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俞丹 王宇 +1 位作者 毛英杰 何福明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区域,常用的解决办法为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不适感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区域,常用的解决办法为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不适感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早期应用常伴有同期植骨,但由于骨替代材料存在感染、低吸收率及引发上颌窦再气化等风险,近些年来临床上开始主张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时不再植骨。目前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骨与不植骨的愈合状况和临床疗效等方面都有较多的研究报道。本文就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否需要同期植骨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种植体 植骨材料
下载PDF
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率 陈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CT,测量植骨区骨量变化及上颌窦假性囊肿变化。结果:全部手术中无囊肿破裂和上颌窦黏膜穿孔,愈合期种植体骨结合良好,随访期无种植体脱落。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为(6.85±1.07)mm.术中提升高度为(6.93±2.07)mm。术后窦底提升高度(GBH)为(13.88±1.87)mm、1年后骨愈合后窦嵴距(GSH-1)(12.76±2.03)mm。随访期内,囊肿增大3例,基本不变3例,减小5例,消失3例。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穿上颌窦顶入路 上颌窦底提升 假性囊肿
下载PDF
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的成骨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添荣 陈玉英 +1 位作者 许香娜 林毅 《口腔生物医学》 202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8例不植骨的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植入种植体52枚,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拍摄的锥束状CT进行评估及数据分...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8例不植骨的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植入种植体52枚,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拍摄的锥束状CT进行评估及数据分析,分析新骨生成与上颌窦内外侧径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上颌窦宽度为(16.07±4.17)mm,平均剩余骨高度为(6.42±1.17)mm,术中平均提升高度为(4.34±0.93)mm,术后6个月平均新骨生成量为(1.06±0.57)mm,新骨生成与上颌窦宽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的术式中,上颌窦内外侧径会影响最终窦内成骨的高度,较小的上颌窦宽度有利新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内提升 不植骨 窦内成骨
下载PDF
Two-stage transcrestal sinus floor elevation-insight into replantation: Six case reports
4
作者 Zhe-Zhen Lin Dong-Qian Xu +2 位作者 Zhang-Yan Ye Ge-Ge Wang Xi Di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0期2386-2393,共8页
BACKGROUND Transcrestal sinus floor elevation(TSF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oral clinic when the residual bone height(RBH)exceeds 5 mm.However,when there is insufficient RBH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two-stage TSFE ... BACKGROUND Transcrestal sinus floor elevation(TSF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oral clinic when the residual bone height(RBH)exceeds 5 mm.However,when there is insufficient RBH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two-stage TSFE may be an option.CASE SUMMA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wo-stage TSFE.Six patients had osseointegration failure after TSFE.For the first-stage surgery,we restricted the vertical bone augment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At the second-stage surgery,the increased RBH was 3.28±1.55 mm,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surgery.Five implants functioned successfully on schedule,but one implant failed again during the healing period.A third surgery was performed,and the implant functioned successfully.CONCLUSION When RBH was less than 5 mm,two or more procedures of TSFE might result in a higher RB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estal sinus floor elevation Dental implant TWO-STAGE REPLANTATION FAILURE Case report
下载PDF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方 范震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处理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65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3个植入位点。上颌窦底下方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2~9mm。其中,30例剩余骨高度为5~9mm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处理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65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3个植入位点。上颌窦底下方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2~9mm。其中,30例剩余骨高度为5~9mm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35例剩余骨高度为2~5mm的患者,行侧壁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随访9-30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4.43mm(2.22~5.47mm);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5.95mm(4.16~12.85mm)。103个种植位点中仅2例在术中发现黏膜穿孔,1例在戴牙后3个月出现种植体松动,其余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存留率为99%。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有效促进上颌窦内成骨,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高度,超声骨刀及外提升术中小开窗术式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 上颌窦底外提升术 超声骨刀
下载PDF
