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营养和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44
1
作者 韩东燕 薛莹 +3 位作者 纪毓鹏 徐宾铎 刘贺 麻秋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分析了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食物组成、营养生态位宽度、空间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通过计算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探讨了5种虾虎鱼类种间食物竞争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州湾的5种虾...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分析了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食物组成、营养生态位宽度、空间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通过计算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探讨了5种虾虎鱼类种间食物竞争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州湾的5种虾虎鱼均属底栖动物食性,其中斑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主要以虾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和钟馗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则主要摄食桡足类、钩虾、涟虫等小型底栖甲壳动物。在5种虾虎鱼中,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高(2.65),纹缟虾虎鱼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高(2.01),而红狼牙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低(分别为1.26和0.97)。5种虾虎鱼之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3~0.64之间,其中六丝钝尾虾虎鱼与钟馗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64);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8~0.91之间,最高值出现在红狼牙虾虎鱼与钟馗虾虎鱼之间(0.91);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032~0.3648之间,其中钟馗虾虎鱼与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3648),因此最有可能出现激烈的食物竞争,其他鱼种之间则通过营养或空间生态位的分化而降低了种间竞争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类 营养生态位 空间生态位 食物竞争 胶州湾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常见小哺乳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桂明 周庆强 钟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根据布氏四鼠、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和草兔在自由生活下的食物组成,分别计算了它们之间的实际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及生态位宽度。还计算了布氏田鼠、达乌尔鼠兔和达乌尔黄鼠间的原始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及宽度。由于栖息地资源可... 本文根据布氏四鼠、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和草兔在自由生活下的食物组成,分别计算了它们之间的实际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及生态位宽度。还计算了布氏田鼠、达乌尔鼠兔和达乌尔黄鼠间的原始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及宽度。由于栖息地资源可利用性的限制,这3种小哺乳动物的实际营养生态位较原始营养生态位窄。分布空间的重叠可导致布氏田鼠与达乌尔鼠兔间实际营养生态位的较高程度重叠。此结果支持了MacArthur和Wilson(1967)的生态位压缩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学 营养生态位 哺乳动物
下载PDF
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及其捕食性天敌生态位的研究─—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9
3
作者 秦玉川 沈佐锐 +1 位作者 黄可训 赵玉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多维营养生态位由红星苹果叶片的10种无机营养元素组成。利用树冠不同部位各营养元素含量和各物种主要活动位点构成的矩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建立各物种的多维营养生态位。针对各物种营养生态。位在时间维上的变化,进行了生态位胀缩和... 多维营养生态位由红星苹果叶片的10种无机营养元素组成。利用树冠不同部位各营养元素含量和各物种主要活动位点构成的矩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建立各物种的多维营养生态位。针对各物种营养生态。位在时间维上的变化,进行了生态位胀缩和中心转移分析。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使10个营养维降为两维规范空间PCⅠ和PCⅡ。PCⅠ代表了综合主成分;PCⅡ代表了不同营养成分的特殊作用。(2)两种叶螨间的营养生态位在生长季中期较相似,而在前后期有较大差别;捕食螨的营养生态位与叶螨的近似,而草蛉、小花蝽的营养生态位与秀线菊蚜的近似。(3)各物种的营养生态位都沿时间维进行胀缩与中心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螨 苹果全爪螨 捕食性 天敌
下载PDF
莱州湾鱼类群落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凡 徐炳庆 +1 位作者 吕振波 王田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195-5205,共11页
根据2011年5月、8月、10月和12月莱州湾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调查共捕获鱼类49种,各季节优势种种类数分别为春季3种,夏季5种,秋季3种,冬季4种。夏、冬季优势种的丛生指数较低,春、... 根据2011年5月、8月、10月和12月莱州湾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调查共捕获鱼类49种,各季节优势种种类数分别为春季3种,夏季5种,秋季3种,冬季4种。夏、冬季优势种的丛生指数较低,春、秋季较高;冬、春季优势种的平均拥挤度较低,夏、秋季较高。基于欧氏距离的优势种丰度聚类结果同优势度排序结果吻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分别是影响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主要种类。绯鱼衔(Callionymus beniteguri)、鲬(Platycephalus indicus)、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是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最高的种类(>2)。时空生态位显著重叠(>0.6)的种类有7组,其中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重叠值最高(0.798)。δ^(13)C值变幅(CR)最大的种类为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δ^(15)N值变幅(NR)最大的种类为青鳞小沙丁鱼;青鳞小沙丁鱼和鱼祭生态位总面积超过20,皮氏叫姑鱼生态位总面积最小(1.38)且与其他优势种营养生态位重叠较高。