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mission Line Modelling of Ge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Ocean/Earth Conductivity Structure
1
作者 David H. Boteler Shibaji Chakraborty +2 位作者 Xueling Shi Michael D. Hartinger Xua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3年第8期767-791,共25页
During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electric fields induced in the Earth and in power systems, pipelines and submarine cable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se systems. Calculations for submarine cables are compl... During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electric fields induced in the Earth and in power systems, pipelines and submarine cable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se systems. Calculations for submarine cables are complicated by the need to consider not just the induction directly into the cable but also the earth potentials produced at the coast at each end of the cable. To determine the coast potentials, we present a new model of the ocean and earth conductivity structure that spans the whole length of a cable from one coast to another. Calc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generalised thin sheet approach introduced by Ranganayaki and Madden but converted to a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that can be solved using standard circuit theory techniques. It is shown how the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arth potential profile from one side of an ocean or sea to the other. Example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a shallow sea, a shallow ocean, and a deep ocean that are simplified approximations to the North Sea, Tasman Sea and Pacific Ocean and show that the peak potentials occur at the coast. An examination is also made of how the width of a shallow sea and the width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ffect these coast potentials. The modelling technique and example results provide a guide for more detailed modelling of geomagnetic induction along the routes of specific submarine c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Induction Generalised Thin Sheet transmission line modelling Coast Potentials Submarine Cables
下载PDF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MODELS USED IN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IMULATIONS
2
作者 张小平 陈珩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2年第2期44-53,共10页
A method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equivalent π sections oftransmission lin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range of interest and the model accura-cy defined herein is proposed.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 A method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equivalent π sections oftransmission lin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range of interest and the model accura-cy defined herein is proposed.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ontinuous ordistributed parameter and multiple π or lumped parameter models are discussed.Generalconclusions concerning the π section lengths of line models used in transient stability,faulttransient and switching over-voltage studies are drawn.Time-domain simulation results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system TRANSIENT transmission line modelling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架空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边凯 陈维江 +1 位作者 李成榕 沈海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191-199,236,共9页
