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向切割掺杂LiNbO_3晶体中的光耦合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垣梅 刘思敏 +3 位作者 赵红娥 黄春福 郭儒 汪大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62-1167,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三种c向切割的不同掺杂的LiNbO3:Fe晶体中入射光与反射光的耦合情况 .发现沿 -c轴方向入射时透射光与反射光强的准周期振荡行为是光生伏打机制占优势的瞬态能量转移和扩散机制引起的相反方向的能量转移所致 ,不是光生伏打场... 实验研究了三种c向切割的不同掺杂的LiNbO3:Fe晶体中入射光与反射光的耦合情况 .发现沿 -c轴方向入射时透射光与反射光强的准周期振荡行为是光生伏打机制占优势的瞬态能量转移和扩散机制引起的相反方向的能量转移所致 ,不是光生伏打场的表面击穿引起的 .当入射光沿 +c方向入射时 ,由于两种机制引起的能量转移方向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BO3晶体 光耦合 c向切割 铌酸锂晶体 铁掺杂 入射光 反射光 准周期振荡 瞬态能量转移 扩散机制
原文传递
风电经混合型MMC外送的暂态能量转移机理与限流耗散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曹帅 向往 +2 位作者 鲁晓军 林卫星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21-129,共9页
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具有交直流解耦控制、抑制故障电流、维持并网电压等独特优势,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风电并网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基于混合型MMC的交直流故障穿越策略大多仅考虑直流电网本体,并未结合风... 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具有交直流解耦控制、抑制故障电流、维持并网电压等独特优势,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风电并网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基于混合型MMC的交直流故障穿越策略大多仅考虑直流电网本体,并未结合风电并网考虑暂态能量转移与耗散的问题。首先,研究了基于混合型MMC的风电并网系统在交直流故障期间的暂态发展过程,归纳出能量转移机理,分析了不同故障阶段的关键因素。然后,提出了一种具备故障识别能力的自动限流耗散方法,研究了加入限流耗散措施后的暂态能量转移变化。最后,在四端风电直流电网下验证了自动限流控制及耗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交直流故障 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暂态能量转移 自动限流控制
下载PDF
一种非线性能量阱的构建及瞬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平 王耀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60,共6页
使用单根欧拉梁作为非线性刚度元件,建立其边界固支条件下的理论模型。考虑线性刚度对单根欧拉梁输出刚度影响几乎可忽略,可有效构建一种近似纯立方刚度的非线性能量阱;以抑制星载设备在主动发射段来自运载火箭瞬态载荷的影响,建立结构... 使用单根欧拉梁作为非线性刚度元件,建立其边界固支条件下的理论模型。考虑线性刚度对单根欧拉梁输出刚度影响几乎可忽略,可有效构建一种近似纯立方刚度的非线性能量阱;以抑制星载设备在主动发射段来自运载火箭瞬态载荷的影响,建立结构板-星载设备-非线性能量阱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根据振动吸收和系统中各部分能量传递特征研究非线性能量阱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根欧拉梁成功构建可在工程中应用的非线性能量阱,且给出了发生靶能量传递的初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能量阱 瞬态载荷 欧拉梁 靶能量传递
下载PDF
Scanning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rocess of energetic materials based on excited state relaxation and vibration–vibration coupling
4
作者 Wen-Yan Wang Ning Sui +8 位作者 Li-Quan Zhang Ying-Hui Wang Lin Wang Quan Wang Jiao Wang Zhi-Hui Kang Yan-Qiang Yang Qiang Zhou Han-Zhuang Zh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341-345,共5页
The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energetic materials(EMs) is very important for keeping safety. We choose nitrobenzene as a model of EM and employ transient absorption(TA) spectroscopy and time-resolved cohere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energetic materials(EMs) is very important for keeping safety. We choose nitrobenzene as a model of EM and employ transient absorption(TA) spectroscopy and time-resolved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CARS) to clarify its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The TA data confirms that the excited nitrobenzene spends about 16 ps finishing the twist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from benzene to nitro group, and dissipates its energy through the rapid vibration relaxation in the initial excited state. And then the dynamics of vibrational modes(VMs) in the ground state of nitrobenzene, which are located at 682 cm^-1(v1), 854 cm^-1(v2), 1006 cm^-1(v3), and 1023 cm^-1(v4),is scanned by CARS. It exhibits that the excess energy of nitrobenzene on the ground state would further dissipate through intramolecular vibrational re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vibrational cooling of vi and v2 modes, v1 and v4 modes, and v3 and v4 modes. Moreover, the vibration-vibration coupling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nergy levels of VMs, but also on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chemical bonds relative to the 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dissipation charge transfer transient absorption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CARS)
