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
15
1
作者
姜相明
赵红敏
+2 位作者
籍振国
刘刚
刘丽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不同时期的变化,评价Tp-Te间期和Tp-Ted对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80例AM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Tp-Te间期和Tp-Ted...
目的研究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不同时期的变化,评价Tp-Te间期和Tp-Ted对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80例AM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Tp-Te间期和Tp-Ted,观察其与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比较心梗后室性心动过速组(A组)、室性早搏组(B组)、无室性心律失常组(C组)患者间Tp-Te间期和Tp-Ted的差异,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期Tp-Te间期和Tp-Ted分别为(125.22±17.70)ms和(54.76±13.26)ms,均较恢复期(113.84±17.37)ms和(42.06±13.95)ms明显延长;Tp-Te间期和Tp-Ted在A组分别为(134.82±19.56)ms、(62.00±15.19)ms,明显高于B组的(122.94±15.09)ms、(54.09±10.56)ms和C组的(110.09±15.21)ms、(45.27±9.85)ms;B组又高于C组。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在AMI急性期较恢复期延长;Tp-Te间期及Tp-Ted是预测AMI患者发生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心律失常
心性
动作电位
心电描记术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彭晓云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服治疗,2.5 mg·d-1开始,根据病情每周调整一次服药量,达到最大耐受量10 mg·d-1为止,疗程为8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 peak-end interval,Tp-e间期)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采用心律失常Lown分级标准评价心室跨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p-e间期、QTd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p-e间期和QTd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Tp-e间期和QTd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结论比索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室跨壁离散度,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p—e间期
心室跨壁离散度
比索洛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
15
1
作者
姜相明
赵红敏
籍振国
刘刚
刘丽娜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功能室
出处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0-743,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10299
20100047
20120278)
文摘
目的研究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不同时期的变化,评价Tp-Te间期和Tp-Ted对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80例AM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Tp-Te间期和Tp-Ted,观察其与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比较心梗后室性心动过速组(A组)、室性早搏组(B组)、无室性心律失常组(C组)患者间Tp-Te间期和Tp-Ted的差异,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期Tp-Te间期和Tp-Ted分别为(125.22±17.70)ms和(54.76±13.26)ms,均较恢复期(113.84±17.37)ms和(42.06±13.95)ms明显延长;Tp-Te间期和Tp-Ted在A组分别为(134.82±19.56)ms、(62.00±15.19)ms,明显高于B组的(122.94±15.09)ms、(54.09±10.56)ms和C组的(110.09±15.21)ms、(45.27±9.85)ms;B组又高于C组。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在AMI急性期较恢复期延长;Tp-Te间期及Tp-Ted是预测AMI患者发生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心律失常
心性
动作电位
心电描记术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disease
arrhythmias,
cardiac
action
potentials
electrocardiography
Tp-Te
interval
Tp-Te
interval
dispersion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lorization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彭晓云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141-1143,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服治疗,2.5 mg·d-1开始,根据病情每周调整一次服药量,达到最大耐受量10 mg·d-1为止,疗程为8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 peak-end interval,Tp-e间期)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采用心律失常Lown分级标准评价心室跨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p-e间期、QTd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p-e间期和QTd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Tp-e间期和QTd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结论比索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室跨壁离散度,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
关键词
高血压
Tp—e间期
心室跨壁离散度
比索洛尔
Keywords
hypertension
Tp-e
interv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lorization
bisoprolol
分类号
R54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7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姜相明
赵红敏
籍振国
刘刚
刘丽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彭晓云
《安徽医药》
CAS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