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ea Tree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ea Flavor and Independent Evolution of Caffeine Biosynthesis 被引量:136
1
作者 En-Hua Xia Hai-Bin Zhang +26 位作者 Jun Sheng Kui Li Qun-Jie Zhang Changhoon Kim Yun Zhang Yuan Liu Ting Zhu Wei Li Hui Huang Yan Tong Hong Nan Cong Shi Chao Shi Jian-Jun Jiang Shu-Yan Mao Jun-Ying Jiao Dan Zhang Yuan Zhao You-Jie Zhao Li-Ping Zhang Yun-Long Liu Ben-Ying Liu Yue Yu Sheng-Fu Shao De-Jiang Ni Evan E. Eichler Li-Zhi Gao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866-877,共12页
Tea is the world's oldest and most popular caffeine-containing beverage with immense economic, medicinal, and cultural importance.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high-quality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repeat-rich (80.9... Tea is the world's oldest and most popular caffeine-containing beverage with immense economic, medicinal, and cultural importance.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high-quality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repeat-rich (80.9%), 3.02-Gb genome of the cultivated tea tree Camellia sinensis. We show that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genome size of tea tree is resulted from the slow, steady, and long-term amplification of a few LTR retrotransposon families. In addition to a recen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event, lineage-specific expansions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flavonoid metabolic biosynthesis were discovered, which enhance catechin production, terpene enzyme activation, and stress tolerance, important features for tea flavor and adaptation. We demonstrate an independent and rapid evolution of the tea caffeine synthesis pathway relative to cacao and coffee. A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25 Camellia species revealed that higher expression levels of most flavonoid- and caffeinebut not theanine-related genes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catechins and caffeine and thus enhance tea-processing suitability and tea quality. These novel findings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metabolomic and functional genomic refinement of characteristic biosynthesis pathways and will help develop a more diversified set of tea flavors that would eventually satisfy and attract more tea drinker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tree genome Comparative genomics Tea flavor Tea-proccessing suitability Global adaptation Caffeine biosynthesis
原文传递
林木育苗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92
2
作者 韦如萍 薛立 邝立刚 《山西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10-17,共8页
从播种育苗、无性繁殖、容器育苗、生物制剂、密度、施肥和菌根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出发 ,对苗木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育苗技术 林森 播种育苗 容器育苗 扦插 嫁接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树木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王新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以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树木生长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树高相比,增加了11%~25%,地径粗增加了19%~50%,加速了树木生长,缩短了木材的生长循环,增加了木材产量... 以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树木生长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树高相比,增加了11%~25%,地径粗增加了19%~50%,加速了树木生长,缩短了木材的生长循环,增加了木材产量。污泥土地利用不但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同时明显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不同处理土壤Cd含量比对照增加了12.95%~154.48%,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土地利用 树木 土壤环境影响
下载PDF
交通网络可靠度及其通路算法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朱顺应 王炜 +2 位作者 邓卫 唐勇 王波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比较高效且适合大型网络的通路产生法 ,这种算法的指导思想是模拟树的生长规则生长出所有的通路 ,探讨了可靠度计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如有效通路。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可靠度 通路算法 算法
下载PDF
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评估 被引量:56
5
作者 王勇进 李沛琼 +1 位作者 谢海标 冯惠玲 《中国园林》 2000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报道了对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的结果,从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状况、园林观赏效果、抗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市现有的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评估和分级。作者还总结了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本文报道了对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的结果,从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状况、园林观赏效果、抗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市现有的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评估和分级。作者还总结了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规划与选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树种调查 评估
下载PDF
精确施药可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2
6
作者 陈勇 郑加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2,共4页
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和模糊控制原理的精确农药可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系统能融合树冠面积信息和距离信息,通过模糊决策来判断树木大小和距离,进而选择不同的喷头组合,并控制喷雾系统的流量和喷头射程,... 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和模糊控制原理的精确农药可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系统能融合树冠面积信息和距离信息,通过模糊决策来判断树木大小和距离,进而选择不同的喷头组合,并控制喷雾系统的流量和喷头射程,实现对树木目标的智能喷雾,从而大幅减少农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使用 机器视觉 模糊控制 可变量技术 树木
下载PDF
树木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7
作者 李燕 薛立 吴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57-1866,共10页
干旱是树木成活与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树木的抗旱性,有助于了解树木的干旱适应性机制,探求树木抗旱的适宜调控措施,对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树木的水分关系、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叶片的δ13C值、木质... 干旱是树木成活与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树木的抗旱性,有助于了解树木的干旱适应性机制,探求树木抗旱的适宜调控措施,对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树木的水分关系、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叶片的δ13C值、木质部导管空穴、光合机制与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脱落酸和C4植物的抗旱机理及树木的抗旱基因与遗传特性(包括水通道蛋白、逆境信号转导、树木抗旱性的遗传基因工程)方面对树木抗旱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干旱胁迫 抗旱机理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6
