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次生林火烧前后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沙丽清 邓继武 +1 位作者 谢克金 孟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研究了火烧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下土壤养分的影响。火烧后0~10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N、P、K和有效N、P、K都显著提高,pH、有机质、全N、K和有效N、K达0.1%显著水平,有效P达1%水平,全P达5%水平。但... 研究了火烧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下土壤养分的影响。火烧后0~10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N、P、K和有效N、P、K都显著提高,pH、有机质、全N、K和有效N、K达0.1%显著水平,有效P达1%水平,全P达5%水平。但10~30cm土层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火烧前后各土层的C/N比率变化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热带次生林 次生林 土壤养分 西双版纳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刀耕火种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效东 唐勇 唐建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7,共6页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刀耕火种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火烧 1周后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从次生林地的 14类、5 6 4头降为 7类、16 4头 ,并且在群落组成上发生了较...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刀耕火种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火烧 1周后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从次生林地的 14类、5 6 4头降为 7类、16 4头 ,并且在群落组成上发生了较大变化。膜翅目在烧后 1天成为突出优势类群 ,蜱螨目在烧后 1周成为唯一的优势类群。而在多样性方面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数 (丰度 )、个体数 (多度 )和DG多样性指数在刀耕火种过程中均降低。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因刀耕火种干扰发生了很大变化 ,尚存土壤节肢动物随干扰强度的加剧 ,出现逐步由土壤表层向深层迁移的现象。一些土壤节肢动物在土层间做垂直迁移活动 ,说明土壤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刀耕火种对它们的破坏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耕火种 变化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热带次生林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的丛枝菌根调查 被引量:20
3
作者 房辉 P.N.Damodaran 曹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79-4185,共7页
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13个科的26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ongii,AMF)侵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这些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C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 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13个科的26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ongii,AMF)侵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这些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C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11种丛枝菌根真菌。该地次生林中AMF的孢子密度为13—29个/100g土壤,平均为19个;种的丰富度在4.9之间(平均为6);平均频度为53.8%;相对多度为3.2%-26.5%;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4和0.93。丛枝菌根的侵染率达到44.8%.57.2%(平均为50.9%);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ttlospora)是热带次生林根围土壤中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 AM真菌 孢子密度 资源调查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演替状态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效东 唐建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88-994,共7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 ,对西双版纳 4种不同演替状况热带次生林 :中平树 (Macarangadenticulate)、崖豆藤 (Millettialaptobotrya)、野芭蕉 (Musaacuminata)与黄竹 (Dendrocalamusmembranaceae)林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 采用样地调查法 ,对西双版纳 4种不同演替状况热带次生林 :中平树 (Macarangadenticulate)、崖豆藤 (Millettialaptobotrya)、野芭蕉 (Musaacuminata)与黄竹 (Dendrocalamusmembranaceae)林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4类不同演替状况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在数量优势类群组成上无较大差异 ,蜱螨目为所有 4类林地的突出优势类群 ,膜翅目、弹尾目和鞘翅目在不同林地中分别为不同数量等级的次优势类群 ,而在常见和稀有类群的组成上 ,各林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DG多样性指数以正向演替的崖豆藤林最高 ,偏途演替的黄竹林最低 ,但中平树、崖豆藤和野芭蕉林的差异不大 .4类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分别以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 (0~ 5cm)最高 ,其它各层分布因林地不同各异 ,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各林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季节消长总体表现出干季和雨季初期与末期高于雨量最大的雨季中期 ,由于不同林地植被结构、凋落物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水热状况不同 ,其季节变化显现样地差异 ,除了受林地降水量和温度变化影响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次生林 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旱稻种植地和火烧迹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效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3-891,共9页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刀耕火种前后的次生林、旱稻地 (第 2年 )和火烧迹地 (火烧后直接撂荒地第 2年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3块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相同 ,均为蜱螨目、膜...