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微博为载体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53-56,共4页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更加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也更加丰富。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空前扩大了大众的话语权,强化了信息的及时传播性和发布随时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这些特点对马克思...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更加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也更加丰富。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空前扩大了大众的话语权,强化了信息的及时传播性和发布随时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这些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文章以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将各级党政机关、权威媒体报刊杂志、高等院校作为切入点,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微博为载体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载体 马克思主义传播 路径
下载PDF
论中国知识界接受马列主义的重要前提:“一国胜利论”及其实践
2
作者 韦健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1,共7页
"一国胜利论"提出并实践成功之前,中国知识界如梁启超、宋教仁、孙中山等只介绍马克思主义而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同时胜利论"。该理论阐明社会主... "一国胜利论"提出并实践成功之前,中国知识界如梁启超、宋教仁、孙中山等只介绍马克思主义而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同时胜利论"。该理论阐明社会主义革命将同时发生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欧美各国,并且该理论在实践中还没有变成现实;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也未充分发展。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成功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由此,中国知识界开始广泛传播、接受并实践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及其实践的影响是中国知识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知识界 同时胜利论 一国胜利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