等级聚类、排序、PCA和优势种排序结果较一致,而与时空生态位宽度分析结果差异较大,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受洄游鱼类的影响较大。时空生态位宽度较高的种类主要为集群特征不明显的周年定居种(绯鱼衔、鲬、短吻红舌鳎等底层鱼类),而季节洄游种(青鳞小沙丁鱼、鱼祭、赤鼻棱鳀等中上层鱼类)因时间生态位宽度较低导致时空生态位宽度较低。时空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分析表明,生态位重叠导致的资源利用性竞争并不是导致莱州湾鱼类群落结构现状的决定性因素,而更多可能是人为干扰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欢 谢平 +3 位作者 吴功果 张欢 张培育 徐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科学评估虾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保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2种淡水虾类在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δ13C值呈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状... 为科学评估虾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保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2种淡水虾类在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δ13C值呈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状况及水文的差异,虾类同位素值的差异在2个湖泊中表现不同.日本沼虾的δ13C值范围比秀丽白虾大,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23.0‰区间,表明其摄食的食物来源更广,对某些饵料生物有所偏好.另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二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相同,在食物网中占据的营养级相近,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在鄱阳湖中,日本沼虾占有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于秀丽白虾;而在洞庭湖的研究结果则相反,主要是由于采样区域生境的差异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秀丽白虾 稳定同位素 营养生态位 生态宽幅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羊草群落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宛新荣 郝树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栖息地环境对种群营养生态位的影响——以黄颡鱼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沙永翠 张培育 +2 位作者 张欢 苏国欢 徐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1328,共8页
生态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关于环境指标是否直接影响营养生态位的分析研究很少。以高营养级鱼类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在太湖贡湖湾研究了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正磷酸... 生态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关于环境指标是否直接影响营养生态位的分析研究很少。以高营养级鱼类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在太湖贡湖湾研究了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正磷酸盐、总磷、溶解性总磷、叶绿素等多个栖息地水环境因子对鱼类种群营养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栖息地水环境对黄颡鱼总营养生态位影响不大,但部分栖息地水环境因子对分项营养生态位(包括浮游、底栖与肉食性)有影响。研究得知,栖息地水环境因子中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及溶解性总磷与浮游食性营养生态位显著正相关,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及溶解性总磷与肉食性营养生态位显著负相关,而底栖食性则主要受溶解性总磷的影响,与其显著正相关。水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影响水体中饵料资源的分布,进而影响鱼类的食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环境 营养生态位 浮游食性 底栖食性 食鱼食性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象山港虾虎鱼类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7
8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2 位作者 袁兴伟 凌建忠 李圣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9-1585,共7页
以象山港水域9种虾虎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虾虎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所测样品δ13C值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4‰^-12.7‰和6.7‰~14.5‰,不同种类样品的δ15N值和δ13C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象... 以象山港水域9种虾虎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虾虎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所测样品δ13C值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4‰^-12.7‰和6.7‰~14.5‰,不同种类样品的δ15N值和δ13C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象山港虾虎鱼类营养层次整体较低,多数种类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次级消费者的作用;舌虾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的营养生态位宽幅相对较大,而小头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microcephalus)、绿斑缰虾虎鱼(Amoya chlorostigmatoides)和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等营养生态位宽幅相对较小;象山港虾虎鱼类营养生态位重叠严重,小头栉孔虾虎鱼-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纹缟虾虎鱼等之间存在激烈的营养生态位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类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象山港
原文传递
