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0
1
作者 宫济武 李淑萍 +1 位作者 周航 林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41-642,657,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77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丙肝病毒 (HC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 (RPR)检测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率 6...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77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丙肝病毒 (HC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 (RPR)检测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率 6.62 %、HIV阳性率 0 .0 2 5 %、HCV阳性率 2 .3 7%、RPR阳性率 0 .12 % ,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 (P<0 .0 0 5 )。结论 输血前受血者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减少医疗纠纷 ,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染 受血者 医院内感染 病毒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2450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齐伟亮 刘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检测与分析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水平,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50例拟接受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 目的检测与分析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水平,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50例拟接受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抗-HIV)以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结果 2450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中,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的阳性率最高,为23.18%,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率为11.27%;患者存在2~3重感染模式,其中以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 Ab)+HBs Ab模式的阳性率最高,为1.18%,其次是HBs Ag+HBs 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 Ab)模式的,为1.06%;男性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HBe Ab、HBs Ag、HBs Ab、HBc Ab、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患者的HBe Ag、HBe Ab、HBs 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年龄<30岁和年龄为30~60岁患者(P<0.05)。而各年龄段间的HBs Ab、HBc Ab和抗-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加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感染
下载PDF
刍议输血感染案件的法律责任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靓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有关输血感染损害赔偿等医疗纠纷是近来医学界、法律界所经常涉及的话题 ,对此的研究存在着诸多的观点。本文对输血感染赔偿纠纷是否适用产品责任、是否存在侵权与违约的竞合以及无过错输血感染案件是否采用公平责任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输血感染案件 法律责任 医疗纠纷 医疗损害
原文传递
2013年度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伍晓菲 王迅 +6 位作者 徐忠 贾尧 邱颖婕 黄宇闻 莫琴 张博 刘晓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6-879,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3年度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结果。方法对2013年3次CITIC室间质评参评实验室、检测试剂、不正常结果和离群值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度国内共有53家实验室参加了CITIC室间质评,其中血液中心...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3年度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结果。方法对2013年3次CITIC室间质评参评实验室、检测试剂、不正常结果和离群值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度国内共有53家实验室参加了CITIC室间质评,其中血液中心实验室33家、中心血站实验室16家。血清学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所使用试剂中分别有66.03%(173/262)、75.57%(198/262)、64.50%(169/262)和96.02%(217/226)为国产试剂,核酸检测所用试剂中71.08%(59/83)为进口试剂。在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核酸检测中,参评实验室出现不正常或错误结果的频率(以实验室为单位计算)分别为9.72%(14/144)、10.42%(15/144)、15.97%(23/144)、2.50%(3/120)和6.67%(5/75),68.18%(105/154)的参评实验室出现离群值,仅22.73%(35/154)的参评实验室检测结果无任何瑕疵。结论 CITIC项目的开展能较全面地持续监控国内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血液筛查能力。室间质评有助于国内血液筛查实验室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感染 室间质评 HBSAG 抗-HBC 抗-HIV 抗-TP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无过错输血感染风险分担的法理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晔 唐荣智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3期448-450,共3页
2002年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文规定:紧急情况、患者自身原因、科技水平限制、无过错输血感染、不可抗力等6种情形,是主张“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免责事由[1]。那么,无过错输血感染的责任应当如何承担便无法可依了。从过错方面,无... 2002年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文规定:紧急情况、患者自身原因、科技水平限制、无过错输血感染、不可抗力等6种情形,是主张“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免责事由[1]。那么,无过错输血感染的责任应当如何承担便无法可依了。从过错方面,无论是院方还是患者都没有过错,但事实上这一部分的患者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造成了很多患者有病不医、有病难医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讨论,试图寻求一个可行的方法或途径对该现象进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过错 输血感染 风险 法律
