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置肛管与保护性造口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向欣 崔滨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2021-2024,共4页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普及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保肛手术越来越多。目前吻合口瘘依然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与代谢性疾病、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血供、张力等因素相关。大多数文献认为...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普及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保肛手术越来越多。目前吻合口瘘依然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与代谢性疾病、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血供、张力等因素相关。大多数文献认为留置肛管对于预防吻合口瘘有积极作用,但因为纳入标准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目前公认的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是留置肛管和保护性造口,但是二者比较研究尚存争议。因此,期待未来开展更多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实验来比较研究留置肛管与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留置肛管 保护性造口 吻合口瘘
下载PDF
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浩 王新建 +1 位作者 隋国龙 施怀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比较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实施直肠癌手术患者102例,其中末端回肠造瘘组45例,留置肛管组57例,对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 目的 比较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实施直肠癌手术患者102例,其中末端回肠造瘘组45例,留置肛管组57例,对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末端回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留置肛管组发生吻合口瘘5例,两组发生吻合口瘘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肛管在预防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作用效果与末端回肠造瘘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肛管 预防性回肠造瘘
原文传递
Metal stent combined with ileus drainage tub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layed rectal perforation: A case report
3
作者 Si-Le Cheng Lu Xie +3 位作者 Hao-Wei Wu Xiao-Feng Zhang Li-Lan Lou Hong-Zhang S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3期8406-8416,共11页
BACKGROUND Acute iatrogenic colorectal perforation(AICP)is a serious adverse event,and immediate AICP usually requires early endoscopic closure.Immediate surgical repair is required if the perforation is large,the end... BACKGROUND Acute iatrogenic colorectal perforation(AICP)is a serious adverse event,and immediate AICP usually requires early endoscopic closure.Immediate surgical repair is required if the perforation is large,the endoscopic closure fails,or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 deteriorates.In cases of delayed AICP(>4 h),surgical repair or enterostomy is usually performed,but delayed rectal perforation is rare.CASE SUMMARY A 53-year-old male patient underwent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at a local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a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 of the rectum,and the wound was closed by an endoscopist using a purse-string suture.Unfortunately,the patient then presented with delayed rectal perforation(6 h after ESD).The surgeons at the local hospital attempted to treat the perforation and wound surface using transrect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however,the perforation worsened and became enlarged,multiple injuries to the mucosa around the perforation and partial tearing of the rectal mucosa occurred,and the internal anal sphincter was damaged.As a result,the perforation became more complicated.Due to the increased bleeding,surgical treatment with suturing could not be performed using TEM.Therefore,the patient was sent to our medical center for follow-up treatment.After a multidisciplinary discussion,we believed that the patient should undergo an enterostomy.However,the patient strongly refused this treatment plan.Because the position of the rectal perfor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intestine had been adequately prepared,we attempted to treat the complicated delayed rectal perforation using a self-expanding covered mental stent(SECMS)in combination with a transanal ileus drainage tube(TIDT).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delayed perforation in the lower rectum and adequate intestinal preparation,a SECMS combined with a TIDT can be used and may result in very good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omplicated delayed rectal perforation Delayed perforation transanal ileus drainage tube Self-expanding covered metallic st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Decompression of Malignant Large-bowel Obstruction with a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 or Transanal Drainage Tube
4
作者 Jing Jing Wei Ting Ting Lian +5 位作者 Ze Hao Zhuang Lu Peng Liu Cheng Dang Wang Jian Tao Zheng Jian Ding Yu Feng Pan 《Journal of Nutritional Oncology》 2018年第4期170-176,共7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after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 (SEMS) or transanal drainage tube (TDT)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arge-bowel obstruction (MLBO). Methods Seventy-three patients with ML...