夏季北部湾九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类型及营养生态位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璐 曹文清 +3 位作者 林元烧 陈颖涵 林昭进 王雪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5,共10页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Levins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北部湾2012年7月9种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经济鱼类的食物组成和食性类型,并对其营养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这9种经济鱼类可划分为3种食性类型: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Levins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北部湾2012年7月9种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经济鱼类的食物组成和食性类型,并对其营养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这9种经济鱼类可划分为3种食性类型: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日本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为浮游生物食性,主要以桡足类为食;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日本鲱鲤Upeneus japonicus和刺鲳Psenopsis anomala为底栖生物食性,主要以长尾类为食;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为游泳动物食性,以鱼类饵料占较大优势。9种鱼中,白姑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多齿蛇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值最低。夏季北部湾这9种经济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与其摄食习性和饵料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类型 营养生态位 北部湾
下载PDF
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盖珊珊 赵文溪 +4 位作者 宋静静 于道德 刘莹 王其翔 周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923-6931,共9页
以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的2种典型恋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 2016 年春秋两季的生态位重叠及宽幅变化情况。许氏平鲉的δ^13C 值在春季显著大... 以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的2种典型恋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 2016 年春秋两季的生态位重叠及宽幅变化情况。许氏平鲉的δ^13C 值在春季显著大于大泷六线鱼,而在秋季则无明显差异;δ^15N值在春秋两季均显著大于大泷六线鱼。频率分布方面,许氏平鲉的δ^13C值频率分布范围始终大于大泷六线鱼,而其δ^15N 值频率分布的季节变动幅度小于大泷六线鱼,表明许氏平鲉具有更广泛的食物来源、占据较为稳定的营养级层次,大泷六线鱼则具有明显的摄食选择性且所居营养级层次波动剧烈。此外,许氏平鲉与大泷六线鱼仅在秋季出现营养生态位的重叠,表明在人工鱼礁区群落中许氏平鲉与大泷六线鱼之间存在种间食物竞争;而许氏平鲉春秋两季的营养生态位宽幅均大于大泷六线鱼,说明许氏平鲉较大泷六线鱼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和竞争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大泷六线鱼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宛新荣 郝树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6-866,共11页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小针茅数量显著减少,猪毛菜比例随着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均来源于猪毛菜,且采食比例随牧压增大而递增;3种食草动物对牧草的选择性指数随牧压的变化而变化,双齿葱和多根葱优先被采食;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且生态位宽度随牧压的增加而变窄。重度放牧改变了小针茅群落的植物组成,使其演替为猪毛菜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南海中西部海域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的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佳兴 龚玉艳 +3 位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张俊 于文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22-2828,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不同种群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营养生态位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8月在南海中西部海域采集其中型群和微型群样品,分析不同胴长组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和营养级变化,并比较其营养生态位差异.结果表明:中型群鸢乌贼的... 为了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不同种群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营养生态位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8月在南海中西部海域采集其中型群和微型群样品,分析不同胴长组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和营养级变化,并比较其营养生态位差异.结果表明:中型群鸢乌贼的δ^13C范围在-19.54‰^-18.10‰,δ^15N范围在7.79‰~9.45‰,营养级范围在2.72~3.21,平均营养级为2.90;微型群鸢乌贼的δ^13C范围为-19.69‰^-18.43‰,δ^15N范围为8.02‰~8.99‰,营养级范围为2.79~3.08,平均营养级为2.91.两个鸢乌贼种群间δ^13C差异不显著,δ^15N差异显著.胴长显著影响了鸢乌贼的δ^13C和δ^15N值,且随着胴长的增大,δ^15N值有增大的趋势.中型群鸢乌贼的营养生态位宽幅和营养级的多样性程度都大于微型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营养生态位 碳氮稳定同位素 南海中西部海域
原文传递
渤海银鲳的营养级及摄食习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魏秀锦 张波 +3 位作者 单秀娟 杨涛 金显仕 任一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4-913,共10页
