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颜志平 +1 位作者 李佳睿 董伟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4,共10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行介入手术具有安全、舒适的特点,是冠脉介入的首选入路。但TRA在外周介入中应用不足。目前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器械、降低TRA并发症及提高TRA使用率尚认识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广TRA在外...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行介入手术具有安全、舒适的特点,是冠脉介入的首选入路。但TRA在外周介入中应用不足。目前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器械、降低TRA并发症及提高TRA使用率尚认识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广TRA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指导TRA临床患者选择、技术操作规范和医师技能训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成立《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工作小组,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文主要聚焦TRA外周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者选择、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辐射剂量及学习曲线,并通过文献评价结合专家组意见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外周介入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红波 刘铁艳 +1 位作者 王金胜 邵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TRA)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TRA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0例,后循环动脉瘤11例。观察记录指引导管到位情况、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和穿刺点...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TRA)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TRA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0例,后循环动脉瘤11例。观察记录指引导管到位情况、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和穿刺点并发症、术后桡动脉搏动和闭塞情况、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导引导管均到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均获成功。2例出现穿刺后桡动脉痉挛,其中1例严重痉挛引起撤导管鞘困难。术后4例发生轻度相关并发症,均自行缓解。无一例出现与穿刺点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桡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显示,21例患者桡动脉血流通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TRA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行,是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桡动脉入路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亚威 曹家玮 +4 位作者 张晓武 赵赫 龚涛 李金贵 李肖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TR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10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率、穿刺完成后续操作的手术成功率以...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TR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10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率、穿刺完成后续操作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0 d内相关并发症。结果106例患者中,TRA外周血管介入操作112例次,其中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83例次,支气管动脉灌注术4例次,盆腔肿瘤栓塞术11例次,其他手术14例次。所有介入操作穿刺成功率为97.3%(109/112),手术成功率为98.2%(107/109)。5例患者TRA失败,转为股动脉穿刺,并顺利完成操作。手术严重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2例次;轻微并发症中,桡动脉闭塞2例次,桡动脉痉挛1例次,手臂疼痛1例次,穿刺点血肿1例次。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112)和4.5%(5/112)。急诊操作16例次,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安全性 可行性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松江 张雯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中的标准入路方式,TRA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有创伤小、舒适度高等优点。近年来,TRA在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重视,然而其在临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中的标准入路方式,TRA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有创伤小、舒适度高等优点。近年来,TRA在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重视,然而其在临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总结了TRA在外周介入治疗中的优势与挑战,并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其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对TRA在外周介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外周血管疾病 外周介入
下载PDF
Hand dysfunction after trans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for coronary procedures 被引量:2
5
作者 Muhammad Ayyaz Ul Haq Muhammad Rashid +3 位作者 Chun Shing Kwok Chun Wai Wong James Nolan Mamas A Mama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7年第7期609-619,共11页
AIM To sythesize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hand dysfunction after transradial catheterization.METHODS We searched MEDLINE and EMBASE. The search results were reviewed by two independent judicators for studies that m... AIM To sythesize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hand dysfunction after transradial catheterization.METHODS We searched MEDLINE and EMBASE. The search results were reviewed by two independent judicators for studies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relevant reviews. We included studies that evaluated any transradial procedure and evaluated hand function outcomes post transradial procedure. There were no restrictions based on sample size. There was no restriction on method of assessing hand function which included disability, nerve damage, motor or sensory loss. There was no restriction based on language of study. Data was extracted, these results were narratively synthesized.RESULTS Out of 555 total studies 13 studies were finally included in review. A total of 3815 participants with mean age of 62.5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A variety of methods were used to assess sensory and motor dysfunction of hand. Out of 13 studies included, only 3 studies reported nerve damage with a combined incidence of 0.16%, 5 studies reported sensory loss, tingling and numbness with a pooled incidence of 1.52%. Pain after transradial access wa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and dysfunction(6.67%) reported in 3 studies. The incidence of hand dysfunction defined as disability, grip strength change, power loss or any other hand complication was incredibly low at 0.26%. Although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was not our primary end point for this review, it was observed in 2.41%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otal of five studies included.CONCLUSION Hand dysfunction may occur post transradial catheterisation and majority of symptoms resolve without any clinical seq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radial access Transfemoral access Hand dysfunction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斌 李智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选择,而通过无鞘经桡动脉入路或更大内腔的桡动脉鞘及器材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神经介入手术。但在目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背景下,经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支架、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场景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及挑战,应用时更应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治疗 解剖结构 冷思考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7