下载PDF
田鼠巴贝虫隐性感染鼠再感染、免疫抑制或盲传后的虫密度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蔡玉春 陈韶红 +3 位作者 卢艳 艾琳 杨春利 陈家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观察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隐性感染期小鼠经再感染、免疫抑制或盲传健康小鼠后的外周血红细胞内虫体密度的消长规律。方法取1只感染种鼠的外周血(虫密度为20%),腹腔接种6周龄雌性BALB/c健康小鼠12只,100μl/只,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隐性感染期小鼠经再感染、免疫抑制或盲传健康小鼠后的外周血红细胞内虫体密度的消长规律。方法取1只感染种鼠的外周血(虫密度为20%),腹腔接种6周龄雌性BALB/c健康小鼠12只,100μl/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再感染组、免疫抑制组和盲传组,每组3只。4组感染小鼠连续28 d尾部采血,吉氏染色法观察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并计算红细胞染虫率,构建隐性感染小鼠模型。再感染组隐性感染小鼠再次腹腔接种相同剂量的田鼠巴贝虫感染种鼠血;免疫抑制组隐性感染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只,连续注射5 d;盲传组3只隐性感染小鼠取眼眶血,分别腹腔盲传接种健康雌性BALB/c小鼠各3只,100μl/只。3组小鼠继续尾部采血28 d,镜下计数感染红细胞,计算染虫率,并观察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再感染组、免疫抑制组和盲传组小鼠外周血均于感染后第3天查见田鼠巴贝虫体,第7天红细胞染虫率最高,分别为73.2%、78.0%、76.2%及79.0%,随后染虫率逐渐下降,至第28天外周血镜检阴性,进入隐性感染阶段。再感染组小鼠再次感染后28 d内,每天染虫率均为0。免疫抑制组小鼠在免疫抑制后第2天查见虫体,第12天染虫率再次达到高峰,为65.2%,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2天再次进入隐性感染期。盲传组新感染的9只小鼠在感染后第4天查见虫体,第9~10天染虫率达到高峰,为35.0%~39.0%,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小鼠进入隐性感染阶段。各组感染的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基本一致,染虫初期以小环状体居多;染虫高峰期多见大环状体和长丝状体;有多虫寄生现象。结论田鼠巴贝虫隐性感染期小鼠有带虫免疫现象,并可作为传染源;经免疫抑制后虫体被激化,可出现与首次感染相同的虫体密度消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病 田鼠巴贝虫 隐性感染 输血感染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瑞德 沈默 +2 位作者 蔡雪娇 陈碧乐 孙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4-935,93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明确临床诊断,以预防手术感染及防止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输血的2 3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 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明确临床诊断,以预防手术感染及防止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输血的2 3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 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CV)、艾滋病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IV)以及梅毒试验(TRUST)等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输血前观察组患者HBSAg、TRUST、抗-HCV、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2.89%、0.43%、0.30%、0.2%;输血前患者所检测的4项传染病指标呈现出的阳性率为13.79%,与2100名健康人员阳性率3.52%相比,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4,P<0.01),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率。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也是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输血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指标 输血感染 血清标志物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输血感染损害责任的反思——《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梦 《医学与法学》 2015年第4期41-46,共6页
《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致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判例对输血感染损害责任的认定存在差别。《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由医疗机构和血液提供机构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即准用产品责任,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利益,但也给医... 《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致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判例对输血感染损害责任的认定存在差别。《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由医疗机构和血液提供机构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即准用产品责任,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利益,但也给医院和血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围绕血液及血液制品是否属于产品、医疗机构和血液提供者是否应承担产品责任、患者损害与输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举证责任需如何分配、应当达到何种证明标准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随着医疗改革"医药分家"制度的推行和基于公共医疗机构、血液提供机构的公益性质,针对输血感染致害应按照过错推定原则追究医方的责任;同时,鉴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性,举证责任也应在医患双方之间作出合理分配,不适用一般过错责任举证分配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了设立医疗强制责任险制度和赔偿基金等建议,以期为解决输血感染纠纷寻求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感染 产品责任 过错责任 无过错输血 举证责任
下载PDF
