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外伤诱导水通道蛋白4表达增强加重脑水肿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琳 袁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脑水肿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关系。方法SD大鼠9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外伤组(包括脑外伤后1、6、24、48和168 h)、假手术对照组及...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脑水肿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关系。方法SD大鼠9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外伤组(包括脑外伤后1、6、24、48和168 h)、假手术对照组及空白组。复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用干质量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AQP4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外伤后,损伤侧脑组织水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侧脑组织IgG漏出在外伤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损伤周围处星形胶质细胞上AQP4的分布极性发生改变,不仅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上AQP4表达增加,而且星形胶质细胞胞体亦出现AQP4表达。AQP4表达变化的时间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一致,晚于IgG漏出的变化。损伤周围处GFAP在损伤后1 h~7d表达持续增强。结论大鼠脑损伤后先出现BBB通透性增加,并引起AQP4表达增加,二者均促进了脑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血-脑脊液屏障
下载PDF
Dexmedetomidine attenuate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ction pathway and mechanisms 被引量:23
2
作者 Dong Wang Xin Xu +3 位作者 Yin-Gang Wu Li Lyu Zi-Wei Zhou Jian-Ni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19-826,共8页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duces pot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at can exacerbate secondary blood-brain barrier(BBB) disruption, neuronal injury, 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Dexmedetomidine is a novel α2-adrenergi...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duces pot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at can exacerbate secondary blood-brain barrier(BBB) disruption, neuronal injury, 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Dexmedetomidine is a novel α2-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 that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in vario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action of dexmedetomidine in a mo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odel,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Adult male C57 BL/6 J mice were subjected to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After injury, animals received 3 days of consecutive dexmedetomidine therapy(25 μg/kg per day). The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was used to assess neurological deficits. The rotarod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accurate motor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Immunofluorescence was used to determine expression of 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 myeloperoxidase, and zonula occluden-1 at the injury site. 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rleukin-1β(IL-1β),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and IL-6. The dry-wet weight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brain water content. The Evans blue dye extravasation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BBB disruption. Western blo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protein expression of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 caspase-1 p20, IL-1β,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 p65, occluding, and zonula occluden-1.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cellular apoptosis. Results showed that dexmedetomidine treatment attenuated early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brain edema. Further, dexmedetomidine attenuated post-traumatic inflammation, up-regulated tight junctio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reduced secondary BBB damage and apoptosis. These protective effects were accompanied by down-regulation of the NF-κB and NLRP3 inflammasome pathway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exmedetomidine exhib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acute(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INFLAMMATION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LRP3 inflammasome brain edema blood-brain barrier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poptosis NEUROPROTECTION DEXMEDETOMIDIN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脑灌注压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谭源福 曹美鸿 刘运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灌注压(CPP)水平对实验性脑创伤早期脑水肿的影响作用来选择适宜的CPP水平,为临床脑创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用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无颅脑损伤),高CPP组(90~110mmHg),中CPP组(70~80mmHg),低CPP组(60~70mmHg),...