如何具体把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合一 特殊进路 真与善 事实与价值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测量不确定度与不确定性原理的概念辨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史伟 李志霞 +1 位作者 杨莉 赵江涛 《物理测试》 CAS 2016年第3期58-60,共3页
从测量不确定度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概念、来源、描述方式、应用领域等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并描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统计学中描述测量结果(包括检测或校准结果)分散性的参数;不确定性原理来源于微观粒... 从测量不确定度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概念、来源、描述方式、应用领域等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并描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统计学中描述测量结果(包括检测或校准结果)分散性的参数;不确定性原理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与测量过程无关。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性原理 真值
原文传递
汉韩复数表达对比三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健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7,共8页
本文从句法位置、真值语义、复数标记本身的功能等角度考察了汉韩"数"标示的差别。汉语复数标记的使用受句法位置和真值语义条件的交叉影响,而韩国语主要受后者的影响。类指名词的[+/-集合]有强弱之分,本文对类指名词进行了... 本文从句法位置、真值语义、复数标记本身的功能等角度考察了汉韩"数"标示的差别。汉语复数标记的使用受句法位置和真值语义条件的交叉影响,而韩国语主要受后者的影响。类指名词的[+/-集合]有强弱之分,本文对类指名词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注意到汉韩之间的一些差别。汉韩复数标记都表示个体的集合,但是韩国语复数标记还可以凸显集合的个体成员。这些差别主要是语言结构类型特点和复数标记功能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复数 句法环境 真值语义 类指
原文传递
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不精确推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左小德 刘子先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7,16,共8页
随着决策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决策支持系统需要越来越多地支持不精确描述问题的决策,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精确推理真值传播的计算方法,和其它几种方法相比,它能更充分地利用现存的信息。
关键词 不精确推理 真值 决策支持系统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时期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成因论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良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同质性日益瓦解,各种纠纷繁复,这就使得以诉讼这种单一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既不可能满足社会需求,其内在的弊害也日益呈显。构建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也是当下中国的必然选择。其深层原...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同质性日益瓦解,各种纠纷繁复,这就使得以诉讼这种单一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既不可能满足社会需求,其内在的弊害也日益呈显。构建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也是当下中国的必然选择。其深层原因可以通过下述现象得以透视: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性和现代法治的反思、真理观上由"符合论"向"共识论"的转变以及追求"无讼"和注重"调停"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度探究其所倚赖的内在成因机制,对当下的法治建设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无疑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现代性批判 真理标准 传统文化 ADR
下载PDF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谈意义和背景知识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金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8-12,共5页
有关意义的问题是语言哲学家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意义的核心是真值 ,意义的确定需要诉诸于背景知识及其它因素。在以前对意义讨论的基础上 ,从背景知识的构成 ,背景知识的修正 ,背景知识的获得、存储和提取以及背景知识和意义的交... 有关意义的问题是语言哲学家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意义的核心是真值 ,意义的确定需要诉诸于背景知识及其它因素。在以前对意义讨论的基础上 ,从背景知识的构成 ,背景知识的修正 ,背景知识的获得、存储和提取以及背景知识和意义的交互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论述和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义 真值 背景知识 假定 假设
下载PDF
沉默权规则探微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发云 任来保 《河北法学》 2001年第5期143-146,共4页
介绍沉默权制度的渊源、内涵及其模式,阐述这一法律制度在道德领域和诉讼领域的价 值取向。主张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应移植这一法律制度以有效改善现行刑事诉讼机制, 并就需修改与完善的事项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 沉默权 价值形态 立法建议
下载PDF
论《监察法》中的“事实”——以诉讼真实为切入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康 《时代法学》 2019年第4期59-65,共7页
“事实”的认定对具体诉讼制度和程序设计具有指引作用。传统证据法意义上的客观真实是一种绝对论下的事实真相,法律真实则忽视了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法律适用的事实是在证据裁判原则主导下的案件事实,而发现案件事实需要在实在法的规范... “事实”的认定对具体诉讼制度和程序设计具有指引作用。传统证据法意义上的客观真实是一种绝对论下的事实真相,法律真实则忽视了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法律适用的事实是在证据裁判原则主导下的案件事实,而发现案件事实需要在实在法的规范下进行。《监察法》中的“事实”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宣示意义的事实,第二种是通过证据来获得对案件认识的事实。《监察法》以实体公正和效率价值为主构建了诉讼结构,但应当更加注意程序公正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诉讼真实 事实 法律规范 法律价值
下载PDF
网络舆论“后真相”化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岱飚 王强强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4,83,共6页
网络与“后真相”的契合带来了新的生态,网络社交媒体兴起导致传统媒体第一把关人的角色末置,“圈群化”强化了偏见认知。在“后真相”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应激性反应加大了舆情引导的难度,参差不齐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 网络与“后真相”的契合带来了新的生态,网络社交媒体兴起导致传统媒体第一把关人的角色末置,“圈群化”强化了偏见认知。在“后真相”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应激性反应加大了舆情引导的难度,参差不齐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民粹化情绪扭曲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高校辅导员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同时,应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引导
下载PDF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东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区别源于事实认识和价值的区别,事实认识要求科学精神,价值认识要求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工具理性,而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文精神可以统...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区别源于事实认识和价值的区别,事实认识要求科学精神,价值认识要求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工具理性,而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文精神可以统一起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真理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