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大动脉错位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5 位作者 王欣 王立清 晏伏霞 李立环 王旭 李永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整互换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双心室流出道重建;其中2例房室异常连接患者被同期施行Senning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5.40个月,生长发育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室功能良好,主动脉瓣无反流;2例患者肺动脉瓣有少量反流。结论保留半月瓣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LVOTO的复杂型TGA患者,不仅可获得解剖根治,同时解决了右心室流出道的非生长性问题,改进的冠状动脉再植技术扩大了Nikaidoh手术的适应范围,并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更大组的手术例数及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错位 左室流出道梗阻 主动脉根部移植 肺动脉根部移植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时机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新 何少茹 +6 位作者 庄建 陈寄梅 郑曼利 刘玉梅 孙云霞 梁穗新 张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ASO)手术时机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6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在本院行一期ASO,其中36例室间隔完整(IVS),28例并室间隔缺损(VSD)。各组依手术时年龄分为IVS/early组...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ASO)手术时机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6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在本院行一期ASO,其中36例室间隔完整(IVS),28例并室间隔缺损(VSD)。各组依手术时年龄分为IVS/early组(≤14 d)和IVS/late组(>14 d),VSD/early组(≤28 d)和VSD/late组(>28 d)。回顾性分析各亚组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及存活情况;随访出院患儿了解其存活情况。结果各亚组患儿在围术期肺动脉狭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吻合口出血、创口愈合不良、膈肌麻痹、呼吸道异常、心律失常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儿院内死亡,TGA/IVS组及TGA/IVS组2个亚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A/IVS组:8.3%vs0,TGA/VSD组:0vs7.7%,Pa>0.05)。随访13个月,2例患儿院外死亡,TGA/IVS组及TGA/IVS组中2亚组间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GA/IVS组:10.5%vs10.0%,TGA/VSD组:0vs22.2%,Pa>0.05)。结论手术年龄不应是影响TGA患儿预后的主要原因,术前机体状态、早产、感染、遵嘱随访是影响TGA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改善机体状态、术后加强随访有助于改善TGA患儿预后,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时机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冠状动脉解剖类型55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美蓉 陈树宝 +2 位作者 陆欧伦 王燕 张忠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 总结 5 5例大动脉转位手术病例及自然死亡病例 ,就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TGA)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与大血管间相对位置关系、不典型冠状动脉发生率与合并心内畸型的关系等作一分析。方法  5 5例病例分成两组 :A组... 目的 总结 5 5例大动脉转位手术病例及自然死亡病例 ,就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TGA)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与大血管间相对位置关系、不典型冠状动脉发生率与合并心内畸型的关系等作一分析。方法  5 5例病例分成两组 :A组室间隔完整型 (TGA +IVS)共 2 7例 ,B组伴有室间隔缺损 (TGA +VSD)共 2 8例。其中 38例作外科纠治术 ,术中直视下观察冠状动脉走向 ,其余17例为未及手术的自然死亡病例 ,但均作尸体解剖。结果  5 5例中共发现了 8种不同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 ,A组不典型冠状动脉的发生率为 2 2 2 % ,B组为 2 8 6 %。结论 本组 5 5例TGA中不典型冠状动脉的发生率为 2 5 5 % ,其中尤以右冠状窦单支冠状动脉 (7 3% )和右冠状窦双支冠状动脉(5 5 % )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错位 冠状动脉循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原文传递
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何惠丽 吾尔克孜.伊明 于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产前诊断16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大动脉转位胎儿在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的声像图特...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产前诊断16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大动脉转位胎儿在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6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在流出道切面上:均显示两条大动脉前后平行走行。主动脉弓切面上:15例曲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1例曲度基本正常。三血管切面上均出现异常:12例仅显示两条血管,另4例排列异常。四腔切面上:14例正常,仅有2例出现异常(1例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产前超声多个切面联合扫查有助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朱耀斌 范祥明 +5 位作者 李志强 苏俊武 张晶 李晓锋 刘爱军 刘迎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7期637-638,64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监护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97mm Hg,术后... 