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凝血功能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瀚宇 尹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凝血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将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分为弹力图检测组(34例)和常规检测组(33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凝血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将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分为弹力图检测组(34例)和常规检测组(33例)。常规检测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输血治疗,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20~86岁,平均46.78岁;轻度休克11例,中度休克16例,重度休克6例。弹力图检测组给予血栓弹力图检测及输血治疗,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23~88岁,平均47.78岁;轻度休克13例,中度休克14例,重度休克7例。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检测组凝血功能异常诊断率为72.7%,弹力图检测组为94.1%;常规检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弹力图检测组为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检测组对凝血功能异常诊断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弹力图检测组(P<0.05);两组输血前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h后两组TT、PT、APTT均降低,FIB水平升高,并且弹力图检测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相比,弹力图检测组输血后24h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综合凝血指数(CI)、纤维蛋白溶解度(Ly 30)、α角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弹力图检测组血浆、血小板、红悬液、冷沉淀均低于常规检测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较好地了解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凝血状态及血小板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血小板
下载PDF
人纤维蛋白原对急诊外伤致创伤性凝血病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悚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患者收住后第1个24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将8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人FIB,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用血量、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 nplasma,FFP)输注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患者PT>18s(r=0.623,P=0.024)、APTT>60s(r=0.722,P=0.018)、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5s(r=0.719,P=0.033)与ISS评分呈正相关。碱缺失(basedeficit,BD)≥6(OR=3.678,95%CI=1.065~9.417)、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OR=5.299,95%CI=1.122~8.711)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OR=0.982,95%CI=0.971~0.996)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人FIB可有效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缩短ICU时间,创伤性凝血病与创伤严重程度、合并休克、低体温和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定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疗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进显 罗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2196-2198,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34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分成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4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观察... 目的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34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分成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4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观察不同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活性(PI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PTT、PT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PAgT、D-D、TAT含量DVT组>非DVT组>对照组,而PIg水平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VT组FIB、PAgT、D-D、TAT明显高于非DVT组,PIg则明显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FIB、PAgT、D-D、TAT、PIg阳性率分别为83.33%、87.50%、100.00%、95.83%和75.00%,明显高于非DVT组的48.18%、40.91%、64.55%、61.82%和52.7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有D-D和TAT(OR分别为9.578和10.124,P值分别为0.001、0.003),与其他指标无关(P>0.05)。结论 D-D和TAT升高与创伤性骨折DVT形成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凝血功能 纤溶活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性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肝脏和凝血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品 高金鉴 +3 位作者 张亚军 彭细娟 吴巍 姚立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7-302,31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创伤性休克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唐都医院ICU收治的128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及住院期间是否应用UTI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创伤性休克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唐都医院ICU收治的128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及住院期间是否应用UTI治疗,分为6组:轻度、中度、重度休克UTI治疗组及轻度、中度、重度休克常规抗休克治疗组。统计分析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i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评分、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AST、ALT、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finogen,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agen)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的值,分析UTI对不同程度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①轻度、中度创伤性休克组,UTI治疗后患者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1.0±3.0)、(14.0±4.0)d,较常规治疗组分别降低26.7%、30%;ICU住院时间(6.2±1.8)、(9.5±2.0)d,较常规治疗组分别降低42.1%、33.6%(P〈0.05)。②轻度、中度、重度创伤性休克组,UTI治疗7d后患者AST值分别为(46±19)、(68±63)、(258±133)U/L,较常规治疗组分别降低21.1%、29.4%、32.1%;ALT值为(58±16)、(68±25)、(199±53)U/L,分别降低13.9%、41.3%、41.3%(P〈0.05);③轻度、中度创份性休克组,UTI治疗7d后患者FDP(20.6±3.2)、(32.0±8.5)mg/L、较常规治疗组分别降低42.0%、34.0%;D-D为(2.2±0.5)、(4.0±0.9)mg/L。分别降低35.76%、24.5%;PT为(10.5±1.2)、(11.2±1.2)s,分别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创伤性休克 肝功能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创伤性凝血病对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红月 斯小水 +3 位作者 何建新 郑文娟 赵娴 陈丽丹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后48 h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血制品用量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48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入院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较入院时升高(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的PT、APTT低于对照组,Fib、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较入院时降低,血清IL-8较入院时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血清TNF-α、IL-6低于对照组,血清IL-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冷沉淀用量[(23.45±3.77)U vs.(25.58±4.12)U]、FFP用量[(812.88±89.45)ml vs.(868.68±94.11)ml]及RBC用量[(19.44±4.47)U vs.(22.68±5.34)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44.44%vs.25.93%)、28 d病死率(29.63%vs.12.96%)、1年病死率(35.19%vs.1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纤溶亢进,有效控制出血,减少血制品输注,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纤维蛋白原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生存率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微循环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明远 江皓波 +3 位作者 徐杰 张云海 于娜 黄国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共9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活化部分凝...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共9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动脉血乳酸值(Lac),统计血制品使用量、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T、APTT、Lac治疗后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2、18 h的Lac值及治疗48 h的APTT和DD、治疗72 h的PT、APTT和DD值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红细胞输注量、MODS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患者PT和APTT、Lac水平,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血必净注射液 凝血功能 微循环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勇 卜瑞红 +6 位作者 解彦格 袁会玲 王雪敏 陈娟 靳杰 刘杰 杨洪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输血、纠正酸中毒、液体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输血、纠正酸中毒、液体复苏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血制品输注量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分别为(11.35±3.16)s、(28.62±3.94)s、(1.58±0.62)mg/L,较对照组的(16.47±4.24)s、(35.16±3.41)s、(4.12±1.19)mg/L均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4.13±0.38)g/L vs(3.05±0.52)g/L,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12.75±2.58)pg/ml、(8.44±1.36)pg/ml、(34.48±2.46)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5±4.69)pg/ml、(12.74±2.67)pg/ml、(70.17±12.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制品输注量红细胞[(20.17±4.75)U]、血小板[(33.15±4.16)U]以及冷沉淀水平[(20.95±2.18)U]明显少于对照组[(25.74±6.83)U、(36.64±5.05)U、(24.59±2.37)U],MODS发生率3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有效阻止病情恶化,减少器官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文传递