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刀耕火种前后的次生林、旱稻地 (第 2年 )和火烧迹地 (火烧后直接撂荒地第 2年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3块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相同 ,均为蜱螨目、膜翅目和弹尾目 ,但不同生境样地中各优势类群所占群落总数的比例不同 ,并且 3样地常见和稀有类群的组成差异较大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 DG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次生林高于其它 2块样地 ,而旱稻地和火烧迹地则无较大差异 ,但一些类群在旱稻地、火烧迹地的数量分布与次生林具有差异 ,且在土壤层的表现较为突出 ;3块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具有较好相似性 ,其中旱稻地与火烧迹地达到极相似水平 (D、DS>0 .9)。3种不同类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在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总体呈现出雨量少的干季或雨季初末期高于雨量最大的雨季中期 ,与当地降雨量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各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因生境条件不同及人为活动干扰强弱而形成各自的季节消长特点。研究表明刀耕火种后的旱稻种植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限制条件 (面积、周围次生林和坡度 )下无破坏性影响 ,但植被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 旱稻种植地 火烧迹地 土壤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利用与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炼烽 朱伍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52-659,共8页
利用海南岛吊罗山林区内的生态定位观测站近3a的定位观测数据,和定期采样进行的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分析了不同的次生林砍伐程度和利用方式(包括次生林对照、择伐50%、择伐70%、皆伐迹地、垦植橡胶和刀耕火种垦植甘蔗、蕃茨等... 利用海南岛吊罗山林区内的生态定位观测站近3a的定位观测数据,和定期采样进行的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分析了不同的次生林砍伐程度和利用方式(包括次生林对照、择伐50%、择伐70%、皆伐迹地、垦植橡胶和刀耕火种垦植甘蔗、蕃茨等作方)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团聚结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特性等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带次生林的过度砍伐和不合理的刀耕火种,严重地影响了土壤主要的物理性质,导致土壤表层温度升高、温差加大,土壤含水量和持水性能下降,土壤结构受破坏,土壤粘粒流失和向砂砾化发展等等,造成了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森林的再生和林地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尤以皆伐迹地和刀耕火种的影响最为严重。最后提出如仅从土壤物理性着眼,择伐50%和等高带植橡胶为较合理的热带次生林经营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 热带次生林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海南儋州橡胶林与热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君 兰国玉 李玉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3-438,共6页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5 a(幼龄林)、10 a(中龄林)、30 a(老龄林)3个年龄的橡胶林,30 a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研究不同林型下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5 a(幼龄林)、10 a(中龄林)、30 a(老龄林)3个年龄的橡胶林,30 a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研究不同林型下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3.17%~98.56%,土壤微生物总量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龄林﹥次生林﹥老龄林﹥桉树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林型下土壤真菌数量变化不尽相同;在0~30 cm深土壤层内,5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三大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p H值之间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区系 桉树林 热带次生林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火烧前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效东 唐勇 唐建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35,共4页
The effects of controlled burning of slash and burn agriculture on soil arthropod community of a 7 year 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ups of soil arthropod decrease... The effects of controlled burning of slash and burn agriculture on soil arthropod community of a 7 year 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ups of soil arthropod decreased 28.57%,and individuals of soil arthropod reduced 72.7% after burning.The composition of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changed as well.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s of Acari,Collembola,Protura in the 0~15cm soil layer and Hymenoptera (ant) in burned leftover increased,and became dominant groups of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after firing.