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灌注压(CPP)水平对实验性脑创伤早期脑水肿的影响作用来选择适宜的CPP水平,为临床脑创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用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无颅脑损伤),高CPP组(90~110mmHg),中CPP组(70~80mmHg),低CPP组(60~70mmHg),和极低CPP组(35~45mmHg)5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予损伤,其余各组均给予(1100±100)N的撞击力致减速性脑损伤(重伤水平)。伤后80min静脉给予升压药或降压药物调控血压使CPP达到设计要求。伤后6h测脑含水量。结果所有颅脑损伤动物均出现了明显的脑损伤生理反应和病理改变,颅内压(ICP)均明显增高(P<0.001)。脑含水量为:对照组,78.18%±0.32%;高CPP组,81.35%±1.02%;中CPP组,80.27%±0.48%;低CPP组80.31%±0.70%;极低CPP组,81.19%±0.74%。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脑含水量均增加(P<0.001)。高CPP和极低CPP两组脑含水量分别较中、低CPP组增高(P<0.05)。结论兔脑创伤后维持CPP在60~80mmHg之间的中低水平,脑水肿轻;CPP降至50mmHg以下和升至90mmHg以上均加重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脑灌注压 脑含水量 CPP 颅脑损伤 对照组 影响作用 创伤早期 创伤治疗 实验用兔 药物调控 病理改变 生理反应 P水平 实验性 减速性 升压药 颅内压 低水平 创伤后 增高
原文传递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创伤急性期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苗笑梅 程世翔 +4 位作者 杨震 张赛 韩宛君 涂悦 孙洪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大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ham)、颅脑创伤组(TBI)、放血组(BL)、亚低温组(MIH)、放血联合亚低温组(BL+MIH)。采用电子...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大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ham)、颅脑创伤组(TBI)、放血组(BL)、亚低温组(MIH)、放血联合亚低温组(BL+MIH)。采用电子脑皮质损伤撞击仪(eCCI)建立大鼠TBI模型,BL组于伤后即刻行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每日2次;MIH组在伤后即刻采用亚低温冰毯使体温降至32℃,持续干预6 h。伤后48 h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观察脑水肿变化(n=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观察行为学改变及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n=8)、伊文思蓝染色(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BBB)(n=4)。结果:MRI显示,TBI组脑水肿及血肿明显,中线明显偏移;而干预组较TBI组水肿明显减轻,中线居中。与TBI组比较,各干预组m N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BL+MIH组优于单独BL和MIH组(均P<0.01);各干预组脑含水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尤以MIH组和BL+MIH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各干预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而且MIH组和BL+MIH组显著优于单独BL组(P<0.05,P<0.01)。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亚低温均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轻脑水肿,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对创伤性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且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井穴 亚低温 颅脑创伤 脑水肿 放血 大鼠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韩宇涵 王秀存 +1 位作者 马强 于如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预测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中型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致低钠血症的不同病因、损伤类型、性别、格拉...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预测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中型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致低钠血症的不同病因、损伤类型、性别、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脑水肿、颅底骨折和穿透性性损伤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80例出现低钠血症,其中钠盐摄入不足、利尿剂过量使用47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19例,脑性耗盐综合征14例。低钠血症更多发生在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GCS评分(P=0.000)、脑水肿(P=0.000)、颅底骨折(P=0.000)、穿透性损伤(P=0.001)是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P=0.006)、脑水肿(P=0.006)、颅底骨折(P=0.000)、穿透性损伤(P=0.015)是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8分、脑水肿、颅底骨折和穿透性损伤的颅脑外伤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应早期关注患者血清钠水平,明确病因及时纠正,防止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脑水肿 颅底骨折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下载PDF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薏苡仁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苗笑梅 程世翔 +2 位作者 孙洪涛 王景景 涂悦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573-576,共4页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醒脑开窍作用和通过调节氢离子(H^+)、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离子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十二井穴 刺络放血 薏苡仁 脑水肿
下载PDF
