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昕 徐露 +4 位作者 殷骏 胡优 王钢 毛忠琦 周晓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6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5例行腹腔镜TAPP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一组医...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6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5例行腹腔镜TAPP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患者均行腹腔镜TAPP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影响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3f+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情况:59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TAPP.均使用重型补片。595例患者总体手术时间为(55±25)min,其中502例单侧疝手术时间为(50±20)min,93例双侧疝手术时间为(81±29)min;总体术中出血量为(7±5)mL。595例患者中,嵌顿疝34例,嵌顿内容物为:大网膜21例、小肠11例、乙状结肠2例;嵌顿时间为2~21h;其中4例嵌顿小肠坏死行腹腔镜辅助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乙。状结肠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29例疝内容物复位后行修补术。34例嵌顿疝患者手术时间为(84+39)min,术中出血量为(12+6)mL。595例患者中,复发疝13例(斜疝10例、直疝3例),手术时间为(75±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5)mL。(2)术后情况:595例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19±12)h。595例患者中,590例术后6h进食流质食物;5例行肠切除术,术后24h进食流质食物。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评分为(2.5±1.4)分,术后住院时间为(2.1±1.9)d。(3)随访情况:595例患者中,593例术后2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2例术后2周未恢复非限制性活动。542例获得中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危险因素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继勇 罗琦 王满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对照组36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结果、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44),对照组为1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再次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术式,可根据患者前次手术方式及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复发疝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TAPP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刚 杜强 樊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913-917,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市北方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诊治的125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3例)和B组(62例),其中前...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市北方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诊治的125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3例)和B组(62例),其中前者给予TAPP术,后者给予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状态、疼痛情况和胶原蛋白代谢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男性睾丸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育功能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睾丸血流动力学指标、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胶原蛋白代谢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股静脉血流速度、睾丸动脉舒张期流速快于B组,股静脉血流量、精液量明显大于B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低于B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明显高于B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术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优势更大,对于患者股静脉血流状态和男性生殖功能影响更小,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胶原蛋白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股静脉血流状态 胶原蛋白代谢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4
作者 魏寇准 余磊 +1 位作者 张卫东 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53-255,259,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TAPP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TAPP治疗,对照组实施开放网塞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组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44±4.50)mL、术后下床时间(7.65±1.36)h、住院时间(5.93±1.84)d、术后疼痛评分(3.48±1.25)均低于对照组[(20.83±5.10)mL、(12.65±2.99)h、(10.07±2.95)d和(6.0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75.63±10.81)min长于对照组(54.43±11.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成人 腹股沟疝
下载PDF
重要作用(附66例报道)腹膜前间隙在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 被引量:19
5
作者 曾辉 郑本波 +2 位作者 李锋 许进 刘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和全腹膜外(TEP)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66例(7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TAPP疝修补术16例(20侧),TEP疝修补...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和全腹膜外(TEP)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66例(7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TAPP疝修补术16例(20侧),TEP疝修补术50例(58侧)。3例TEP疝修补术中转行TAPP疝修补术。单侧手术时间(86.92±36.38)min,术中出血(6.08±3.43)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1/66),其中术后浆液肿3例,修补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阴囊气肿2例,尿潴留2例,肠梗阻1例。复发2例。术后住院时间(4.52±0.99)d。出院后(10.32±1.86)d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6±1.96)个月(1~38个月),未观察到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熟悉和掌握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及其重要结构,是避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腹膜前间隙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 全腹膜外疝修补
原文传递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利国 林唯栋 +1 位作者 温顺前 林贾颖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阶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疝修补术(Rutkow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TAPP术56例(TAPPI组),同期行开放式疝修补术78例(Rutkow组),2010年1—12月行TAPP术76例(TAPPⅡ组)。... 目的评价不同阶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疝修补术(Rutkow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TAPP术56例(TAPPI组),同期行开放式疝修补术78例(Rutkow组),2010年1—12月行TAPP术76例(TAPPⅡ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正常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APPⅡ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正常活动时间低于TAPPI组和Rutkow组[(2.6±1.6)、(4.1±2.6)、(4.2±1.9)d,(8.6±3.1)、(22.2±3.8)、(20.7±3.2)h,(4.6±2.2)、(18.3±2.3)、(20.5±3.1)h,(8.6±2.9)、(15.2±3.3)、(17.1±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APPI组与Rutkow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PPI组手术时间长于Rutkow组和TAPPⅡ组[(113.3±18.6)、(50.4±11.8)、(48.6±1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Rutkow组与TAPP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技术的熟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以及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中处理疝囊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许华 胡明超 顾建春 《腹部外科》 2022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横断疝囊与疝囊剥离在实施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 目的探讨横断疝囊与疝囊剥离在实施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单侧腹股沟斜疝病人80例。