下载PDF
Vibrational relaxation dynamics in transient grating spectroscopy studied by rate equations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orrelation function
5
作者 于国洋 宋云飞 +4 位作者 何兴 郑贤旭 谭多旺 陈军 杨延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A modified model, a set of rate equations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orrela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study vibrational relaxation dynamics in transient grating spectroscopy. The dephas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t... A modified model, a set of rate equations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orrela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study vibrational relaxation dynamics in transient grating spectroscopy. The dephas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the vibrational coherence concerning two vibrational states a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in organic dye IR780 perchlorate molecules doped polyvinyl alcohol matrix.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system-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vibrational coherence, the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 can be described by this modified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grating population dynamics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
下载PDF
金属卟啉分子组装体系中的三线态能量传递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琨 王志强 +3 位作者 王芳芳 朱宝华 顾玉宗 郭立俊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1-325,共5页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技术研究了人工组装锌卟啉(ZnP)-苯桥(BB)-铁卟啉(Fe(Cl)P)超分子体系中给体三线态到受体的能量传递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着由给体ZnP三线态向受体Fe(Cl)P的超快能量传递过程,在室温和低温下通过激发给体ZnP...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技术研究了人工组装锌卟啉(ZnP)-苯桥(BB)-铁卟啉(Fe(Cl)P)超分子体系中给体三线态到受体的能量传递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着由给体ZnP三线态向受体Fe(Cl)P的超快能量传递过程,在室温和低温下通过激发给体ZnP,其单线态的激发能经由系间窜越过程使其三线态布居,在受体Fe(Cl)P存在的情况下,位于给体三线态的激发能经由桥联分子B传递到受体Fe(Cl)P,室温下传递速率为7.2×105s-1。由于体系中给体到受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约为2.5nm,由给体-受体直接耦合引起的传递机理可以排除,由桥联分子媒介的超交换机理是该能量传递过程的主要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卟啉 分子组装体系 瞬态吸收 能量传递
原文传递
Ultrafast Energy Transfer in Artificial Antenna Molecule Measured by Transient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海龙 翁羽翔 李希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3-255,I0003,共4页
We have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ultrafast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0.8 ps from a monomeric to a dimeric subunit within a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imide trimer, which was derived indirectly from... We have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ultrafast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0.8 ps from a monomeric to a dimeric subunit within a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imide trimer, which was derived indirectly from a model fitting into the transient absorption experimental data. Here we present a direct ultrafast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asurement by employing fs time-resolved transient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based on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The rapid decay of the monomer's emission due to energy transfer was observed directly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about 0.82 p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transient fluorescence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imide trimer Artificial antenna molecule energy transfer
下载PDF
有机分子三重激发态的调控与应用
8
作者 王智佳 陈克鹏 +4 位作者 刘亚 赵建章 ZAFAR Mahmood 纪伟 韩克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232,共22页