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对脑水肿及IL-1β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屈洪涛 刘运生 +7 位作者 杨伊林 王穗暖 宣井冈 肖亚飞 朱荣兴 彭亚 杨常春 王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对脑水含量、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探讨低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打击模型,分别进行全身低温、全脑低温或局灶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Na+... 目的研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对脑水含量、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探讨低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打击模型,分别进行全身低温、全脑低温或局灶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及IL-1βmRNA表达。结果局灶低温组及全身低温组在脑水含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IL-1βmRNA表达方面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且局灶低温组低于全身低温组(P<0.05);而全脑低温组在上述方面高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结论局灶低温及全身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且局灶低温效果更佳;全脑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表达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低温 脑水肿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轻度脑外伤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辉 孙善全 +3 位作者 杨美 邱国平 余维华 卓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脑外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伊文蓝测定法、免疫荧光双标显色、RT-PCR、干湿重法,分...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脑外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伊文蓝测定法、免疫荧光双标显色、RT-PCR、干湿重法,分别检测BBB损伤程度,AQP4的表达,双侧大脑皮质、海马AQP4mRNA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结果:伤侧大脑BBB损伤于脑外伤后1~24h明显,以1h为甚,之后逐渐减轻;对侧则于伤后6~48h损伤明显。免疫荧光双标和RT-PCR结果基本一致,双侧皮质AQP4及其mRNA于3h增高,随后先降低再升高,至48~72h达峰值;双侧海马几乎于各时段均呈显著降低。双侧皮质、海马含水量均于6h显著增加,并达峰值,之后先略有下降后再次增加,至48~72h达次高峰。结论:脑外伤早期,AQP参与了细胞外水肿的清除,其表达的下调和BBB的损伤,导致细胞外水肿形成。脑外伤继发损伤期,AQP4参与了细胞外水肿的清除和细胞内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血脑屏障 脑外伤 脑水肿
下载PDF
甘氨酸通过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俊春 潘梦鲜 +1 位作者 刘瑞 万芪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ham)组、脑损伤+溶剂(TBI+Vehicle)组和脑损伤+甘氨酸(TBI+Glycine)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术后1 h侧脑室注...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ham)组、脑损伤+溶剂(TBI+Vehicle)组和脑损伤+甘氨酸(TBI+Glycine)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术后1 h侧脑室注射甘氨酸(2 mg/kg)或等体积的溶剂;术后24 h,取脑组织样本;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评价甘氨酸对大鼠TBI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评价甘氨酸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甘氨酸可减轻TBI后脑水肿,减少皮层神经元损伤;同时甘氨酸可抑制TBI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过度释放。结论甘氨酸对大鼠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甘氨酸对TBI后相关炎症因子过度增高的抑制可能部分解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神经保护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振丹 茆翔 刘佰运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可控性皮层打击器建立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打击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干湿重以及静脉注射伊文士蓝的方法评价血脑屏障(BBB,Blood-brain barrier)的通透性,...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可控性皮层打击器建立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打击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干湿重以及静脉注射伊文士蓝的方法评价血脑屏障(BBB,Blood-brain barrier)的通透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测量水肿相关蛋白aquaporin-4(AQP4)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打击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含水量和BBB开放程度明显减少(P<0.05)。给药组大鼠的水肿相关蛋白AQP4、MMP-9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茶多酚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创伤后脑水肿程度,减少AQP4、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茶多酚 脑水肿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靶向温度管理对颅脑创伤小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红洁 丁丽景 +8 位作者 张娜娜 杨程 衣泰龙 闫诺 高洁 李辉 国树超 张赛 程世翔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向温度管理(TTM)对颅脑创伤(TBI)小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7周龄C57BL/6小鼠132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6组:正常(Normal)、假手术(Sham)、颅脑创伤(TBI)、靶向温度管理(TTM)...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向温度管理(TTM)对颅脑创伤(TBI)小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7周龄C57BL/6小鼠132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6组:正常(Normal)、假手术(Sham)、颅脑创伤(TBI)、靶向温度管理(TTM)、右美托咪定(Dex)、Dex联合TFM(DT),每组22只。建立电子皮质撞击致TBI模型后即刻采用TrM干预(温度32±1℃)持续6h,或伤后0、2、4h腹腔注射DEX(20μg/kg)。分别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和Morris水迷宫法(MWM)观察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伤后24h处死小鼠并取脑组织行HE染色,分别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小鼠神经功能受损[(13.2±3.0)分,(0.5±0.7)分](P〈0.01),学习记忆能力下降[(2.9±1.0)次,(7.4±1.3)次](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加[(79.81±0.80)%,(75.98±0.62)%](P〈0.01),AQP4蛋白表达升高[(1.60±0.07),(0.73±0.03)](P〈0.01);而Dex和TTM均可改善TBI小鼠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Dex:(10.3±2.8)分,TTM:(10.0±2.9)分],改善学习记忆能力[Dex:(4.2±1.5)次;TTM:(4.5±1.4)次],降低脑含水量[Dex:(78.50±0.40)%,TTM:(78.10±0.45)%],显著降低AQP4表达水平[Dex:(1.40±0.04),TTM:(1.15±0.12)](均P〈0.05),其中Dex联合TTM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9.2±2.5)分,(5.4±1.8)次,(77.67±0.30)%,(0.93±0.09)](P〈0.01)。结论Dex联合TTM对TBI小鼠有脑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小鼠受损的神经功能,降低损伤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 靶向温度管理 脑水肿