目的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监护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97mm Hg,术后给予深度镇静、过度通气、持续吸入一氧化氮等监护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后6例发生院内死亡,病死率6.98%,存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结论年龄>6个月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动脉调转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心肺支持,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肺动脉高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兴 闫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8%。影响选择手术方案的常见心脏合并畸形有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房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异常等。随着手术技巧的提升及体外设备的精细化,...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8%。影响选择手术方案的常见心脏合并畸形有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房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异常等。随着手术技巧的提升及体外设备的精细化,目前的动脉调转手术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肺动脉环缩术
下载PDF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75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齐建川 张泽伟 +3 位作者 郏蓁 高展 应力阳 李建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评价伴随不同种类解剖畸形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通过不同术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大动脉调转术、双向腔肺吻合术、Rastelli矫治术、Fontan术、Senning术等治疗伴随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下腔静脉... 目的 评价伴随不同种类解剖畸形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通过不同术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大动脉调转术、双向腔肺吻合术、Rastelli矫治术、Fontan术、Senning术等治疗伴随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下腔静脉中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动脉畸形、主动脉弓缩窄等畸形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评价术后生存率.结果 全组275例,早期死亡14例(5.09%):大动脉调转术后死亡10例(10/243,4.12%),其余术式术后死亡4例(4/32,12.50%);生存261例,其中双向Glenn术、改良Fontan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患儿发绀明显缓解,大动脉调转术和改良Senning术后患儿发绀消失,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通过多种术式治疗,新生儿通过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畸形 肺动脉瓣狭窄
原文传递
动脉调转术后新主动脉瓣反流及根部扩张成因、转归及预防
8
作者 戴捷铭(综述) 鲁亚南(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8-565,共8页
动脉调转术(ASO)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及Taussig-Bing畸形(TBA)的首选术式。ASO手术发展至今,大量术后患儿已至成年,因此ASO的晚期并发症逐渐引起关注。新主动脉瓣反流(NAVR)和新主动脉根部扩张(NARD)是ASO术后再次手术的第二大... 动脉调转术(ASO)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及Taussig-Bing畸形(TBA)的首选术式。ASO手术发展至今,大量术后患儿已至成年,因此ASO的晚期并发症逐渐引起关注。新主动脉瓣反流(NAVR)和新主动脉根部扩张(NARD)是ASO术后再次手术的第二大原因。本文拟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总结ASO术后NAVR及NARD的原因和预后,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新主动脉根部扩张 新主动脉瓣反流
下载PDF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重症新生儿临床综合救治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洪小杨 周更须 +4 位作者 许煊 刘宇航 王辉 刘颖悦 封志纯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总结内外科联合救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重症新生儿的经验。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NICU、小儿心脏专科联合救治17例TGA危重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救治情况。结果TGA患儿共17例。男14例,女3例;手术年龄1~45d;体质量2... 目的总结内外科联合救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重症新生儿的经验。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NICU、小儿心脏专科联合救治17例TGA危重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救治情况。结果TGA患儿共17例。男14例,女3例;手术年龄1~45d;体质量2.7~4.6kg;9例合并VSD,3例接受前列腺素E治疗,2例入院时存在难以纠正休克、严重低氧血症,急诊大动脉调转术(ASO)治疗;8例为室间隔完整型TGA,全部接受前列腺素E治疗;4例未明显好转,急诊ASO治疗;术后共12例延迟关胸,其中5例为急诊手术患儿;术后腹膜透析6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1例;胸骨愈合不良6例,急诊ASO患儿均胸骨愈合不良,13例患儿顺利出院,死亡4例,其中l例死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并发脓毒症,肺动脉吻合处心包补片感染不愈合,肺动脉大出血死亡。1例术中发现合并有体静脉畸形引流,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手术次13死亡。1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死于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由于术中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移植困难,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心肌供血不良死亡。结论NICU中TGA重症新生儿,术前处理的目的是增加EC—MO,避免急诊手术;如持续存在无法纠正低氧血症或心力衰竭,及时急诊ASO是救治生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新生儿 新生儿监护室 大动脉调转术
原文传递
