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移动视角审视世界电影与华语电影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英进 翟莉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3,共10页
世界电影和华语电影的概念重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平行发展的世界文学与世界电影在关于中心/边缘、支配/对抗的讨论范畴是重叠的;其次,以突出多地观点和移动视角作为审视世界电影的新方法,并赋予多切入点的连接脉络,摒弃僵化... 世界电影和华语电影的概念重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平行发展的世界文学与世界电影在关于中心/边缘、支配/对抗的讨论范畴是重叠的;其次,以突出多地观点和移动视角作为审视世界电影的新方法,并赋予多切入点的连接脉络,摒弃僵化的结构系统;再次,审视最近关于西方学者的华语语系电影理论和中国学者的重写电影史的争论,并将其作为地缘文化政治的电影研究的两个相互角逐的新阵营,但双方所持二元对立的立场值得质疑;最后,强调华语电影作为跨地实践和世界电影中包含的多中心视角,世界电影与世界文学一样,也应是一个开放的领域,需要更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电影与华语电影 移动视角 地缘文化政治 跨地实践
下载PDF
朱利安《万重浪》的跨地实践与跨媒体美学
2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共10页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上海记忆,多种影像与声音不停流动,产生跨越不同媒体和类型(电影、摄影、影像装置、救援录像、书法、诗歌、绘画、明星表演等)的多层次、多时空的意义断想/联想。跨界视觉艺术无疑增强了作者的魅力,但遗留的关键问题是西方观众对东方意象的接受能否超越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实践 跨媒体美学 艾萨克·朱利安 《万重浪》(2010年) 上海记忆 移动观影 动态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