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爱缺失的“创伤性经验”——《沉没之鱼》别解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向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9-81,共3页
《沉没之鱼》是谭恩美全新突破的一部作品,文中的幽灵叙述者陈璧璧是潜在的主人公。她幼时缺乏母爱的"创伤性经验"对她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在兰那王国之旅逐渐走出自己的心理创伤,并去了解爱、接受爱的过程。
关键词 “创伤性经验” 母爱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会蓉 傅锦华 李凌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8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成年后罹患强迫症的关系及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量表、童年创伤与虐待量表(CAT)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1例强迫症患者和36位正常人施测比较。... 目的探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成年后罹患强迫症的关系及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量表、童年创伤与虐待量表(CAT)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1例强迫症患者和36位正常人施测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编访谈提纲对2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①强迫症患者CAT总分及惩罚、负面环境两个分量表上的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0.16±21.03)分、(12.03±4.24)分、(19.77±9.74)分,对照组为(35.35±14.78)分、(9.92±2.51)分、(12.54±8.14)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除惩罚P〈0.05外,余P〈0.01)。负面环境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强迫症结局的14.67%。②强迫症患者在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4个分量表上的评分[(5.13±2.28)分,(4.10±2.12)分,(2.71±1.87)分,(2.52±2.34)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矛盾性分量表的评分[(5.03±2.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0±2.40)分],差异有显著性。家庭环境中娱乐性和亲密度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R^2=0.2078,R^2=0.2784),这两个因子对强迫症结局的贡献为27.84%,其中娱乐性能解释强迫症结局的20.78%。⑧访谈发现,强迫症组与对照组在父母个性、本人个性、童年经历及家庭环境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童年创伤经历及其不良家庭环境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成年后人格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童年虐待 家庭环境 创伤经历 人格
原文传递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创伤经历与应付方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晓玮 李泽爱 +4 位作者 周晓琴 全艳玲 胡艳琼 刘勇 江琳琳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创伤经历及应付方式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艾森创伤问卷(ETI)及应付方式问卷(YFFS)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的ETI及YYFS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比较。...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创伤经历及应付方式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艾森创伤问卷(ETI)及应付方式问卷(YFFS)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的ETI及YYFS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研究组中患者所报告的创伤经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研究中的30名住院患者(研究组)及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调查,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幻想、自责、退避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更多的经历过创伤经历,且在应付方式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更倾向于幻想、自责、退避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不是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创伤经历 应付方式
下载PDF
童话对儿童创伤经验的书写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8,共4页
心理是由内在的、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的发展中的矛盾统一体。创伤经验是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它是打破虚幻的自我、重新构建主体的积极力量。童话运用语言对创伤经验进行表征,使主体欲望得以表现,儿童无以名状的内在焦虑也由此转化为外... 心理是由内在的、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的发展中的矛盾统一体。创伤经验是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它是打破虚幻的自我、重新构建主体的积极力量。童话运用语言对创伤经验进行表征,使主体欲望得以表现,儿童无以名状的内在焦虑也由此转化为外在的具体所指,从而有助于儿童对主体的重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创伤经验 自我 死亡驱力
下载PDF
论《宠儿》与《无眼宝贝》中的幽灵叙事和民族身份构建
5