为了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指导架空配电线路雷电防护,分析了现有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分为雷电电磁脉冲计算和雷电电磁脉冲激励下的多导体瞬态响应计算2个步骤,考虑了大地损耗对雷电电磁... 为了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指导架空配电线路雷电防护,分析了现有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分为雷电电磁脉冲计算和雷电电磁脉冲激励下的多导体瞬态响应计算2个步骤,考虑了大地损耗对雷电电磁脉冲和多导体传输线瞬态过程的影响以及线路带有分支和集中参数元件的实际情况。通过与火箭引雷感应过电压实测波形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该文的计算方法对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分析,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雷电感应过电压为短尾波,在导线上距离落雷点最近处最大,并延导线逐渐衰减;大地损耗越大,最大雷电感应过电压值越大,但沿线衰减越快;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最大幅值受雷电回击速度的影响较小,受线路分支影响明显,同时与线路高度、线路与落雷点间距离为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配电线路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感应过电压 传输线模型 特性分析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的研究和仿真 被引量:37
4
作者 盛鹍 李永丽 +1 位作者 李斌 马志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13-18,共6页
过电压是超高压电网绝缘水平的决定因素。研究不同故障状态下及断路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过电压 ,对线路上并联电抗器的装设和带有并联电阻的断路器以及磁吹阀型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MOA)等措施的采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 过电压是超高压电网绝缘水平的决定因素。研究不同故障状态下及断路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过电压 ,对线路上并联电抗器的装设和带有并联电阻的断路器以及磁吹阀型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MOA)等措施的采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 75 0 k V特高压输电系统 ,根据过电压产生原因的不同 ,对过电压进行了分类。采用了 T或π模型对具有分布参数特性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简化分析 ,讨论了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过电压 特高压输电系统 电力系统 仿真 分布参数特性
下载PDF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信道建模及误差补偿 被引量:40
5
作者 金鑫 肖勇 +1 位作者 曾勇刚 张乐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00-2808,共9页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信道特性研究是实现用电信息高速采集和泛在电力物联接入的首要任务。为准确反映宽带载波信号在配电网低压电力线环境中的传输特性,该文提出基于误差反馈算法的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信道模型,采用导行波理论改进传...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信道特性研究是实现用电信息高速采集和泛在电力物联接入的首要任务。为准确反映宽带载波信号在配电网低压电力线环境中的传输特性,该文提出基于误差反馈算法的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信道模型,采用导行波理论改进传统传输线模型,提出平均误差反馈算法来修正实测模型参数。测量和仿真结果验证修正后的信道模型能准确描述低压配电网下宽带载波信道的传输特性,具有广泛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行波理论 宽带载波通信 平均误差反馈修正 传输线模型 信道特性
下载PDF
电力线载波中传输线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红 张东来 孙光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7-31,62,共6页
本文根据均匀传输线理论 ,建立了传输线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电力线载波收发器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传输距离和负载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距离的增加和电力线上负载的增加 ,信号传输的正确率降低。... 本文根据均匀传输线理论 ,建立了传输线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电力线载波收发器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传输距离和负载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距离的增加和电力线上负载的增加 ,信号传输的正确率降低。根据此实验结果 ,本文提出了收发器的优化设计方案 :提高收发器的发射功率、降低其发射频率。该方案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载波 传输线模型 分布参数 传输特性
下载PDF
GIS母线结构及参数对VFTO波形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钰 王赞基 邵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06-2312,共7页
在绝缘结构设计阶段,对变压器线圈内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分布进行仿真需要了解侵入线圈内的VFTO的波形特性。为此从理论上分析了SF6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中的VFTO从开关到变压器线端的传输特性。分别针对连接变压器的无分岔母线和有... 在绝缘结构设计阶段,对变压器线圈内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分布进行仿真需要了解侵入线圈内的VFTO的波形特性。为此从理论上分析了SF6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中的VFTO从开关到变压器线端的传输特性。分别针对连接变压器的无分岔母线和有分岔支路母线结构,采用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和戴维南等效定理,推导出到达变压器线端的VFTO波形的解析公式;分析了VFTO波形基本特征及其主要频率分布;讨论了母线长度、波阻抗、变压器入口电容等电路参数对VFTO波形的影响。PSCAD电磁暂态仿真软件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解析公式的正确性,表明了该方法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使用方便,计算效率高,对工程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变电站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 传输特性 电力变压器 戴维南定理 传输线模型
