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在国外传播的跨文化翻译问题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建忠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7-30,共4页
《红楼梦》的跨文化翻译是困难的 ,这不仅是由于译者有着自己对原著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 ,同时还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形成的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过滤” ,造成翻译失真 ,如采用翻译理论中的“等效翻译” ,或可对这种情况有所... 《红楼梦》的跨文化翻译是困难的 ,这不仅是由于译者有着自己对原著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 ,同时还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形成的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过滤” ,造成翻译失真 ,如采用翻译理论中的“等效翻译” ,或可对这种情况有所纠正。从这个意义上讲 ,不仅是《红楼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翻译 翻译过程 翻译实践 等效翻译 翻译理论 译者 文化过滤 《红楼梦》 名著 传播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怡君 洪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诗歌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或者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导致文化意象的错位。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文...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诗歌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或者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导致文化意象的错位。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文化意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内在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化意象 歪曲 失落 再现
下载PDF
翻译策略与文化失真——《红楼梦》中17个“奶奶”一段三种英译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泽权 田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0-74,共5页
文化失真,指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征所导致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文化内涵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现象。以《红楼梦》第27回丫鬟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话为例。在这段话中,聪明伶俐的小红一连使用了1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词,将我国传... 文化失真,指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征所导致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文化内涵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现象。以《红楼梦》第27回丫鬟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话为例。在这段话中,聪明伶俐的小红一连使用了1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词,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貌与尊敬”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采用韦努蒂以文化为导向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划分,对比分析这段话的三种英译(乔利、霍克斯、杨宪益),试图找出译文中文化失真与翻译策略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文化失真 《红楼梦》 称谓 归化与异化
下载PDF
外来术语的翻译失真问题与知识图谱介入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梦真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7,共12页
外来术语引入后可能存在多个译名变体,其中有一类是由翻译失真导致,容易造成本土概念体系和跨语言学术交际的混乱,属于亟待规范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语言学术语“ideophone”的翻译方案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归化策略下译名容易失真的原因与... 外来术语引入后可能存在多个译名变体,其中有一类是由翻译失真导致,容易造成本土概念体系和跨语言学术交际的混乱,属于亟待规范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语言学术语“ideophone”的翻译方案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归化策略下译名容易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术语翻译需要依靠双语之间共享的概念元素,当某个概念在双方语境中的发展不对称时,译名存在较高的失真风险。针对这类问题,本文借助两种知识图谱工具在概念体系中进行锚定,探讨知识图谱在术语规范工作与中文科技术语体系建设中的辅助性介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翻译 翻译失真 概念共享 知识图谱 状貌词
下载PDF
《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跨文化翻译的传真与失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炳文 许延存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10-112,共3页
从跨文化翻译层面,例析《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译者对中国文化特有元素、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元素及寓言典故元素等的翻译处理策略,鉴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翻译的传真与失真,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 从跨文化翻译层面,例析《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译者对中国文化特有元素、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元素及寓言典故元素等的翻译处理策略,鉴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翻译的传真与失真,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施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翻译 传真 失真
下载PDF
变形的明证:嘉约翰英译《达生编》析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邓联健 程寒秋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34,共12页
