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中国纪游散文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兆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6-32,共7页
纪游散文是关于作家旅行见闻思感的真实记录,它既离不开眼中之景,更离不开心中之景。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较强的纪游意识,也创作出不少纪游散文佳作。这些纪游散文在继承了中国古代纪游散文优良传统的同时,又突破了以往的山水写景... 纪游散文是关于作家旅行见闻思感的真实记录,它既离不开眼中之景,更离不开心中之景。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较强的纪游意识,也创作出不少纪游散文佳作。这些纪游散文在继承了中国古代纪游散文优良传统的同时,又突破了以往的山水写景抒怀传统;以现代意识烛照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复杂内容。可以说,不论时代多么的不同,也不论作家的创作有多少差异,但为了个人、家庭、民族、国家和人类不停的漂泊、流浪、歌吟、寻找和追求着,这是20世纪中国纪游散文演进的基本精神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艾芜 沈从文 周涛 20世纪 中国 纪游散文 文化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汽车旅行:郁达夫游记的跨文化书写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一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9-42,83,共5页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游记的解读,也可揭示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游记 汽车旅行 跨文化书写
下载PDF
王士禛游记散文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臧啟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9-60,共2页
王士禛素以诗名闻世,但其宦游一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其游记散文亦具有极高的文学史学价值。对其游记散文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其文学思想与内在情感,进而更好把握中国游记散文的发展变化及清代散文于此领域的风貌成就。
关键词 王士禛 游记散文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巴金、靳以抗战旅途散文对照谈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59-66,共8页
巴金与靳以在抗战时期,都曾写下大量旅途散文。二人在创作之初,曾有共同的取向,即强化散文作为战时宣传利器的功能,以浓烈的抒情与纪实风格,使作品都具有强烈的鼓动性。此后,他们的创作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巴金... 巴金与靳以在抗战时期,都曾写下大量旅途散文。二人在创作之初,曾有共同的取向,即强化散文作为战时宣传利器的功能,以浓烈的抒情与纪实风格,使作品都具有强烈的鼓动性。此后,他们的创作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巴金主要在冷静的观察中,以平实的手法充分融入生命体验。靳以则充分发挥了小说家写散文的优势,对于世态人情进行了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描摹,同时在充满生活气息的世界中,凝聚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对这些作品予以重新解读,对匡正以往研究的不确论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靳以 抗战 旅途散文 生命体验 世情描摹
下载PDF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佛心禅意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来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著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虽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读书人,他的思想主流归于儒家,但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原因,他又一生好佛,在其言行创作中时时流露出佛心禅意。儒家的入世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在他身上奇妙地融为一体,两种思想对... 著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虽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读书人,他的思想主流归于儒家,但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原因,他又一生好佛,在其言行创作中时时流露出佛心禅意。儒家的入世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在他身上奇妙地融为一体,两种思想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随处可见。文章从他最为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入手来考察他内心深处的佛心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佛心禅意 思想 游记散文 《永州八记》
下载PDF
文学地理与空间建构:域化视域下马丽华游记散文景观文学的生成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秀清 焦旭辉 颜维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景观物象经历一系列意义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基础构建和地域情感的倾注依附,使马丽华的涉藏区域游历呈现主体性的结果、意向性的过程。马丽华之于涉藏地域景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在创作主体的具身性身体感知中,构织成... 在景观物象经历一系列意义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基础构建和地域情感的倾注依附,使马丽华的涉藏区域游历呈现主体性的结果、意向性的过程。马丽华之于涉藏地域景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在创作主体的具身性身体感知中,构织成基于经验的高级情感意义模式,积淀为意识思维图景的安置与构思,其文本中景观文化的媒介性载体,随文本的传播融合而生成裂变,在多重文化边界的对话互动中,不断塑造着异域文化景观的丰富性蕴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马丽华 景观文学 游记散文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纪游散文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兆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20,共8页
纪游散文是关于作家旅行见闻思感的真实记录 ,它既离不开眼中之景 ,更离不开心中之景。2 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较强的纪游意识 ,也创作出不少纪游散文佳作。这些纪游散文在继承了中国古代纪游散文优良传统的同时 ,又突破了以往的山水写景... 纪游散文是关于作家旅行见闻思感的真实记录 ,它既离不开眼中之景 ,更离不开心中之景。2 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较强的纪游意识 ,也创作出不少纪游散文佳作。这些纪游散文在继承了中国古代纪游散文优良传统的同时 ,又突破了以往的山水写景抒怀传统 ,以现代意识烛照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复杂内容。可以说 ,不论时代多么的不同 ,也不论作家的创作有多少差异 ,但为了个人、家庭、民族、国家和人类不停的漂泊、流浪、歌吟、寻找和追求着 ,这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纪游散文 文化反思 文学评论 主题 现代意识 社会 政治
下载PDF
试论读图时代游记散文的困境与对策
8
作者 张彪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4-87,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和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等大热,读者进入了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游记散文陷入困境,既有游记散文自身的原因,又有时代的原因。依据游记散文自身的语言优势,以及姚斯(Hans Ro...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和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等大热,读者进入了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游记散文陷入困境,既有游记散文自身的原因,又有时代的原因。依据游记散文自身的语言优势,以及姚斯(Hans Robert Jauss)的"接受美学"理论,试图寻找游记散文的对策,探索和实践适应读图时代的现代游记散文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游记散文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论
