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译者行为研究(其一) 被引量:72
1
作者 周领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本文基于对译者属性和翻译本质的认识,并在"文化转向"和翻译研究从规定走向描写这一总范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构建了翻译"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该模式可用作描写和解释译者行为动因以及翻译社会化程度的一个工具。
关键词 译者行为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社会化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的自主性和规范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傅敬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6-54,共9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陷入困境。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翻译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持续不断的话题之一,从而衍生出对译者行为系统深入的探索。译者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包含诸多固有的矛盾体。其中,译者行为的自主...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陷入困境。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翻译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持续不断的话题之一,从而衍生出对译者行为系统深入的探索。译者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包含诸多固有的矛盾体。其中,译者行为的自主性和规范化,基于主体内在与外在的因素,构成一对既难以消解又互有关联的问题。本文试图基于翻译规范理论探讨应用翻译译者的自主性。笔者认为,译者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有其自身的实践逻辑和理性或非理性诉求,有其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译者行为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虚构的假设之上,即认为译者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忽视了译者有意无意地希望突破这些拘束而立意实现自主的行为目标。有鉴于此,本文在突显行为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系统的翻译规范内化于译者,能够有效地调节译者行为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翻译 译者行为 自主性 规范化
下载PDF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正栓 张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
毛泽东诗《沁园春·雪》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政治价值,立意高远,意象突出,深受读者青睐和译者宠爱,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广泛传播。本文以三个译本为例对《沁园春·雪》三组译者进行译者行为研究,以期探讨译文中的诗人形象。从... 毛泽东诗《沁园春·雪》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政治价值,立意高远,意象突出,深受读者青睐和译者宠爱,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广泛传播。本文以三个译本为例对《沁园春·雪》三组译者进行译者行为研究,以期探讨译文中的诗人形象。从翻译外而论,三个版本分别为英国、美国和中国译者,背景不同,素养不一,翻译思想和读者意识自然也有所不同。从翻译内而言,三位译者在词汇翻译、句法翻译和修辞翻译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也不乏思维差异,在典故翻译方面差异最大,体现了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雪》 译者行为 批评
原文传递
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行为自律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国月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5期84-92,共9页
因"翻译的性质"和"翻译的活动性质",译者行为自发受到语言制约和社会制约。"译者行为批评"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它不但具有描述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规约功能。其规约功能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行... 因"翻译的性质"和"翻译的活动性质",译者行为自发受到语言制约和社会制约。"译者行为批评"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它不但具有描述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规约功能。其规约功能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行为的语言性自律和社会性自律。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行为批评提供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并不是一条刚性的翻译准则,而是给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帮助译者更加清楚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方便译者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自律 翻译过程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论纲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领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8,共6页
译者行为批评指的是在社会视域下对译者行为所作的批评性研究,是对于译者在翻译化过程中的角色化过程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本文就有关研究提出了框架性的思考。