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楚德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Chu Deguo Osteotome)及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初步评价该新型骨凿及术式应用于剩余牙槽骨高度〈6m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患者6名(21-57岁,平均37.17±12.9...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Chu Deguo Osteotome)及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初步评价该新型骨凿及术式应用于剩余牙槽骨高度〈6m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患者6名(21-57岁,平均37.17±12.92岁),术前CBCT测量种植位点剩余牙槽骨高度。应用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底提升后的空间内植入Bio-Oss骨粉,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曲面体层放射片或CBCT对上颌窦底提升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剩余牙槽骨高度2.90-5.99mm,平均4.55±1.15mm。6名患者7个上颌窦提升位点同期植入种植体6颗,延期植入1颗。植入种植体长度平均11.42±0.20mm。上颌窦底提升高度8.58-12.69mm,平均10.38±1.44mm。术后曲面体层放射片或CBCT显示所有种植位点上颌窦底提升区域均形成一外形连续界限清晰的"帐篷状"隆起,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结论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及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可应用于剩余牙槽骨高度〈6mm患者。与传统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比较,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对上颌窦底黏膜提升面积大、提升幅度高、创伤小、更安全等优点,就提升幅度而言可以达到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骨凿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 剩余牙槽骨高度
原文传递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骨替代材料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泽溪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对比经牙槽嵴进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使用或不使用骨替代材料的临床效果及义齿功能的使用情况。方法:2013-01—2014-09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共57例、73枚种植体... 目的:对比经牙槽嵴进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使用或不使用骨替代材料的临床效果及义齿功能的使用情况。方法:2013-01—2014-09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共57例、73枚种植体。其中23例、34枚种植体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使用骨替代材料。34例、39枚种植体在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未使用骨的替代材料。分别在术后3、10 d,义齿负载后6~18个月进行随访。通过临床观察和CBCT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种植术后软硬组织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获得患者满意度。结果:经牙槽嵴顶提升同期植入骨替代材料的研究组可用骨高度为2.01~7.53 mm,平均值(5.62±1.61)mm,平均提升高度为(7.30±1.95)mm;未植入骨替代材料的研究组可用骨高度为3.98~9.24 mm,平均值(6.29±1.47mm),平均提升高度为(3.33±1.27)mm。术后经植入骨替代材料的25名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软组织红肿,占34.78%;未植入骨替代材料的34名患者中仅3例患者出现术区软组织红肿,占17.65%。两组患者均无面部肿胀、术区软组织红肿及愈合不良等情况。未植入骨替代材料组患者的满意度度平均值为7.29,较同期植入骨替代材料组患者的满意度5.61相比更高。义齿负载6个月以上,两组的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探诊深度值以及种植体周骨组织吸收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无论是否使用骨替代材料,在影像学检查中上颌窦内均可见新骨形成。与使用骨替代材料相比,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不使用骨替代材料,患者的术后反应小,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增量技术 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种植
下载PDF
上颌窦黏膜囊肿对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源莹 王劲茗 +2 位作者 古佩明 李俊达 陈美霖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上颌窦内黏膜囊肿的变化和囊肿区种植体周围的成骨情况,探讨上颌窦黏膜囊肿对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并患有上颌窦黏膜囊肿的患者,在不摘除窦腔内... 目的研究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上颌窦内黏膜囊肿的变化和囊肿区种植体周围的成骨情况,探讨上颌窦黏膜囊肿对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并患有上颌窦黏膜囊肿的患者,在不摘除窦腔内黏膜囊肿的情况下,经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14枚。术前测量上颌窦底高度,术后当日测量种植体穿入窦底长度,术后1年测量穿入窦腔内的种植体周围成骨高度,观察黏膜囊肿对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术前-术后当日及术前-术后6个月黏膜囊肿投影面积变化,评估手术创伤与黏膜囊肿的相互的影响。结果通过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的种植体在含有上颌窦黏膜囊肿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周围成骨良好,术后6个月时全部14枚种植体形成良好骨结合。术前上颌窦底高度为(5.5±1.4)mm,术中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长度为(2.9±1.3)mm,上颌窦底厚度平均增加了(1.8±1.0)mm。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黏膜囊肿投影面积,术前(201.2±184.0)mm2,术后当日(133.6±187.6)mm2,术后6个月(134.5±107.1)mm2。术前-术后6个月的成对差分均值及标准差[(66.6±142.8)mm2]明显增大,说明术后6个月时黏膜囊肿的体积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术前-术后当日的黏膜囊肿投影面积相比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5,P=0.021),术前-术后6个月的黏膜囊肿投影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7,P=0.134)。手术短期内会对上颌窦内黏膜囊肿造成一定的创伤,但未对上颌窦黏膜囊肿产生激惹、恶化等不良影响。结论上颌窦内黏膜囊肿的存在不影响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施与种植体周围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囊肿 上颌窦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原文传递
基于CBCT影像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非植骨种植随访研究
9
作者 桑炜荣 包胜华 陈锐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观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不置入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的5年随访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因上颌后牙区缺失行种植手术的患者56例,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粘膜的术式,同期植入种植体,未置... 目的通过CBCT影像观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不置入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的5年随访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因上颌后牙区缺失行种植手术的患者56例,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粘膜的术式,同期植入种植体,未置入骨替代材料,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取模和上部冠修复,术后半年、1年、3年、5年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和使用情况,CBCT观测种植体周围和上颌窦内新生骨高度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完成上颌窦粘膜提升,在未置入骨替代材料情况下同期植入56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完成Ⅱ期手术和后期修复,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随访,56枚种植体均良好行使功能,通过CBCT测量显示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周围有显著的骨量生成,且新生骨量保持稳定。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在没有置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也可以取得良好且长期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非植骨
下载PDF
