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0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 被引量:143
1
作者 程红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20,共4页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 ,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 ,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并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
关键词 生命 有限性 独特性 超越性 教育理论
下载PDF
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的两难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55
2
作者 章全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是一种趋势。但是,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还存在两难困境:如果不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研学旅行会走入"镜花水月"的境地;如果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研学旅行的相关机制又很欠缺。在这样的两难困境中,... 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是一种趋势。但是,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还存在两难困境:如果不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研学旅行会走入"镜花水月"的境地;如果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研学旅行的相关机制又很欠缺。在这样的两难困境中,我们寻求超越路径:立场坚定地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摆正研学旅行的"位置",明确研学旅行的人本价值与教育意义;加强研学旅行的理论建设,提升研学旅行的专业化程度;完善研学旅行顶层规划与设计,加大研学旅行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学校教学 两难困境 超越
下载PDF
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丽莉 田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在诸多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中,以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渐成体系,该理论在对新公共管理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学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在进行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以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  在诸多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中,以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渐成体系,该理论在对新公共管理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学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在进行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以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从而纠正了管理主义的偏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 批判 超越
原文传递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新成 苏尚锋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3,共6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蕴含着理念更新、战略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意涵。来自现代社会不同价值范畴的发展理念,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在不断地更新、扩展、叠合,并且复杂化,并通过文化和符号层面的超越性,归结并统摄于义务教育发展的实...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蕴含着理念更新、战略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意涵。来自现代社会不同价值范畴的发展理念,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在不断地更新、扩展、叠合,并且复杂化,并通过文化和符号层面的超越性,归结并统摄于义务教育发展的实践层面的超越性。从配置均衡、供需均衡到动态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涵丰富性都是其超越性的生动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配置均衡 供需均衡 动态均衡 超越性
原文传递
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 被引量:30
5
作者 郑海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忽视译者的创新。钱钟书的“化境说”则强调译者的创新意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 ,译笔无妨出原著头地。“化境说”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性质与任务的严格限定 ;其次是肯定译者的创造...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忽视译者的创新。钱钟书的“化境说”则强调译者的创新意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 ,译笔无妨出原著头地。“化境说”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性质与任务的严格限定 ;其次是肯定译者的创造性 ,以“笔补造化”、“得意忘言”来揭示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美学原则 ,造艺中人的能动作用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译者忠实于原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 ,而是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原则 ,对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作出艺术的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翻译理论 化境说 异化 创新意识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难点问题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熊洁 张爱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就当前大学生信仰及其信仰教育状况而言,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层次性和发展性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信仰教育模式;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信仰教育内容;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信仰教育方式;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马克... 就当前大学生信仰及其信仰教育状况而言,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层次性和发展性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信仰教育模式;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信仰教育内容;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信仰教育方式;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当前信仰教育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生活阅历进行信仰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信仰选择;如何恰当运用社会正负面现实进行信仰教育;如何把握信仰教育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仰教育 层次性 科学性 人文性 现实性 超越性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田鹏颖 张晋铭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9,共12页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世界历史是生产关系、交往方式、基本历史、文明交流、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下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在习近平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与生态五位一体...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世界历史是生产关系、交往方式、基本历史、文明交流、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下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在习近平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与生态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下构建超阶级、超国家和超民族人类价值的总布局总路径。因此全面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以此为角度加以切入,我们才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备系统整体的考量,才能在国际国内实践中自觉贯彻习近平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想要中国建设成何种世界"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习近平 超越
下载PDF
价值论研究: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曙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0,共10页
价值或价值观问题是现代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人生问题 ,这个问题构成了对国内价值哲学的有力挑战 ,凸显出国内价值论研究长期存在的价值的工具性定义和本体论承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了人们在价值问题研究中囿于认识论框架 ,从经验... 价值或价值观问题是现代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人生问题 ,这个问题构成了对国内价值哲学的有力挑战 ,凸显出国内价值论研究长期存在的价值的工具性定义和本体论承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了人们在价值问题研究中囿于认识论框架 ,从经验的知识的角度说明价值又让价值一词负荷终极关怀所造成的混乱和困境。要正确而深入地解析人们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困惑 ,使价值论研究有一个新的拓展 ,就必须有价值问题的生存论自觉 ,重新解释“实践”并以实践概念所体现的生存现象学方法来透视价值 ,如实地把价值看作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生发的生命和文化现象 ,看作是人的现实生存与理想生存、有限的个体与无限的族类之间的历史性的辩证关系亦即人的自我超越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生存论 实践 目的 超越 意义
下载PDF
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 被引量:22
9
作者 薛晓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101,共6页
有两种力量在支配着教育的发展,一种是生活实在的力量,它使教育努力去适应它的需要,在这种力量之下,产生了功利主义的教育信仰。另一种是向往美好的力量,它使教育努力离开现实,不断超越自身,并将教育的最高理想指向于自由教育。