年龄超过3周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婴儿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守军 杨研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吴清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讨论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婴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的婴儿共14例,平均年龄(74.6±50.8)天,平均体重(4.49±1.02)kg。合并畸形包... 目的:讨论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婴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的婴儿共14例,平均年龄(74.6±50.8)天,平均体重(4.49±1.02)kg。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13例,动脉导管未闭11例。9例行一期动脉调转术,5例行分期动脉调转术。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0±4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5±22)min,12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对于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患儿,参考术前超声和术中测压情况合理选择一期和分期行动脉转位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胎儿大动脉转位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分析
11
作者 吴秋梅 郭洁 +4 位作者 郭珊 凌文 李尚青 刘敏 翁宗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大动脉转位(TG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产前诊断的49例胎儿TGA超声数据及相关病历资料,分析胎儿TGA产前超声诊断情况、随访管理情况及预后。结果49例胎儿TGA...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大动脉转位(TG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产前诊断的49例胎儿TGA超声数据及相关病历资料,分析胎儿TGA产前超声诊断情况、随访管理情况及预后。结果49例胎儿TGA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46例(93.9%),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3例(6.1%)。46例D-TGA中,2例早孕期诊断,39例中孕期诊断,5例晚孕期转诊至我院诊断;40例(87.0%)选择引产,6例(13.0%)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5例(10.9%)出生后接受手术,4例(8.7%)手术治疗患儿随访至今预后良好。3例C-TGA中,2例早孕期诊断,均引产;1例中孕期诊断,继续妊娠并分娩,出生后无处理,目前情况良好。结论产前超声能够对TGA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对于继续妊娠的孕妇,产前超声随访管理、围产期制定个体化预案,分娩时多学科联合救治,有利于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产前超声 预后 随访管理
下载PDF
利用“多余”冠状动脉纽片作主动脉根部成形在大动脉转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顺民 徐志伟 +5 位作者 刘锦纷 严勤 张海波 郑景浩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总结大动脉转位术(ASO)中利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主动脉根部成形的临床经验,探讨保持主动脉瓣窦的解剖形态对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型大血管错位和Ta... 目的总结大动脉转位术(ASO)中利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主动脉根部成形的临床经验,探讨保持主动脉瓣窦的解剖形态对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型大血管错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110例,手术年龄为出生2d~2岁,平均年龄91.1d;体重1.79~9.50kg,平均体重4.70kg。根据不同的外科处理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78例,术中采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的主动脉根部成形,减小新主动脉根部近心端开口的直径;B组:32例,术中剪除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主动脉吻合口近心端与远心端直径不匹配。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结果中影响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2例,总病死率为10.9%(12/110),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6.4%(5/78)vs.21.9%(7/32),P=0.019]。随访7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5年。后期死亡3例,A组1例,B组2例;5例患者再次手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子包括Taussig-Bing畸形(χ2=4.011,P=0.046)、合并主动脉弓病变(χ2=4.437,P=0.036)、单支冠状动脉(χ2=5.071,P=0.025)和B组患者(χ2=5.584,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主动脉弓病变(χ2=5.681,P=0.010)和B组患者(χ2=3.987,P=0.047)是构成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利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的主动脉根部成形能够较好地保持新主动脉瓣窦形态,而主动脉根部的特殊解剖形态与冠状动脉灌注有重要的关系,手术病死率降低可能与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得到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错位 大动脉转位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或右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早中期结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杰 张达雄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右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改良Nikaidoh手术34例,其中22例为TGA/VSD/PS,12例为DORV/V... 目的:观察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右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改良Nikaidoh手术34例,其中22例为TGA/VSD/PS,12例为DORV/VSD/PS,患者中位年龄1.5岁(3个月~26岁),中位体质量11kg(6~42 kg)。手术均以改良Nikaidoh术为主要术式。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0±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9±36)min,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20±45)h,住院时间(18±11)d。