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20
1
作者 杨宝成 孔令魁 +2 位作者 邵超鹏 熊文 周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成分血中红细... 目的了解深圳市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66.44%、24.65%、97.97%和61.29%;各大科室中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54%、51.85%、98.86%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50.22%、19.86%、89.58%和42.86%;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47.05%和51.17%。结论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输血 输血指征 输血适应证 病历调查
下载PDF
DRGs数据在医院临床输血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宫济武 刘燕明 杨培蔚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6-870,共5页
目的利用DRGs数据中输血相关资料分析,以期建立有公信力的临床用血评价体系,加强对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管理。方法采用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资料,用EXCEL数据库对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数据的输血人数、医院名称、医院类别、医院级别、DRG... 目的利用DRGs数据中输血相关资料分析,以期建立有公信力的临床用血评价体系,加强对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管理。方法采用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资料,用EXCEL数据库对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数据的输血人数、医院名称、医院类别、医院级别、DRGS编号及名称、输血人次、输血量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统计北京市医疗机构患者用血比例、用血患者例均用量、医院用血数量分布及排序、DRGs用血分布及排序、单一DRGs在各医院间用血排序及分布、医院不同年度用血量增长及主要用血疾病组。结论利用DRGs可有效地对临床用血指征控制效果及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提供有公信力的管理手段,同时可为政策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相关组 输血管理 输血指征 输血评价
原文传递
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媛媛 王海莺 +8 位作者 祝胜美 黄长顺 李军 楼静芝 彭丛斌 杜光生 汪卫星 孙建良 严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894-897,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状况,为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提供数据。方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编制调研登记表。调查浙江省9家综合性三甲医院2007年围术期输血患者的病例,分析用血指征的符合情况,统计术中和术后72... 目的了解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状况,为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提供数据。方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编制调研登记表。调查浙江省9家综合性三甲医院2007年围术期输血患者的病例,分析用血指征的符合情况,统计术中和术后72h不同类型手术患者各血液成分的输注量和各血液成分使用的不合理率,对数据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19102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达到99.3%,但是,有8251次红细胞输注和176次全血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44.1%的围术期用血是麻醉医生或者手术医生仅根据临床经验而实施的行为,其中包括了603例输血患者术后72h内仍没有复查Het或者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患者进行合理与否的判断,红细胞和全血输注的不合理率均为39.2%,主要原因是输注指征过宽,血小板输注不合理率为43.7%,主要是未达到输血指征时输注或者输注血小板量不足1个治疗量。结论尽管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的成分输血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输血现象,急需引起各家医疗机构重视,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和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输血指征 合理用血
原文传递
少量出血患者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晗歌 张志永 +1 位作者 黄宇光 虞雪融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且预计出血量〈20%血容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回输组输注回收自体血,对照组给予等量胶体液。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随访并比较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体温、不适主诉、切口愈合、下地行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共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回输组和对照组各19例。回输组术后0.5 h和术后1 d的Hb均高于术中水平[分别为(116.5±10.7)、(115.4±12.3)、(106.6±12.6)g/L;P=0.001,P=0.004],而对照组术后Hb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0.5 h乳酸高于术前[(2.5±1.0)mmol/L比(1.3±0.6)mmol/L,P=0.016],而回输组术后乳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成人患者少量出血手术中使用IAT,对术后早期组织氧合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术后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输血指征 组织氧合
下载PDF
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输血策略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静 陈要朋 尹晓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长期反复输血的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易产生同种抗体。该文对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输血指征、反复输血致同种免疫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总结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的特征及输血策略。
关键词 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 诊断标准 输血指征 输血策略
下载PDF
大量失血患者合理使用血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嘉 何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979-2980,2982,共3页