使用SPSS(22.0版)制定随机数字表,病人依次纳入疝囊横断组(HT组)和疝囊剥离组(HD组),每组各40例病人。HT组病人直接横断疝囊;HD组则完整剥离疝囊。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一般情况以及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记录二次手术、住院时间及术后7 d内切口感染情况。于手术后7 d、1个月、3个月评估病人血清肿发生情况。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病人返回病房即刻、术后8 h、术后24 h疼痛情况。结果HT组与HD组相比,病人疝囊处理时间明显减少[(6.6±2.2)min比(21.2±5.7)min,P<0.05],手术时间也减少[(78.8±15.4)min比(96.3±19.6)min,P<0.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7.7)mL比(16.3±8.9)mL,P>0.05]。HT组病人返回病房时NRS评分明显低于HD组病人(3.0±1.1比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 h、24 h的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血清肿发生率(12.5%比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对疝囊进行横断相比于完全剥离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囊横断 疝囊剥离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辛前有 张瑜 程钧楚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9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M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TAPP治疗,89例)和MP组(MP治...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M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TAPP治疗,89例)和MP组(MP治疗,8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治疗效果。结果TAPP组与MP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23%,18/89)低于TAPP组(4.49%,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复发率(15.73%,14/98)低于TAPP组(4.4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P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隐匿性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华开 宗振 +3 位作者 刘韦东 许添 温华斌 邓小荣 《腹部外科》 202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减少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对侧假性复发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的2155例病人,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减少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对侧假性复发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的2155例病人,其中1105例病人行开放性疝修补术,927例病人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123例病人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术后随访12~30个月,同时观察记录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疝复发率等情况。结果(1)1105例行开放疝修补术病人中,手术时间为(60.8±12.3)min,住院时间为(4.6±1.5)d,101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同侧复发14例,对侧假性复发87例),对侧假性复发率为7.87%(87/1105),29例病人术后出现伤口感染,36例病人术后出现慢性疼痛;(2)927例行TAPP病人中,手术时间为(45.9±10.1)min,住院时间为(3.1±0.9)d,22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同侧复发12例,对侧假性复发10例),对侧假性复发率为1.08%(10/927),2例病人出现观察孔感染,16例病人术后出现血肿或血清肿,15例病人术后出现慢性疼痛;(3)123例行TEP病人中,手术时间为(50.8±15.6)min,住院时间为(3.5±1.2)d,5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圴为对侧假性复发),对侧假性复发率为4.06%(5/123),3例病人中转TAPP,2例病人术后出现血肿或血清肿,3例病人术后出现慢性疼痛。所有病人术中均未出现损伤肠管、输尿管、精索血管等情况。结论TAPP手术应作为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该术式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TAPP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增加隐匿性腹股沟疝的检出率,减少单侧腹股沟疝病人术后对侧腹股沟疝假性复发的风险。另外,对于隐匿性疝建议立即给予预防性的修补,避免病人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开放式疝修补术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隐匿疝 假性复发
下载PDF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仕和 张炎 +2 位作者 邹贵军 田磊 郭晓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5期4880-488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传统开腹式疝修补术组(48例)和腹腔镜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传统开腹式疝修补术组(48例)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肢体活动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肢体活动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虽然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39.5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术后易发生肠粘连、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中应妥善处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都敏 苗艺译 +3 位作者 唐光华 张环 唐德钧 彭海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至本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134例为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TEP组及TAPP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 目的探讨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至本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134例为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TEP组及TAPP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急性疼痛评分(VSA)、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EP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短于或少于TA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急性疼痛评分(VSA)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P与TAPP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P并不增加术后早期急性疼痛的发生率,TAPP与TE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P TEP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 急性疼痛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TAPP术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锋 胡石甫 +5 位作者 郝媛媛 于雅静 黄晋 刘宇婷 邓强 周慧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TAPP术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比本院收治的69例行TAPP术及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4、48、72h、1周伤口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TAPP术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比本院收治的69例行TAPP术及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4、48、72h、1周伤口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TAPP组在手术时间上略长于开放组,同时住院总体经济费用高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术后下地活动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术后伤口血肿、阴囊血肿、感染、局部感觉障碍及神经痛等发生率均低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h、48h、72h、1周疼痛评分比较中,TAPP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在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上较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独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腹股沟疝 