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after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 (SEMS) or transanal drainage tube (TDT)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arge-bowel obstruction (MLBO). Methods Seventy-three patients with MLBO from the clinical unit underwent SEMS (n = 51) or TDT (n = 22) placement from 2012 to 2017. The success rates of placement,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decompression, complications, the time to resuming enteral nutrition (EN),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scoring and the following-up therapeutic op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echnical success were achieved in 100%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The clinical success rates were 98.0%(50/51) for SEMS and 95.5%(21/22) for TDT. No perforation was found in any group, while 3.9%(2/51) in the SEMS and 18.2%(4/22) in TDT group experienced displacement (P = 0.26). It took 2.1 IQR (0~2) days and 3 IQR (2~5) days to resume EN in the SEMS and TDT groups, respectively (P < 0.001). The KP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SEMS (70, IQR 50~80) than in those with TDT (35, IQR 30~50)(P < 0.001). In the SEMS group, 37.3%(19/51) of patients underwent stenting as a bridge to surgery, 9.8%(5/51) for chemotherapy only and 52.9%(27/51) for palliation, while 40.9%(9/22), 0 and 59.1%(13/22) underwent placement for these reasons in the TDT group,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6/9) of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DT placement as a bridge to surgery required stoma creation, while only 31.6%(6/19) of those in the SEMS group needed a stoma (P = 0.080). In addition,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only found in the TDT group (2/9)(P = 0.10). Conclusion Both SEMS and TDT placement could provide clinical relief for MLBO. However, SEMS plac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EN,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benefits for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of-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large-bowel obstruction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 transanal drainage tub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ORING ENTERAL nutrition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经肛门体外脱出1例的护理
5
作者 何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2期197-198,共2页
本研究回顾了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经肛门体外脱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医护人员应完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疼痛护理、伤口护理和引流管护理。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肛门脱出 引流管 肠穿孔
下载PDF
大口径肛管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涂小煌 张再重 +2 位作者 宋京翔 陈少全 黎成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 目的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大口径肛管 引流 减压
下载PDF
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浩 李钊 +3 位作者 邹振玉 马跃 王玲的 杜晓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肠道支架或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管一期吻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对比肠道支架及经肛肠梗阻导管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因梗阻性...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肠道支架或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管一期吻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对比肠道支架及经肛肠梗阻导管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因梗阻性结直肠癌在结肠镜引导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导管组)或肠道支架(支架组)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肠管一期吻合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远期疗效。结果:支架组支架置入术后肠道准备时间平均(4.2±1.1)d,导管组平均(6.9±1.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中转开腹率(P=1.00)、造瘘率(P=0.12)、手术时间(P=0.14)、术中出血量(P=0.49)、左髂切口长度(P=0.21)、术后切口感染(P=0.37)、吻合口漏(P=0.18)、排气时间(P=0.62)、进流食时间(P=0.33)、术后住院时间(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4-47个月,平均(27.33±10.37)个月,支架组吻合口复发率为9.09%,导管组吻合口无一例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肠梗阻导管或肠道支架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一期肠道吻合术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肠道支架植入术较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道一期吻合术肠道准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经肛肠梗阻导管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的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14
8
作者 矫秀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解除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因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成功行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的21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相关护理情况。结果置入导管后,21例患者...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解除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因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成功行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的21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相关护理情况。结果置入导管后,21例患者中冲洗液不滴有5例;导管引流不畅有6例;2例患者肛周稀便流出明显,5%鞣酸软膏涂抹保护后未有肛周皮肤红肿现象发生;脱管1例;导管引流过程中堵管4例。经积极的导管护理,21例患者中有19例成功接受了外科手术,其中肿瘤一期切除、肠吻合16例,肿瘤根治切除13例。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有助于维持导管通畅,更好地冲洗肠腔,解除梗阻,有效降低患者结肠造瘘风险,提高肿瘤根治及一期吻合率,在改善患者生存期、生命质量方面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术后肛管引流减压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冰 周平红 +7 位作者 姚礼庆 徐美东 任重 时强 陈涛 蔡世伦 齐志鹏 钟芸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留置肛管减压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且术后放置肛管引流减压的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观...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留置肛管减压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且术后放置肛管引流减压的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变位于右半结肠21例,左半结肠9例,直肠31例。病变直径0.8~12.0(3.3±2.3)cm。ESD术中无大量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1.6%)病人发生迟发性出血,经输血补液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3例(4.9%)病人发生电凝综合征;无术后穿孔发生。结论结直肠黏膜病变ESD术后应用肛管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但是否需要常规放置仍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肛管引流 结直肠 黏膜病变
原文传递
