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页1井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中鹏 张金川 +3 位作者 孙睿 刘昌为 杜晓瑞 卢亚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目前,国内外在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境内的页岩气参数调查井西页1井揭示了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黑色碳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含气性特点。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取了西页1井... 目前,国内外在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境内的页岩气参数调查井西页1井揭示了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黑色碳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含气性特点。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取了西页1井的有机地化参数: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4%~17.85%,平均值为4.25%;Ro分布范围为2.68%~3.48%,平均值为3.06%。钻、录、测井资料分析显示该井钻遇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厚度为148.85m,在钻进过程中,共有6层出现气显示。利用测井资料、现场解吸和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认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页岩层段多,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得到总含气量为1.40~19.60m3/t。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表明:西页1井所揭示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含气页岩具有层段数量多、单层厚度小、有机质分段富集、热演化成熟度偏高等特点,且含气性较好,故该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地层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西页1井 龙潭组 海陆过渡相页岩 含气性
下载PDF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Stacked Deposits:A Discussion of Upper Paleozoic Coal-Bearing Strata in the East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38
2
作者 LI Yong YANG Jianghao +3 位作者 PAN Zhejun MENG Shangzhi WANG Kai NIU Xin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1-129,共19页
The Upper Paleozoic(Carboniferous to Permian) succession in the east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s a potential to contain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though attention have been mainly ... The Upper Paleozoic(Carboniferous to Permian) succession in the east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s a potential to contain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though attention have been mainly attracted for its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CBM). To improve the previous resource estimates and evaluate the hydrocarbon play possibilities, this study incorporated new discoveries of hydrocarbon units and their stratigraphic relation with source rocks,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trapping configurations.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units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Upper Paleozoic, including the Taiyuan, Shanxi and Xiashihezi formations with great tight gas potential, and the Taiyuan and Shanxi formations also containing shale gas and CBM. Different strata combinations are identified with coal deposition and favour for continuous gas accumulations, including the tidal flat, deltaic and fluvial systems distributed in most of the study areas. Methane was not only generated from the thick coal seams in the Taiyuan and Shanxi formations, but also from shale and dark mudstones. The coal, shale and tight sandstones are proved of remarkable gas content and hydrocarbon indications, and the gas saturation of tight sandstones decreases upward. The stacked deposit combinations vary isochronally in different areas, while the coal seams were developed stably showing good gas sources. Two key stages control the hydrocarbon enrichment, the continuous subsidence from coal forming to Late Triassic and the anomalous paleo-geothermal event happened in Early Cretaceous, as indicated by the fluid inclusions evidence. Extensive areas show good hydrocarb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presently, and more work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good reservoir combi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easure gas transitional shale gas TIGHT sand gas three gases eastern ORDOS Basin
下载PDF