2011-2014年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项目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伍晓菲 贾尧 +5 位作者 黄宇闻 莫琴 张博 邱颖婕 徐忠 王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1-2014年国内实验室通过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项目参加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参比实验室(NRL)血液筛查核酸检测(NAT)室间质评(EQAS)结果。方法对2011-2014年CITIC项目参加全部10次血液NAT筛查NRL EQAS的参评...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1-2014年国内实验室通过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项目参加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参比实验室(NRL)血液筛查核酸检测(NAT)室间质评(EQAS)结果。方法对2011-2014年CITIC项目参加全部10次血液NAT筛查NRL EQAS的参评实验室、检测试剂、不正常结果情况作统计和分析。结果 10次血液NAT筛查EQAS共有33家实验室221次参评,其中78%(172/221)为血液中心实验室、15%(28/221)为中心血站实验室和9%(21/221)为试剂公司实验室。共使用4种试剂检测血清盘234次,分别为Novartis 47%(111/234)、Roche 23%(54/234)、科华12%(27/234)和浩源18%(42/234)。10次EQAS共出现36个不正常结果,包括14个假阴性和22个假阳性。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公司实验室出现不正常结果比例分别为0.27%(23/8 565)、0.22%(3/1 350)和1.06%(10/945),出现不正常结果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8.38%(14/167)、11.54%(3/26)和28.57%(6/21)。Novartis、Roche、科华和浩源试剂检测出现不正常结果比例分别为0.20%(13/6 540)、0.74%(9/1215)、0.79%(10/1 260)和0.22%(4/1 845)。阴性样品和阳性样品出现不正常结果频率分别为0.34%(14/4 092)和0.22%(24/11 140)。CITIC参评实验室出现不正常结果实验室比例为10.75%(23/214),低于NRL其他参评实验的27.11%(202/745)。结论 CITIC参评实验室核酸筛查检测整体水平高于参加NRL EQAS的其他参评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参加EQAS,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输血感染 预防 控制 实验室
下载PDF
全国357家采供血机构医疗纠纷赔偿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萍 张磊 +3 位作者 高勇 孟庆丽 梁晓华 安万新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6期863-866,共4页
目的:调查全国采供血机构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和赔偿情况。方法:向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发放调查表,由各单位填报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输血相关医疗纠纷的赔偿情况。结果:①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共有72个采供血机构报告输... 目的:调查全国采供血机构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和赔偿情况。方法:向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发放调查表,由各单位填报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输血相关医疗纠纷的赔偿情况。结果:①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共有72个采供血机构报告输血医疗纠纷359例,导致赔偿金额9109808元,其中333例(92.8%)为输血传播疾病引起的纠纷。②由丙肝感染257例导致的输血纠纷案例远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输血纠纷(20~30例)。输血医疗纠纷案例数量与采血量呈正相关,全国血液中心发生输血纠纷的案例数占采供血机构的52.4%(139例)。③采血量25吨以上的采供血机构独自承担赔偿责任较多,占43.3%(45例);而采血量25吨以下的采供血机构多小于20%。华北地区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比例较高(73.0%,27例),而西南地区采供血机构独自承担赔偿责任比例较高(71.4%,10例)。总体上三分之二的案例是由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赔偿责任。④输血纠纷案例中,91.1%(284例)的案例判定采供血机构无过错,但是其中46.2%(144例)的案例结果判采供血机构无过错赔偿,累计数额达6936943元,占全部赔偿数额的76.1%(6936943元)。华北地区20.4%的案例、中南地区25.9%的案例判决采供血机构过错侵权或推定过错侵权,进行赔偿,其他各地这类裁决均低于10%。结论:输血医疗纠纷最常见原因为输血后丙肝感染;三分之二输血纠纷案例由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赔偿责任;91.1%输血纠纷案例判定采供血机构无过错,但是近半数需进行无过错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风险 输血感染 纠纷 采供血机构
原文传递
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研究
11
作者 秦远 《医学与法学》 2023年第2期68-74,共7页
就输血感染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困难问题,法律规定并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司法实务中的具体认定情况则表明,传统的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并不能解决该类侵权责任的证明困境,而因果关系推定规则才是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必然选择;且从比... 就输血感染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困难问题,法律规定并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司法实务中的具体认定情况则表明,传统的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并不能解决该类侵权责任的证明困境,而因果关系推定规则才是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必然选择;且从比较法角度言,因果关系推定规则较域外其他认定规则更有优势,也更加适应我国的法律土壤。故从立法角度与司法实践层面,都应推进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客观化输血感染侵权所依据的经验法则盖然性,发挥指导案例的司法指引作用,以破解当下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感染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推定规则
下载PDF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缪希莉 高贵民 +1 位作者 徐瑞 江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00例输血前患者,采用化学发...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00例输血前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输血前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指标;采用TRUST和TPPA方法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指标,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交叉感染率以及不同年份阳性率。结果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为10.40%,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36%;不同年份间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最多为45例占44.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为30例占29.41%。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医院感染,避免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检测 患者输血感染