肠梗阻导管减压后行肠内营养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邦好 谢志荣 梁伟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8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经肛放置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对梗阻性左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对该院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4例实施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减压成功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5~7d后实施手术。观察置管后... 目的探讨术前经肛放置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对梗阻性左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对该院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4例实施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减压成功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5~7d后实施手术。观察置管后第24小时、48h肠梗阻缓解率、净引流量(引出量-冲洗量)。检测入院时、术前1h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结果 24例患者中15例梗阻症状明显缓解,实施肠内营养后,术前1h各项营养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成功后实施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 肠内营养 左结癌 直肠癌 梗阻
下载PDF
联合经鼻-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胃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李娜 潘欣欣 +3 位作者 王艳梅 朱莉娟 张悦敏 蔡晓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鼻及经肛肠梗阻导管在胃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胃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联合应用经鼻及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10例患者...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鼻及经肛肠梗阻导管在胃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胃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联合应用经鼻及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10例患者均通过联合经鼻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良好。护理过程中,送管顺利,导管引流通畅,无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可以联合采用经鼻及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治疗过程中实施细微的导管动态跟踪护理及通畅的引流护理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肠梗阻 经鼻—经肛肠梗阻导管 胃肠癌 护理体会
下载PDF
经内镜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直肠癌梗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小琳 刘波 +2 位作者 杨明宇 李凯 夏立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引导下肠梗阻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06-2010-08我院57例肠梗阻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电子结肠镜引导下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4~5d,...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引导下肠梗阻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06-2010-08我院57例肠梗阻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电子结肠镜引导下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4~5d,再行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2例置管失败,32例获得肿瘤切除,肠管Ⅰ期吻合,1例单纯结肠造瘘。对照组20例行肿瘤切除,术中结肠灌洗Ⅰ期吻合,术后刀口感染6例,感染发生率为25%(6/24);4例行肿瘤切除,近段结肠造瘘,3个月后行Ⅱ期吻合。结论:结肠镜引导下肠梗阻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直肠恶性梗阻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导管 结肠镜 肠梗阻
原文传递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结直肠癌梗阻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峰瑜 吴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208-22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比较使用该方法后的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0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梗阻病例54例,其中25例给予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治疗后20例...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比较使用该方法后的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0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梗阻病例54例,其中25例给予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治疗后20例实施手术切除并一期吻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使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后择期手术组(观察组)和急诊手术组(对照组)Ⅰ期手术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25例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经准备后,其中20例行腹腔镜肿瘤根治术并Ⅰ期吻合,Ⅰ期吻合率为80%,与对照组的37.9%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围手术期,两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96.00 mL±18.38mL,术后通气时间为67.60 h±3.72 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8 mL±22.01 mL和72.30 h±3.77 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结直肠癌梗阻,可以提高Ⅰ期吻合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 结直肠癌 肠梗阻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减压后一期手术救治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邦好 梁伟雄 +4 位作者 谢志荣 罗劲根 郭兢津 张彤 李志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经肛放置肠梗阻导管对梗阻性左结直肠癌一期手术的作用。方法 将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及导管组,导管组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5~7天后实施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中根据肠道清洁... 目的探讨术前经肛放置肠梗阻导管对梗阻性左结直肠癌一期手术的作用。方法 将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及导管组,导管组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5~7天后实施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中根据肠道清洁程度决定是否行一期手术,比较两组入院24小时梗阻缓解率、术中肠道清洁情况、一期手术的比率。结果导管组有17例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入院治疗24小时后,导管组梗阻缓解率为68.2%,对照组为13.0%。导管组一期手术率为72.3%,对照组为8.7%。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解除急性梗阻,使大部分患者能实施一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 左结肠癌 直肠癌 梗阻 一期手术
下载PDF
经肛肠梗阻减压管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晓玲 何利平 +4 位作者 梁玮 方超英 王丽珍 高丽影 林德琴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9-64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肛肠梗阻减压管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经结肠镜和导丝引导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缓解肠梗阻治疗的35例完全性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35例患者... 目的 探讨经肛肠梗阻减压管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经结肠镜和导丝引导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缓解肠梗阻治疗的35例完全性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插管成功.34例减压7~10 d后行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1例置管2 d后肠减压管脱落,重新置管成功后8 d行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出现穿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经结肠镜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快速有效缓解梗阻症状,降低了急诊手术风险,可有效避免结肠造口及Ⅱ期根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肠梗阻减压管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原文传递