关键词 译者行为 翻译批评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许渊冲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正栓 张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5-37,共13页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译者与原文、译者与读者、译者与社会进行的伦理选择。以贝尔曼的“翻译伦理”为基础,皮姆提出了“译者伦理”,重新界定了译者的身份与角色,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视野和方向。近年来,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译者与原文、译者与读者、译者与社会进行的伦理选择。以贝尔曼的“翻译伦理”为基础,皮姆提出了“译者伦理”,重新界定了译者的身份与角色,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视野和方向。近年来,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被广大学者接受并使用,为中国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其中,译者“语言性”与“社会性”的身份界定与译者伦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译者伦理与译者行为研究相结合,对许渊冲的译外与译内行为进行了研究,以助力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译者翻译能力及研究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伦理 译者伦理 译者行为 译内行为 译外行为
下载PDF
译者身份认同视角下的“务实”与“超务实”——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奥尼尔独幕剧汉译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钟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10,共7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奥尼尔独幕剧的译者群大多积极活跃在中国戏剧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影响到他们的翻译行为。受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的影响,他们强调导演和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中心地位,在翻译中采取了不同手段对舞台说明中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奥尼尔独幕剧的译者群大多积极活跃在中国戏剧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影响到他们的翻译行为。受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的影响,他们强调导演和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中心地位,在翻译中采取了不同手段对舞台说明中的道具和人物表情、动作进行了"超务实"的处理;同时,作为当时新文化先驱,他们积极倡导戏剧的教化功能,因此翻译时在语言和善恶观念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的"务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幕剧 译者行为 身份认同 超务实 务实
下载PDF
林太乙《镜花缘》方言英译探究:求真还是务实?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勤 王琴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本文从Lefevere的“话语世界”和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视角,以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中表达地方特有事物名称或形态类、表达地方风俗习惯类、描述人物或者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类、单字方言类、詈语或亲属称谓类等的海州方言和北京... 本文从Lefevere的“话语世界”和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视角,以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中表达地方特有事物名称或形态类、表达地方风俗习惯类、描述人物或者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类、单字方言类、詈语或亲属称谓类等的海州方言和北京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平行文本的对比分析,对林译本中的方言标准化策略进行描写性研究,并借助描写和解释译者行为动因的“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考察译者采用的翻译规范,努力在“求真一务实”连续统上寻求两个端点之间的平衡,同时兼顾求真和务实,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偏向于务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标准化 陌生化 话语世界 求真务实连续统 译者行为
原文传递
“变译”之名与实——译者行为研究(其九)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领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112,共7页
本文认为,目前关于变译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相对于全译,变译作为翻译的变种(翻译变体),表现为边缘对核心的关系,作为方法或技巧,表现为互相包容的关系,作为边缘化的成员,表现为从量变到量变(而不是质变)的关系。变译和传... 本文认为,目前关于变译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相对于全译,变译作为翻译的变种(翻译变体),表现为边缘对核心的关系,作为方法或技巧,表现为互相包容的关系,作为边缘化的成员,表现为从量变到量变(而不是质变)的关系。变译和传统上的全译不是并立的一对概念,变译与传统所称的翻译变体既似又非。从译者行为的角度看,变译更适于说明译者参与社会的角色化过程。变译之名,有得有失。为名正言顺,事理明晰,这一概念必须跨过命名及其有效推论这道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社会角色 变译 命名 实质
下载PDF
译出态度与译者行为——以本土译者汉语乡土语言译出实践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领顺 任俊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4期101-109,共9页