作者 谭彦纬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宠儿》与《无眼宝贝》分别是探索美国黑人和新西兰毛利人去殖民历程的名作。两部小说皆有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幽灵叙事,在将种族性身体凸显为殖民主义压迫一度依赖的在场因素的同时,也暗示出后殖民普遍主义语境中表达关涉特殊经验的族... 《宠儿》与《无眼宝贝》分别是探索美国黑人和新西兰毛利人去殖民历程的名作。两部小说皆有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幽灵叙事,在将种族性身体凸显为殖民主义压迫一度依赖的在场因素的同时,也暗示出后殖民普遍主义语境中表达关涉特殊经验的族群创伤的艰难。殖民主义创伤的疗愈,在两部小说中被融入不离身体维度又超越种族本质主义的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而超越身体的历史文化因素也使得美国黑人与新西兰毛利人的民族身份建构展现出通而不同的范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 创伤经验 去殖民 幽灵叙事 民族身份
原文传递
鲁迅的创伤体验与记忆方式——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孙士棋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朝花夕拾》,共同构成了他以个人和集体为取向的记忆方式;鲁迅在努力记忆的同时,也承受着无法忘怀之苦。在记忆与忘却、个人与集体、自我与时代之间,鲁迅呈现出不断反复的姿态。借由记忆理论,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可以为解读鲁迅及其文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创伤体验 记忆方式 《野草》 《朝花夕拾》 自传
下载PDF
渐远的乡愁与渐近的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秦珍珠的创伤体验及身份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40,共4页
与其他在美移民不同,邝丽莎笔下《上海女孩》中的主人公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充满着别样的艰难和困惑,这与她人生中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给秦珍珠带来的创伤体验和她敏感、好强的个性密不可分。秦珍珠的种种创伤情绪交织... 与其他在美移民不同,邝丽莎笔下《上海女孩》中的主人公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充满着别样的艰难和困惑,这与她人生中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给秦珍珠带来的创伤体验和她敏感、好强的个性密不可分。秦珍珠的种种创伤情绪交织在她自我同一性的重构过程中,她对生活和家人的态度呈现出矛盾和分裂的特点。最终,在姊妹篇《乔伊的梦想》中,随着珍珠中国之行的展开,她结束了对往事的沉溺,修复了同家人的关系,带着久违的美国梦飞回彼岸,完成了身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孩》 秦珍珠 创伤体验 身份建构 西方视野
下载PDF
解读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创伤及创伤修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易曼 《海外英语》 2015年第9期184-186,共3页
《灿烂千阳》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个受苦受难的女性的生活展开,她们历经磨难,这些磨难给她们带来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可是在两个女人的互动过程中,她们完成了创伤修复。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两个卑微的女性的创伤性事件,创伤症状和她们的... 《灿烂千阳》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个受苦受难的女性的生活展开,她们历经磨难,这些磨难给她们带来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可是在两个女人的互动过程中,她们完成了创伤修复。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两个卑微的女性的创伤性事件,创伤症状和她们的修复经历,探讨爱与希望,以及分享对于女性创伤修复的重要性,希望对现代女性创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创伤性事件 创伤表现 创伤修复
下载PDF
创伤的言说:迟子建小说中创伤型人格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良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4,共5页
创伤经验的言说是迟子建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中透视出其小说的审美价值。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分为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文化创伤;与之相对应,也形成对创伤修复的三种方式。从个体创伤与审美修复、集体创伤与共同记忆... 创伤经验的言说是迟子建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中透视出其小说的审美价值。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分为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文化创伤;与之相对应,也形成对创伤修复的三种方式。从个体创伤与审美修复、集体创伤与共同记忆塑造、文化创伤与文化反思等三个角度对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进行阐释,全面呈现出迟子建小说创伤维度具有的深层意蕴。在创伤型人格的塑造中,迟子建对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经验感悟油然而发,也体现出迟子建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迟子建小说创伤型人物的塑造,秉持着"忧伤而不绝望"的创作宗旨,每个创伤人物最后都会获得创伤的修复,从而让人们在悲伤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创伤经验 文化反思
下载PDF
书写表达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慧勇 王永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74-78,共5页
书写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将书写表达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主要分为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和以创伤性经历有关的书写表达... 书写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将书写表达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主要分为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和以创伤性经历有关的书写表达。不同主题的书写表达应用应讲求策略,须包括描述经历的事实、情感和想法三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书写表达 积极情绪 创伤性经历 心理干预 高职院校