原文传递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郁玲 俞北伟 +3 位作者 刘秋菊 李月 郑琳 程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063-3065,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医院拟接受输血1 3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医院拟接受输血1 3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检测,以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中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21.69%,其次为HBsAg占10.85%。患者存在2种或3种重叠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b+HBeAb的重叠感染模式所占比例最高共26例占2.00%,其次为HBsAg+HBsAb+HBcAb的重叠感染模式,共24例占1.85%。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血前7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发现潜在疾病,还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 输血感染 影响
原文传递
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丽莎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前,无过错输血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该感染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更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输血安全和输血感染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于我国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无过... 目前,无过错输血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该感染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更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输血安全和输血感染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于我国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无过错输血感染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建立健全相应保险和输血风险基金等制度,切实保护无过错输血感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过错输血感染 过错原则 公平原则 无过错原则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6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国光 巫善明 +6 位作者 周霞秋 张清波 康来仪 周晓明 蒋音 戚勋 任晓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分析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检测HCVRNA载量,ELISA检测抗-HCV,分析输血后HCV感染者的年龄、原发病因、暴露年份、输血成分与输血量、潜伏期、肝功能损害和腹部超声图像改变等。结果578例感染者中... 目的分析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检测HCVRNA载量,ELISA检测抗-HCV,分析输血后HCV感染者的年龄、原发病因、暴露年份、输血成分与输血量、潜伏期、肝功能损害和腹部超声图像改变等。结果578例感染者中有525例(90.8%)HCVRNA载量≥3.0log10 copy/ml(M=6.10log10copy/ml),其中19.2%病例为3.0~4.0log10copy/ml、66.1%为5.0—6.0log10copy/m1,仪14.7%病例≥7.0log10copy/ml。HCVRNA定性阳性率为81.5%(44/54),HCV基凶型主要为1型,抗-HCV阳性率达99.8%(636/637),其阳性敏感率高于HCVRNA定量和定性检测(均为P=0.000)。输血后HCV感染以40~60岁年龄段多见,85.7%病例的暴露时间为1990—1994年,10%以上的感染者中基础疾病为妇产科、骨科疾病和胃肠道出血,79.9%的病例为输入全血者,输血至临床诊断时间平均(8.5±5.5)年;90.1%感染者有肝功能损害,多数病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水平≤5×ULN,而血清总胆红素升高、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5×ULN水平者临床表现较多(P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9);8.9%感染者腹部超声显示有肝硬化改变,但多见于感染期〉5年者。结论输血后HCV感染主要集中于1990—1994年,成年人患病率较高,常伴有肝功能损害,感染期〉5年者肝硬化发生率较高,HCV基因型主要为1型,血清HCVRNA载量多为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输血后感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麻醉后预存自体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威 寇伯龙 +1 位作者 剧容森 吕厚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后即刻采集自体血,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回输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对33例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麻醉后即刻采集自体血400ml,于术后回输。观察采血时患者血压变化、术后12、24及72h血常规、伤口引流及感... 目的探讨麻醉后即刻采集自体血,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回输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对33例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麻醉后即刻采集自体血400ml,于术后回输。观察采血时患者血压变化、术后12、24及72h血常规、伤口引流及感染情况。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33~81岁,平均62.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2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单髋关节置换20例,双髋关节置换1例;单膝关节置换6例,双膝关节置换5例;单髋关节翻修术1例。结果采血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术后回输血200~1150ml,平均650ml。其中21例单髋关节置换患者仅回输预存自体血;6例单膝关节置换患者回输预存自体血后又将引流血回输;5例双膝及1例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除用预存自体血和引流血回输外,因术后出血较多,输入异体血400ml。术后血红蛋白68~102g/L,平均88g/L;红细胞压积20.5%~31.5%,平均2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伤口无感染、下肢静脉无血栓发生。6例输入异体血的患者,输血后2例出现寒战、皮肤骚痒等过敏反应,予地塞米松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对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预存自体血供术后回输,可减少术后输入异体血带来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感染 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
下载PDF