川南-黔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涛涛 邓模 +2 位作者 刘虎 刘光祥 Andrew Stefan Hursthouse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以川南-黔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钻井和实验测试,分析了龙潭组泥页岩的成藏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川南-黔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分布广、累计厚度较大、埋藏深度适中;TOC为0.22%~14.62%,Ro为1.47%~1.93%,有机质以镜... 以川南-黔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钻井和实验测试,分析了龙潭组泥页岩的成藏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川南-黔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分布广、累计厚度较大、埋藏深度适中;TOC为0.22%~14.62%,Ro为1.47%~1.93%,有机质以镜质组为主,干酪根类型为Ⅲ型;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石英含量较低;页岩孔隙以黏土矿物层间孔为主,有机质中孔隙较少;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18.29~36.18 m`2/g和0.033~0.078 m L/g,且与TOC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而与伊蒙混层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龙潭组泥页岩具有较强的甲烷吸附能力,Langmuir甲烷吸附量为2.98~6.98 m L/g。结合龙潭组顶底板、储层物性、含气性等特征,认为该区页岩气具有勘探潜力,可与煤层气进行联合开采。该研究可为龙潭组页岩气后续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储层物性 氮气吸附法 扫描电镜 龙潭组 川南-黔北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海陆过渡相页岩岩相类型和储层差异 被引量:9
4
作者 徐立富 邓纪梅 +7 位作者 杜佳 李勇 吴鹏 吴翔 胡维强 赵霏 郑薇 江智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62-876,共15页
为探讨海陆过渡相页岩岩相对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X射线衍射实验和岩石薄片观察系统划分页岩岩相类型,通过扫描电镜、地化测试、低温液氮、二氧化碳吸附实验等技术手段,根据... 为探讨海陆过渡相页岩岩相对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X射线衍射实验和岩石薄片观察系统划分页岩岩相类型,通过扫描电镜、地化测试、低温液氮、二氧化碳吸附实验等技术手段,根据有机碳含量、孔隙结构、含气量等测试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页岩根据矿物组分可划分为黏土类、硅质类、混合类和钙质类四大类岩相类型,以有机碳含量2%和4%为界限进一步划分为高有机质富含硅质泥质页岩、中有机质富含硅质泥质页岩、中有机质含钙硅质泥质页岩、中有机质富含黏土硅质页岩和中有机质泥质/硅质页岩等15种亚类岩相。其中黏土类页岩主要处于陆相淡水、亚还原-还原环境,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平均4.46%)和含气量(平均1.44 m^(3)/t),微孔发育较好,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较大,储层的储集和吸附能力较好,但脆性指数最低,平均为33.5%,不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混合类页岩主要沉积于咸水环境,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平均1.65%),微孔和介孔发育较差,含气量最低,脆性指数介于黏土类和硅质类页岩之间;硅质类页岩主要处于半咸水-咸水、亚还原环境,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07%,微孔、介孔发育较好,含气量偏低,脆性指数高,易于压裂改造。综合来看,黏土类页岩储层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和开发前景,在充分考虑储层脆性指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重点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相页岩气 页岩岩相 储层特征 脆性指数 开发潜力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压裂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7
5
作者 赵金洲 任岚 +19 位作者 蒋廷学 胡东风 吴雷泽 吴建发 尹丛彬 李勇明 胡永全 林然 李小刚 彭瑀 沈骋 陈曦宇 尹庆 贾长贵 宋毅 王海涛 李远照 吴建军 曾斌 杜林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142,共22页
我国于2010年实施第一口页岩气井压裂,历经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页岩气开发核心技术的国家,实现了页岩气压裂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发展跨越,创建形成了适合于我国中浅层海相页岩气开发的压裂理论与技术体系。... 我国于2010年实施第一口页岩气井压裂,历经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页岩气开发核心技术的国家,实现了页岩气压裂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发展跨越,创建形成了适合于我国中浅层海相页岩气开发的压裂理论与技术体系。为了助推我国页岩气产量实现新的跃升,在梳理中美两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在页岩气压裂基础理论与优化设计方法、液体体系、压裂工具及工艺技术方面的发展历程与进展现状,总结了压裂甜点识别、缝网扩展模拟与调控、岩体水化与返排控制、缝网体积评价表征等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少水或无水新型压裂液的研制与应用;评价了可钻复合桥塞、可溶性桥塞、大通径桥塞和套管固井滑套等分段压裂工具的发展与自主研发水平;阐述了现场工艺技术的实施状况,包括早期实施的常规分段分簇压裂到目前的“密簇”压裂、暂堵压裂等。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结论认为,我国需要持续开展适合于国内深层—超深层海相页岩气、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压裂理论与技术方法攻关研究,以支撑和助推未来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页岩气 缝网压裂 压裂理论 压裂技术 液体与工具 深层—超深层海相页岩气 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琪琪 徐尚 +7 位作者 陈科 宋腾 孟凡洋 何生 陆永潮 石万忠 苟启洋 王雨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3-397,共15页
【研究目的】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广泛发育龙潭组-大隆组暗色页岩,是中国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层位。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低,导致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研究方法】通过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性能,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 【研究目的】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广泛发育龙潭组-大隆组暗色页岩,是中国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层位。