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法传统与良法善治 被引量:17
1
作者 俞荣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130,共4页
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礼法法系,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礼法文化,中华礼法传统中蕴含着"良法善治"和现代法治的文化营养。我国法学和法制正面临着革命性的转型,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借鉴礼法传统智慧。
关键词 中华法系 礼法传统 良法善治 法制转型 法治中国
下载PDF
近代中国刑事上诉制度的生成及展开 被引量:6
2
作者 胡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4-208,共15页
清末民初法制改革中,中国古代上控制度被来自西方的近代上诉制度所取代。上控和上诉的首要制度目的均是平反冤狱、保证司法公正。二者在制度内容、功能和理念上的相似性,为清末法律移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上诉制度在近代中国得以顺利生... 清末民初法制改革中,中国古代上控制度被来自西方的近代上诉制度所取代。上控和上诉的首要制度目的均是平反冤狱、保证司法公正。二者在制度内容、功能和理念上的相似性,为清末法律移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上诉制度在近代中国得以顺利生成。但上控和上诉是分别镶嵌在传统和现代的两种异质型制度,上控的重心在行政控制,上诉则围绕案件事实及规则适用展开。立法上,上控所承载的社会控制、治理信息传递、督察官员等功能被剥离,新的上诉制度则被赋予了统一法律适用、终结裁判、保护被告人权利等现代司法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围绕是否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判决确定性、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上诉期限等问题,民初产生了一系列纷争。采用比较历史法律方法研究这些在当前司法中仍时有显现的问题,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当前司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控 上诉 法制转型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论第三方监管的引入与网络治理的法治转型——从威权管制到公私合作 被引量:3
3
作者 钟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政府作为网络治理的单一主体面临着双重困境,即横向上执法资源数量不足,纵向上专业技术水平滞后。因此,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先进等优点的第三方监管被引入到网络治理中。在法经济学成本——收益范式的分析下,第三方监管一方面能够降低政... 政府作为网络治理的单一主体面临着双重困境,即横向上执法资源数量不足,纵向上专业技术水平滞后。因此,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先进等优点的第三方监管被引入到网络治理中。在法经济学成本——收益范式的分析下,第三方监管一方面能够降低政府、被规制者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各方利益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匹配性、独立性和可追责性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制度构建中应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完善,完成网络治理由政府威权管制到公私合作的法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监管 网络治理 法治转型 政府规制 公私合作
下载PDF
传统权利的去精神化境遇:民国坟产纠纷的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昕杰 毛春雨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5期122-133,共12页
传统中国法律对坟产不同于其他财产的精神性权益给予了特殊保护。在以西方法律为移植对象的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法律中的坟产规范开始了“去精神化”转变,逐渐向一般财产趋同。不过在民国时期基层坟产纠纷中,地方民众仍主要诉求坟产... 传统中国法律对坟产不同于其他财产的精神性权益给予了特殊保护。在以西方法律为移植对象的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法律中的坟产规范开始了“去精神化”转变,逐渐向一般财产趋同。不过在民国时期基层坟产纠纷中,地方民众仍主要诉求坟产的精神性权益。这一立法与社会的脱离在司法运行中表现出来的,是代表西方法律观念的司法官与承袭传统文化习俗的当事人之间的司法预期不同。由于基层民众仍秉持着对坟产的精神性权益诉求,法律上的中西文化冲突就转为中央立法与地方司法的冲突,在司法过程中表现为司法官与当事人的价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产纠纷 精神性权益 民国时期 法律近代化 中西文化冲突
下载PDF
迈向新文科的法学教育范式三重定向
5
作者 杜辉 《法学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41-62,共22页
面向新文科的法学教育范式创新分别指向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人才体系的复杂变革,表征为价值性、科学性与融合性三重定向。价值性定向主要是完成价值秩序和话语体系塑造的目标,着眼于如何构建当代全球秩序安全稳健发展的价值... 面向新文科的法学教育范式创新分别指向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人才体系的复杂变革,表征为价值性、科学性与融合性三重定向。价值性定向主要是完成价值秩序和话语体系塑造的目标,着眼于如何构建当代全球秩序安全稳健发展的价值准则,提炼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正当性价值准则以及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价值体系。科学性定向聚焦于如何面向中国、面向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成和深化法学知识体系,关系到法学教育创新的知识论问题。融合性定向则从形式上体现出新文科对于学科结构、方法思维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要求,推进问题导向的科际整合和以集群化学科、融合性方法解决特定问题的功能优化。面对这些新的体系变革需求,中国法学教育范式转型应从宏观层面强化价值引领,从中观层面科学构建现代法学教育的主体内容,从微观层面系统精细地落实法学教育改革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范式 价值秩序 知识体系 学科融合
下载PDF
论清朝末年法制变革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法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如何衔接、并轨,晚清曾出现了张之洞、沈家本两种不同的变法模式。从宏观看,沈家本模式代表了中国法律发展演进的主流方向,而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人士的主张亦不容忽视。... 法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如何衔接、并轨,晚清曾出现了张之洞、沈家本两种不同的变法模式。从宏观看,沈家本模式代表了中国法律发展演进的主流方向,而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人士的主张亦不容忽视。正视并充分估量法制变革的难点与阻力,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法制变革,实为清末法制变革的上上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变革模式 中律为本 沈家本 张之洞 晚清新政
下载PDF
晚清法制变革中的法官考选制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6,共6页
清末中国首次进行了法官资格考试,从制度上规范了新型司法人员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标准,体现了全方位引入西方司法体制的特点。清末法官资格考试在制度的提出,实施过程上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清朝晚期 法制变革 法官选拔 考试制度 资格考试
下载PDF
金融转型与制度创新
8
作者 王芳 《未来与发展》 2013年第4期8-11,共4页
金融转型是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金融转型目标是金融组织多元化、金融工具优化、市场机制健全。为此,在模仿基础上建立的中国金融法律制度应转向创新,形成符合金融转型与发展的内在逻辑的金融主体、交易、监管与调控法... 金融转型是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金融转型目标是金融组织多元化、金融工具优化、市场机制健全。为此,在模仿基础上建立的中国金融法律制度应转向创新,形成符合金融转型与发展的内在逻辑的金融主体、交易、监管与调控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转型 法律制度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