原文传递
富氢液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先俊 王迪芬 +2 位作者 刘颖 袁佳 张海玲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模型组和富氢液干预组,每组30只。采用颅脑撞击法制备TBI模型;Sham组只开颅...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模型组和富氢液干预组,每组30只。采用颅脑撞击法制备TBI模型;Sham组只开颅窗、骨蜡封闭缝合,不撞击。富氢液干预组于制模后经腹腔注射富氢液5mL/kg,Sham组和TBI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共5d。各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和5d取6只大鼠进行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NSS);取大脑皮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大脑皮质AQP1阳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脑皮质AQP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质AQPl蛋白表达。结果①Sham组各时间点NSS评分均为0分;TBI组NSS评分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24h达峰值后逐渐降低;富氢液干预后可明显降低NSS评分,24h与TBI组比较最为明显(分:9.83±2.78比13.50±2.42,P〈0.05)。②光镜下显示,TBI组大鼠6h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即明显紊乱,24h脑水肿和出血最为严重,之后水肿逐渐消退;各时间点软脑膜处AQPl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以24h时最为明显。富氢液干预组术后12h~5d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TBI组明显减轻;软脑膜处AQPl阳性表达较TBI组明显减少。③与Sham组比较,TBI组脑组织AQ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并于24h达峰值[AQP1 mRNA(2-△△Ct):7.50±0.26比1,AQP1蛋白(灰度值):1.986±0.110比0.336±0.034,均P〈0.05],之后逐渐下降;富氢液干预可明显下调脑组织AQP1的mRNA和蛋白表达[24hAQP1 mRNA(2-△△Ct):5.40±0.21比7.50±0.26,24hAQP1蛋白(灰度值):1.246±0.137比1.986±0.110,均P〈0.05]。结论TBI大鼠大脑皮质AQP1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性 水通道蛋白1 脑水肿 富氢液 大脑皮质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珏 黄文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1期153-156,共4页
我国每年死于创伤者可达数十万,其中约50%是死于致命性颅脑创伤。颅脑创伤具有高死亡率,即使通过治疗挽留患者生命,其术后生存质量并不理想,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创伤者均有不同程度脑水肿... 我国每年死于创伤者可达数十万,其中约50%是死于致命性颅脑创伤。颅脑创伤具有高死亡率,即使通过治疗挽留患者生命,其术后生存质量并不理想,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创伤者均有不同程度脑水肿出现。创伤性脑水肿是颅脑遭受重创后的严重继发性的病理生理反应,过多水分在脑细胞内外间隙聚集,使脑体积增大,致使颅内高压加重,严重时患者出现脑疝或脑移位。颅脑创伤患者多死于脑水肿。因此,脑水肿疗效直接决定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本文从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分类、治疗等方面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及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提高创伤性脑水肿疗效、改善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创伤性脑水肿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干预对大鼠颅脑创伤后钙调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廖帅 郑晓梅 +7 位作者 丁华强 汪棋笙 张烨 何济民 李祥龙 陈礼刚 江涌 刘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是针对颅脑创伤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文中旨在探讨亚低温干预对大鼠颅脑创伤模型钙调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7℃,仅开骨窗,不打击)、常温组(37℃,开骨窗后打击制作颅... 目的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是针对颅脑创伤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文中旨在探讨亚低温干预对大鼠颅脑创伤模型钙调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7℃,仅开骨窗,不打击)、常温组(37℃,开骨窗后打击制作颅脑创伤模型)及亚低温组[(32±0.5)℃,开骨窗后打击制作颅脑创伤模型],每组30只。每组各取6只大鼠于1、3、5、7d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其余分别于6、12、24、48h行头颅MRI后取脑组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钙调蛋白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常温组各时间点mNSS评分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亚低温组较常温组明显降低(P<0.05)。亚低温组6、12、24h钙调蛋白mRNA(1.83±0.19、1.72±0.12、1.59±0.06)较常温组(2.76±0.25、2.49±0.18、2.04±0.14)表达减少(P<0.05),亚低温组48h钙调蛋白mRNA(1.60±0.07)较常温组(1.65±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常温组各时间点钙调蛋白、钙调蛋白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P<0.05),亚低温组蛋白表达较常温组下降(P<0.05)。亚低温组6、12、24、48h脑组织损伤水肿区体积[(32.14±4.52)、(36.52±4.10)、(42.10±4.38)、(46.25±5.02)mm^3]较常温组[(48.56±5.35)、(53.13±6.31)、(59.23±6.82)、(62.35±7.25)mm^3]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干预治疗能改善颅脑创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明显降低大鼠颅脑创伤后的钙调蛋白表达和脑水肿,可能与亚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亚低温 钙调蛋白 脑水肿 脑保护