1860年,美国医务传教士嘉约翰译出清代产科要籍《达生编》,译本中的系列误译让原著要旨、内容及论述逻辑等严重扭曲变形。1894年,他将该译本附于一篇贬损中医妇产科的论文之后,以期展示中医产科学“弊端”、支撑论文观点。嘉约翰认为中... 1860年,美国医务传教士嘉约翰译出清代产科要籍《达生编》,译本中的系列误译让原著要旨、内容及论述逻辑等严重扭曲变形。1894年,他将该译本附于一篇贬损中医妇产科的论文之后,以期展示中医产科学“弊端”、支撑论文观点。嘉约翰认为中医无知荒谬,是在华推广西医产科的巨大障碍。嘉译《达生编》是部分近代新教传教士对中国文化变形式译介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约翰 《达生编》 传教士翻译 变形
下载PDF
翻译失真探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迎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翻译失真被称之为不忠实原文的同义词而为翻译界所垢耻。然而,翻译失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心理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形,认知缺损... 翻译失真被称之为不忠实原文的同义词而为翻译界所垢耻。然而,翻译失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心理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形,认知缺损也是任何一个译者、任何一种翻译都不可避免的。译者的认知缺损和心理变形势必造成翻译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失真 探源 认知缺损 心理变形
下载PDF
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扭曲:诗歌翻译之忌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0-85,共6页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意象涉及到某种文化的深层意蕴,这个意象就成为文化意象。在诗歌翻译中,对原作的文化意象进行任意取舍或扭曲都是不当的。对原作物象的尊重才是诗歌文化意象翻译的正途。
关键词 翻译 诗歌 文化意象 物象 失落 扭曲
下载PDF
目的语文学传统对文学文体风格传译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林 张道振 《肇庆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2-75,共4页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总是会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交际过程中,原文文体风格,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文体风格的变形是常见现象。目的语文化的文学传统是翻译中原文文体风格发生扭曲变形的重要成因...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总是会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交际过程中,原文文体风格,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文体风格的变形是常见现象。目的语文化的文学传统是翻译中原文文体风格发生扭曲变形的重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体风格 文学传统 变形
下载PDF
文化转换视角下文物汉英翻译研究——以“云冈石窟”洞窟简介为例(英文)
10
作者 张倩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5期169-172,共4页
文物翻译需要译者在不同文化框架下进行思维转换,通过概括、增/减译和变译等翻译技巧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现有的洞窟简介英译值得商榷。译者在翻译洞窟简介文本时,不仅要勘正译文语法错误,还... 文物翻译需要译者在不同文化框架下进行思维转换,通过概括、增/减译和变译等翻译技巧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现有的洞窟简介英译值得商榷。译者在翻译洞窟简介文本时,不仅要勘正译文语法错误,还应在英语和汉语文化框架下灵活转换,同时在英译过程中适当运用概括、增减和转变原文信息等技巧,以便国外游客更有效地理解石窟造型和佛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概括 增/减译 变译 文物 云冈石窟
下载PDF
“礼”的英译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玉良 张彩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数百年来,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的儒家经典英文译本众多,但从儒家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礼"的翻译来看,其中的曲译和误译现象十分普遍,原因是译者大都局限于字面意思,没能做到从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去透彻理解和翻译儒家思... 数百年来,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的儒家经典英文译本众多,但从儒家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礼"的翻译来看,其中的曲译和误译现象十分普遍,原因是译者大都局限于字面意思,没能做到从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去透彻理解和翻译儒家思想。这种翻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媒"的作用,但并不能传达出儒学真谛,据此西方读者无法真正认识儒家思想,这极不利于儒家思想的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的翻译 误译 儒家经典翻译 解决方法
下载PDF
英语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文英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科技新词的涌现。翻译工作者对科技新词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然而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学者的多数观点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缺少理论依据。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科技新词翻译策略上,而现有的...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科技新词的涌现。翻译工作者对科技新词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然而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学者的多数观点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缺少理论依据。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科技新词翻译策略上,而现有的策略太过笼统,主要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认为,翻译策略的提出,应建立在洞悉翻译本质的基础之上。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所指的同一性、意像的扭曲、语境筛"等概念,揭示了英语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为翻译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新词 翻译本质 所指的同一性 意像的扭曲 语境筛
下载PDF