不用骨移植材对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薄湛南 何冬冬 《辽宁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不使用骨移植材料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后牙区游离缺失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例数均为40例。使用组患者接受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 目的分析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不使用骨移植材料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后牙区游离缺失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例数均为40例。使用组患者接受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未使用组患者接受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不使用骨移植材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美观满意率和并发症。结果未使用组患者成功率高于使用组(P<0.05),失败率低于使用组(P<0.05)。未使用组患者术后3d(2.47±0.14)、7d(1.14±0.11)VAS评分低于使用组(P<0.05)。未使用组患者美观总满意率高于使用组(P<0.05)。未使用组患者并发症总率低于使用组(P<0.05)。结论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使用与不使用骨移植材料效果相比,其中不使用骨移植材料能提升临床疗效,减少疼痛和并发症,且美观性较好,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同期植入 种植体 骨移植 疗效
原文传递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突破窦底骨皮质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香琪 郭雪琪 屈依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突破上颌窦底骨皮质是其主要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就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突破窦底骨皮质不同方法的利弊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穿牙槽嵴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膜 窦底骨皮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液压提升系统在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兆理 朱秀锋 +3 位作者 鲁燕妮 徐博雅 贾相斌 常晓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 评估液压提升系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并经CAS-KIT液压提升系统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 目的 评估液压提升系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并经CAS-KIT液压提升系统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103例(123枚种植体),根据术前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分为A组(RBH<6 mm,n=48)、B组(RBH≥6 mm,n=75)。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之间上颌窦黏膜穿孔发生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及种植体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A、B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种植位点分布情况、植体直径及长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上颌窦黏膜穿孔发生率为6.3%,B组黏膜穿孔发生率为4.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枚种植体平均窦底提升高度为4.98±2.11 mm,A组平均提升高度6.31±1.63 mm,B组平均提升高度为4.12±1.94 mm,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平均随访37.64±16.74月后,两组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结论 液压提升系统用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上颌窦黏膜穿孔发生率、充分提升上颌窦底及保证良好的种植体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骨增量 液压提升系统
原文传递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楚德国 吕铁铭 +3 位作者 杨雯琦 王琳丹 姚竹 赵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29例,共37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CBCT测量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及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 5... 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29例,共37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CBCT测量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及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 5例患者5个位点术中黏膜穿孔,位点黏膜穿孔发生率为13.51%。其余24例患者32个种植位点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从1.30~9.99mm,平均5.28±2.08mm,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4.61~13.47mm,平均9.62±2.09mm。黏膜未穿孔的24例患者32个位点术中同期植入种植体29颗,种植体长度从11.0~11.5mm,平均11.10±0.21mm。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底提升幅度大,可达到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提升高度,扩大了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适应证。黏膜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剩余牙槽骨高度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海绵在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磊 程熠 +2 位作者 赵楠 陈岗 黄海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47-155,共9页
目的验证胶原蛋白海绵在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通过CBCT及Mimics软件测量分析术后短期内成骨效果,并分析上颌窦内成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均采用磨除法... 目的验证胶原蛋白海绵在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通过CBCT及Mimics软件测量分析术后短期内成骨效果,并分析上颌窦内成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均采用磨除法进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14例患者(24个种植位点),由胶原蛋白海绵和种植体共同维持上颌窦底提升空间,记录术中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情况。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lifting length,LH)、种植体突入上颌窦腔内的长度(protruded length,PL),术后6个月测量上颌窦内新增骨高度(new bone height,NBH)。将CB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模配准计算出上颌窦内新增骨体积及高度,对成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植入的24颗种植体短期留存率为100%,3个种植位点在预备种植窝洞时出现了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穿孔率为12.5%,但在填塞胶原蛋白海绵和植入种植体的过程中无穿孔,所有种植体在术后6个月的放射线检查中均取得良好的骨结合并成功负荷;术后6个月上颌窦腔内平均新增骨高度为(3.09±0.99)mm,上颌窦内新生骨体积平均为(320.24±85.79)mm^(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LH、PL及NBH与新生骨体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上颌窦底形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骨体积圆形组高于卵圆形组和尖圆形组(P<0.05)。上颌窦底形态、性别及PL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753。结论胶原蛋白海绵作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技术的术中充填材料,术中操控性较好,同时可以与种植体共同维持上颌窦腔内成骨空间,形成一定体积的新生骨。此外,LH、性别、PL及上颌窦底形态可能是上颌窦腔内新生骨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胶原蛋白海绵 骨增量 骨体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