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对比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忠锐 何生 +5 位作者 何希鹏 翟刚毅 夏响华 杨锐 董田 彭女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57-3772,共16页
以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12块典型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密度法孔隙度、高压压汞、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等测试分析,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 以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12块典型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密度法孔隙度、高压压汞、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等测试分析,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泥页岩孔隙特征,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纳-微米级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和大隆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均较高,热演化程度处在凝析油和湿气生成阶段早期,对应Ro为1.22%~1.43%;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和微纳米缝.龙潭组与大隆组样品在孔隙形态、孔隙大小和影响因素上均有差异:龙潭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宽,有机孔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孔径较大;大隆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窄,有机孔形态多为不规则状,孔径较小;龙潭组泥岩和大隆组泥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2套样品的微孔孔隙积体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性;龙潭组样品介孔+宏孔的孔隙体积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石英+长石含量呈负相关性;大隆组样品中的碳酸盐矿物对其孔隙性有明显影响,大隆组样品介孔+宏孔孔隙体积与有机碳、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龙潭组 大隆组 海陆过渡相泥页岩 湘中涟源凹陷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过渡相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太原西山古交地区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1 位作者 任呈瑶 李艳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5,共16页
基于古交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X线衍射等实验,探究过渡相页岩纳米级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主要包括有机孔隙、黏土矿物孔隙、骨架矿物孔隙、微裂隙四类,以... 基于古交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X线衍射等实验,探究过渡相页岩纳米级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主要包括有机孔隙、黏土矿物孔隙、骨架矿物孔隙、微裂隙四类,以中孔为主,发育多种形貌;四类孔隙所占储集空间比例分别为22.4%、44.0%、27.2%、6.4%。过渡相页岩非均质性显著,孔隙分形分维值平均近2.7,显示非均质程度较强、空间结构复杂。孔隙孔径与总孔体积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纳米孔及吸附点位增多;有机碳与石英质量分数增多,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减少,孔隙发育程度增强。水进体系域下形成的凝缩层及高位体系域中的泥炭沼泽—分流间洼地、泥炭沼泽—分流间湾沉积组合是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相页岩 纳米孔特征 孔隙结构 孔隙分类 定量评价 山西组 古交地区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沉积研究进展与页岩气新发现 被引量:54
3
作者 董大忠 邱振 +6 位作者 张磊夫 李树新 张琴 李星涛 张素荣 刘翰林 王玉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5,共17页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成功规模效益开发,使我国页岩气跨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确立了页岩气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和...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成功规模效益开发,使我国页岩气跨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确立了页岩气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地质评价还处在初期阶段,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与分布、沉积模式、有机质富集机理等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相关研究有待深入。通过系统厘定海陆过渡相相关概念与特征,明确了国内外典型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系统总结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研究现状与新进展,揭示了海陆过渡相中富有机质页岩有利发育环境、主要沉积模式和页岩气储层基本特征。系统梳理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等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发现,指出了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勘探开发前景。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常伴有煤层,可进行页岩气、煤层气等联合开采,实现“体积开发”,以期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潟湖相页岩 页岩气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帅 陈尚斌 +2 位作者 司庆红 韩宇富 张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152-153,共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和潮坪-潟湖环境,沉积厚度为30~70 m,自东向西变薄;泥页岩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为4.06%,成熟度为0.90%~2.40%,处于中等—过成熟阶段;储层孔隙以微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超过45%,具较好的页岩气源岩和储层条件;页岩气藏主要为深埋热作用与岩浆热作用叠加的热成因型气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生烃高峰期。采用体积法估算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924 3×10^(12)m^3;初步优选出临县—兴县和石楼—隰县—大宁—蒲县等2个勘探有利区,有利区页岩气资源潜力约为0.92×10^(12)m^3,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成藏特征 资源潜力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海相页岩与海陆过渡相页岩吸附气量主控因素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波文 张金川 +4 位作者 党伟 杨超 赵倩茹 张木辰 冷济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51,共8页
以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和南华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页岩有机地化、储层、吸附气量特征,进而研究页岩吸附气量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2%,两者均为优质的... 以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和南华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页岩有机地化、储层、吸附气量特征,进而研究页岩吸附气量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2%,两者均为优质的烃源岩;但有机碳含量相差甚大。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黏土矿物,而太原-山西组页岩以富集黏土矿物为特征。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和吸附气量大于太原-山西组页岩;而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均小于后者。页岩岩石组成与吸附气量之间的关系如下:牛蹄塘组页岩TOC与吸附气量呈正相关关系且TOC是吸附气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太原-山西组页岩TOC与吸附气量之间关系不明显。牛蹄塘组页岩石英与吸附气量呈正相关性,其原因是石英为生物成因,伴随有机质富集;而太原-山西组页岩石英与吸附气量具有负相关性,其原因为TOC和黏土矿物随石英的增加而减少,且TOC、黏土矿物与吸附气量呈正相关关系。牛蹄塘组页岩伊利石和太原-山西组页岩黏土矿物均与吸附气量具有正相关性,原因为黏土矿物吸附有机质且黏土矿物中各组分发育大量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海陆过渡相页岩 吸附气量 影响因素差异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2段海陆过渡相页岩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勘探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岳立 葛家旺 +3 位作者 赵晓明 张喜 李树新 聂志宏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单层厚度薄、岩性复杂且频繁互层导致地层横向对比多解性强的难题,建立了一种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旋回地层相结合的地层划分方法。主要通过测井曲线辅助岩心及野外露头等资料,采用最大熵频谱...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单层厚度薄、岩性复杂且频繁互层导致地层横向对比多解性强的难题,建立了一种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旋回地层相结合的地层划分方法。主要通过测井曲线辅助岩心及野外露头等资料,采用最大熵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曲线处理得到的INPEFA曲线,结合小波变换提取的时频特征,完成了山西组2段(山2段)海陆过渡相页岩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及多井等时对比。相比常规自然伽马曲线(GR),GR-INPEFA曲线的整体和局部趋势拐点可明显提高中期及短期旋回界面识别的准确度;不同尺度因子的小波系数曲线和时频图谱分析则能够实现中期及短期旋回界面的识别与对比。综合INPEFA曲线和小波变换技术将山2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MSC1、MSC2和MSC3)及12个短期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SSC1-SSC12),3个中期旋回与山西组内部山_(2)^(1)—山_(2)^(3)亚段对应较好,短期旋回与沉积相序演化特征耦合关系较好。高分辨率层序、矿物成分及储层特征的耦合研究表明MSC1中期旋回中SSC1短期旋回对应优质页岩富集层段。通过多尺度多方法融合测井技术对岩性复杂区构建层序地层格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EFA曲线 小波变换 山西组 海陆过渡相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