下载PDF
核电磁脉冲环境中传输线的电磁干扰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宝忠 何金良 +4 位作者 周辉 程引会 马良 吴伟 李进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53-2758,共6页
高空核电磁脉冲环境将在传输线上产生电磁干扰,会威胁与之相连的电子设备的安全。为了在理论上对传输导线在核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响应电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电流的响应规律,采用传输线计算模型,在电磁脉冲环境为正入射,地面为有耗介质时,... 高空核电磁脉冲环境将在传输线上产生电磁干扰,会威胁与之相连的电子设备的安全。为了在理论上对传输导线在核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响应电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电流的响应规律,采用传输线计算模型,在电磁脉冲环境为正入射,地面为有耗介质时,计算了地面附近平行铺设的导线在两端短路、两端接高阻、一端接地一端接电阻、两端接不同电阻等4种状态下的电流响应;并研究了感应电流的幅值、上升沿、半高宽以及电阻上电压降等参数在导线长度增加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参数随传输线长度的变化均有最大值,而且电流幅值随传输线离地高度降低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 传输线模型 电磁兼容 电流响应 传输线长度 高度
下载PDF
接地体雷电暂态响应建模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琳 吴广宁 +1 位作者 曹晓斌 任志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2-146,共5页
为克服接地体传输线模型在进行雷电暂态响应计算时存在的分段导体尺寸难以确定,及分段元件间互耦参数计算困难的2个技术瓶颈,采用电磁散射理论与矩阵分析方法对传统时域传输线模型进行了优化。改进后模型考虑了土壤火花放电效应,给出了... 为克服接地体传输线模型在进行雷电暂态响应计算时存在的分段导体尺寸难以确定,及分段元件间互耦参数计算困难的2个技术瓶颈,采用电磁散射理论与矩阵分析方法对传统时域传输线模型进行了优化。改进后模型考虑了土壤火花放电效应,给出了等效差分元件尺寸选取方法及分段导体间互耦参数递归的计算方法,可有效计算接地体雷电流作用下的冲击有效长度及冲击接地电阻。经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优化后模型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体 传输线模型 冲击特性 火花放电
下载PDF
特高压GIS隔离开关操作时其壳体电压暂态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建源 王亮 李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特高压(UHV)系统电压等级高、容量大,电磁暂态问题相当严重。为研究特高压气体绝缘变电站(GIS)在隔离开关操作时壳体电压的暂态特性,从而对今后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及绝缘配合问题提供参考建议,结合我国某1 100kV特高压气体绝缘变电站的... 特高压(UHV)系统电压等级高、容量大,电磁暂态问题相当严重。为研究特高压气体绝缘变电站(GIS)在隔离开关操作时壳体电压的暂态特性,从而对今后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及绝缘配合问题提供参考建议,结合我国某1 100kV特高压气体绝缘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特高压下GIS暂态壳体电压(TEV)的计算原理,利用多导体传输线模型计算了壳体各处的TEV,并对其进行了频谱处理。最后,分析了隔离开关的操作方式、操作相别、接地方式等对暂态壳体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隔离开关操作方式不同时,暂态壳体电压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不同;在GIS出线段,由于布置的对称性使得暂态壳体电压幅值也具有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 气体绝缘变电站(GIS) 暂态壳体电压(TEV) 暂态电路 隔离开关 接地线 传输线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传输线方程的埋地电缆电磁脉冲耦合时域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颖慧 石立华 高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63-1166,共4页
埋地电缆和其它金属长导体对核电磁脉冲的耦合分析对于确定合理的工程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grawal模型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线缆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该模型中需要计算土壤阻抗与电流项卷积、土壤导纳与电压项卷积的问题,提... 埋地电缆和其它金属长导体对核电磁脉冲的耦合分析对于确定合理的工程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grawal模型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线缆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该模型中需要计算土壤阻抗与电流项卷积、土壤导纳与电压项卷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土壤阻抗特性的线性拟合处理方法,可避免复杂的卷积计算。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试用结果。这一模型拟合法适用于确定无时域解析表达式的传输线模型参数,与传输线模型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相结合,可用于分析非均匀场作用下传输线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埋地电缆 传输线模型 时域有限差分 土壤阻抗特性
下载PDF
尖端导体电晕放电辐射场的计算与实验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小锋 刘尚合 +2 位作者 王雷 魏明 刘卫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66-2272,共7页