对近期有机分子三重激发态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控制分子的三重激发态性质,可以制备多种具有新颖性质的分子,如用于可激活光动力治疗(PDT)的光敏剂、磷光分子探针与生物标识试剂,以及可控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等。但目前对三重... 对近期有机分子三重激发态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控制分子的三重激发态性质,可以制备多种具有新颖性质的分子,如用于可激活光动力治疗(PDT)的光敏剂、磷光分子探针与生物标识试剂,以及可控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等。但目前对三重态控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的规律也很不明确。近期有文献陆续报道了使用超分子方法和共价修饰法进行的三重态调控,利用的光物理过程有单重态能量转移、三重态能量转移、电子转移等等。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三重态的调控规律与单重态的调控规律有所不同,例如:发色团的单重激发态(荧光)往往可以被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所猝灭,但是在多个例子中已发现,相同发色团的三重态并不能被PET所猝灭。本文总结的研究结果及所作的分析,将对该领域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后续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三重态 瞬态光谱 能量转移 电子转移 上转换
下载PDF
车身钣金加热过程分析
9
作者 刘强强 申秋燕 《汽车实用技术》 2011年第11期42-44,共3页
主要采用ANSYS软件,对钣金进行瞬态热分析。模拟涂装车间在温差作用下,随着时间变化,钣金件出现的能量转移现象,评估车间生产工艺。
关键词 瞬态热分析 能量转移 生产工艺
下载PDF
铕(Ⅲ)荧光增敏体系在微乳液中的发光性质和荧光衰减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孙照勇 艾希成 +2 位作者 冯娟 张启元 张兴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56-1859,共4页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发光体系中各种因素对铕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 .通过吸收和激发光谱的变化分析了稀土离子 Gd3 +对 Eu3 +增敏机理 ,并从荧光衰减动力学角度证明了主配体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 TTA)、协配体邻啡咯啉 (...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发光体系中各种因素对铕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 .通过吸收和激发光谱的变化分析了稀土离子 Gd3 +对 Eu3 +增敏机理 ,并从荧光衰减动力学角度证明了主配体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 TTA)、协配体邻啡咯啉 ( Phen)、稀土离子 Gd3 +和表面活性剂 TX-1 0 0对铕离子发光的增敏作用 .4种发光体系 Eu3 +/Gd3 +/TTA/Phen/TX-1 0 0 ,Eu3 +/TTA/Phen/TX-1 0 0 ,Eu3 +/Gd3 +/TTA/Phen和Eu3 +/Gd3 +/TTA/TX-1 0 0中铕离子 5D0 态的发光寿命依次为 980 >6 70 >4 0 0 >2 6 0 μs,而且存在铕离子 5D1到 5D0 的传能过程 .在发光越强的体系中 ,5D1 的衰减越慢 ,相应地 5D0 的上升时间也就越长 .研究结果表明 ,在最佳发光体系中既存在分子内的能量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Ⅲ) 荧光增敏 能量转移 发光性质 微乳液 稀土有机配合物 荧光衰减 动力学
下载PDF
暂态稳定预警与预防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怡 吴文传 +3 位作者 张伯明 万源 孙素琴 伍双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介绍了一套已在省级电网投入实际运行的暂态稳定预警与预防控制系统。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框架和软件模块构成。其次,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算法。系统实现了4种不同发电机、负荷增长方式下的传输极限算法,满足在线调度决策的需求... 介绍了一套已在省级电网投入实际运行的暂态稳定预警与预防控制系统。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框架和软件模块构成。其次,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算法。系统实现了4种不同发电机、负荷增长方式下的传输极限算法,满足在线调度决策的需求。另外,实现了基于能量函数灵敏度的预防控制策略生成算法。结合工程实践,开发了若干实用化技术,如采用节点—开关模型以适应在线运行方式多变性的特点、孤岛稳定误判的解决方案、发电区和负荷区的自动分区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评估 预防控制 势能边界法 极限传输容量 灵敏度
下载PDF
一款抗单粒子瞬态加固的偏置电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本光 曹琛 +1 位作者 吴龙胜 刘佑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通过增加一个NMOP、PMOS和一个电阻组成的单粒子瞬态抑制电路,设计了一种新的抗单粒子瞬态加固的偏置电路,该偏置电路具有较高抗单粒子瞬态能力.为了证实其抗单粒子能力,基于SIMC 130nm CMOS工艺设计了传统的及提出的抗单粒子瞬态两种... 通过增加一个NMOP、PMOS和一个电阻组成的单粒子瞬态抑制电路,设计了一种新的抗单粒子瞬态加固的偏置电路,该偏置电路具有较高抗单粒子瞬态能力.为了证实其抗单粒子能力,基于SIMC 130nm CMOS工艺设计了传统的及提出的抗单粒子瞬态两种结构的偏置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提出的加固偏置电路,由单粒子引起的瞬态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幅值分别减小了约80.6%和81.2%;同时增加的单粒子瞬态抑制电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消耗额外功耗,且所占用的芯片面积小,也没有引入额外的单粒子敏感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辐射设计加固 单粒子瞬态 辐射效应 偏置电路 线性能量传输(LET)
下载PDF
LHCⅡ三聚体中叶绿素分子间能量传递的瞬态差异吸收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 贺俊芳 +3 位作者 彭菊芳 张苏娟 王水才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应用飞秒时间分辨差异吸收光谱技术对PSⅡ的LHCⅡ三聚体中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得到三组能量传递的时间寿命组分:748fs、3.28ps、32.15ps.其中748fs的组分为单体内Chlb649分子经Chlb658将能量传递给Chla665分子的过程;3.28p... 应用飞秒时间分辨差异吸收光谱技术对PSⅡ的LHCⅡ三聚体中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得到三组能量传递的时间寿命组分:748fs、3.28ps、32.15ps.其中748fs的组分为单体内Chlb649分子经Chlb658将能量传递给Chla665分子的过程;3.28ps时间常量反映单体内能量从Chla677向吸收更长波长的Chla688分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以及Chlb643、Chlb658和Chla668~670分子获得能量的过程;而32.15ps的时间与三聚体内的单体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LHC Ⅱ三聚体 瞬态差异吸收光谱 能量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