下载PDF
叔丁基对苯二酚预处理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亚颀 王汉东 +4 位作者 闫伟 乔梁 王庆丰 金伟 印红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氧化应激是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重要继发性病理生理反应,新近研究发现,Nrf2-ARE信号路径具有抗氧化作用。文中拟验证Nrf2诱导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 lhydroquinone,t-BHQ)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54... 目的氧化应激是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重要继发性病理生理反应,新近研究发现,Nrf2-ARE信号路径具有抗氧化作用。文中拟验证Nrf2诱导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 lhydroquinone,t-BHQ)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给药组,每组18只。给药组大鼠颅脑创伤前24h腹腔预注射t-BHQ,采用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制作颅脑外伤模型,伤后24h应用干湿重比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局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d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BHQ可降低大鼠脑损伤后脑皮质含水量,病理学检查结果也证实,t-BHQ预处理可显著减轻损伤神经元的凋亡指数。结论t-BHQ预处理可有效地保护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损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凋亡 叔丁基对苯二酚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s in growth factor levels over a 7-day period predict the functional outcom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5
16
作者 Shuai Zhou Dong-Pei Yin +3 位作者 Yi Wang Ye Tian Zeng-Guang Wang Jian-Ni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134-2140,共7页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can result in poor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death, and overall outcomes are varied. Growth factors, such as angiopoietin-1(Ang-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granulo...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can result in poor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death, and overall outcomes are varied. Growth factors, such as angiopoietin-1(Ang-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growth factor levels and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TBI. Blood samples from 55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t 1, 3 and 7 days after TBI. Blood samples from 39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Serum Ang-1, G-CSF, and VEGF levels were measured using ELISA.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3 months using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Extended(GOSE). Patients having a GOSE score of 〉 5 at 3 months were categorized as a good outcome, and patients with a GOSE score of 1-5 were categorized as a bad outcome. Our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BI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owth factor levels within 7 day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Serum levels of Ang-1 at 1 and 7 days and G-CSF levels at 7 day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good outcomes than in patients with poor outcomes. VEGF levels at 7 day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oor outcomes than in patients with good outcome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est cut-off points of serum growth factor levels at 7 days to predict functional outcome were 1,333 pg/mL for VEGF, 447.2 pg/mL for G-CSF, and 90.6 ng/mL for Ang-1.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Ang-1, G-CSF, and decreased VEGF levels had a better prognosis in the acute phase of TBI(within 7 days). This study was registe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1800018251) on September 7, 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GIOPOIETIN-1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outcomes secondary brain injuries blood-brain barrier brain edema acute phase clinical trial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早期针刺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子泉 黄泳 +1 位作者 姜华 王文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将6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2分患者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2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神经...