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疗法改善脑外伤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月丽 王原 杨华林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改善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外伤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病情平稳后,两组对象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改善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外伤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病情平稳后,两组对象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加功能性OT,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选择OT方案,1~2次/d,20~30 min/次,20~30次为一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运动能力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BI分项评分和总分分布无明显区别,治疗后两组多数MBI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的部分分项评分和MBI总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两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1,P<0.05)。结论功能性OT可以明确改善脑外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中、重度 功能性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运动能力评估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永勤 严丽丽 +2 位作者 刘绍明 徐如祥 王向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12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伤后0,1,3,7,14,21d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4~8h将肛温降至33...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伤后0,1,3,7,14,21d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4~8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d。分析比较2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同期选择24例正常人检测其脑循环动力学参数,作为正常组。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可划分为4个期,而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出现脑血管痉挛变化分别为8例(44.4%)和2例(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得出脑循环动力学参数诊断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参考值。(2)随防3个月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61.1%(11/18),治疗组为33.3%(6/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防3年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脑血管痉挛 脑循环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永生 申明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 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 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膨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 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膨出的发生率和脑膨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局部亚低温 脑膨出
原文传递
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UCH-L1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冠柏 王德树 +5 位作者 吴俊 陈文浩 蔡双勇 张军 黎勇夫 韦君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血清UCH-L1(Ubiquitin C-terminalhydrolase-L1,UCH-L1)是否升高,血清UCH-L1的测定对轻型TB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以及是否与CT检查颅内损伤病灶相关。方法226例外伤患者,...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血清UCH-L1(Ubiquitin C-terminalhydrolase-L1,UCH-L1)是否升高,血清UCH-L1的测定对轻型TB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以及是否与CT检查颅内损伤病灶相关。方法226例外伤患者,对照组为50例无TBI的四肢外伤患者,观察组为176例轻型TBI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UCH-L1。伤后4h内行首次头颅CT检查,48~72h CT复查。分析血清UCH-L1与轻型TBI的相关性。结果GCS(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UCH-L1浓度为(16±5.71)ng/ml,观察组为(31±8.6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颅内并发症患者血清UCH-L1浓度为(40±4.62)ng/ml,与无颅内并发症患者血清UCH-L1浓度为(30±3.54)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CH-L1的水平能作为轻型TBI诊断、预后预测及CT复查的新辅助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轻型 血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