作者 田伟玲 孟小茜 +5 位作者 廖华强 刘洪超 顾亚峰 黄立宇 董伟华 江海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插管(TRA)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穿刺插管(TU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RA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 546例次,TRA失败共计37例次,其中转换成同侧TUA 27例次,对TRA失败后...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插管(TRA)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穿刺插管(TU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RA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 546例次,TRA失败共计37例次,其中转换成同侧TUA 27例次,对TRA失败后同侧TUA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穿刺入路相关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 TRA失败后同侧TUA的成功率为96.3%(26/27),1例因发生尺动脉痉挛而转换成股动脉入路。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6.3%(26/2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对有一定经验的TRA操作者,TRA失败后转换为同侧TU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经尺动脉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8
作者 杨敏捷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者选择、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辐射剂量及学习曲线7大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共识出台的背景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外周介入 桡动脉闭塞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柯 黄志志 +1 位作者 李绍发 李登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持续时间≤30 min患者在桡动脉入路组占73.1%(38/52),股动脉入路组占43.2%(118/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8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23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P=0.266)。桡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效果好,经桡动脉入路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替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上动脉 血管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distal radial artery access and conventional transradial acces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10
作者 高乐 廖利群 +2 位作者 卢建勇 邓敏婕 容翠月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Background Distal radial artery access(DRA)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transradial access(TRA)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RA ve... Background Distal radial artery access(DRA)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transradial access(TRA)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RA versus TRA.Methods A total of 873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divided into the DRA group(n=236)and the TRA group(n=637).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success rate of access puncture.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procedural efficiency,patient comfort,and complication rates.Baseline characteristics,procedural data,and outcom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uccess rates for access puncture showed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A and TRA groups.However,the DRA group required more puncture attempts.DRA showed significant advantages,including shorter hemostasis times,reduced access puncture and postprocedural pain,and lower incidences of radial artery occlusion(2.1%vs.6.1%,P=0.043)and hematoma(1.7%vs.5.2%,P=0.037).Conclusions DRA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RA for performing PCI,offering comparable success rates and procedural efficiency with improved patient comfort and reduced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 radial artery access Conventional transradial acces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adial arteryocclusion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郑涛 卢英 唐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13-517,共5页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按造影入路不同,分为TRA组(100例)与TF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按造影入路不同,分为TRA组(100例)与TF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种入路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897)。手术总时间:TFA组中位数为52.1min(42.7~60.0min),TRA组为45.7min(38.4~56.2min);透视时间:TFA组中位数为23.1min(18.8~27.5min),TRA组为16.4min(10.7~19.1min);住院时间:TFA组为(158.7±14.4)h,TRA组为(128.8±20.2)h;与TFA组相比,TRA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TF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0%,而TRA组分别为11.0%、8.0%、3.0%;TRA组均低于TFA组(P<0.05)。TRA组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得分高于TFA组(P<0.05)。结论 经TRA行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不低于TFA,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中桡动脉闭塞重复再通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12
作者 蔡然泽 吴剑 齐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重复再通用于神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介入手术后出现RAO的18例脑... 目的探讨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重复再通用于神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介入手术后出现RAO的18例脑血管病患者基线、手术、超声检查、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7例、11例分别接受2次、3次同侧TRA手术。所有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出现RAO,后续RAO穿刺再通后均成功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13例,动脉闭塞2例。共行RAO血栓处穿刺术29次,成功再通23次,成功率79.3%。早期RAO再通后(8.8±8.7)d,超声检查提示14例患者成功再通,4例持续闭塞;13例患者首次RAO再通随访(7.8±2.7)个月后,超声检查提示4例成功再通,9例持续闭塞。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重复经RAO原位穿刺再通后行神经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桡动脉闭塞 神经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的发展与应用
13