9
作者 郑金梅 《平原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13-14,共2页
本文通过对苏轼游记散文的分析,探讨了其游记散文借游记而说理,巧譬妙喻以及灵动豪放、意态横生的艺术特色,对继承和发展古代游记散文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苏轼 游记散文 艺术特色 诗歌 自然美 意境
下载PDF
论王思任“性灵”思想的空间审美特质
10
作者 范永康 张慧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王思任的“性灵”思想主要包括“诗以言己”和推崇“自然”两方面内涵,他将其落实于游记散文的创作之中,造就出鲜明的“空间性”的美学特征。王思任在游记散文中化自然山水为心中镜像,创造出自然景观的意境空间和人文景观的文化空间,这... 王思任的“性灵”思想主要包括“诗以言己”和推崇“自然”两方面内涵,他将其落实于游记散文的创作之中,造就出鲜明的“空间性”的美学特征。王思任在游记散文中化自然山水为心中镜像,创造出自然景观的意境空间和人文景观的文化空间,这些空间带有独特的谐谑风格,终归是王思任个性化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思任 性灵 游记散文 空间性
下载PDF
旅游散文的认识与写作
11
作者 吴绪久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在旅游热兴起的今天,旅游散文的写作也渐成时尚,本文顺应时代就旅游散文的认识作了精当的阐述,并对旅游散文的特点及分类作了分析和说明,同时对旅游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结合自身写作实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旅游散文 文体认识 写作方法 写作技巧
原文传递
论陈继儒游记散文之趣
12
作者 王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4-56,共3页
陈继儒一生游历之处较多,其文学创作也颇得江山之助。陈继儒的游记散文具有趣味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自由随性的轻狂之趣、颇具思辨的机理之趣以及闲适雅化的隐逸之趣。
关键词 陈继儒 游记散文 趣味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人与自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再华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7-72,共6页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历代游记散文创作的基本理念 ,然而不同时代 ,不同作家对山水自然的审美描述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考察历代游记写作中人 (创作主体 )与自然的关系时 ,演绎出古代游记散文发展流变的轨迹。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游记 自然 创作主体 情感 主题 文学研究 审美
下载PDF
余光中散文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0-93,共4页
余光中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 ,追求文学思绪的广大空间和包容意义。他以语言的“质”感为大自然抒情 ,把游览山水的艺术感触化为如雷如电的扫描 ,来表现一种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所以他多选用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的阳性词 ,... 余光中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 ,追求文学思绪的广大空间和包容意义。他以语言的“质”感为大自然抒情 ,把游览山水的艺术感触化为如雷如电的扫描 ,来表现一种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所以他多选用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的阳性词 ,节奏如霆如雷。这种葆有“大气度文学”品格的散文追求 ,一扫中国传统散文的暮气风尘 ,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游记散文 大气度文学 美学追求
下载PDF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古代游记类散文教学探究——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溢琦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7期46-50,共5页
古代游记类散文具有丰富学生古代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赏景悟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人格的教学价值。大单元教学对于古代游记类散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站位,根据核心素养形成的需求统整教材内容,推动学生开... 古代游记类散文具有丰富学生古代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赏景悟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人格的教学价值。大单元教学对于古代游记类散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站位,根据核心素养形成的需求统整教材内容,推动学生开展综合学习,实现“知行合一”。文章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为例,在大单元的视域下对初中古代游记类散文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学习目标、情境、任务、过程、评价设计方面的五条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大单元 古代游记类散文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远方与“我”:当代台湾旅行散文的自传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翁丽嘉 袁勇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随着当代台湾旅行文学的方兴未艾,"真实"与"虚构"这对矛盾所引发的文类问题,成为了当代台湾旅行散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文类问题包括游记内容是否要出自作者的真实经历、游记是否应包括游记体小说等。自传与游记都... 随着当代台湾旅行文学的方兴未艾,"真实"与"虚构"这对矛盾所引发的文类问题,成为了当代台湾旅行散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文类问题包括游记内容是否要出自作者的真实经历、游记是否应包括游记体小说等。自传与游记都属于散文次文类,都具有书写的纪实性与回顾性,也都因真实与事实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屡遭质疑。因此,自传领域的相关研究理论对旅行散文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自传领域的研究理论包括对自传记忆的肯定、对自我建构合法性的认同以及叙述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借用自传领域的研究理论,来阐述当代台湾旅行散文中记忆与经验的相互作用、自我书写对自我的反身认识和旅行行为对返乡叙事的影响等问题,以此来说明经验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对当代台湾旅行散文书写的重要性,这也为解读当代台湾旅行散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台湾旅行散文 自传解读 旅行书写 自我认同 自我审视
下载PDF
黄公渚与周至元交游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怀荣 苑秀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7-42,共6页
黄公渚与周至元两位先贤以崂山为媒介而定交于1952年,至1962年周至元去世,两人在晚年交往颇为密切。周至元敬仰黄公渚"才兼三绝诗书画,辞具众长词赋歌"的艺术才华;黄公渚则对周至元的《崂山志》有"《华阳》《武功》二志... 黄公渚与周至元两位先贤以崂山为媒介而定交于1952年,至1962年周至元去世,两人在晚年交往颇为密切。周至元敬仰黄公渚"才兼三绝诗书画,辞具众长词赋歌"的艺术才华;黄公渚则对周至元的《崂山志》有"《华阳》《武功》二志之继步"的赞誉,并向出版社力荐。他们围绕崂山自然山水之美,在诗文、画艺两方面的十年交游,不仅极为典型地体现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与相互欣赏,也是山东文学和文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孝纾 周至元 交游 劳山集 劳山纪游集 崂山名胜画集
下载PDF
从被贬所作的游记散文看苏轼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作行 张安琪 潘艳华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
苏轼在被贬的路上,从黄州时期的摆脱功利态度,到惠州时期的身世永相忘,再到儋州时期的"寄我无穷境",一路走来,一路顿悟。文章从他被贬三地所写的游记散文中,揭示他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梳理他思想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 苏轼 游记散文 思想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