论法律解释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英 赵以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88-94,共7页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少有人关注法律解释学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之间具有共同的渊源。法律解释理论对于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中正确理解原文本意大有裨益,将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等方法运用于法律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化解法律翻译失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翻译 法律解释 翻译失真
下载PDF
中国公示语外译信息不对等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芬 李敏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4期81-93,共13页
翻译是利用语言载体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译语是否等值地传递原语信息是衡量翻译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本文以在中国境内拍摄的汉俄双语公示语为语料,考察汉语公示语俄译信息不对等现象。分析表明,中国公示语俄译信息不对等表现为信息缺... 翻译是利用语言载体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译语是否等值地传递原语信息是衡量翻译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本文以在中国境内拍摄的汉俄双语公示语为语料,考察汉语公示语俄译信息不对等现象。分析表明,中国公示语俄译信息不对等表现为信息缺失、信息冗余和信息失真。本研究旨在为中国公示语外译提供借鉴,为汉外对比与教学提供实例,为外国友人提供切实的语言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汉译外 信息缺失 信息冗余 信息失真 合作原则
下载PDF
论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失真现象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0-84,共5页
翻译中的文化失真现象越来越受到外语工作者尤其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关注。产生文化失真的现象有着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文章从分析造成翻译中文化失真的原因着眼,提出了避免文化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 英汉互译 文化 文化失真
下载PDF
改写与“讹”——重读《林纾的翻译》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若愚 罗素常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3-87,共5页
中国传统翻译研究一直推崇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其实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强调翻译的本质是"讹"写,也就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中提到的"翻译即改写"。"讹"又分为好"讹"... 中国传统翻译研究一直推崇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其实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强调翻译的本质是"讹"写,也就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中提到的"翻译即改写"。"讹"又分为好"讹"和"讹错"。好"讹"就是尽可能忠实的传递源语文本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译作中再现译者的创造力、原创性,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讹错"指的是错误领悟原文,译语生硬难懂,任意删节,应该尽量避免。"化境"只是一种翻译理想,与瓦鲁提"译者隐身"的概念类似,而不是一种翻译理论或者翻译观,因此,译界应该承认"翻译即改写"的现实,将翻译理论研究的关注焦点更多的放到影响翻译实践的诸多文化要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 化境说 改写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情感色彩的传递:译者主体性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军 范武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文学翻译不但要"达意",而且要"传情"。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学翻译中情感色彩的传递至关重要。译者主体性发挥不当,可能导致文学翻译中情感色彩传递的失真。译者需妥善发挥其主体性,以便能正确领会并在译文中恰当地传... 文学翻译不但要"达意",而且要"传情"。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学翻译中情感色彩的传递至关重要。译者主体性发挥不当,可能导致文学翻译中情感色彩传递的失真。译者需妥善发挥其主体性,以便能正确领会并在译文中恰当地传递原文的情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译者主体性 情感传递 情感失真
下载PDF
论语际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龙青 杨丁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翻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此,各语言所载负的文化信息很难完全一致,后者会造成文...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翻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此,各语言所载负的文化信息很难完全一致,后者会造成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和歪曲,也就是文化意象的错位问题。列举了文化意象错位的几种形式,分析了引起文化意象错位的种种原因,最后提出怎样对待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及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翻译 语言 文化意象错位 文化信息对等
下载PDF
试析鲁迅译介马列文论的二度变形
19
作者 宋嘉扬 靳明全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5,共4页
鲁迅根据革命文学论争实际,译介马列文论,基本上解决了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重要问题。他译介马列文论的著作均是日文版,“二度变形”使鲁迅译介的马列文论的内容形式往往是日本式的“马列文论”,所以,中国左翼文... 鲁迅根据革命文学论争实际,译介马列文论,基本上解决了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重要问题。他译介马列文论的著作均是日文版,“二度变形”使鲁迅译介的马列文论的内容形式往往是日本式的“马列文论”,所以,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存在许多相似性也是自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翻译 马列文论 二度变形 日本观照
下载PDF
变羊惩妒妇故事的佛道文化溯源
20
作者 王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47-54,共8页
变羊故事发端于汉译佛经故事。羊崇拜中的文化观念是复杂多样的 ,其与方术、鬼灵仙怪等传统文化多种分支纠葛难分。母题利用变羊信仰教训妒妇 ,故事主流倾向被注入了男性强势文化导向。而故事前半部分暗示的男性性放荡 。
关键词 变羊故事 母题 性别文化 佛经故事 羊崇拜 佛教文化 仙道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