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Lac、APTT、动脉血pH值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敏 王海波 +3 位作者 张强 王笑然 丁文森 张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 研究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乳酸(La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动脉血酸碱度(PH)的影响。方法 将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 目的 研究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乳酸(La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动脉血酸碱度(PH)的影响。方法 将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限制性复苏治疗,其中观察组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复苏前(T0)及复苏1 h后(T1)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Lac、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pH值]及凝血功能[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统计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两组T1时血清IL-6、IL-10及IFN-γ水平均较同组T0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时血清TNF-α水平较T0时升高(P<0.05),观察组两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T1时刻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刻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段Lac水平均较同组T0时刻降低,PaO_(2)及动脉血PH值均较同组T0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1时段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血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段FIB水平均较其T0时段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段ATPP及PT水平与同组T0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RDS及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发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受伤6 h内,相比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复苏 碳酸氢钠林格液 乳酸钠林格液 多发伤 休克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乳酸代谢
下载PDF
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久之 万献尧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5期257-261,共5页
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300万,其中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交通意外是全球第九大死亡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至第三位,而交通意外死亡的患者中1/3的死亡原因为大出血[1-3]。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后期主要... 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300万,其中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交通意外是全球第九大死亡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至第三位,而交通意外死亡的患者中1/3的死亡原因为大出血[1-3]。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后期主要是严重颅脑损伤、脓毒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大出血导致的低体温、酸中毒、凝血病被称为死亡三联征,三者相互促进使病情进行性恶化,导致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钟丹锋 宋于康 +3 位作者 张帅 王妙淑 董平 缪时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75-777,781,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将194例创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97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注射用FIB,用量60 mg/kg~70 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将194例创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97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注射用FIB,用量60 mg/kg~70 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射2 h、6 h、24 h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及血栓最大幅度(MA值),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FIB水平。结果输注前,2组R值、K值、MA值、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 h、6 h和24 h,研究组R值、K值、MA值、PT及AP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5 h、ISS评分>20分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输注FIB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出血患者积极输注FIB对稳定患者凝血功能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出血 纤维蛋白原 凝血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鹏陶 吴兴 +1 位作者 张玲 谭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基层医院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基层医院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疗法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及血制品用量与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短,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制品用量均比对照组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抗纤溶、止血方面效果显著,能减少凝血因子的丢失,缓解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制品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凝血-纤溶标志物对诊断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飙 赵和平 +2 位作者 武翊伦 葛凡 陈楚 《现代医学》 2019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427例,无血栓患者179例作为对照;术前和术后检测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427例,无血栓患者179例作为对照;术前和术后检测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 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超声探查血栓形成。结果:超声共检测出血栓事件248例,术前血栓组TAT、TM、t PAIC、PIC分别为(5.65±2.96)ng·ml-1、(5.65±4.45)IU·ml-1、(18.45±9.33)ng·ml-1、(0.83±0.85)μg·ml-1,高于非血栓组的(3.86±0.31)ng·ml-1(P>0.05)、(2.47±0.31)IU·ml-1(P<0.001)、(14.42±7.93)ng·ml-1(P>0.05)、(0.41±0.31)μg·ml-1(P<0.05);术后,血栓组D-D为(8.19±6.59)mg·ml-1,高于非血栓组的(4.70±4.07)mg·ml-1(P<0.001),凝血-纤溶四项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对比,血栓组D-D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血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凝血-纤溶四项在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后D-D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对于患者DVT的预判,PIC和TM可能对创伤性骨折术前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骨折 凝血标志物 纤溶标志物
原文传递