[目的]研究根据现代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适应症标准合理使用血浆对大量失血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2006年失血量达30%以上的大量失血患者,根据是否采用现代FFP输注适应症标准分为非控制组(79例)和控制组(86例),回... [目的]研究根据现代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适应症标准合理使用血浆对大量失血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2006年失血量达30%以上的大量失血患者,根据是否采用现代FFP输注适应症标准分为非控制组(79例)和控制组(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非控制组人均用血量(24.4±10.4)u,其中64例输注FFP,人均FFP用量(6.4±4.5)u,人均RBC用量(23.1±11.4)u;控制组人均用血量(21.5±8.4)u,其中22例输注FFP,人均FFP用量(11.8±3.2)u,人均RBC用量(17.8±8.2)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排除死亡病例)出院前Hb、Plt、PT、APTT、Alb水平均恢复正常;非控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感染率36.7%;控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感染率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控制组死亡率7.6%;控制组死亡率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现代FFP输注适应症标准合理使用FFP,不仅直接减少FFP用量,而且由于有效纠正了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从而减少了红细胞制品用量,并显著降低大量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失血 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适应症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病情监测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杨 何宇林 +2 位作者 杨春晨 戎瑞明 章怿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13-42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Sonoclot分析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凝血功能监测、病情评估及输血预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同时进行了Sonoclot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常... 目的探讨应用Sonoclot分析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凝血功能监测、病情评估及输血预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同时进行了Sonoclot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常规凝血试验、肝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并进行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APACHE Ⅱ)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95例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APACHE Ⅱ和MELD评分数值,将受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对比分析Sonoclot分析参数在各组中的水平。按有无输血,将纳入研究的95例受者分为输血组(31例)和未输血组(64例),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进行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比值、国际化标准比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279 1,P=0.006 2;r=0.280 2,P=0.006 5;r=0.3,P=0.003 5;r=0.642 8,P<0.000 1;r=0.452 8,P<0.000 1;r=0.377 6,P=0.002;r=0.349 6,P=0.000 6;r=0.271 4,P=0.018 3),与血小板计数、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凝固角(α角)呈负相关(r=-0.339 1,P=0.000 8;r=-0.573 3,P<0.000 1;r=-0.656 3,P<0.000 1;r=-0.632 6,P<0.000 1)。凝血速率(clot rate,CR)与MA、CI、α角、ALT呈正相关(r=0.466 8,P=0.000 6;r=0.482 7,P=0.000 4;r=0.514 8,P=0.000 1;r=0.229 2,P=0.027 1),与R值、K值呈负相关(r=-0.366 9,P=0.010 3;r=-0.356 9,P=0.011 0)。血小板功能(platelet function,PF)值与血小板计数、MA、CI、α角、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0.481 9,P<0.000 1;r=0.630 7,P<0.000 1;r=0.623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凝血功能检测 输血指征
原文传递
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林伯 曾群娟 徐煜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2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监护患者1500例,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750例,Hb<100 g/L开放性输血者为对照组,Hb<70 g/L限制性输血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MODS评分的(16...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监护患者1500例,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750例,Hb<100 g/L开放性输血者为对照组,Hb<70 g/L限制性输血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MODS评分的(16.23±4.96)分与住院期间Hb含量(8.03±0.6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8±6.24)分、(10.85±0.74)mg/L,且重症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55岁者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监护患者时,当患者Hb降到70 g/L时输入红细胞,且将血红蛋白的浓度控制在70~90 g/L,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指征 重症监护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控制非适应证输血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嘉 何屹 赵欣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研究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对临床输血合理性的影响,探讨提高临床输血合理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前(2005年)和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后(2006年)临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及使用血液成分构成比的变化。结果2005年和200... 目的研究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对临床输血合理性的影响,探讨提高临床输血合理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前(2005年)和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后(2006年)临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及使用血液成分构成比的变化。结果2005年和2006年临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66.6%和89.7%,P<0.05;红细胞使用率分别为34.9%和45.8%,P<0.05;血浆使用率分别为41.9%和26.6%,P<0.05。结论控制非适应证输血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合理输血 输血适应证
原文传递
以一种整体、动态观评估及评价红细胞输注的指征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一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红细胞输注发挥供氧功能涉及外源氧的供给、红细胞与氧的结合、携带氧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输、氧从红细胞中被释放及组织细胞摄取氧的连续过程。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都将影响红细胞氧供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以一种整体动态观围绕... 红细胞输注发挥供氧功能涉及外源氧的供给、红细胞与氧的结合、携带氧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输、氧从红细胞中被释放及组织细胞摄取氧的连续过程。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都将影响红细胞氧供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以一种整体动态观围绕上述过程来进行红细胞输血指征及输血后疗效的评估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输血指征 输血疗效
下载PDF