“译出”实践和研究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首先对“译出”进行了定义,然后结合汉语乡土语言的译出实践,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内讨论了本土译者的译出态度和行为倾向,并首次区分了形式上的译出、内涵上的译入等译者行为特征。有... “译出”实践和研究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首先对“译出”进行了定义,然后结合汉语乡土语言的译出实践,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内讨论了本土译者的译出态度和行为倾向,并首次区分了形式上的译出、内涵上的译入等译者行为特征。有关译出态度和译者行为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译出 译者态度 译者行为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汉学家京剧英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勤 王亚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2,共6页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对海外广受欢迎的三组汉学家的京剧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是阿林敦和艾克敦的《戏剧之精华》、施高德的《中国传统戏曲》和魏莉莎的《凤还巢》。研究发现,译本的广为接受首先在于译者们对译本用途有明确定位,...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对海外广受欢迎的三组汉学家的京剧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是阿林敦和艾克敦的《戏剧之精华》、施高德的《中国传统戏曲》和魏莉莎的《凤还巢》。研究发现,译本的广为接受首先在于译者们对译本用途有明确定位,译本的不同用途使得他们在选材和翻译方法选择上均表现出“务实”为上的译者行为。《戏剧之精华》为指南之用,旨在帮助外国人看懂京剧,选材为当时上演频率最高剧目,在翻译中省增并用以增加可读性,《中国传统戏曲》为戏剧教学之用,选材迎合学生专业需求,在翻译中多用增译以凸显学术性.《凤还巢》为表演之用,选材兼顾演员表演能力和观众口味,在翻译中多运用转译以保证可表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汉学家 京剧英译 译本用途 “务实”为上
原文传递
资本视阈下的译者行为分析——以《人生》英译本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正斌 吴康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9,共8页
2019年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英译本出版,长居亚马逊中国文学畅销榜前列,译介传播效果与海外读者反馈良好,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聚焦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借助“求真-务实”连续统分析译者行为倾向,并结合“... 2019年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英译本出版,长居亚马逊中国文学畅销榜前列,译介传播效果与海外读者反馈良好,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聚焦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借助“求真-务实”连续统分析译者行为倾向,并结合“资本”概念考察译者行为合理度的社会性制因。研究发现,译者行为呈现“务实为本,求真为辅”的合理倾向,既保证译本传播效果,又顾保留中国乡土文学特色。该行为倾向的形塑原因在于出版社的经济资本以及译者对象征资本的追求处于强势地位,驱使译者行为倾向“务实端”;原著与作者的文化资本与中国政府翻译工程的经济资本处于弱势位置,对译者行为影响有限,仅呈现部分求真之痕迹。本研究立足译者行为倾向,剖析其社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拓展路遥小说英译研究视野,为中国文学外译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译者行为 文化负载词 资本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几组概念正解——与宋以丰先生商榷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国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3-23,共11页
《东方翻译》2017年第1期刊发了宋以丰先生的《翻译社会性管窥:基础、目的与影响因素》一文,所涉"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有关翻译社会性的几组概念存在误读问题,本文特予以正解。将"翻译行为"概念泛化,不利于客观地... 《东方翻译》2017年第1期刊发了宋以丰先生的《翻译社会性管窥:基础、目的与影响因素》一文,所涉"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有关翻译社会性的几组概念存在误读问题,本文特予以正解。将"翻译行为"概念泛化,不利于客观地认识翻译规律,从译者角度探讨"翻译行为"(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结合的"译者行为",更能从语言性到社会性对翻译的规律进行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而"译者行为批评"正是循着这样的路径来认识翻译的。这一路径反映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层到高级层的"级转移",实非宋文所认为的是将翻译贬抑到"低级层"或者上升到"高级层"而进行的伦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本质 翻译行为 译者行为 商榷
下载PDF
基于文本证据的译者“务实”行为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国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2期87-91,共5页
译文完成后,译者必然在文本中有意或无意留下自己的行为痕迹,通过文本的搜寻便可发现译者行为所表现出的特征。对比分析《江城》的两个不同汉译本,发现两名译者"务实"行为具有不一致的情况,译文产生的"务实"效果差... 译文完成后,译者必然在文本中有意或无意留下自己的行为痕迹,通过文本的搜寻便可发现译者行为所表现出的特征。对比分析《江城》的两个不同汉译本,发现两名译者"务实"行为具有不一致的情况,译文产生的"务实"效果差异较大,呈分化状态。译者"务实"行为的不一致和译文"务实"效果的分化,一方面是译者有意识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译者的无意识使然。有意无意,皆因译者地域和社会环境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务实 分化 《江城》
原文传递
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正栓 吕欣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F0003,共7页
毛泽东诗词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魅力,也展示了毛泽东诗词的多种价值,成为研究中国革命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珍贵史料。毛泽东诗词翻译中,英译开始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本研究以译者行... 毛泽东诗词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魅力,也展示了毛泽东诗词的多种价值,成为研究中国革命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珍贵史料。毛泽东诗词翻译中,英译开始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本研究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方面入手,分析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翻译外以务实为导向的译者行为和翻译内以求真为导向的译者行为,旨在发扬本土的译者批评理论,同时传播毛泽东诗词及其英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许渊冲 译者行为批评 翻译外 翻译内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功能性人物叙事英译研究——以《西游记》小妖称名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峰 刘克强 张胜捷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西游记》中的一些具名小妖虽属边缘化人物,但构成功能性人物叙事,成为宏观叙事不可或缺的逻辑链条。