2种急诊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天星 蔡婷婷 +1 位作者 薛秋平 邹海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急诊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所致凝血病(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7例严重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方式补液,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液体复苏方... 目的比较2种不同急诊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所致凝血病(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7例严重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方式补液,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液体复苏方式限量补液。比较2组复苏成功率、复苏达标时间、补液量及输血量;比较2组复苏成功患者复苏24h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结果2组复苏成功率、复苏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液量、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24h后Hb、Hct、PLT、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D-D、APTT、TT水平显著降低(P<0.05)。2组复苏24h后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助于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干扰及减少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急诊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参数对创伤急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健 马莉 +2 位作者 刘慧玲 陈晔 殷红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创伤急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3例创伤急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42)和死亡组(n=11),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24 h内取血检查传统凝血功能(CCTs)指标凝血酶原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创伤急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3例创伤急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42)和死亡组(n=11),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24 h内取血检查传统凝血功能(CCTs)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同时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全血凝固时间(K)、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及凝血指数(CI),对TEG与CCTs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T、APTT、R及K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FIB、α角、MA及CI值低于存活组(P<0.05),但死亡组患者PLT、D-二聚体与存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急症患者R与PT、APTT中度正相关(P<0.01),CI与PT、APTT中度负相关(P<0.01),K与FIB中度负相关(P<0.01),CI、α角及MA均与FIB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TEG不仅能评估创伤急症患者凝血各参数的数量异常,而且可以进行凝血质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症 凝血功能障碍 APACHEⅡ评分 传统凝血功能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DIC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管宜春 赵焕利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6期591-592,共2页
目的比较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D-D、FDP、3P的变化并分析与并发DIC有无相关性。方法检测250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其中72例并发DIC)的PT、APTT、D-D、FDP、3P试验,并分析比较这些试验结果的表达水平及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DIC的相... 目的比较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D-D、FDP、3P的变化并分析与并发DIC有无相关性。方法检测250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其中72例并发DIC)的PT、APTT、D-D、FDP、3P试验,并分析比较这些试验结果的表达水平及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DIC的相关性。结果各种实验室指标的阳性率不同,D-D试验的表达水平较高,PT与APTT、FDP与3P、3P与D-D的阳性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其余各指标两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选择恰当的实验指标组合可降低DIC的漏诊率和增加实验诊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创伤性休克 血液凝固 D-二聚体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术后矫正低体温的重要性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7
16
作者 戚晓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6期154-155,共2页
目的改变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方法选择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2h对患者进行综合低体温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综合低体温护理,其余抢救措施相... 目的改变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方法选择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2h对患者进行综合低体温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综合低体温护理,其余抢救措施相同,分别记录肛温、凝血指标、休克指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肛温回升到34~36℃,凝血指标及休克指数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及时矫正低体温,从而改善低体温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能有效地改善休克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低体温 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下限制性补液方案治疗创伤性休克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小玲 何顶秀 唐小曲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5期307-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限制性补液方案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凝血功能、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限制性补液方案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凝血功能、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3)、PiCCO组(n=33)及联合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限制性补液治疗;PiCCO组采取PiCCO监测下的限制性补液治疗;联合组在PiCCO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h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氧饱和度(rSO 2);治疗前、治疗后12 h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ICU留置时间、早期复苏时间、72 h病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AP、HR、rS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3组患者MAP、rSO 2高于治疗前,H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联合组、PiCCO组患者MAP、rSO 2高于常规组,且联合组高于PiCCO组;联合组、PiCCO组患者H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PLT、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3组患者PLT高于治疗前,APTT、P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联合组、PiCCO组患者PLT高于常规组,且联合组高于PiCCO组;联合组APTT、PT均低于常规组,且联合组PT低于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NO、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3组患者NO高于治疗前,ET-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联合组患者NO高于常规组,联合组、PiCCO组患者ET-1低于常规组,且联合组患者NO高于PiCCO组,ET-1低于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 限制性补液 创伤性休克 内皮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急救输血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拓冬冬 岳彩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急救输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大出血行常规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TEG指导用血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急救输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大出血行常规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TEG指导用血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效果。结果输血后,两组患者的PT、APTT、TT均缩短,FIB、PLT均升高,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研究组患者的R、K均短于输血前,α角大于输血前,MA高于输血前,LY30低于输血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渗血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用于指导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输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大出血 血栓弹力图 凝血 输血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对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涛 齐拥军 +2 位作者 张秋生 付景伟 周世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对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进行手术并给予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对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进行手术并给予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气滞血瘀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Ⅱ(AT-Ⅱ)]、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气滞血瘀症状评分、Cor、NE、Ins、AT-Ⅱ、FIB水平均降低,FEV1、VC、MVV、FVC、PT、APTT、TT和D-D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滞血瘀症状评分、Cor、NE、Ins、AT-Ⅱ、FIB水平均降低,FEV1、VC、MVV和FVC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胸腔镜手术 创伤性血气胸 应激反应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蕊 张清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35-636,共2页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采用7 d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发生率评估]及复苏前、复苏12 h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观察组7 d内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前,两组的PT、APTT、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12 h后,两组的PT、APTT、TT长于复苏前,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 救治效果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