某综合性医院冰冻血浆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进才 江利敏 +4 位作者 罗辉 尹艳丹 余洁玲 李文忠 叶长钦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8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对某综合性医院临床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合理性,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提出的FP输注规范,查阅近半年内的全部FP输注病历,逐份分析其FP使用的合理性,并进行归类统... 目的对某综合性医院临床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合理性,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提出的FP输注规范,查阅近半年内的全部FP输注病历,逐份分析其FP使用的合理性,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有257人次输注FP88000ml,同期血浆与红细胞的输注比例为1∶2.58;全院FP输注总合理率为69.6%,其中手术科室为50.3%,非手术科室为95.5%。FP不合理输注的原因依次为:治疗低蛋白血症、用于扩容、无指征输注或目的不明确、与红细胞搭配输注等。FP使用量较大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科、烧伤科,分别占全院FP使用量的46.2%、19.4%、12.7%,合理使用率分别为87.3%、100.0%、9.3%。全院血浆输注剂量不足率为64.2%,其中手术科室为32.4%,非手术科室为86.7%。结论临床FP的使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诸多问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FP使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浆 适应症 输血指南 病历调查
原文传递
我国部分地区用血合理性评价系统综述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彪 姜晶梅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2-626,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2000年颁布至今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现状及相关研究情况。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临床用血合理性评价的文章,对10年来我国用血合理性进行概括分析。结果入选的35篇文献中,合理性... 目的了解《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2000年颁布至今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现状及相关研究情况。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临床用血合理性评价的文章,对10年来我国用血合理性进行概括分析。结果入选的35篇文献中,合理性评价主要从用血量、输血例次和病历数3个方面进行。总体来看,血小板合理用血率最高,血浆合理用血率最低;非手术科室合理用血率高于手术科室;三级医院合理用血率高于二级及以下医院。用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无指征输血。结论当前我国合理用血率较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血液使用的管理与审批,在全民中进行合理用血的宣教,共同推动输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血 输血指征 用血合理性评价
原文传递
产科成分用血现状调查与用血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丹 杨宝成 +3 位作者 朱为刚 卢亮 熊文 孔令魁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了解某市产科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和无指征用血原因分析。方法对本市2006年9家医院产科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阅输血病例共计400例,接受红细胞(RBC)、血浆、冷沉淀和/或血小板输注(1例患者可能同时输用多种成分)的... 目的了解某市产科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和无指征用血原因分析。方法对本市2006年9家医院产科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阅输血病例共计400例,接受红细胞(RBC)、血浆、冷沉淀和/或血小板输注(1例患者可能同时输用多种成分)的病例百分比分别为93.3%、35.5%、6.8%和8.0%,各成分血用量分别占总用量的49.5%、25.0%、10.9%和14.6%。合理用血状况的分析显示,各成分输血病例符合指征率分别为64.34%、19.01%、51.85%和81.25%。血浆循证输注的人均用量为23.4 U,而无指征的人均用量仅为2 U。结论产科的临床输血以RBC成分为主,血浆安慰性输注的现象普遍,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成分血 输血指征
下载PDF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应连 宋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外科围术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中的标准,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医师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外科围术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中的标准,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医师临床经验决定输血Hb水平,通常在7~10g/dL。观察组采用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比较2组术后24h Hb水平、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量、输注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Hb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拆线时间早于对照组,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量少于对照组,输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具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输血指征评分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指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国清 宋景姿 黄宏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在血红蛋白(Hb)<70 g/L...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在血红蛋白(Hb)<70 g/L时实施输血治疗,试验组在Hb<100 g/L时实施输血治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贫血纠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贫血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符合输血指征的条件下接受输血干预,能够较快促进其贫血体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围术期 输血指征
下载PDF
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管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睿 孟馥芬 +1 位作者 刘亚华 王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科系统的合理用血比例不足半数,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急性大失血,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患者术中用血情况,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非急诊手...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科系统的合理用血比例不足半数,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急性大失血,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患者术中用血情况,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非急诊手术并输注异体血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分析术中各科室用血合理性。结果:共纳入299例肿瘤患者,成分输血率为100%,红细胞合理性输注比例为91.8%,血浆合理性输注比例为85.0%。妇科、胃肠外科、骨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红细胞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88.9%、91.8%、94.3%、96.3%、91.6%、100%和81.3%,血浆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86.2%、71.8%、96.4%、78.4%、100%、100%和87.5%。结论:术中成分输血虽开展良好,但仍存在术中不合理输血现象,需对医务人员加强临床输血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输血 输血指征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分析
