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被引量:3
1
作者 虞和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2,共8页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贸易 通商口岸 外贸洋行 商品结构
下载PDF
1884—1939年中药材埠际贸易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欢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1期137-144,157,共9页
中药材作为近代中国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口岸-腹地的经济互动中位置显要,研究中药材埠际贸易网络对理解其流通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调查数据相对零散和研究方法相对传统的限制,该网络的复原少有实质性推进。本文主要利... 中药材作为近代中国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口岸-腹地的经济互动中位置显要,研究中药材埠际贸易网络对理解其流通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调查数据相对零散和研究方法相对传统的限制,该网络的复原少有实质性推进。本文主要利用中国旧海关史料的中药材埠际贸易数据,辅以其他对外贸易数据,对近代的中药材埠际贸易流通网络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中药材埠际贸易格局的演变与通商口岸开埠的空间进程密切相关。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药材埠际贸易网络呈现逐渐加密的态势,1927年后,因为战争,中药材埠际贸易网络摧毁严重;同时,中药材国际贸易的区域分布却较为广阔,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延伸到欧洲、美洲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药材 埠际贸易 国际贸易
下载PDF
论近代上海对外贸易中心的形成——以战争契机与口岸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发根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128,F0003,共8页
一些研究者认为,"五口通商"以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该文指出,相较于上海的外贸增长,至太平天国初期,广州依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太平天国战争打破了传统贸易格局,以广州为进出口口岸的东南地区逐渐... 一些研究者认为,"五口通商"以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该文指出,相较于上海的外贸增长,至太平天国初期,广州依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太平天国战争打破了传统贸易格局,以广州为进出口口岸的东南地区逐渐取道上海;同时,人口和商业开始向相对安定的条约口岸上海大规模集聚,上海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1861年汉口和九江开埠后,广州逐渐失去了其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广阔腹地;而上海取而代之,借助长江流域的丰富物产、繁盛人口和便利交通等优势,形成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与广州 通商口岸制度 对外贸易中心
原文传递
清末开埠通商的长期影响:外商投资与进出口贸易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川川 张文杰 +1 位作者 李楠 杨汝岱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48,共22页
本文利用清朝末期开埠通商这一自然实验,考察了历史上的贸易开放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历史资料、经济普查和海关调查等数据,本文发现清末通商口岸地区比其他地区在当代具有显著更高的FDI和进出口贸易规模,在采用倍差法和工具变量... 本文利用清朝末期开埠通商这一自然实验,考察了历史上的贸易开放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历史资料、经济普查和海关调查等数据,本文发现清末通商口岸地区比其他地区在当代具有显著更高的FDI和进出口贸易规模,在采用倍差法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我们对背后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发现相对于其他地区,通商口岸地区的居民对外国人的信任程度更高,并且通商口岸地区有相对更好的企业融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通商 外商直接投资 进出口 制度环境 文化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