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低,导致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研究方法】通过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性能,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对有利区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龙潭组和大隆组有机质丰度高,TOC含量普遍大于2.0%,热演化程度适中(介于1.3%~2.5%),储集空间以墨水瓶和狭缝状中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普遍高于50%,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和可压裂性。龙潭组页岩累计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自封闭能力,保存条件总体优于大隆组。二者均发育多种类型的裂缝,是页岩气逸散的主要通道,此外,后期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对于页岩气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结论】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气选区评价应以沉积环境、生烃能力、储集性能等为基础,以页岩气保存条件为关键,采取“强中找弱”的原则进行,最终在下扬子地区大隆组和龙潭组分别划分了5个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富集条件 上二叠统 下扬子地区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被引量:79
7
作者 刘树根 曾祥亮 +1 位作者 黄文明 马文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8-592,共15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 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 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优质烃源岩,其成熟度相对较低(Ro=0.7%~3%),在川西南-川南地区具有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四川盆地页岩烃源岩排烃效率高,为大规模油气藏提供了烃源 多存在晚期快速隆升调整过程,为吸附气的解吸创造了条件。页岩气藏经历了早期地质条件优越、生物气高效成藏,中期深埋地腹、原油裂解气快速成藏,晚期快速隆升、脱溶气和解吸气调整成藏等过程。四川叠合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样性特征,发育了从非连续型到连续型完整序列的油气藏类型。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主要是指构造圈闭(以及部分构造-岩性圈闭)气藏,其圈闭相对独立,非连续分布,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型为主。震旦系威远气田、川东石炭系气田群及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群等具有相对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特征。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气藏介于连续型气藏与非连续型气藏之间,呈分散状或连续状分布,圈闭类型多以复合圈闭为主,可发育有裂缝圈闭(川东南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及岩性圈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型或次生溶孔为主,非均质性强,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四川盆地连续型气藏应以页岩气藏为主,但现今未有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藏的实例。四川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沉积演化、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区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天然气的活动性,及油气成藏经历了生物气、吸附气、裂解气、脱溶气和解吸气演替等多样性特征。因此,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应形成常规与非常规、连续型与非连续型、原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气藏 连续型-非连续型过渡气藏 页岩气藏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帅 陈尚斌 +2 位作者 司庆红 韩宇富 张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152-153,共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和潮坪-潟湖环境,沉积厚度为30~70 m,自东向西变薄;泥页岩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为4.06%,成熟度为0.90%~2.40%,处于中等—过成熟阶段;储层孔隙以微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超过45%,具较好的页岩气源岩和储层条件;页岩气藏主要为深埋热作用与岩浆热作用叠加的热成因型气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生烃高峰期。采用体积法估算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924 3×10^(12)m^3;初步优选出临县—兴县和石楼—隰县—大宁—蒲县等2个勘探有利区,有利区页岩气资源潜力约为0.92×10^(12)m^3,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成藏特征 资源潜力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海相页岩与海陆过渡相页岩吸附气量主控因素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波文 张金川 +4 位作者 党伟 杨超 赵倩茹 张木辰 冷济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51,共8页
以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和南华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页岩有机地化、储层、吸附气量特征,进而研究页岩吸附气量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2%,两者均为优质的... 以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和南华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页岩有机地化、储层、吸附气量特征,进而研究页岩吸附气量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2%,两者均为优质的烃源岩;但有机碳含量相差甚大。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黏土矿物,而太原-山西组页岩以富集黏土矿物为特征。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和吸附气量大于太原-山西组页岩;而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均小于后者。页岩岩石组成与吸附气量之间的关系如下:牛蹄塘组页岩TOC与吸附气量呈正相关关系且TOC是吸附气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太原-山西组页岩TOC与吸附气量之间关系不明显。牛蹄塘组页岩石英与吸附气量呈正相关性,其原因是石英为生物成因,伴随有机质富集;而太原-山西组页岩石英与吸附气量具有负相关性,其原因为TOC和黏土矿物随石英的增加而减少,且TOC、黏土矿物与吸附气量呈正相关关系。牛蹄塘组页岩伊利石和太原-山西组页岩黏土矿物均与吸附气量具有正相关性,原因为黏土矿物吸附有机质且黏土矿物中各组分发育大量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海陆过渡相页岩 吸附气量 影响因素差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