17
作者 赵玲芝 夏彩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玉溪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0例。两组围术期均给予输血治疗,其中对照组以血红蛋...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玉溪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0例。两组围术期均给予输血治疗,其中对照组以血红蛋白<70 g/L为输血指征,研究组以血红蛋白<100 g/L为输血指征。比较两组输血效果、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纠正、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贫血纠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红蛋白<100 g/L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指征,能发挥更加显著的输血作用,并提高输血安全性,促进患者贫血体征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围手术期 输血指征
下载PDF
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输血指征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赵清源 胡强夫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优化输血指征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择期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78例,最终顺利实施搭桥54例。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输血与否分为A组(Hb 60~120 g/L,输血),B组(Hb>120 g/L,输血),C组(... 目的探讨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优化输血指征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择期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78例,最终顺利实施搭桥54例。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输血与否分为A组(Hb 60~120 g/L,输血),B组(Hb>120 g/L,输血),C组(Hb>120 g/L,不输血)。选取旁路移植前(T1)、清醒拔管30 min(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7天(T4)为观察点。结果(1)T1~T3时点3组颞浅动脉(STA)主干血流最大速度(Vmax)、最小速度(Vmin)、平均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内径(ID)有差别(F值分别为10.877、16.396、19.723、9.683及16.348,P值均为0.000);(2)3组间比较,Vmin有差别(F=3.237,P=0.047)、RI有差别(F=3.818,P=0.029),但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3)3组Vmax、Vmin、Vm、RI及ID变化趋势无差别(均P>0.05);(4)与T1时点相比,3组患者T4时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增高(P <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降低(P <0.05);(5)3组T1、T4时点HCT、Hb均有差异(P <0.05)。T4时点B、C组患者HCT、Hb较T1时点降低(P <0.05);T4时点A、B组之间相比,B组患者HCT、Hb增高(P <0.05);T4时点B、C组之间相比,C组患者HCT、Hb增高(P <0.05)。结论烟雾病合并贫血患者血运重建期间,输血治疗对提高脑部血流量和改善脑氧供有促进作用;未合并贫血患者其输血指征取决于烟雾病病理解剖所致脑缺血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输血指征 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 S100Β蛋白
下载PDF
898例临床输血病历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福苏 陈进凡 李萍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随机抽查已输血病历,分析不合理输血原因,以提高临床合理输血水平。方法:查阅某三甲中医院2014年1月以来输血病历898份,以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南为标准,统计分析输血的合理性。结果:1)全血、血小板、成分血... 目的:随机抽查已输血病历,分析不合理输血原因,以提高临床合理输血水平。方法:查阅某三甲中医院2014年1月以来输血病历898份,以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南为标准,统计分析输血的合理性。结果:1)全血、血小板、成分血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符合合理性输血比例分别为:66.4%、61.8%、72.5%、40.6%;2)骨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71.3%、82.6%、64.7%、48.6%;3)内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86.8%、84.8%、76.5%、55.6%;4)外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46.7%、57.8%、47.7%、40.4%;5)不合理输血中输"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为38.5%、4.8%;6)全年医院全血输血量为12 800 m L,悬浮红细胞9 416υ,血浆为1 964 000 m L,成分输血率占98.8%。结论:成分输血得到全面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较好;外科系统、骨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情况有待提高,血浆输注过多造成血浆资源浪费,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输血指征 输血适应症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法完善临床输血病程记录管理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晨芳 陈蕾 +1 位作者 张叶峰 沈宇泓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戴明循环法(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对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进行改进及改进成效。方法检查嘉兴市第二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8月临床输血病程记录,研究应用PDCA循环法对输血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率、内科患者输血前血... 目的研究应用戴明循环法(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对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进行改进及改进成效。方法检查嘉兴市第二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8月临床输血病程记录,研究应用PDCA循环法对输血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率、内科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值和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规范率的影响。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对输血病程记录改进后,输血前实验室指标检测率由90.25%提高到了97.80%,输血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率由77.75%提高到了9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内科患者红细胞输血指征血红蛋白均值由(61.69±12.38)g/L降到了(58.52±10.0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输血病历规范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采取PDCA循环法对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进行改进,可有效提高病程记录的规范率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率,进而提升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病程记录 临床输血 管理制度 合理用血 输血指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