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secondary forest was disordered.There were much more groups and individuals of soil arthropod in soil bottom than those in soil surface after fire.The diversity of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decreased after f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火烧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分布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季雨林林窗温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今殊 王进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59-64,共6页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季雨林林窗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观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林窗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林窗气温昼间变化均为单峰型,气地温差的林窗间差异说明不同林窗的林地热力作用面存在热的"源"&qu...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季雨林林窗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观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林窗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林窗气温昼间变化均为单峰型,气地温差的林窗间差异说明不同林窗的林地热力作用面存在热的"源""汇"转换效应,即使是同一林窗不同季节的不同时间段也呈现热的"源""汇"转换现象,增加了林窗环境的异质性;两林窗平均温度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温度高值区均存在随时间和季节动态位移的现象,就整个时空分布态势而言,很大程度受制于林窗的形状,呈现沿林窗主轴线排布的现象.这种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可能会影响不同时期物种的入侵、定居、繁殖,进而影响林窗物种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 季雨林 林窗 温度特征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环境异质性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海南热带次生林地上生物量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丁易 黄继红 +1 位作者 许玥 臧润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118-5127,共10页
多次刀耕火种弃耕后自然恢复的热带次生林恢复速度通常较为缓慢。抚育是提高森林恢复和木材生产速度的重要营林措施,因此利用抚育间伐的方式加快热带次生林的恢复速度是当前森林经营和保护的重要议题。基于海南岛60个0.25 hm^(2)热带次... 多次刀耕火种弃耕后自然恢复的热带次生林恢复速度通常较为缓慢。抚育是提高森林恢复和木材生产速度的重要营林措施,因此利用抚育间伐的方式加快热带次生林的恢复速度是当前森林经营和保护的重要议题。基于海南岛60个0.25 hm^(2)热带次生林样地开展了抚育间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经过5年的自然恢复,30个抚育样地和30个对照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4.5%和13.4%,而且抚育样地中减少的地上生物量迅速接近对照样地。抚育主要减少了清除种的地上生物量,而提高了保留种的地上生物量。次生林经过抚育处理后,其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量显著提高了58.74%,相对增长率显著提高了67.93%。在抚育样地中,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量和相对增长量均随着抚育强度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的趋势,抚育强度在(10±2.5)%时地上生物量的相对和绝对增长量最高。抚育强度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增长量的重要因素,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离散度的作用较小。决定地上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量最重要的因素(负作用)是初始生物量。本研究为我国热带次生林的未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增长量 物种分类 抚育强度 热带次生林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四种壳斗科植物丛枝菌根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房辉 P. N. Damodaran 曹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3-1396,共4页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杯丝锥(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红锥(C.hys-trix)、印度锥(C.indica)和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4种壳斗科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状况,并从这些...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杯丝锥(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红锥(C.hys-trix)、印度锥(C.indica)和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4种壳斗科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状况,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10种丛枝菌根真菌。这4种壳斗科植物根际AMF的孢子密度为14-22个.100g^-1土壤,种的丰富度在4-7,平均频度为60.00%,相对多度为4.41%-22.06%,丛枝菌根真菌的定居水平达46.26%-5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 壳斗科 AM真菌 孢子密度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西南桦纯林与混交林生态系统C贮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德军 王卫斌 +1 位作者 耿云芬 邱琼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利用测定生物量的方法对13年生西南桦人工纯林、西南桦+肉桂混交林、西南桦次生林和热带次生林进行了C贮量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4种林分的C密度分别为148.42、140.33、108.25、129.38 t.hm-2;年固C量分别为4.01、4.59、3.71、2.42 t.hm-... 利用测定生物量的方法对13年生西南桦人工纯林、西南桦+肉桂混交林、西南桦次生林和热带次生林进行了C贮量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4种林分的C密度分别为148.42、140.33、108.25、129.38 t.hm-2;年固C量分别为4.01、4.59、3.71、2.42 t.hm-2.a-1;地上生物质C密度分别为42.18、45.61、40.12、23.08 t.hm-2;地下生物质C密度分别为9.73、14.06、8.10、8.41 t.hm-2;林分凋落物C密度分别为6.03、8.81、3.03、2.61 t.hm-2;林地土壤C密度分别为82.38、79.94、57.00、95.28 t.hm-2。