热点聚焦——论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可 王振军 韩加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梗阻性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肠梗阻,急诊手术可能会首选肠造口或切除肿瘤后肠造口,但急诊手术患者的肠道和全身条件往往较差,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术中视野较差也可能影响手术的根治性。肠梗... 梗阻性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肠梗阻,急诊手术可能会首选肠造口或切除肿瘤后肠造口,但急诊手术患者的肠道和全身条件往往较差,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术中视野较差也可能影响手术的根治性。肠梗阻导管可以快速减压、引流,有效解除梗阻症状,提高一期根治性切除手术成功率。肠梗阻导管对肿瘤的挤压较轻,较少引起肿瘤细胞播散,而且价格较低,但管腔较细,容易堵塞,需要繁琐的冲洗或定期更换,目前研究较少。肠梗阻支架可以有效缓解肠梗阻,为择期手术提供较为充分的准备时间,以完善术前检查、充分评估肿瘤,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提高患者对根治性手术的耐受性,可以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策略选择。但肠梗阻支架可能对肿瘤产生挤压,导致肿瘤细胞的播散,增加复发率和转移率,降低生存率。而且放入肠梗阻支架后手术时,肠壁水肿依然存在,吻合后造口率高达34%。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策略,可在有效缓解梗阻后,适当延长手术等待时间2个月左右,有助于肠壁水肿消退和患者全身状态改善,同时,新辅助化疗有助于局部肿瘤和潜在转移病灶的控制,从而提高一期吻合率、手术根治性及患者生存率,有望成为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首选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梗阻性 急诊手术 肠梗阻导管 自膨式金属支架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经肛门引流管在回肠末端近回盲部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舒芳 曾珊 +4 位作者 肖赟 吴书清 钟斌 张鹏 刘传荣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1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经肛门引流管在回肠末端近回盲部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后远端回肠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以内的回肠吻合手术中,根... 目的分析经肛门引流管在回肠末端近回盲部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后远端回肠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以内的回肠吻合手术中,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保留回盲部直接行回肠吻合术,观察组采取回肠末端近回盲部肠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近回盲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后远端回肠狭窄的效果更佳,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以内的回肠吻合手术中,采用经肛门引流管相对于以往保留回盲部一期行回肠吻合手术,病情控制较好,可缩短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且术后相关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造瘘后远端回肠狭窄 回肠末端近回盲部肠吻合术 肛门引流管
下载PDF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静 袁艺 《全科护理》 2015年第17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相关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科收治的18例结直肠癌性梗阻病人,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以同期10例未接受置管治疗的病例进行比对。[结果]18例肠梗阻病...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相关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科收治的18例结直肠癌性梗阻病人,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以同期10例未接受置管治疗的病例进行比对。[结果]18例肠梗阻病人在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后临床症状、腹部体征和X线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较未接受置管治疗的病例改善明显。18例经置管治疗的病人有11例完成Ⅰ期手术切除,其中仅2例同时行预防性造瘘手术;10例未经置管治疗的病人4例行急诊手术治疗,6例行预防性或永久性造瘘手术。[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改善恶性肠梗阻症状,有助后续手术切除或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梗阻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 护理
下载PDF
同轴导管技术在经肛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杨光耀 胡红耀 +2 位作者 余笋 李腾飞 李兵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9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同轴导管技术在经肛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份于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采用同轴导管技术经肛门行肠梗阻导管置入的35例结肠梗阻患者;另选取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未采用导引导管同... 目的:探讨同轴导管技术在经肛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份于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采用同轴导管技术经肛门行肠梗阻导管置入的35例结肠梗阻患者;另选取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未采用导引导管同轴交换技术)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的35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在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曝光时间以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肠梗阻导管均顺利经肛门置入,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采用同轴导管技术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采用传统术式置入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80.69±21.85)min vs(157.06±48.48)min,P<0.001],术中射线曝光时间较传统术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04±7.11)min vs(49.19±14.40)min,P<0.001);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其中19例(27.1%)患者痊愈(同轴组8例,传统组1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19例(27.1%)患者后期行一期手术切除/结肠支架植入(同轴组11例,传统组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27例(38.6%)患者术后肠梗阻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同轴组13例,传统组1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余5名患者(7.1%)经内科治疗无效和(或)失去手术机会,最终院内死亡或自动出院(同轴组3例,传统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在经肛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术程,减少射线曝光时间,降低术者及患者射线辐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导管技术 导引导管 肠梗阻 经肛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置入
原文传递
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志强 卢云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评价经肛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急性完全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42例成功置入导管,减压成功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6~7d后手术。检测入院时、术晨的血... 目的评价经肛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急性完全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42例成功置入导管,减压成功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6~7d后手术。检测入院时、术晨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水平。结果 42例患者术晨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全部患者成功行结直肠癌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