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诗歌重塑民族心灵——1930年代吴经熊的双语写作与诗学观念
1
作者
易永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6,共8页
吴经熊在民国时期不但是著名的法学家,而且也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家。他既参与创办英文期刊,发表大量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作品,同时也热衷于写作汉语旧体诗。本文通过梳理英文期刊的资料,还原当时文学氛围的疏离与语言环境的分裂,考察吴经...
吴经熊在民国时期不但是著名的法学家,而且也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家。他既参与创办英文期刊,发表大量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作品,同时也热衷于写作汉语旧体诗。本文通过梳理英文期刊的资料,还原当时文学氛围的疏离与语言环境的分裂,考察吴经熊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策略与动机;并可得出结论,他的双语实践不仅以"唐诗四季"诗学观念回应"感时忧国"的抒情传统,而且主张以诗歌重塑中国人的民族心灵,期待可以克服现代性危机,超越东西方文化的权力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经熊
双语写作
古诗英译
抒情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一首唐诗的英译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传彪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语系,汉语又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汉诗英译中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语系,汉语又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汉诗英译中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汉语简隽、含蓄的特点、字词组合的随意性、句子成分的大量省略等语言现象造成了古典汉诗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本质
汉诗英译
诗性汉语
差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国古诗英译看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
3
作者
陈缘梅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在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的关照下,论述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动态翻译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旨在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与原文对其接受者一样的反应。奈达承认诗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精神”。简要介绍中...
在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的关照下,论述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动态翻译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旨在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与原文对其接受者一样的反应。奈达承认诗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精神”。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的矛盾;接着通过对一些中国古诗的研读,肯定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风格的移植、音韵的移植、文化的移植等。同时指出动态对应理论有其局限性,因此翻译中国古诗并无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关键是保持原诗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英译
可译性
动态对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诗歌重塑民族心灵——1930年代吴经熊的双语写作与诗学观念
1
作者
易永谊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摘
吴经熊在民国时期不但是著名的法学家,而且也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家。他既参与创办英文期刊,发表大量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作品,同时也热衷于写作汉语旧体诗。本文通过梳理英文期刊的资料,还原当时文学氛围的疏离与语言环境的分裂,考察吴经熊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策略与动机;并可得出结论,他的双语实践不仅以"唐诗四季"诗学观念回应"感时忧国"的抒情传统,而且主张以诗歌重塑中国人的民族心灵,期待可以克服现代性危机,超越东西方文化的权力等级。
关键词
吴经熊
双语写作
古诗英译
抒情传统
Keywords
John
Ching
Hsiung
Wu
bilingual
writing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nto
english
lyric
tradi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一首唐诗的英译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传彪
机构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文摘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语系,汉语又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汉诗英译中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汉语简隽、含蓄的特点、字词组合的随意性、句子成分的大量省略等语言现象造成了古典汉诗的多义性。
关键词
诗的本质
汉诗英译
诗性汉语
差异性
Keywords
the
nature
of
poetry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nto
english
poetic
chinese
difference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国古诗英译看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
3
作者
陈缘梅
机构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文摘
在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的关照下,论述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动态翻译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旨在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与原文对其接受者一样的反应。奈达承认诗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精神”。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的矛盾;接着通过对一些中国古诗的研读,肯定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风格的移植、音韵的移植、文化的移植等。同时指出动态对应理论有其局限性,因此翻译中国古诗并无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关键是保持原诗的精神。
关键词
中国古诗英译
可译性
动态对应
Keyword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nto
english
translatability
dynamic
correspondence
分类号
G315.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诗歌重塑民族心灵——1930年代吴经熊的双语写作与诗学观念
易永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一首唐诗的英译谈起
张传彪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中国古诗英译看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
陈缘梅
《韶关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