早期死亡3例,延迟关胸6例,严重并发症7例(开胸止血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中等大小残余分流1例、单侧膈肌麻痹1例、因肺动脉瓣严重反流而置换牛颈静脉管道1例)。随访中位时间64个月(9~115个月),1例因PS、右心衰竭于术后第8年再次手术后死亡;其余30例均未行二次手术,临床心功能Ⅰ~Ⅱ级,无左、右室流出道进行性梗阻病例,无冠状动脉缺血表现,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1例肺动脉瓣重度反流。结论:改良Nikaidoh术治疗合并VSD和PS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并不增加围术期死亡率,中期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kaidoh术 大动脉转位 右室双出口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19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健然 陈良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可行性。方法:为19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患者实施了急诊大动脉调转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可行性。方法:为19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患者实施了急诊大动脉调转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必须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异常 大动脉转位 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REV手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凌瑾 林国强 +2 位作者 周建辉 李钡 罗万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介绍REV手术在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或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的复杂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中的经验。方法:2012年5—7月... 目的:介绍REV手术在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或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的复杂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中的经验。方法:2012年5—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了4例TGA患者。2例单纯合并VSD的患者(年龄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采用动脉调转术治疗。1例同时合并VSD及PS的患者(年龄6个月)采用REV手术,另1例同时合并VSD及PS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年龄7岁)采用Senning术+REV术进行矫正。结果:4例患者痊愈出院,单纯REV手术治疗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分别随访1个月和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畸形矫治满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REV手术对治疗合并VSD,PS的TGA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REV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仕君 聂宇 +1 位作者 廉虹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小鼠模型,为探讨该类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提供条件。方法:20只8~10周大的SPF级IC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5)。实验组孕鼠在E8.5天给予单次剂量全反式视黄酸(70 mg/kg...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小鼠模型,为探讨该类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提供条件。方法:20只8~10周大的SPF级IC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5)。实验组孕鼠在E8.5天给予单次剂量全反式视黄酸(7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孕鼠在E8.5天给予单次剂量二甲基亚砜(70 mg/kg)腹腔注射。注射完毕后继续饲养至E18天后取出胚胎,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心脏表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胚胎的早产、流产、胚胎吸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大动脉转位表型明显,发生率为61.2%,同时合并突眼、神经管畸形等多种心外表型发生。结论:全反式视黄酸可以诱导小鼠胚胎发生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可行的疾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大血管错位 全反式视黄酸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或Taussig-Bing畸形超龄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浩 陈亮 +4 位作者 闫军 王强 花中东 李守军 张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探讨6个月以上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VSD)或Taussig-Bing畸形(TBA)患儿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行大动脉调转手术(ASO)或心房调转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AS... 目的:探讨6个月以上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VSD)或Taussig-Bing畸形(TBA)患儿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行大动脉调转手术(ASO)或心房调转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ASO或心房调转手术的48例6个月以上的TGA合并非限制性VSD或TB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及院内随诊复查。结果:48例患儿中,37例(77.1%)合并重度或极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1 mmHg=0.133 kPa)或肺/体循环压力比值(P/S PR)≥0.75]。本组患儿术后30 d内死亡3例(6.25%),3个月总体死亡率10.4%(5/48)。43例存活患儿均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4.8±2.4)年(范围:0.5~10.0年),随访期间无患儿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S PR(OR=2.118,95%CI:1.042~4.306,P=0.038)、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OR=0.894,95%CI:0.803~0.995,P=0.018)及术后P/S PR与术前P/S PR的比值(OR=1.746,95%CI:1.159~2.630,P=0.008)均是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TGA合并非限制性VSD或TBA的6个月以上患儿多合并重度或极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结果满意。