关键词 超越 适应 自由教育
下载PDF
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安桂清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9,共5页
整体主义思维方式的兴起推动了整体课程的诞生。整体思维作为一种关系思维、转化思维和灵性思维,直接影响了整体课程的品质。整体课程以联结、转化和超越为特征,对传统课程理论作出了重要突破。
关键词 整体主义 整体课程 21世纪 思维方式 转化思维 隐喻
下载PDF
大学教学的技术理性及其超越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德全 吕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80,共8页
大学教学在当前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时代有着特别热衷的技术兴趣取向,身处技术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有超越技术的价值追求。基于技术理性的视角,大学教学表征为效率最大化的技术思维、技术化取向的知识观、控制与被... 大学教学在当前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时代有着特别热衷的技术兴趣取向,身处技术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有超越技术的价值追求。基于技术理性的视角,大学教学表征为效率最大化的技术思维、技术化取向的知识观、控制与被控制的技术秩序三重价值逻辑。三重价值逻辑的生成源于大学教学领域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围绕大学教学的价值追求,重拾大学教学人文向度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对技术认识论、实践工具论、教学知识论、评价方法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超越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志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在原初状态上是合而为一、完全融合的,它后来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和工具化。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当代学科综合化、道德教育情感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回归生活并不是要与... 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在原初状态上是合而为一、完全融合的,它后来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和工具化。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当代学科综合化、道德教育情感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回归生活并不是要与现实生活重新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而是要在回归中超越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现实生活 回归 超越
下载PDF
论大学的保守与超越——保守与超越:大学的一对孪生姐妹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楚廷 陈昕 +5 位作者 孔春辉 李海萍 沈又红 常思亮 高晓清 雷小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19,共4页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关键词 大学 保守 超越 共生
原文传递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超越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媚霞 王岩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4,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复杂的世界现代性语境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以方法论自觉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置于世界现代化坐标中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可以充分彰显其超越性。坚持以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复杂的世界现代性语境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以方法论自觉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置于世界现代化坐标中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可以充分彰显其超越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性超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实现了对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超越;坚持以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为逻辑基点,实现了对后发国家依附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 超越性
下载PDF
美学的超越与回归 被引量:23
15
作者 高建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9,共9页
美学的超越不是追求一种超越性,而是超出传统美学,关注生活实践、环境生态以及社会文化。超越美学,不是美学的提"纯",而是变"杂",成为"杂美学"。但是,这绝不是取消美学。所谓美学过时、美学取消的言论,... 美学的超越不是追求一种超越性,而是超出传统美学,关注生活实践、环境生态以及社会文化。超越美学,不是美学的提"纯",而是变"杂",成为"杂美学"。但是,这绝不是取消美学。所谓美学过时、美学取消的言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杂美学"只是过渡。在当代社会,图像泛滥,消费文化主导,艺术和审美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美学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重回传统美学,而是创造新美学。新美学要重新阐释艺术的功能,要重新定义审美在生活中的意义,也要重新建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美学。这是对美学复兴的呼唤,也是对正在出现的现实过程和学术发展趋势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性 传统美学 美学回归 杂美学
下载PDF
德育的现代困境、归因分析及其超越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凤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7-82,共6页
德育的现代困境消解了德育的功能。传统德育自身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现代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不适应等是德育困境产生的主要症结。走出德育困境,需要德育理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和方法的改变,需要推进德育的社... 德育的现代困境消解了德育的功能。传统德育自身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现代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不适应等是德育困境产生的主要症结。走出德育困境,需要德育理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和方法的改变,需要推进德育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现代困境 超越
下载PDF
文学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锋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文章认为政治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层、制度层与政策层三层含义,理念层面表达的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文学与政治的关联,正是文学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政治想象的结合。但由于文学的想象是非实践的,所以它始终保持了对于政治实践的... 文章认为政治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层、制度层与政策层三层含义,理念层面表达的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文学与政治的关联,正是文学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政治想象的结合。但由于文学的想象是非实践的,所以它始终保持了对于政治实践的某种超越性,从而形成了对于政治的积极介入与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政治想象 美好生活 超越性
下载PDF
“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张性”辩解 被引量:22
18
作者 曹永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27-30,40,共5页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 ,双方内在都有“摆脱”对方的需要。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既亲密又疏远的关系保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反思、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合法的脱离”。企图克服、否定、抛弃这种“脱离”是科学理性僭...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 ,双方内在都有“摆脱”对方的需要。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既亲密又疏远的关系保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反思、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合法的脱离”。企图克服、否定、抛弃这种“脱离”是科学理性僭越在教育中的表现。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有助于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间的经院式的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实践 关系 联系 超越
下载PDF
论大数据思维的局限性及其超越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刁生富 姚志颖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1,97,共6页
在高度重视大数据思维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认真对待其存在的局限性:全数据模式的错识、量化思维的焦虑和相关性的过度崇拜;需从整体兼顾部分、量化整合质化、因果强调相关的互补中实现大数据思维的超越。
关键词 大数据思维 局限性 互补 超越
原文传递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贺晓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根据,是因为它与人类的本质属性紧密相关。文学虚构不但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交流需要,还能满足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和扩展自我的需要。虚构通过表演与文本游戏,把难以表现的可能性世界表现出来。现实限制着...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根据,是因为它与人类的本质属性紧密相关。文学虚构不但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交流需要,还能满足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和扩展自我的需要。虚构通过表演与文本游戏,把难以表现的可能性世界表现出来。现实限制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文学虚构却能够让我们发现存在的秘密,体验生命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虚构 审美交流 自我扩展 超越 人类学根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