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大夫的三重人格构建——以近世清议之风为例
1
作者 吴晨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7-71,共5页
新儒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解读更多地体现了士大夫的道德人格,刘泽华学派则更多体现士大夫的政治人格,而这两个学派也有互为调和之处,以及都认同超越民主与专制之争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人格。由此构建起士大夫的道德、... 新儒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解读更多地体现了士大夫的道德人格,刘泽华学派则更多体现士大夫的政治人格,而这两个学派也有互为调和之处,以及都认同超越民主与专制之争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人格。由此构建起士大夫的道德、政治、社会三重人格模型。并以近世清议之风为例,淋漓尽致地展现士大夫受到这三种人格的共同作用,从而启示当代中国塑造一种以混合道德、政治与社会人格为基础的“积极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三重人格 清议 近世 儒家
下载PDF
荒原中的女性--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浅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花 刘云霞 单百灵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8期46-50,共5页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被另类书写。《金锁记》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去审视和反思女性命运的悲情小说。它深刻描绘了曹七巧的变态和心理扭曲,进一步展示了如何扼杀了儿女幸福生活的变态疯狂女性。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被另类书写。《金锁记》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去审视和反思女性命运的悲情小说。它深刻描绘了曹七巧的变态和心理扭曲,进一步展示了如何扼杀了儿女幸福生活的变态疯狂女性。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的角度来解读曹七巧变态心理。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伊德"(id,又译本我)、"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冲撞如何映射出曹七巧的变态人格的演变过程,鲜活地塑造了一个"三我斗争"的女性悲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三重人格 曹七巧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角下《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三重人格及其成因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谷子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95-95,97,共2页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年后对儿时所犯错误的心灵救赎过程。本论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这一小说中主人...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年后对儿时所犯错误的心灵救赎过程。本论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这一小说中主人公阿米尔的三重人格: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之间的各种矛盾,并试图找到其完成人格升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精神分析 三重人格 原因
下载PDF
基于“三重人格”理论喜剧小品表演的心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长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长期以来,"笑"文化一直是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对喜剧小品表演的研究往往基于戏剧学和表演学的视角去分析喜剧演员表达的幽默感、节奏感和爆发力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探讨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的效果,这样的研究... 长期以来,"笑"文化一直是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对喜剧小品表演的研究往往基于戏剧学和表演学的视角去分析喜剧演员表达的幽默感、节奏感和爆发力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探讨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的效果,这样的研究过分追求"技"和"形"的现象研究.通过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三重人格"理论,采用跨学科全新的视角,深度分析喜剧小品演员信念感建构的心理支撑问题,由表及里走进喜剧表演的内在,以"道"和"质"的本质研究去剖析喜剧小品中幽默元素的内在动因,以翼揭示喜剧小品中幽默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感 心理支撑 三重人格
下载PDF
他们因何称罪?——基于三重人格论的《红字》人物心路历程分析
5
作者 李颜伟 刘聪 《科教导刊》 2012年第8期120-121,共2页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说为理论基础,对《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加以剖析,并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指出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三位主人公的"罪"之根源。
关键词 《红字》弗洛伊德三重人格论
下载PDF
从高长虹作品看其三重人格
6
作者 廖久明 《郑州师范教育》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高长虹是1920年代中后期重要社团狂飙社盟主,抱着"把文艺界团结起来与现实的黑暗势力作战"的愿望成立了狂飙社,发出了"我们要做强者,打倒障碍或者被障碍打倒"的誓言。由于没能得到希望得到的同情和帮助,所以"... 高长虹是1920年代中后期重要社团狂飙社盟主,抱着"把文艺界团结起来与现实的黑暗势力作战"的愿望成立了狂飙社,发出了"我们要做强者,打倒障碍或者被障碍打倒"的誓言。由于没能得到希望得到的同情和帮助,所以"触到笔尖的只是愤怒,愤怒"。因此,分析高长虹作品应根据创作时间的不同区别对待。根据高长虹的作品可以看出,高长虹实际上是一个将自己的"自我"、"本我"、"超我"都充分暴露出来了的具有三重人格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长虹 作品 三重人格
原文传递
《康熙来了》中陈汉典的符号化探析
7
作者 侯亚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31-32,38,共3页