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将6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2分患者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2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等基础治疗,针药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取血海、太溪、丰隆、阴陵泉、足三里等,每天1次,6 d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7、14、21、28 d时进行GCS评分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苏醒时间;治疗后90 d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观察,统计病死率与有效生存率;于治疗前,治疗14、21、28 d时及治疗后90 d随访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分;于治疗前,治疗3、7、14、21、28天时进行头颅CT或MR扫描,计算脑水肿指数(BEI);于治疗前及治疗3、7、14 d时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神经肽Y(NPY)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两组治疗过程中GC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28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 GCS评分及平均苏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随访90 d时针药组病死率为6.3%(2/32),西药组为9.4%(3/32,P>0.05);而有效生存率针药组为81.3%(26/32),高于西药组的59.4%(19/32,P<0.05)。(3)治疗28 d及随访90 d时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4)治疗14、21、28 d时两组BEI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14 d时针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5)治疗7、14 d时两组血浆IL-6、NPY、NO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7 d时针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针刺可减轻患者脑水肿,改善预后,针药结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针刺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内血肿 脑水肿 针刺 炎性反应因子 脑水肿指数 白介素-6 神经肽Y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血管损伤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清松 康德智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178-180,共3页
颅脑创伤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在我国,随着交通运输、建筑及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颅脑创伤已成为社会劳动力损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往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要么缺少对原发脑血管损伤的独立研究,要么与创伤造成的神经组织... 颅脑创伤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在我国,随着交通运输、建筑及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颅脑创伤已成为社会劳动力损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往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要么缺少对原发脑血管损伤的独立研究,要么与创伤造成的神经组织损害相比,对颅脑创伤缺乏足够的关注,这就势必造成对继发性脑损伤的认识不足而影响治疗结果。近期,临床科研者已经开展了有关创伤后脑血管损伤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相信这些不断的努力必将促进颅脑创伤救治理论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脑血管损伤 卒中 脑水肿
原文传递
MAPK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边寰 徐浩翔 +5 位作者 杨悦凡 赵永博 赵明明 王西玲 罗鹏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及在TB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TBI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及在TB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TBI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确定TBI后MAPK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加入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500μmol/L)、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500μmol/L)和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500μmol/L),通过脑干湿重检测、神经功能学评分和TUNEL染色评估不同抑制剂对TBI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对磷酸化水平,明确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结果 TBI可分别引起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抑制ERK通路和JNK通路可减轻TBI引起的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而抑制p38通路则加重TBI引起的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抑制JNK通路可减少ERK1/2的相对磷酸化水平,而抑制p38通路可增加ERK1/2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结论 TBI后,ERK1/2通路和JNK通路的激活发挥促进损伤形成的作用,而p38通路的激活则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ERK1/2通路的激活受到JNK通路的促进和p38通路的抑制,表明MAPK通路之间存在相互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 2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脑水肿 凋亡
下载PDF
硫酸镁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冬剑 刘兴波 张状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MgSO4)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和脑水肿的影响,探讨MgSO4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 目的:观察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MgSO4)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和脑水肿的影响,探讨MgSO4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损伤组、单纯脑损伤组和MgSO4治疗组。制备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MgSO4治疗组大鼠在致伤后5 min给予25%MgSO4,20 mg.kg-1,ip,分别于术后1,3,6和12 h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谷氨酸(glutamate,Glu)和天冬氨酸(aspartate,Asp)的含量。结果:单纯损伤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损伤组均明显升高(P<0.01),MgSO4治疗组较单纯损伤组降低(P<0.05,P<0.01)。与假损伤组比较,单纯脑损伤组各时间点大脑皮质Glu和As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脑损伤组相比,MgSO4治疗组Glu和As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MgSO4可以明显降低TBI时脑组织的含水量以及Glu和Asp的含量,抑制脑梗死时脑水肿和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