下载PDF
创伤性体验对墨白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学军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创伤性体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体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意义是相当深远的。墨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痛苦和磨难中度过的。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的小说主题——书写... 创伤性体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体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意义是相当深远的。墨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痛苦和磨难中度过的。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的小说主题——书写底层或来自于底层的人们的苦难和卑微;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城乡的二元对立;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的小说情调——忧伤和苦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体验 墨白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拒绝遗忘的疼痛 永不愈合的伤口——论郭小东《1966的獒》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茉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2-48,共7页
《1966的獒》以意识流笔法追忆1966年少年郭亚雷的经历,对从1940年代开始的"红太阳狂潮"进行全面反思,描述了包括知识分子命运、社会伦理文化以及青少年成长中的"创伤性经历"。郭小东以拒绝遗忘的姿态呈现出自己对... 《1966的獒》以意识流笔法追忆1966年少年郭亚雷的经历,对从1940年代开始的"红太阳狂潮"进行全面反思,描述了包括知识分子命运、社会伦理文化以及青少年成长中的"创伤性经历"。郭小东以拒绝遗忘的姿态呈现出自己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小说中高度概括的意象"找不到的伤口"成为该小说创作对文学对历史对当下以及对文化反思的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东 《1966的獒》 创伤性经历
下载PDF
试论创伤性体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以蒙克的绘画艺术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文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53-61,共9页
艺术家的创伤性体验(身心痛苦)与艺术创造或具体创作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的可能性建立在个体的痛苦经验能够具有一种共通性并能通过升华而具有一种面向全人类的深刻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关联的方式即个体的痛苦经验必须诉诸于艺术的语... 艺术家的创伤性体验(身心痛苦)与艺术创造或具体创作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的可能性建立在个体的痛苦经验能够具有一种共通性并能通过升华而具有一种面向全人类的深刻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关联的方式即个体的痛苦经验必须诉诸于艺术的语言,从而使得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更具审美价值,同时,创伤性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关联不仅对艺术的体验能力、感知能力及象征能力具有意义,而且能够将个体的痛苦升华,从而实现对艺术家自我的拯救和对全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体验 艺术创作 关联
下载PDF
创伤经历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创伤反应的影响效应
14
作者 涂巍 利振华 聂衍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7-111,128,共6页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采用《创伤经历量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创伤性反应量表》,对湖南省永州市1030名(49.2%为男生)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测试,旨在考察创伤经历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创伤性反应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采用《创伤经历量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创伤性反应量表》,对湖南省永州市1030名(49.2%为男生)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测试,旨在考察创伤经历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创伤性反应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和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创伤经历与领悟社会支持(r=-0.15,p<0.001)、应对方式(r=-0.06,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创伤性反应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01);(2)创伤经历对创伤性反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5,t=11.90,p<0.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创伤经历与创伤性反应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effect=0.02,SE=0.01,95%CI=[0.01,0.03]);(3)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路径的后半段(β=-0.06,t=-2.50,p<0.05)有显著调节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干预留守青少年的创伤性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青少年 创伤经历 领悟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创伤性反应
