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天津CQJ4孔探讨中国东部海侵层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42
1
作者 施林峰 翟子梅 +2 位作者 王强 张学斌 杨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天津CQJ4钻孔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2.58Ma)位于340m处,中更新世底界,即B/M界线位于74m处。微体生物分析显示该孔岩芯记录了三个海侵层,分别位于4.2~12.0m、16.4~30.2m和56.55~58.00m,与渤海湾西岸其他钻孔对比,这三... 天津CQJ4钻孔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2.58Ma)位于340m处,中更新世底界,即B/M界线位于74m处。微体生物分析显示该孔岩芯记录了三个海侵层,分别位于4.2~12.0m、16.4~30.2m和56.55~58.00m,与渤海湾西岸其他钻孔对比,这三期海侵对应于"第Ⅰ、Ⅱ、Ⅲ海侵层"。古地磁研究表明布容极性期内该孔记录了4次极性漂移,分别对应于Blake(120~110ka)、Jamaica(215~205ka)、Calabrian Ridge1(325~315ka)和Calabrian Ridge2(525~515ka)。结合钻孔岩芯磁性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推测这三个海侵层的年龄分别为120~70ka、240~180ka和500ka左右,可以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第Ⅲ、Ⅳ、Ⅴ海侵层"相对应。这一对比方案与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的认识,在层位对比上明显冲突,但"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之说,尚难以解释晚更新世底界与中更新世底界(B/M界线)过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J4钻孔 磁性地层 海侵层 年龄 天津
下载PDF
广东中山晚更新世最早海侵层与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起浩 冯炎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95,共5页
中山市珠海格力商业大厦场址钻孔表明,距今(45120±910)a海水已经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当时海平面约在-34.7m。沉积剖面及其比较研究表明,场区从晚更新世海侵以来是连续的滨海相沉积;场区还是晚更新世海侵以来... 中山市珠海格力商业大厦场址钻孔表明,距今(45120±910)a海水已经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当时海平面约在-34.7m。沉积剖面及其比较研究表明,场区从晚更新世海侵以来是连续的滨海相沉积;场区还是晚更新世海侵以来差异构造运动显著的珠江三角洲(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的一块“稳定小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海平面变化 广东 海侵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岩芯沉积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 被引量:24
3
作者 缪卫东 李世杰 王润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缺少较长尺度的第四纪海陆变迁及环境演变的深入探讨,深达423rn的海安县基岩标J9孔为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芯,总结其沉积特征,认为岩芯明显可划分为6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地层古地磁测试... 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缺少较长尺度的第四纪海陆变迁及环境演变的深入探讨,深达423rn的海安县基岩标J9孔为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芯,总结其沉积特征,认为岩芯明显可划分为6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地层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0~200m为布容正极性世,200~334m为松口负极性世,334m以下为高斯正极性世。综合分析岩芯沉积特征并参考古地磁测试结果对地层进行了初步划分,认为0~39m为全新世地层,39~153m为晚更新世地层,153—200m为中更新世地层,200~334m为早更新世地层,之下为新近纪地层。从沉积地层特征推测,在第四纪地层中可能存在有5个海侵层,自上而下为第1海侵层(镇江海侵)、第Ⅱ海侵层(涌湖海侵)、第Ⅲ海侵层(昆山海侵)、第Ⅳ海侵层(嘉定海侵)和第Ⅴ海侵层(如皋海侵),分别出现在孔深5~39m段、59.2~85.1m段、121~153m段、171~200m段和246.3~277.2m段。孔深39~41m存在的晚更新世晚期特征硬粘土标志层,指示本地不是冰后期古河谷的发育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北翼 第四纪沉积 古地磁 沉积特征 地层划分 海侵层
下载PDF
辽东湾LDD7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与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孙荣涛 赵京涛 +1 位作者 李军 胡邦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0-1469,共10页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中部LDD7孔的30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对196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选取8个层位的底栖有孔虫混合种进行了AMS^14C测年,利用线形插值方法建立了该孔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以来辽东湾中...