结果表明西南桦是开展以固C为目标的生态造林项目的适合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人工林 混交林 西南桦次生林 热带次生林 C密度 年固C量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不同林层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轶群 王艺颖 +4 位作者 于耀泓 温珍杰 彭钟通 周庆 莫其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华南热带次生林进行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不同林层植物叶片NSCs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取样时间为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华南热带次生林进行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不同林层植物叶片NSCs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取样时间为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NSCs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磷(P)添加对叶片淀粉和NSCs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物种与磷添加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叶片淀粉含量。2)黑嘴蒲桃和紫玉盘叶片NSCs含量对氮(N)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而白车和竹节叶片NSCs含量对P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氮磷同时添加(+NP)对植物叶片NSCs的增效作用最好。3)植物叶片NSCs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季节与林层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可溶性糖和NSCs含量具有显著影响。4)不同林层植物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氮磷添加使林下层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林冠层降低,在干季,N添加会使林下层植物叶片淀粉含量增高,林冠层降低。P添加的影响恰好与之相反。在湿季,氮磷添加使林下层和林冠层植物叶片的淀粉含量增加。5)林冠层植物叶片NSCs含量高于林下层,且林下层植物叶片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均表现为干季高于湿季。因此,叶片NSCs之间的变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植物的碳利用策略,NSCs含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变化可以反映出热带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碳供给和消耗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探索热带次生林植物碳利用策略及共存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氮磷添加 林层 季节动态 热带次生林
下载PDF
降雨季节分配改变对热带次生林不同功能型幼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至杭 刘悦 +6 位作者 陶玉柱 吴妙兰 高畅 王艺颖 于耀泓 周庆 莫其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根据对全球降雨格局的预测,降雨的季节分配和强度已发生明显变化。为探讨降雨季节分配对热带次生林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热带次生林开展短期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设置雨季推迟(DW)、雨季增雨(WW)和对照(CT,正... 根据对全球降雨格局的预测,降雨的季节分配和强度已发生明显变化。为探讨降雨季节分配对热带次生林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热带次生林开展短期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设置雨季推迟(DW)、雨季增雨(WW)和对照(CT,正常自然降雨)3种处理,探究2种固氮树种幼苗铁刀木(Cassia siame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3种非固氮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车(Syzygium hancei)、蒲桃(Syzygium jambos)不同功能型树种幼苗细根形态特征对降雨季节分配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雨季增雨显著增加了5种幼苗细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生物量及比根长;显著降低香樟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同时降低香樟粗根的比根长;显著增加红车粗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大叶相思粗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雨季增雨处理显著增加了两种固氮树种铁刀木和大叶相思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也显著增加了铁刀木细根的平均直径;雨季增雨处理显著增加红车细根根长、蒲桃粗根体积、香樟和红车的细根生物量;雨季推迟对幼苗根系的影响较小,仅显著降低香樟幼苗根长、大叶相思粗根表面积、蒲桃的粗根和香樟细根的比根长,仅显著增加红车的粗根体积和平均直径、铁刀木的粗根体积和蒲桃粗根平均直径;固氮树种在雨季推迟以及雨季增雨情况下,根系生物量、根体积等指标高于自然降雨;热带次生林5种幼苗根系对干旱(雨季延迟)具有一定的忍受性,细根对雨季增雨的响应更加敏感,雨季增雨对固氮树种细根形态特征的改变比非固氮树种更大,固氮树种对于异常降雨适应性更强;热带次生林林下幼苗根系形态能够较好地适应降雨季节分配的改变,进而维持群落的更新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格局 根系形态 幼苗更新 热带次生林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辐射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窦军霞 张一平 +1 位作者 刘玉洪 马友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利用西双版纳不同季节热带次生林林窗、林内及旷地不同波长太阳辐射的实测资料,比较分析了热带次生林窗不同波长辐射特征。分析得出:热带次生林窗中央与北侧林冠下的不同波长太阳辐射量值在中午前后迅速达到最大后又急速下降的现象明显... 利用西双版纳不同季节热带次生林林窗、林内及旷地不同波长太阳辐射的实测资料,比较分析了热带次生林窗不同波长辐射特征。分析得出:热带次生林窗中央与北侧林冠下的不同波长太阳辐射量值在中午前后迅速达到最大后又急速下降的现象明显;林窗内不同波长太阳辐射日总量值均大于林内,小于旷地;林窗中央和北侧林冠下相比较,一般是北侧林冠下的各辐射要素总量值高于林窗中央;林窗区域的总辐射日总量在干热季最高,雨季和雨季后期次之,雾凉季时最小;林窗中央和北侧林冠下的红外辐射及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充分显示了林窗辐射环境的异质性;与旷地和林内相比,林窗内各测点的红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高于旷地却低于林内,而可见光占总辐射的比值情况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太阳辐射 热带次生林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热量传递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今殊 王艳梅 +3 位作者 陈亮 黄军 张一平 刘玉洪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71-74,共4页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为研究对象 ,以实际观测为基础 ,探讨林窗及其不同方位边缘气 地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西双版纳由于区域性天气现象 (雾 )、太阳高度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共同影响 ,形成不同季节、时间林窗...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为研究对象 ,以实际观测为基础 ,探讨林窗及其不同方位边缘气 地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西双版纳由于区域性天气现象 (雾 )、太阳高度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共同影响 ,形成不同季节、时间林窗区域气 地温差在时空分布上的明显差异———低值区的时空位移现象及空间不对称性 ,具体表现为林窗气 地温差最低区域不是出现在林窗中央而是林窗某一侧 ,而且出现随季节动态位移的现象 ;林窗内不同介质间 (空气、地面 )热量传递方向随季节的不同而异 .这种“峰值动态位移现象”可能会影响不同时期物种的入侵、定居、繁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边缘 次生林 地温 西双版纳 热带 季节动态 树木 现象 实际 初步研究