为研究输电线电磁辐射问题,以尖端导体电晕放电为研究对象,利用偶极子模型和传输线模型尖端导体电晕放电辐射场进行理论计算,得出了电磁辐射信号特征;在实验室进行直流高压下尖端电晕放电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 为研究输电线电磁辐射问题,以尖端导体电晕放电为研究对象,利用偶极子模型和传输线模型尖端导体电晕放电辐射场进行理论计算,得出了电磁辐射信号特征;在实验室进行直流高压下尖端电晕放电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电流注入导体产生的辐射场要比空气电晕区产生的辐射场强的多,在对尖端导体电晕放电辐射场的远距离探测时,空气电晕区产生的辐射场可以忽略不计;尖端导体电晕放电辐射场主要是垂直极化场,由电晕电流在导体两端来回反射引起的;信号的时域波形呈衰减振荡形式,信号的峰值随外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正电压下信号的强度明显比负电压下信号的强度大;信号首脉冲的方向随外加电压的极性不同而相反;信号的持续时间在几百ns数量级,而且随着导体长度的增加,信号的持续时间有增大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输电线电晕抑制及周围电磁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电晕放电 辐射场计算 偶极子模型 传输线模型 细长导体 瞬态辐射 电晕放电实验
下载PDF
含UPFC线路的距离保护方案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孔祥平 袁宇波 +2 位作者 高磊 李鹏 林金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219-5226,5403,共9页
结合实际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该文分析了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对距离保护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型距离保护方案。该距离保护方案由基于输电线路微分方程模型的距离保护I段和传统距离保护II段、III段组成。新型距离保护I段利用本侧... 结合实际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该文分析了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对距离保护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型距离保护方案。该距离保护方案由基于输电线路微分方程模型的距离保护I段和传统距离保护II段、III段组成。新型距离保护I段利用本侧电压、电流信号计算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故障距离计算结果及其波动程度准确地识别区内外故障。新型距离保护I段可完全替代传统距离保护I段,并与传统距离保护II段、III段实现合理、有效的配合,从而确保保护动作行为的正确性。仿真研究表明,新型距离保护方案具有优秀的性能,且不受UPFC多变的运行模式和控制参数的影响,可以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距离保护方案 距离保护I段 输电线路模型
下载PDF
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下短线缆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彦召 孙蓓云 +4 位作者 聂鑫 相辉 周辉 王群书 王赞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17-1720,共4页
研究了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下短线缆效应的理论建模和实验方法。基于传输线模型计算了线缆在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辐照下的电流响应。建立了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试验环境,其前沿时间小于5ns,脉冲半高宽约200 ns。开展了短线缆的效应实... 研究了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下短线缆效应的理论建模和实验方法。基于传输线模型计算了线缆在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辐照下的电流响应。建立了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试验环境,其前沿时间小于5ns,脉冲半高宽约200 ns。开展了短线缆的效应实验验证研究,短线缆负载端响应电流的测量和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应用改型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开展短线缆效应实验在理论和实验上都是可行的。这种线缆实验方法具有效应实验空间电磁场分布规范均匀、参数指标可控、监测技术成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 短线缆效应 传输线模型 Taylor模型 电流测量
下载PDF
雷电定位系统反演地闪回击电流的准确度受回击速度取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宇 谷山强 +3 位作者 孟刚 方玉河 许远根 安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7-1624,共8页
目前国内外广域雷电定位系统在反演地闪回击电流时,一般设定回击速度为1×10^(8) m/s至2×10^(8) m/s之间的某一固定值,该文探讨了这种取值方式对回击电流反演准确度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反演地闪回击电流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广域雷电定位系统在反演地闪回击电流时,一般设定回击速度为1×10^(8) m/s至2×10^(8) m/s之间的某一固定值,该文探讨了这种取值方式对回击电流反演准确度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反演地闪回击电流的方法,分析了地闪回击速度对雷电定位系统反演回击电流的重要影响。其次,基于Lundholm等人提出的负极性回击电流与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对于负极性首次回击,25 kA以下回击电流可能被低估,160 kA以上回击电流可能被高估;对于负极性后续回击,5 kA以下回击电流可能被低估,32 kA以上回击电流可能被高估。然后,回顾和总结了4种回击(负极性首次回击、负极性后续回击、正极性首次回击和正极性后续回击)的速度观测结果,认为在雷电定位系统中有必要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回击来进行回击电流的反演。最后,从个例角度比较了中国电网雷电地闪定位系统反演回击电流与人工引雷和输电铁塔实测回击电流;基于2012—2019年在武汉获取的大样本数据,对比了系统反演回击电流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和IEEE推荐的曲线。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可以较好反演地闪回击电流,对于负地闪后续回击可能存在一定程度高估,这可能与系统设置的回击速度比实际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地闪 回击电流 回击速度 传输线模式
下载PDF
埋地金属管与架空电力线路并行时管道饱和平行长度及最大金属电位计算 被引量:12
16
作者 齐磊 原辉 崔翔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01-2606,共6页
