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殷海光的中国文化态度及其《中国文化的展望》
1
作者
王兴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经过长期的对垒与论战以后,出现了良性互动的状态,在某些基本的观点与理论立场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并对现实社会的进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的中国自由主义第二...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经过长期的对垒与论战以后,出现了良性互动的状态,在某些基本的观点与理论立场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并对现实社会的进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的中国自由主义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殷海光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充分地反映了在这一历程中的中国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它本身就是近5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见证和一个典型的历史个案,这部著作为殷海光在他生命的最终关头发生的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上的转变作了"认知"的理智上的过渡性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态度转变
过渡性准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探析——兼论高中创新班设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若玲
万圆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的实践中,大学层面探索较少,局限于少数院校;高中层面探索较多,不仅有政府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有高中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面向部分潜质突出学生的集中培养。高中创新班系统...
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的实践中,大学层面探索较少,局限于少数院校;高中层面探索较多,不仅有政府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有高中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面向部分潜质突出学生的集中培养。高中创新班系统变革传统培养方式,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前置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式,是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中的代表。高中创新班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高中全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先行探索经验,其设立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大中学衔接培养
高中创新班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殷海光的中国文化态度及其《中国文化的展望》
1
作者
王兴国
机构
深圳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所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文摘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经过长期的对垒与论战以后,出现了良性互动的状态,在某些基本的观点与理论立场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并对现实社会的进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的中国自由主义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殷海光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充分地反映了在这一历程中的中国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它本身就是近5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见证和一个典型的历史个案,这部著作为殷海光在他生命的最终关头发生的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上的转变作了"认知"的理智上的过渡性准备。
关键词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态度转变
过渡性准备
Keywords
Yin
Haiguang
Pro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change
of
attitude
transitional
preparation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探析——兼论高中创新班设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若玲
万圆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高教研究团队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文摘
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的实践中,大学层面探索较少,局限于少数院校;高中层面探索较多,不仅有政府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有高中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面向部分潜质突出学生的集中培养。高中创新班系统变革传统培养方式,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前置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式,是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中的代表。高中创新班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高中全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先行探索经验,其设立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大中学衔接培养
高中创新班
Keywords
creative
talents
transitional
education
of
prepar
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better
for
university
high
school
creative
classes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殷海光的中国文化态度及其《中国文化的展望》
王兴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探析——兼论高中创新班设立的必要性
郑若玲
万圆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