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入径急诊冠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志联 范卫泽 +4 位作者 姜云发 谷新顺 郝国贞 薛玲 傅向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1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入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95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和替罗非班PCI组,其中常规PCI组97例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入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95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和替罗非班PCI组,其中常规PCI组97例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等后行急诊介入治疗,替罗非班PCI组9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后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2组冠脉血流结果 ,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PCI组术后冠脉血流TFC及TMPG明显好于常规急诊PCI组,1周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RP组有明显提高(P<0.05),住院期间6个月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桡动脉入径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马龙 王芳 +1 位作者 何胜虎 朱晓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n=300)和对照组(常规经桡动脉入径,n=300)。比较2组主要危险因素、穿刺...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n=300)和对照组(常规经桡动脉入径,n=300)。比较2组主要危险因素、穿刺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水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低、穿刺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为预防桡动脉闭塞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 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闭塞 出血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秀华 《哈尔滨医药》 2022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径(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ASTEMI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TRA-PCI治疗,观察组给予TRA-PCI联合替罗非班治...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径(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ASTEMI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TRA-PCI治疗,观察组给予TRA-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手术前后冠脉造影测量结果、术前、术后24 h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1周心功能指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且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EMI患者采用TRA-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术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术后血清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4
作者 来春林 杨五小 +5 位作者 刘晓红 冀友瑞 王继荣 李丽琪 乔爱春 王东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9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和治疗(PCI)的非心脏并发症和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行CAG和PCI的病人443例,其中经股动脉CAG126例,其中PCI78例。经桡动脉CAG317例...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和治疗(PCI)的非心脏并发症和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行CAG和PCI的病人443例,其中经股动脉CAG126例,其中PCI78例。经桡动脉CAG317例,其中PCI131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途径CAG和PCI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分析。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其中心脏并发症8例(经股动脉7例,经桡动脉1例)。心脏并发症10例(经股动脉4例,经桡动脉6例)。结论经桡动脉非心脏并发症显著减少,而两途径心脏相关并发症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 被引量:17
5
作者 辛丽娜 谢莲娜 +5 位作者 魏显敬 杨雪 解泽宙 贾圣英 徐思维 王凯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经dTRA进行CAG和(或)PCI的患者。记录术后压迫止血时间... 目的观察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经dTRA进行CAG和(或)PCI的患者。记录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于操作结束时及解除压迫止血绷带时以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RS-R)评估操作及术后压迫止血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于出院前以触摸法、逆Allen试验、逆巴氏试验评估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通畅情况,对桡动脉通畅不良的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前臂桡动脉闭塞情况。结果在接受dTRA的920例患者中,821例(89.2%)成功。患者平均年龄(64.44±10.91)岁,女325例(39.6%),身体质量指数(25.41±3.42)kg/m^(2)。其中CAG 537例(65.4%),PCI 284例(34.6%)。448例(54.6%)应用6 F鞘管。经左侧dTRA 535例(65.2%)。操作过程中中度疼痛(FRS-R 4~6分)87例(10.6%),重度疼痛(FRS-R 7~10分)4例(0.5%);压迫止血过程中中度疼痛48例(5.8%),未见重度疼痛患者。730例(88.9%)患者穿刺部位止血时间在2 h内,其中CAG患者220例(41.0%)止血时间在1 h内。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7例(0.9%)。结论经dTRA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牛绍乾 张晓晴 +2 位作者 汪雁博 李伟 傅向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Cochranc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分析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预定检索策略在各数据库及其他途径共得到1617篇文献,排除研究设计不合理,无对照组或对照组为其他部位血管(如股动脉等),排除动物实验、综述、系统评价、病例报告等最终筛选出10篇文献,共计7497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典桡动脉路径相比,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情况、局部血肿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闭塞情况较低[OR=0.44,95%CI(0.28,0.69),Z=3.56,P<0.05]。结论与经典桡动脉路径相比,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桡动脉闭塞情况,可能成为经典路径的一个替代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任伟超 杨海华 +3 位作者 袁景林 段春苗 马宁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远端桡动脉入路 常规桡动脉入路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入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庄健 刘长兴 +5 位作者 石蕊 郭卿 蔡伟 张芯 倪健美 梁国庆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62-56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烟窝区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和常规桡动脉入径(TRA)行冠脉介入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病科2021-01至2022-12收治冠心病行CAG和(或)PCI诊疗的患者临床资料182例,筛选出145例,其中68例经鼻烟窝...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烟窝区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和常规桡动脉入径(TRA)行冠脉介入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病科2021-01至2022-12收治冠心病行CAG和(或)PCI诊疗的患者临床资料182例,筛选出145例,其中68例经鼻烟窝区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组),77例经常规桡动脉入径(TR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长;术后穿刺部位加压止血时间、术区疼痛,肢体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dTR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56例(82.35%),TRA组成功71例(92.2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5,P=0.083)。与TRA组相比,dTRA组完成穿刺置管所需时间较长[(18.72±3.29)minvs.(8.87±2.72)min,t=-19.705,P<0.001],但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明显减少[(2.40±0.49)hvs.(5.72±0.61)h,t=35.85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术肢疼痛明显减轻(P<0.001),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且主要表现为术后血肿,偶有假性动脉瘤,未发生桡动脉闭塞,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于TRA组(非常满意,22.06%vs.1.30%;满意,75.00%vs.86.61%;不满意,2.94%vs.9.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RA穿刺术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减轻并发症,但因技术难度较高,在临床推广中需注意技术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窝区远端桡动脉入径 冠脉介入 桡动脉穿刺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与腕背支动脉入径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梁燕敏 段舒晨 +4 位作者 李刚 王旭 刘伟 王艳琳 石凤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桡动脉穿刺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TRA组(65例)和DCAA组(63例),TRA组穿刺成功64例(穿刺成功率98.46%);DCAA组穿刺成功56例(穿刺成功率88.89%),最终TRA组纳入64例,DCAA组纳入56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的差异;再将PCI术后患者按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不同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术后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穿刺部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TRA组穿刺时间较DCAA组明显缩短(s:154.95±3.93比168.16±5.24,P<0.05),术后出血时间较DCAA组明显延长(s:278.78±4.53比142.25±1.54,P<0.05)。DCAA组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发生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0.71%(3/28)比0%(0/28),P<0.05〕;TRA组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8.75%(6/32)比3.13%(1/32)、9.38%(3/32)比0%(0/32)、12.50%(4/32)比0%(0/32),均P<0.05〕,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后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DCA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PCI入路方式,为患者和PCI医生提供了其他选择,在患者舒适度方面更有优势。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均有血小板抑制作用,且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替格瑞洛在血肿、桡动脉闭塞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较低,而在出血事件方面,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穿刺 腕背支动脉通路穿刺 硫酸氢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伟超 马宁 +1 位作者 张亚梅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评估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行DSA的安全性、可行性,并探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拟经dTRA行DSA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 目的评估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行DSA的安全性、可行性,并探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拟经dTRA行DSA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142例经dTRA顺利完成DSA,成功率为94.7%。患者穿刺时间为55~387 s,平均122.9±77.4 s;手术总时间为20~50 mi n,平均31.5±7.3 mi n。142例患者中2例(1.4%)发生局部血肿,7例(4.9%)发生桡动脉痉挛,8例(5.6%)发生拇指麻木,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dTRA行DSA安全、可行、舒适性高,提高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水平和改善包扎技术水平可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远端桡动脉入路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