根据2017年9—11月在渤海进行的3次定点底拖网调查采集的216个样品[包括120个银鲳(Pampus argenteus)样品,51个饵料生物样品和45个比较研究鱼类样品],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对银鲳各饵料种类的贡献比率... 根据2017年9—11月在渤海进行的3次定点底拖网调查采集的216个样品[包括120个银鲳(Pampus argenteus)样品,51个饵料生物样品和45个比较研究鱼类样品],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对银鲳各饵料种类的贡献比率进行了计算,探讨其摄食习性、营养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叉长变化的特征。同时也通过对比研究验证了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银鲳摄食生态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渤海银鲳的δ13C值范围为?19.50‰~?14.85‰,平均值为?17.18‰,与叉长相关性不显著(r=?0.03,P=0.71);δ15N值范围为11.55‰~14.77‰,平均值为13.30‰,与叉长相关性极显著,但相关强度是弱相关(r=0.26,P<0.01)。(2)基于R语言的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计算各饵料贡献率,表明渤海银鲳为杂食性,其主要饵料为底层虾类,其贡献率为11.52%~57.49%,平均贡献率为35.03%;其次是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其贡献率为13.52%~42.82%,平均贡献率为27.87%。其他饵料的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6.41%~42.57%、0~21.33%和0~16.21%;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29%、8.08%和5.77%。(3)随叉长增加,银鲳的食物组成存在一定变化。生态位宽幅计算结果表明,渤海银鲳的营养生态位宽度随叉长增大存在先升高后下降的特征,90~109 mm叉长组的生态位宽幅达到最大;但各叉长组营养生态位相似,生态位存在较多的重叠。(4)渤海银鲳的营养级范围为2.84~3.79,平均营养级为3.35;营养级随着叉长增大有升高的趋势。(5)MDS图分析得出银鲳与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的δ13C和δ15N值相似性最高。本研究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银鲳的营养级和摄食习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构建渤海全程食物网,进而研究其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碳氮稳定同位素 摄食习性 营养级 生态位宽幅 渤海
下载PDF
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星康吉鳗摄食生态及食物网结构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鸿雁 孙彤彤 +3 位作者 曾晓起 张沛东 李文涛 张秀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9-1351,共13页
根据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地笼网和延绳钓捕获的279尾星康吉鳗样本,从胃含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等级、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级等方面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海区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斑头鱼、褐菖鲉、花鲈等9... 根据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地笼网和延绳钓捕获的279尾星康吉鳗样本,从胃含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等级、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级等方面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海区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斑头鱼、褐菖鲉、花鲈等9种鱼类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构建人工鱼礁区鱼类关键种的简化食物网模型.食性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共摄食7类30余种饵料,虾类是其最主要的饵料类群,其次为鱼类和头足类,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鹰爪虾、玉筋鱼和日本鼓虾等是其优势饵料.星康吉鳗的饵料生物组成随肛长和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四季均以鱼类和虾类为主,春季胃含物中包括头足类,秋季包括头足类和蟹类,冬季亦有蟹类出现.肛长≤12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鱼卵和鹰爪虾,120~130 mm肛长组主要摄食玉筋鱼和日本鼓虾,肛长>13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大泷六线鱼和方氏云鳚.其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肛长而变化,空胃率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平均胃饱满系数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不同肛长组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简化食物网结构显示:鱼类关键种的营养级均在3级以上,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636,处于海区食物网的最顶端.虾类、蟹类、端足类和软体动物等是鱼类关键种的主要饵料,甲壳类、方氏云鳚、大泷六线鱼和玉筋鱼是高营养级鱼类花鲈和星康吉鳗的主要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康吉鳗 摄食生态 食物组成 营养生态位 食物网 崂山湾
原文传递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南海中西部海域春季中上层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孔业富 吴忠鑫 +4 位作者 颜云榕 田涛 高东奎 杨军 吴英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59-3567,共9页
根据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海域进行的灯光罩网渔业生物调查,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南海中西部海域中上层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谱,划分了营养功能群,并比较了不同营养功能群间的营养结构特... 根据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海域进行的灯光罩网渔业生物调查,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南海中西部海域中上层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谱,划分了营养功能群,并比较了不同营养功能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集的23种渔业生物δ^13C均值最大为鲯鳅,(-17.58±0.21)‰,最小为六带线纹鱼,(-19.86±0.33)‰;δ^15N均值的变化范围为8.31‰(琉璃玉鲳)^(12.46±0.74)‰(宝刀鱼)。连续营养谱分析表明,采集的中上层渔业生物营养级介于3.01~4.23,其中19种渔业生物(占总渔获种类的83%)的营养级位于3.0~4.0。23种渔业生物可划分成浮游生物食性、游泳生物食性和混合生物食性3个营养功能群。稳定同位素标准椭圆面积(SEA)分析显示,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占据的营养生态位宽幅最大(SEA=1.56‰^2),其次为混合生物食性功能群(SEA=0.99‰^2)和游泳生物食性功能群(SEA=0.31‰^2)。混合生物食性功能群分别与游泳生物食性功能群和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存在17%和26%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而游泳生物食性功能群与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不存在生态位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营养级 灯光罩网 营养生态位
原文传递
澜沧江流域北部中华蜜蜂有毒蜂蜜孢粉学和营养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顺安 张强 +4 位作者 刘志涛 余思洋 李娟娟 张学文 万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734-6741,共8页