下载PDF
按照“激励相容”原理启动热带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的可持续经营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元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9,共5页
中国热带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约有1000万hm2,约占热带国土总面积的1/3。在这里,涉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课题尚未解决。文中建议利用“激励相容”的原理,针对中国的3种次生林和退化林地大类型,选择典型地区,... 中国热带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约有1000万hm2,约占热带国土总面积的1/3。在这里,涉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课题尚未解决。文中建议利用“激励相容”的原理,针对中国的3种次生林和退化林地大类型,选择典型地区,按照尽可能接近当地社区及居民的原则,建立一个由分散化、微型化和多样化示范的小区组成的示范体系,高效率地推进热带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增强热带经济社会发展的弱可持续性并进一步向强可持续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林地 热带 退化 可持续经营 性转化 典型地区 激励相容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平 王邵军 +3 位作者 曹乾斌 左倩倩 赵爽 杨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探究热带次生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恢复初期)和高檐蒲桃(恢复后期)次生热带森林群落为对象,通过室内需氧培养法研究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并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微生物... 为探究热带次生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恢复初期)和高檐蒲桃(恢复后期)次生热带森林群落为对象,通过室内需氧培养法研究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并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理化性质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次生热带森林的恢复,恢复后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4.29 mg·kg^(-1)·d^(-1))显著高于恢复初期(3.50 mg·kg^(-1)·d^(-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单峰型季节变化,6月最高(4.78~5.60 mg·kg^(-1)·d^(-1)),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中0~5 cm土层矿化速率是10~15 cm的1.8~1.9倍;高檐蒲桃群落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全N和含水量相较于白背桐群落分别增加了11.3%、30.8%、25.7%、14.3%和23.5%;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易氧化碳、全N和铵态N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是有机碳矿化的主控因子。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森林恢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积累及活性有机碳库组分(如易氧化碳与微生物量碳)来调控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森林 森林恢复 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海南儋州橡胶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君 李玉武 +1 位作者 舒常庆 兰国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4,共8页
对海南儋州地区种植5a(幼龄林)、10a(中龄林)和25a(老龄林)的橡胶林、30a桉树人工林、海南热带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林与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相比,5种不同微生物功能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不同林龄... 对海南儋州地区种植5a(幼龄林)、10a(中龄林)和25a(老龄林)的橡胶林、30a桉树人工林、海南热带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林与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相比,5种不同微生物功能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林之间,微生物在旱季的呼吸作用、雨季的氨化作用、旱季一雨季和雨季的硝化作用以及3个季节中的固氮作用差异性极显著,并且均是中、幼龄林强于老龄林;微生物功能作用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从旱季进入雨季,纤维素分解作用是逐渐增强,氨化作用基本不变,呼吸作用呈现明显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而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则是明显的下降;在0~30cm深的土层内,微生物纤维素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的强度随深度逐渐降低,氨化作用的强度逐渐增强,但是0~10、10~20cm和20~30cm这3个土层之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强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热带次生林 桉树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利用方式与土壤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炼烽 朱伍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20,共4页
热带次生林利用方式与土壤微生物活性许炼烽,朱伍坤(国家环保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WaysofUtilizingTropicalSecondaryForestandSoilMicrobialActiv... 热带次生林利用方式与土壤微生物活性许炼烽,朱伍坤(国家环保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WaysofUtilizingTropicalSecondaryForestandSoilMicrobialActivity.¥XuLianfeng;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 soil microbial.activity Hainan Is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