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中部LDD7孔的30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对196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选取8个层位的底栖有孔虫混合种进行了AMS^14C测年,利用线形插值方法建立了该孔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以来辽东湾中部保持了相对连续的沉积序列,LDD7孔记录了该区约60.85cal.kaBP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垂向上微体化石组合和岩性的变化,将全长50.1m的沉积物柱状样划分为9个沉积单元,分别代表晚更新世冰期旋回中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辽东湾中部区域在不同阶段分别处于海相、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LDD7孔中共识别出两次主要的海侵过程,分别对应着渤海中部Bc-1孔所记录的献县海侵与黄骅海侵;此次测年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辽东湾中部两次海侵持续的确切时间,分别是45.84~27.66cal.kaBP和10.64~0cal.kaBP。此外,几个相关岩心的年代框架计算结果表明,献县海侵过程中辽东湾南部沉积速率低于中部,而献县海侵之后辽东湾南部的沉降总量和平均沉积速率都明显高于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微体古生物 海侵层 古环境演化 AMS^14C测年 沉积层序
下载PDF
太湖平原全新世海侵与太湖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钟金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S2期41-46,共6页
从太湖平原普遍分布的全新统海侵层,说明太湖曾是浅水海湾;而全新统泥炭层与古遗址的分布、堆积等特点,则从不同的侧面证明本区曾经海侵。所以现代太湖是海湾——泻湖型湖泊。
关键词 全新统 海侵层 泥炭层 古遗址
下载PDF
福州盆地MIS 3以来海侵层分布特征及指示盆地内部构造活动
6
作者 何梅 游子榕 +2 位作者 刘庚余 马明明 刘秀铭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42-50,共9页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不同位置913根钻孔岩芯资料,分别提取全新世与MIS 3两次海侵层层顶、层底埋深、厚度以及现代地表高程等参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两期次海侵层的厚度和层底埋深利用ArcGIS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结合盆地内已探明的断裂构造,探讨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期次的海侵层在盆地内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全新世海侵层的层顶与层底埋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现代地表高程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全新世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沉降;2)MIS 3海侵层的层顶、层底埋深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相较全新世弱得多,层底埋深与现代地表高程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MIS 3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可能发生过差异性的构造沉降;3)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以闽江为界,闽江以北多为沉积中心,相对下沉,闽江以南则相对抬升,沉积中心随时间有向西转移的趋势,从鼓山山前断裂带转移到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盆地 海侵层 差异性构造沉降 钻孔岩芯 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
下载PDF
渤海湾沿海低地第II海相层MIS5a阶段海侵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时间对比研究
7
作者 陈永胜 胡亦潘 +4 位作者 姜兴钰 李建芬 商志文 方晶 王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6-2065,共10页
【研究目的 】渤海湾地区第II海相层的形成时代仍存争议,制约着该地区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本研究对该层进行光释光定年,以期标定准确的地层年代及对应的海侵期次。【研究方法 】以渤海湾西岸CZ80、CZ85、CZ66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岩心沉... 【研究目的 】渤海湾地区第II海相层的形成时代仍存争议,制约着该地区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本研究对该层进行光释光定年,以期标定准确的地层年代及对应的海侵期次。【研究方法 】以渤海湾西岸CZ80、CZ85、CZ66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岩心沉积结构、构造及有孔虫丰度,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识别出了第II海相层,并建立了第II海相层对比剖面。通过光释光测年方法对该地层的形成时代进行了准确测定,进一步讨论第II海相层的发育时间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研究结果 】CZ80、CZ85及CZ66孔在全新统(含第I海相层)以下均钻遇到了第II海相层,海相层底板埋深在35~33m,对应黄海高程-31.13~-28.39m,顶板埋深32~20m,高程-25.58~-15.39 m。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第II海相层所对应的海侵事件发育时间约为94~71 ka。【结论 】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区第II海相层始于94 ka或更早,海水影响在距今约71 ka结束。对比全球海面曲线,第II海相层时空特征与MIS5a阶段相符,记录了MIS5a阶段海侵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5a海侵 全球海面变化 光释光测年 第II海相层 渤海湾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