下载PDF
创伤文本的诗性见证与身份建构
15
作者 黄峰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1-126,共6页
随着创伤研究的发展,有关创伤文本的分析逐渐成为文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样式,创伤文本基于对创伤主题的书写,塑造了一直承受着精神创伤的各式人物。这类文本的叙述重点不在于对创伤事件的记录,而在于对创伤体验... 随着创伤研究的发展,有关创伤文本的分析逐渐成为文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样式,创伤文本基于对创伤主题的书写,塑造了一直承受着精神创伤的各式人物。这类文本的叙述重点不在于对创伤事件的记录,而在于对创伤体验的诗性见证,既包括对个体创伤体验的不断言说,也包括对集体记忆的拼图式再现。此外,创伤文本不仅是对过往的一种隐喻或指涉,也是对当下和未来发展可能的一种勾勒或预设,对当下人们文化身份的持续建构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文本 创伤体验 集体记忆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试论创伤经验在莫言小说创作中的体现——以小说《丰乳肥臀》《拇指铐》为例
16
作者 余莉莉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2-56,共5页
莫言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童年坎坷的经历在他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两种创伤经验潜藏在他的意识中:一是关于母亲受难的创伤经验(包括生育、饥饿和病痛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创作中;二是关于被误解的创伤经... 莫言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童年坎坷的经历在他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两种创伤经验潜藏在他的意识中:一是关于母亲受难的创伤经验(包括生育、饥饿和病痛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创作中;二是关于被误解的创伤经验,主要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拇指铐》的创作中。莫言将上述两种创伤经验通过创作的方式进行了升华,最终在创作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的经验 莫言 丰乳肥臀 拇指铐
下载PDF
创伤体验下的历史虚构和审美趣味——重读《玉米》
17
作者 谭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6-58,共3页
《玉米》通过语言自身的自我指涉功能,将政治的意识形态融化到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对时代创伤体验的潜在伤痛。在小说中,通过这种创伤的体验给出了一个现实中的历史,反思历史该如何构建。荒诞的历史所留下的灾难让作者把内隐的悲剧形式... 《玉米》通过语言自身的自我指涉功能,将政治的意识形态融化到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对时代创伤体验的潜在伤痛。在小说中,通过这种创伤的体验给出了一个现实中的历史,反思历史该如何构建。荒诞的历史所留下的灾难让作者把内隐的悲剧形式融入到平静的生活中。因此,《玉米》无论是在内容的深度,还是审美方式上都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创伤体验 历史反思 悲剧审美
下载PDF
鱼玄机的创伤性体验与爱情诗创作
18
作者 胡萍萍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3-28,共6页
唐朝诗人鱼玄机一生命运坎坷,对爱情的追求屡屡失意,这使得她具有深刻的创伤性体验。鱼玄机通过意象的精心选取、意脉的深化与转折、圆融意境的构造这3种方式,将创伤性体验化为诗歌内容,凝为诗歌情感。作为情感沉淀的载体,爱情诗在艺术... 唐朝诗人鱼玄机一生命运坎坷,对爱情的追求屡屡失意,这使得她具有深刻的创伤性体验。鱼玄机通过意象的精心选取、意脉的深化与转折、圆融意境的构造这3种方式,将创伤性体验化为诗歌内容,凝为诗歌情感。作为情感沉淀的载体,爱情诗在艺术性表现鱼玄机情感的同时,也进一步建构了鱼玄机的创伤性体验,而鱼玄机的创伤性体验又对其后期爱情诗创作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玄机 创伤性体验 爱情诗 意象 意脉 意境
下载PDF
向往远方的少年——郭小东小说《1966的獒》中的郭亚雷
19
作者 吴士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郭小东《1966的獒》以追忆的笔法再现了少年郭亚雷在"文革"时期的经历。郭亚雷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分离,交际孤立,最终选择与獒犬"远方"为伴,安抚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矛盾。面对"看不见的伤口"这一高度凝聚的意... 郭小东《1966的獒》以追忆的笔法再现了少年郭亚雷在"文革"时期的经历。郭亚雷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分离,交际孤立,最终选择与獒犬"远方"为伴,安抚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矛盾。面对"看不见的伤口"这一高度凝聚的意象,郭小东以拒绝遗忘的态度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小说中的"远方"具有追求自由和美好、肯定希望与未来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的獒 郭亚雷 创伤性经历 远方
下载PDF
精神生态书写中的创伤体验与文化移入——评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
20
作者 胡新华 郑亮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84-90,共7页
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以熟练的汉语书写了"阿瓦古丽"的心路历程,从创伤形成与防御,年近半百时的反思忏悔到受人指点后的心归宁静之旅,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女性在时代变化之下的精神成长史。小说通过精神分析... 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以熟练的汉语书写了"阿瓦古丽"的心路历程,从创伤形成与防御,年近半百时的反思忏悔到受人指点后的心归宁静之旅,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女性在时代变化之下的精神成长史。小说通过精神分析学或精神病理学意义上的创伤体验表达,汉文化中人生某些关键节点意义的参考,最后统摄在个体精神生态失序到调整过程中,进而构成了一个关于女性从物质、情欲中解脱出来重归灵魂安好的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瓦古丽》 创伤体验 汉文化 精神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