电力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对传输路径的择优原则极为相近,输电线路与输油输气管道平行接近或交叉跨越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将变量置换和自适应Gauss-Lobatto数值积分方法相结合,计算均匀土壤情... 电力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对传输路径的择优原则极为相近,输电线路与输油输气管道平行接近或交叉跨越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将变量置换和自适应Gauss-Lobatto数值积分方法相结合,计算均匀土壤情况下的大地返回阻抗,该方法具有较快的计算收敛速度。通过该方法与CDEGS软件和近似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合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该计算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大地水平分层情况。通过严格理论推导,获得了管道两端接不同负载时管道饱和平行长度以及相应的最大管道金属电位的计算公式,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约束条件以及出现最大管道金属电位的管道位置。研究成果可为输电线路与管道工程建设中的走廊选择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输电线路 埋地金属管道 输油输气管道 感性耦合 管道饱和平行长度 传输线模型
下载PDF
CHFR测井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春鸿 王少鹤 +2 位作者 李大妮 陈红 赵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套管井中,由于套管对电流的强阻隔作用,只有极其微弱的电流可以进入地层,使得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很难实现。根据电磁场论和传输线模型研究CHFR测井的测量原理,建立CHFR测井响应方程。应用表明,CHFR测井探测深度大,测量结果受地层环境和井... 套管井中,由于套管对电流的强阻隔作用,只有极其微弱的电流可以进入地层,使得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很难实现。根据电磁场论和传输线模型研究CHFR测井的测量原理,建立CHFR测井响应方程。应用表明,CHFR测井探测深度大,测量结果受地层环境和井眼的影响小,实现了将已发展成熟的裸眼井电阻率评价储层油气分布方法应用于套管井,可广泛应用于套管井地层评价、注水效果监测及产层动态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R测井 传输线模型 套管井 过套管电阻率 测井响应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建筑物雷电保护系统内部最大磁场强度的计算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汲亚飞 赵科 +2 位作者 杨宇 邹军 赵江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4-918,共5页
雷击建筑物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研究了雷击建筑物时防雷系统暂态电流分布以及内部磁场分布的计算。采用传输线模型对防雷系统进行等效,采用时频变换技术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电流分... 雷击建筑物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研究了雷击建筑物时防雷系统暂态电流分布以及内部磁场分布的计算。采用传输线模型对防雷系统进行等效,采用时频变换技术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电流分布的计算结果采用解析方法对建筑物内部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求解。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从参数变化的角度对IEC标准给出的磁场近似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IEC标准中的近似公式所忽略的"空间位置"和"接地电阻"两个因素对建筑物雷电保护系统内部最大磁场强度的计算精确度影响较大,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 快速傅立叶变换 传输线模型 暂态电流分布 磁场分布 IEC标准
下载PDF
基于边界定位法的填埋场渗漏检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亚宇 能昌信 +1 位作者 董路 王振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提出了以传输线模型为基础的新型填埋场渗漏检测方法,并且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利用模型中边界电气量以及渗漏区域2个分界面电压连续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测距方程,通过线路两端电气量的采样值,计算模型的特性阻抗和传... 提出了以传输线模型为基础的新型填埋场渗漏检测方法,并且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利用模型中边界电气量以及渗漏区域2个分界面电压连续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测距方程,通过线路两端电气量的采样值,计算模型的特性阻抗和传播系数.结果表明:检测频率为30 MHz时,渗漏和未渗漏区域的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差异性最大;同一频率下,渗漏区域的值高于未渗漏区域;特性阻抗的模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辐角则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测量中不同步采样对测距精度有一定影响.为提高测距精度,应选用较高的检测频率并保证两端电气量同步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模型 测距方程 特性阻抗 传播系数 同步采样
下载PDF
外场激励下腔内屏蔽电缆响应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海燕 王建国 +1 位作者 范如玉 刘以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9-573,共5页
将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相结合,研究计算了外场激励下带缝金属腔内屏蔽电缆的终端负载响应。首先利用FDTD计算了腔内屏蔽电缆处的激励场,然后由得到的激励场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计算得到... 将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相结合,研究计算了外场激励下带缝金属腔内屏蔽电缆的终端负载响应。首先利用FDTD计算了腔内屏蔽电缆处的激励场,然后由得到的激励场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计算得到屏蔽电缆的终端响应。研究表明,屏蔽电缆对外场干扰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该方法需要的内存和计算量较小,并且使用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时域有限差分 屏蔽电缆 传输线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