郑州地区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建华 王艺芳 张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7-84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的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反馈结果,及时找出实验室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高血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2011-2014年参加CITIC的血清学检测...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的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反馈结果,及时找出实验室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高血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2011-2014年参加CITIC的血清学检测和2013-2014年参加CITIC的病毒核酸检测EQA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EQAS血清学检测中,4项指标结果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3年,抗-HCV结果出现2个假阳性,HBs Ag结果出现1个离群值,HIV Ag-Ab结果出现3个离群值和1个不正常结果;2014年,HIVAg-Ab结果出现4个不正常结果;梅毒抗体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3-2014年的血清学检测EQAS离群值及不正常结果率分别为9.33%、5.33%,与2011-2012年结果相比有所增加。在NAT EQAS结果中:2013年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4年EQAS核酸检测结果离群值和不正常结果率为4.44%。结论参加CITIC EQAS可以发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很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确定检测试剂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提高血液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C 室间质评 血液筛查 数据分析
下载PDF
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明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0,共5页
目前对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的讨论大多局限在法律技术层面,即通过对"产品"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探讨,分析输血感染责任是否属于产品责任范畴,从而实现对相应侵权归责原则的论证。然而即使承认血液及血液衍生品是产品,血站和医... 目前对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的讨论大多局限在法律技术层面,即通过对"产品"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探讨,分析输血感染责任是否属于产品责任范畴,从而实现对相应侵权归责原则的论证。然而即使承认血液及血液衍生品是产品,血站和医院仍可依据"发展风险抗辩"而免于承担无过错责任。决定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的关键应当是: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内,通过对输血感染风险的合理分配,实现相应的社会政策目标。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对输血感染适用无过错责任更符合相应政策目标,且能够与现行侵权责任法体系平滑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感染 产品责任 侵权责任法 无过错责任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国新 王波玲 +5 位作者 李彬 郭伟鹏 阚丽娜 赵俊林 朱俊雨 沈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分析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不同献血方式与输血风险的关系,为建立乌鲁木齐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2002年1月-2003年12月63935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分析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不同献血方式与输血风险的关系,为建立乌鲁木齐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2002年1月-2003年12月63935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户口所在地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并比较不同献血方式、不同献血量、不同献血次数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男、女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66%、3.4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吾尔、回、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3.91%、3.47%、4.45%、3.84%、3.83%,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2、2003年自愿献血分别占47.64%、71.46%,2003年高于2002年(P〈0.05);计划、自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73%、3.82%,计划献血者明显高于自愿献血者(P〈0.05);献200ml、400ml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28%、3.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1、2、≥3次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30%、3.93%、3.62%,献血3次以上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低于献血1次和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实行血液集中检测、改进血液检测方法、加强临床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感染病毒 安全血液
下载PDF
医疗意外险赔偿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分析——以无过错输血感染HIV的医疗损害赔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荣 《医学与法学》 2020年第4期81-83,共3页
对无过错输血感染HIV的医疗纠纷案件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我国法院多有争议。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有其局限性,公平责任原则也应回归为民事赔偿标准;医疗意外险的赔偿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将为解决医疗意外所致损害提供新的救济渠... 对无过错输血感染HIV的医疗纠纷案件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我国法院多有争议。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有其局限性,公平责任原则也应回归为民事赔偿标准;医疗意外险的赔偿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将为解决医疗意外所致损害提供新的救济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意外险 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输血感染 过错责任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