为分析澜沧江流域北部人食用蜂蜜中毒的原因,于2013年6—9月份,对该区域蜜蜂和蜜源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蜜蜂采集有毒蜜源植物的行为,并进一步调查了蜜蜂巢内蜂蜜、蜂花粉的储存情况,采集了中华蜜蜂蜂蜜样品,进行蜂蜜孢粉学与... 为分析澜沧江流域北部人食用蜂蜜中毒的原因,于2013年6—9月份,对该区域蜜蜂和蜜源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蜜蜂采集有毒蜜源植物的行为,并进一步调查了蜜蜂巢内蜂蜜、蜂花粉的储存情况,采集了中华蜜蜂蜂蜜样品,进行蜂蜜孢粉学与营养生态位分析。该区域有大量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及少量野生中华蜜蜂、黑色小蜜蜂(Apis audreniformis)、黑色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群体分布;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蜂巢内部结构与野生中华蜜蜂蜂巢相似,为自然蜂巢,内有充足的蜜粉储存,部分蜂群蜂巢内虫害严重。该区域内主要蜜源植物为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其他零星辅助蜜源较多,部分地点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连片集中分布。对中华蜜蜂蜂蜜进行孢粉学和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蜜蜂蜂蜜标本中含有有毒蜜源植物南烛、昆明山海棠花粉,部分样品中南烛、昆明山海棠的花粉含所占比例较高;中华蜜蜂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为0.22,比其他地区中华蜜蜂生态位指数小,推测澜沧江水电枢纽的修建等人为原因已对蜜蜂种类、蜜源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造成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中华蜜蜂 天然有毒蜂蜜 蜂蜜孢粉学 有毒蜜源植物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扎龙湿地的昆虫群落生态位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玲 顾伟 +3 位作者 王利东 张琛 丁新华 孟庆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7,共7页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直翅目昆虫除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群落 空间生态位 时间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 扎龙湿地
下载PDF
甘南草原3种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彩军 王小燕 +4 位作者 姚宝辉 王缠 康宇坤 张倩 苏军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84-1490,共7页
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高寒草甸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食性适应特征,还可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观察法,分析了甘南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 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高寒草甸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食性适应特征,还可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观察法,分析了甘南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种啮齿动物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发现:3种啮齿动物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其比例各异;高原鼢鼠所采食的植物主要是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杂类草,且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动物,高原鼠兔主要采食禾本科(Poaceae)植物,喜马拉雅旱獭则主要采食禾本科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营养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其中高原鼠兔与喜马拉雅旱獭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大(0.52)。3种啮齿动物在食物上存在分化,营养生态位分离,是其共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草原 啮齿动物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不同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差异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雄波 李波 +3 位作者 王锦溪 易木荣 康斌 颜云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3-690,共8页
基于2008-2009年和2018年对北部湾日本带鱼的采样,通过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计算其营养级、营养生态位等指标,对比分析10年前后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探究其生态适应能力的变动。结果表明:2个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碳稳定同位素(δ13C)... 基于2008-2009年和2018年对北部湾日本带鱼的采样,通过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计算其营养级、营养生态位等指标,对比分析10年前后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探究其生态适应能力的变动。结果表明:2个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差异明显,2018年δ13C值范围变窄,平均值变小,推测日本带鱼食物来源由偏中上层向偏中下层水域转变;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的范围和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营养级范围和平均值(3.38和3.43)变化不明显,说明近10年来北部湾日本带鱼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层次比较稳定。日本带鱼δ13C值与肛长相关性不显著,δ15N则为极显著正相关性。在营养生态位方面,2018年的生态位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的范围为1.1%~32.1%;生态位总面积和核心生态位面积分别由20.20和4.68缩小至14.20和3.18,说明北部湾日本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推测,10年来北部湾日本带鱼的营养级变化不明显,但由于食物来源发生变化,营养来源多样性下降,营养生态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日本带鱼 营养生态位 营养级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大针茅群落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4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邵新庆 宛新荣 郝树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