术前肺动脉高压及术后肺/体压力比值下降不明显甚至升高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TAUSSIG-BING畸形 肺动脉高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雅琼 董念国 +4 位作者 史嘉玮 肖诗亮 谢艾妮 吴惠亮 张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手术(ASO)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患儿的手术存活率。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科实施ASO术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4d~4岁,平均(4.7±3.6)个月。体重3.0~17.0kg,平均(5.0±3.3)kg。术...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手术(ASO)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患儿的手术存活率。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科实施ASO术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4d~4岁,平均(4.7±3.6)个月。体重3.0~17.0kg,平均(5.0±3.3)kg。术前诊断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型(TGA/IVS)1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5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综合征)1例。结果住院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0例,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二次插管2例,左肺不张1例,房性心律失常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结论大动脉调转手术术前应该积极改善患儿缺氧情况,纠正酸中毒,严重缺氧呼吸衰竭者要急诊手术,术后加强左心功能维护,降低肺动脉压力,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右转位二维超声图像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5 位作者 毛文珍 黄丽娥 齐岩梅 王晓阳 朱芳 黄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探索大动脉右转位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 :应用 2DE检查 344例大动脉右转位先心病 ,316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 ,193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344例大动脉右转位与 8种先心病共存。在 2DE胸... 目的 :探索大动脉右转位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 :应用 2DE检查 344例大动脉右转位先心病 ,316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 ,193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344例大动脉右转位与 8种先心病共存。在 2DE胸骨旁短轴切面上 332例 (占 96 .5 % ) 2条大动脉呈 2个环状回声 ,12例 (占3.5 % )只显示主动脉 1个环状回声。 30 2例肺动脉狭窄 (PS)中 2 90例显示 2个环状回声后方内径明显小于前方内径 ,12例只显示主动脉 1个环状回声。 4 2例肺动脉高压 (PH)中 31例 2个环状回声后方内径明显大于前方内径 ,11例 2个环状回声内径大致相等。结论 :大动脉右转位与 8种先心病共存 ;在 2DE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上显示 2条大动脉呈 2个环状回声多见 ,显示主动脉 1个环状回声少见 ;根据 2个环状回声内径比较可判定是PS还是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2DE
原文传递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300例动脉调转术后结果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玉玉 潘微 +4 位作者 庞程程 申俊君 庄建 温树生 孙云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1-525,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30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动脉调转术的诊治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动脉调转术治疗的300例TGA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6例,女64例;年龄(23.8±... 目的总结分析30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动脉调转术的诊治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动脉调转术治疗的300例TGA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6例,女64例;年龄(23.8±39.2)d,体质量(3.5±0.8)kg。合并室间隔缺损的TGA(TGA/VSD)128例(42.7%),室间隔完整的TGA(TGA/IVS)172例(57.3%)。冠状动脉正常193例(64.3%),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07例(35.7%),其中术中探查发现壁内走行的冠状动脉21例(7.0%),单支冠状动脉17例(5.7%)。本研究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总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患儿均完成手术。在出生3周内手术的TGA/IVS患儿占73.3%,在出生3个月内手术的TGA/VSD患儿占85.9%。体外循环时间(193±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2±39)min。围术期死亡25例(8.3%)。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0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出院后成功随访254例,随访时间1个月~10年(中位随访时间4.3年),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为单支冠状动脉。5年、10年生存率均为90.7%。肺动脉狭窄49例(49/254例,19.3%),主动脉瓣返流66例(66/254例,26.0%),肺动脉瓣返流47例(47/254例,18.5%),主动脉吻合口狭窄4例(4/254例,1.6%)。21例(21/254例,8.3%)患儿需要再次干预,4例拒绝再次干预,实际干预17例(17/254例,6.7%),共18次干预,其中肺动脉狭窄矫治术12次,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狭窄4次,主动脉吻合口狭窄矫治术1次,更换永久起搏器1例。结论动脉调转术是治疗TGA的最有效方法,其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远期再手术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