陈汉典作为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助理主持,在近几年中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这样的快速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符号学原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和喜剧理论可以作为方法论,通过对节目表现形式、节目角色定位和节目类型三... 陈汉典作为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助理主持,在近几年中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这样的快速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符号学原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和喜剧理论可以作为方法论,通过对节目表现形式、节目角色定位和节目类型三个部分使我们更深入、透彻地了解、分析陈汉典走红的内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指 所指 三重人格 喜剧
原文传递
从“人格三重结构说”评析《普特梅塞档案》 被引量:2
8
作者 齐丽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普特梅塞档案》为当今美国著名犹太裔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经典长篇。作品中主人公普特梅塞在追溯犹太身份及女性权益过程中,其三重人格出现颠倒、失衡状态,以致她误入歧途、追寻无果。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侵袭下,犹太人建构自我... 《普特梅塞档案》为当今美国著名犹太裔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经典长篇。作品中主人公普特梅塞在追溯犹太身份及女性权益过程中,其三重人格出现颠倒、失衡状态,以致她误入歧途、追寻无果。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侵袭下,犹太人建构自我身份及犹太女性摆脱种族和性别歧视的艰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三重结构 辛西娅·奥齐克 犹太女性
下载PDF
《外婆的日用家当》主人公的心理探析——以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尹雅婷 张凤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58-60,85,共4页
根据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学说,人的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运用该理论对《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三位女主人公的人格心理进行分析后发现,三位主人公分别对应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小说中,象征本我、自我、超我的母女... 根据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学说,人的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运用该理论对《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三位女主人公的人格心理进行分析后发现,三位主人公分别对应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小说中,象征本我、自我、超我的母女三人围绕一条百衲被展开了激烈的冲突与斗争,象征“本我”的迪伊一心只为满足自身需求,坚持将百衲被据为己有;象征“超我”的麦姬则遵从社会伦理的教诲,大度地做出了让步,愿意忍痛割舍百衲被;象征“自我”的母亲则代表理性与审慎,果断夺下百衲被,交还麦姬。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在“本我”对“超我”造成伤害之时,“自我”毫不犹豫地站在“超我”一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三重人格结构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失落与重建:再读《白象似的群山》
10
作者 廖世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38-40,共3页
众多学者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多着眼于对文本进行研究,涵盖了主题、象征手法、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等方面。就小说主题而言,研究对象不应只是文本,还应以语境为背景,探索在“冰山原则”风格下塑造的人物身上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弗洛伊... 众多学者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多着眼于对文本进行研究,涵盖了主题、象征手法、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等方面。就小说主题而言,研究对象不应只是文本,还应以语境为背景,探索在“冰山原则”风格下塑造的人物身上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人格的三重模型支配,其心理分析方法在探讨小说主题时更加关注作者意图、文本表现和语境作用之间的关系,将男女主人公看成社会的缩影和海明威人格的化身,深入挖掘小说的深层主题——失落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人格三重模型 失落与重建
下载PDF
安吉菲尔德的鬼魂——多角度解读《第十三个故事》
11
作者 薛圆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9-93,共5页
《第十三个故事》是英国女作家戴安娜·赛特菲尔德的畅销处女作,从这本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发现很多《简·爱》的影子,在受《简·爱》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又有人格的三重分裂、身份认同危机和禁忌数字十三等新的发展。《第十... 《第十三个故事》是英国女作家戴安娜·赛特菲尔德的畅销处女作,从这本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发现很多《简·爱》的影子,在受《简·爱》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又有人格的三重分裂、身份认同危机和禁忌数字十三等新的发展。《第十三个故事》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简·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三个故事 简爱 人格三重分裂 身份认同危机 数字十三
下载PDF
试用精神分析学说解读茨威格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12
作者 季文心 《科教文汇》 2018年第35期155-156,共2页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文艺批评派别之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成功借鉴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本文将试从精神分析学说的3个角度,即潜意识、性本能和人格三重结构,来分析此小说...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文艺批评派别之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成功借鉴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本文将试从精神分析学说的3个角度,即潜意识、性本能和人格三重结构,来分析此小说,并挖掘其隐藏在文本后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潜意识 性本能 人格三重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