8
作者 胡振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以半干旱地区的山西潞安王庄矿煤矸石山为试验对象,从煤矸石山绿化的可行性分析入手,对煤矸石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对绿化作出了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在半干旱、地温高等恶劣条件下煤矸石山绿化... 以半干旱地区的山西潞安王庄矿煤矸石山为试验对象,从煤矸石山绿化的可行性分析入手,对煤矸石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对绿化作出了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在半干旱、地温高等恶劣条件下煤矸石山绿化的实用技术,特别是在矸石山整地方式、树种和苗木规格选择、种植及管理方式以及矸石山上植物生长规律等方面总结出了经验。试验结果表明已成活47种植物,成活率在80%以上。覆盖率已达55.6%,取得了在短时间内成功绿化整座矸石山的客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绿化 煤矿
下载PDF
Annual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last 2485 years in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from tree rings 被引量:64
9
作者 Hans W. LINDERHOLM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48-359,共12页
By combining living trees and archaeological woo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ring-width indices of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for the past 2485 years. The climate variations reveale... By combining living trees and archaeological woo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ring-width indices of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for the past 2485 years. The climate variations revealed by th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four periods to have average tem- peratures similar to or even higher than that mean of 1970 to 2000 AD. A particularly notable rapid shift from cold to warm, we call it the "Eastern Jin Event", occurred from 348 AD to 413 AD. Calculation re- 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ver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re not only repre- sentative for large parts of north-central China, but also closely correspond to those of the entire Northern Hemisphere over long time scales. During the last 2485 years, the downfall of most major dynasties in China coincides with intervals of low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ecords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00 years, this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s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after the 195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ree rings temperature variations dynasty’s DOWNFALL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的树类物体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彦宏 王洪斌 +1 位作者 杜威 李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30-935,共6页
树类物体的三维重建一直是人们很感兴趣的一个研究内容 .该文利用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 ,实现了一个从双视点图像重建树木三维模型的系统 ,提出了一个自动获取树木二维主干骨架的方案 ,实现了二维骨架点的对应关系求解 ,三维骨架点的重建... 树类物体的三维重建一直是人们很感兴趣的一个研究内容 .该文利用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 ,实现了一个从双视点图像重建树木三维模型的系统 ,提出了一个自动获取树木二维主干骨架的方案 ,实现了二维骨架点的对应关系求解 ,三维骨架点的重建、简化及树表面网格的生成 .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确实可行、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类物体 三维重建 建模 立体视觉 图像处理 植物生长模型
下载PDF
我国树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苏建平 康博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177-179,186,共4页
综述了我国树木蒸腾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树木蒸腾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近期在树木蒸腾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树木 蒸腾效率 耗水量
下载PDF
矿区绿化树木对镉和锌的吸收与分布 被引量:57
12
作者 刘维涛 张银龙 +2 位作者 陈喆敏 周启星 罗红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2-756,共5页
研究了南京某矿区11种树木的重金属吸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树木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因树木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异.法国冬青对Cd的含量、富集和转运系数均高于其它树种,可以植物萃取方式修复土壤污染.Cd主要积累在树木根部... 研究了南京某矿区11种树木的重金属吸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树木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因树木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异.法国冬青对Cd的含量、富集和转运系数均高于其它树种,可以植物萃取方式修复土壤污染.Cd主要积累在树木根部,树木不同器官对Cd积累能力的总趋势为根>叶及枝>树皮>树干;而Zn更多地积累在树木地上部(叶和枝)而非根部.11种树木对Cd和Zn的富集系数均<0.2.树木对Cd和Zn的转运系数差异显著,总体上是Zn>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重金属 吸收和分布 植物修复
下载PDF
重复力及其在树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3
作者 续九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97-102,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重复力进行了探讨,进而以油橄榄选种和白榆无性系对比试验为例,说明了重复力在树木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重复力 树木育种 应用
下载PDF
物候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4
作者 韩小梅 申双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5,共7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物候提前,物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建立物候模型使物候期的预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探讨了物候模型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影响植物和昆虫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和养分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物候提前,物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建立物候模型使物候期的预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探讨了物候模型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影响植物和昆虫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和养分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物候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作物、树木、植被和昆虫4类物候模型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作物物候模型注重生理生态过程;树木物候模型以统计方法为主,但近期也有尝试将激素水平作为物候的决定因素;植被物候模型以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发展趋势;昆虫物候模型则进一步对发育起点的确定和对温度因子的修正,GIS的引入将昆虫物候模型的应用范围扩大。最后指出了目前物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模型 作物 树木 植被 昆虫
下载PDF
森林景物的三维迭代函数系统建模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郝小琴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68-773,共6页
介绍了以分形几何的思想方法来探索和解决森林树木这一类自然景物的计算机生成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了基于树木的分枝模式与叶序模式的三维 I F S( Iteration Function System )建模法以及相应的图形绘制... 介绍了以分形几何的思想方法来探索和解决森林树木这一类自然景物的计算机生成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了基于树木的分枝模式与叶序模式的三维 I F S( Iteration Function System )建模法以及相应的图形绘制算法.最后,通过对两个典型实例的分析,指出了此建模法的优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函数系统 计算机图形学 建模 森林景物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nd their impacts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Beijing,China 被引量:48