本文以12名具名小妖的称名英译为研究对象,对比余国藩、詹纳尔两个全译本功能性人物叙事的译者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余译本在人物称... 《西游记》中的一些具名小妖虽属边缘化人物,但构成功能性人物叙事,成为宏观叙事不可或缺的逻辑链条。本文以12名具名小妖的称名英译为研究对象,对比余国藩、詹纳尔两个全译本功能性人物叙事的译者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余译本在人物称名以求真为主,务实为辅,但能同时确保功能性叙事的求真;詹译本的人物称名求真,但是部分人物的功能性叙事体现了务实倾向。由此可见,微观层面的求真不一定能实现宏观层面的求真,但是余译本在两个层面上保持了较好的平衡;2)两个译者在部分人物称名的理解上存在差异;3)“保留”在两个译本中使用频率最高,不同的是詹译本用“省略”为权宜之计,而余译本采取“转化”策略。本研究把人物称名和功能性叙事两个层面的译者行为维度纳入翻译批评范畴,即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评价译本如何实现原著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译者行为批评 功能性人物 叙事研究
原文传递
葛浩文式意译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领顺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03,共8页
"葛浩文式意译"是通过对葛浩文翻译思想的解读并在实践上验证后确认的。它既包括译学界所说的"直译",也包括文化层面上归化的做法,是除了"死译""硬译"外的所有翻译形式。根据连续统的观点,本文把"葛浩文式意译"进行了层次性划... "葛浩文式意译"是通过对葛浩文翻译思想的解读并在实践上验证后确认的。它既包括译学界所说的"直译",也包括文化层面上归化的做法,是除了"死译""硬译"外的所有翻译形式。根据连续统的观点,本文把"葛浩文式意译"进行了层次性划分,论证了葛浩文"忠实""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在作者和读者间所进行的平衡努力。葛浩文是中国文学外译的成功者,对"葛浩文式意译"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中华文化更有效地传播和翻译批评学科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式意译” 译学界 翻译批评 译者行为
原文传递
制度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行为研究——兼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玉霞 《中国外语研究》 2016年第1期126-132,153-154,共8页
译者研究和翻译批评乃翻译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一书研究视角高度综合,理论建构较为系统,思想和观点颇具前瞻性,可谓译者行为批评领域的创新之作。本文从翻译制度化理论角度出发,对书中观点,特别是对译者'... 译者研究和翻译批评乃翻译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一书研究视角高度综合,理论建构较为系统,思想和观点颇具前瞻性,可谓译者行为批评领域的创新之作。本文从翻译制度化理论角度出发,对书中观点,特别是对译者'身份'和'角色'进行进一步考察,发现作者对'译者身份'的属性缺乏考察。通过考察译者身份的属性我们发现,译者的身份分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两类。具有制度化身份特征的译者,也就是'制度化译者',在国家塑遣的环境中工作,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权力。制度化译者分为本土译者和外来译者,两者在翻译活动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分配',外来译者更加注重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而本土译者更为侧重本土文化的输出。总体来说,在制度化身份的牵制下,译者行为都要受国家组织制度的指导,必须以国家意识形态为导向,'遵守纪律'及'履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翻译 译者行为 译者身份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求真”与“务实”——基于葛浩文翻译实践的讨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领顺 周怡珂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研究,是目前译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葛浩文是一位成功的翻译家,其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表明,"求真为本,务实为用(上)"是译者的一般性行为规律,而"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正...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研究,是目前译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葛浩文是一位成功的翻译家,其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表明,"求真为本,务实为用(上)"是译者的一般性行为规律,而"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正是指导译者行为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意义有浅层和深层之分,挖掘深层意义,有利于中华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 葛浩文 译者行为 “求真” “务实”
原文传递
吴芳吉汉译彭斯诗歌译者行为研究
20
作者 李正栓 吕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中国译者汉译彭斯诗歌由来已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时间上看,吴芳吉堪称彭斯诗歌汉译的先驱。本研究主要基于吴芳吉汉译的《彭士诗十三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个层次出发,探究吴芳吉在翻译外的主客... 中国译者汉译彭斯诗歌由来已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时间上看,吴芳吉堪称彭斯诗歌汉译的先驱。本研究主要基于吴芳吉汉译的《彭士诗十三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个层次出发,探究吴芳吉在翻译外的主客观因素影响下的务实性译者行为,以及翻译内为实现语言转换的求真性译者行为,同时讨论吴芳吉的汉译对彭斯诗歌翻译的贡献,旨在促进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进一步传播,并丰富彭斯诗歌汉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彭斯诗歌 译者行为 翻译外 翻译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