作者 范金铭 翁子瑄 +1 位作者 马武钦 周斌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神经介入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支持下,经皮穿刺相应血管,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对累及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兴微创技术。传统的手术入路是经股动脉入路,后随着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心血管... 神经介入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支持下,经皮穿刺相应血管,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对累及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兴微创技术。传统的手术入路是经股动脉入路,后随着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使用以及带来的显著成效,神经介入医师开始思考TRA能否同样适用于神经介入领域。文章综合TRA的进展及其在神经介入领域安全性与可行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一系列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在老年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主动脉弓形态学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俊杰 陆军 +8 位作者 祁鹏 陈涓 胡深 杨希孟 陈鲲鹏 彭海静 王一桐 张东 王大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优势以及主动脉弓形态学参数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影像参数,分析老年患者经桡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优势以及主动脉弓形态学参数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影像参数,分析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入路相较年轻患者、经股动脉入路造影用时的差异,以及相关的主动脉弓形态学参数。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的数据,其中男性67例(66.3%),年龄(63.4±12.0)岁,60岁及以上老年人69例(68.3%);经桡动脉入路44例(43.6%),股动脉入路57例(56.4%)。老年患者中Ⅰ、Ⅱ、Ⅲ型主动脉弓分别有14例(20.6%)、31例(45.6%)、23例(33.8%),年轻患者中相应例数分别为17例(53.1%)、12例(37.5%)、3例(9.4%),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5,P=0.002);老年患者主动脉弓宽度角较年轻患者更大(106°±12°比100°±12°,t=2.334,P=0.022)。对于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用时较经股动脉入路为短[(39.8±29.5)min和(52.2±28.4)min,t=1.845,P=0.070];而对于年轻患者,两种入路无差异[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路平均用时分别为(42.3±30.4)min和(34.6±11.2)min,t=1.026,P=0.313]。对于Ⅱ型主动脉弓组,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平均用时分别为(38.1±21.7)min和(46.7±32.2)min(t=1.020,P=0.314),Ⅲ型主动脉弓组两者平均用时分别为(41.9±37.3)min和(48.9±20.7)min(t=0.542,P=0.598)。相关性分析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用时与头臂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距离呈负相关(r=-0.372,P=0.014)。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Ⅱ、Ⅲ型主动脉弓或主动脉弓较宽者,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用时较经股动脉入路更有优势;经桡动脉入路中,头臂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距离是全脑血管造影用时的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脑血管造影 主动脉弓 形态学
原文传递
2022年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临床应用调查
15
作者 周馨 杨敏捷 +7 位作者 孟小茜 李佳睿 黄勇慧 安天志 游箭 李二生 张雯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40-444,共5页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中国医院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单位开展桡动脉入路的具体需求,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TRA在外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调查TRA外周介入手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0家医院参与了调查问卷填写,结果显示TRA外周介入手术量远低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且在各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阻碍TRA开展的首要因素是无合适的导管和桡动脉穿刺困难。86.67%的医疗机构希望器械改进或研发新器械,尤其是导管、微导管、导丝。60.00%医疗机构希望能加强系统性培训以及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结论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熟练掌握TRA外周介入手术,但须加强系统性培训及进一步普及TRA在外周介入的应用,而且更适合TRA的器械亟待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外周介入 问卷调查 医疗机构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血管外科处理
16
作者 刘浩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TRA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TRA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非出血性并发症。若能早期识别术中并发症如桡动脉夹层、穿孔、痉挛及导管弯折断裂等,可通过腔内方法干预,预后良好。术中并发症及穿刺点处理不当可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对于上述并发症,若保守治疗方法无效,应尽早外科干预,避免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截肢。桡动脉闭塞为最常见的TRA相关并发症,患者可能无手部缺血症状,但通畅的桡动脉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于桡动脉闭塞,应及时监测、尽早发现并干预。目前,TRA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且病例数量有限,亟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桡动脉闭塞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
17
作者 崔嘉盛 李月 +3 位作者 姚亮 沈徐韬 陈务贤 朱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针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阐述,期望增加临床医护对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认识,为PCI患者争取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经桡动脉入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18
作者 李宸 刘斌 +5 位作者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弓上脑供血动脉 分型
下载PDF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19
作者 高洋 刘斌 +6 位作者 李智 李宸 杨瀚涛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36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P=0.047)。结论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导管扭转打结 持续动脉压监测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20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肝胆肿瘤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黄中英 +4 位作者 陈秀婉 黄秋环 姚媛淑 俞静娴 朱英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7-535,共9页
目的 制订《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为医务人员制订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管理路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肝癌介入治疗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邀请国内28家医院48位相关领域... 目的 制订《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为医务人员制订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管理路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肝癌介入治疗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邀请国内28家医院48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开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1轮线上专家论证会,对共识初稿进行讨论与修订,最终形成终定稿.结果 该共识从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交接与监测、导管与用药管理、穿刺部位管理、体位与活动管理、营养监测及饮食管理、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并发症观察与处理10个方面达成一致性意见.结论 该共识形成了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的推荐意见,建立综合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入路 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