16
作者 XIAO Rong-bo OUYANG Zhi-yun +3 位作者 ZHENG Hua LI Wei-feng SCHIENKE Erich W WANG Xiao-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0-256,共7页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which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urban surface structures, is a significant parameter in urba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impervious surfaces (IS) spatial ...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which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urban surface structures, is a significant parameter in urba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impervious surfaces (IS) spatial patterns have on LST in Beijing, China. A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model (CART)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IS as a continuous variable using Landsat images from two seasons combined with QuickBird. LST was retrieved from the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S and L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ART was capable of consistently predicting LST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4 and the average error of 8.59%). Spatial patterns of IS exhibited changing gradients across the various urban-rural transects, with LST values showing a concentric shape that increased as you moved from the outskirts towards the downtown areas. Transect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s in both IS and LST patterns were similar at various resolution levels, which suggests a distinc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further showed that IS tende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ST, an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creased from 0.807 to 0.925 with increases in IS pixel size. The finding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urban planning efforts to lessen urban temperatures and thus dampe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eat islands urban land cove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climate mitigation regression tree
下载PDF
树在风中的摇曳──基于动力学的计算机动画 被引量:32
17
作者 冯金辉 陈彦云 +1 位作者 严涛 吴恩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769-773,共5页
树木森林在自然场景的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树在风中的摇曳更是组成了一幕幕动人的景象.但是由于树结构的高度复杂性,给这一问题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首次基于动力学对树在风中的摇曳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这一... 树木森林在自然场景的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树在风中的摇曳更是组成了一幕幕动人的景象.但是由于树结构的高度复杂性,给这一问题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首次基于动力学对树在风中的摇曳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根据树木结构的物理性质可把其分为固定枝条、可动枝条以及波动枝条.固定枝条无需处理.可动枝条的行为采用现代非线性力学理论来解决,而波动枝条的解决则是基于波动理论.同时基于OpenGL,图形库函数制作出了计算机动画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动画 波动 动力学
下载PDF
乔木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1
18
作者 彭镇华 张旭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673,共8页
城市森林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区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复合生... 城市森林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区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人为本,林水结合。选择城市乔木树种时,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应用乡土及野生树种,利用乔木尽快占领城镇空间,保证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枝下高到8m左右,就可营造出夏天降温,冬天充分享受阳光的公共场所。在城区广场的绿化中,要引入一些高大乔木,形成巨大的伞状树冠,以乔木为主组成乔、灌、藤、草结合的近似天然林,充分向空间要生态效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还要增加攀缘植物的绿化比重。攀缘植物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性和吸附攀缘能力,不仅是荒漠化土地、荒山、沟壑恢复植被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城市绿化、桥梁美化、道路护坡的优良绿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 城市森林 复合生态系统 乔灌草藤结合
下载PDF
“公司+农户”规模经营系统的反馈基模生成集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贾仁安 涂国平 +2 位作者 邓群钊 贾晓菁 贾伟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7-117,共11页
在笔者原提出的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规范性建模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一个确定的复杂系统的系统基模生成的问题.给出了用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作嵌运算生成反馈极小基模,由极小基模构成反馈基模生成集的具体方法,其中给出了生成基模的... 在笔者原提出的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规范性建模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一个确定的复杂系统的系统基模生成的问题.给出了用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作嵌运算生成反馈极小基模,由极小基模构成反馈基模生成集的具体方法,其中给出了生成基模的三个定理.此基模生成集可生成系统的具特性的各类基模结构.此基模生成集相当于数学线性空间的基础解析.这为对一个复杂系统进行基模反馈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分析工具.运用此新建立的反馈基模生成法,对“公司+农户”规模经营模式进行了优势与制约因素的有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针,实现了用系统科学方法有效分析“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模生成集 三农问题 系统动力学 入树
原文传递
面向对象方法的时间序列MODIS数据湿地信息提取——以洞庭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46
20
作者 张猛 曾永年 朱永森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92,共14页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对大范围湿地信息遥感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先基于时间序列MODIS EVI及物候特征参数,通过J-M(Jeffries-Matusita distance)距离分析,构建了MODIS(250 m)最佳时序组合分类数据;其次,通过Johnson指数确定了最佳分割...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对大范围湿地信息遥感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先基于时间序列MODIS EVI及物候特征参数,通过J-M(Jeffries-Matusita distance)距离分析,构建了MODIS(250 m)最佳时序组合分类数据;其次,通过Johnson指数确定了最佳分割尺度,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Random tree分类器)提取了洞庭湖流域的湿地信息,并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序数据与面向对象的Random tree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78.84%和0.71,较之基于像元的相同算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5.79%和0.04。同时,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湿地整体的用户精度与生产者精度较基于像元方法分别提高了4.56%和6.21%,可有效提高大区域湿地信息提取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MODIS 面向对象分类 Random tree 湿地 洞庭湖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