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爱军 陈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对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樟树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 目的:对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樟树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TAP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持续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腹腔镜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经腹膜前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对单纯性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疼痛、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春雷 王泉兴 +1 位作者 翁剑青 徐张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62-6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对单纯性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疼痛、性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88例单纯...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对单纯性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疼痛、性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88例单纯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P组和TAPP组,各44例。TEP组患者行TEP,TAPP组患者行TAPP,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个月性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术前和术后1、6、24 h,1周,1、3、6个月腹股沟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和TAPP组性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腹股沟疼痛评分低于术前;TEP组术后6、24 h,1周,1个月腹股沟疼痛评分低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与TAPP组术后1 h及3、6个月腹股沟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和TAPP均可改善患者腹股沟慢性疼痛、性功能和生活质量,TEP组术后早期腹股沟疼痛评分低于TAPP组,两组患者在长期疗效方面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股沟疼痛 性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下TAPP联合3D-MAX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国权 罗宏宇 刘小飞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3D-MAX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男性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5例,均行腹腔镜下TAPP,根据疝补片不同,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3D-MAX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男性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5例,均行腹腔镜下TAPP,根据疝补片不同,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观察组采用3D-MAX补片,对照组采用普通补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术后并发症及治疗相关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52±4.73)min、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21.56±5.84)h、住院时间为(5.96±0.7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且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VAS评分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术后异物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1,P=0.083);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8,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耗材费及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TAPP联合3D-MAX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可减轻术后疼痛与术后异物感,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3D-MAX补片 腹股沟疝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处理经plug perix mesh疝修补术后的复发性腹股沟疝87例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费昱达 曾玉剑 +5 位作者 孙亮 王昆华 田衍 舒若 施承民 罗华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TAPP)疝修补术处理经plug prefix mesh疝修补术后的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由我院同一手术医生收治的87例plug prefix mesh疝修补术后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TAPP)疝修补术处理经plug prefix mesh疝修补术后的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由我院同一手术医生收治的87例plug prefix mesh疝修补术后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TAPP疝修补的临床资料(复发疝组),并收集同期由该手术医生收治的834例行腹腔镜TAPP疝修补治疗的初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初发疝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 d、2 d、3 d、30 d)疼痛、血清肿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复发疝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初发疝组(P=0.000,P=0.000);术后住院时间虽长于初发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疝组随访时间(31±4)个月,获访率95.4%,获访病例中尚无再复发病例。初发疝组随访时间(28±6)个月,获访率93.6%,获访病例中无复发病例。与初发疝组比较,复发疝组在术后30 d的疼痛发生率(P=0.001)、术后1 d及3 d的血清肿发生率较高(P=0.04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副损伤、无明显异物感、无切口感染、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TAPP疝修补术应用于plug prefix mesh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疝具有可行性,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副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复发疝的手术时间较初发疝为长,出血量稍有增加,血清肿等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初发疝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复发 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PLUG prefix mesh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TAPP、TEP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艳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25-29,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韶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韶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A组行TAPP,观察B组行TEP。对比三种手术一般情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A组和观察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且观察A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2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术后12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虽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上较TAPP、TEP占优势,但术后疼痛感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高。相比之下TAPP、TEP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 疼痛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关闭疝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嵩 林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4-829,共6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关闭疝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160例GibertⅡ型(内环缺损1.5~3.0 cm)、Ⅲ型(内环缺损>3.0 cm或阴囊疝)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 目的 研究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关闭疝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160例GibertⅡ型(内环缺损1.5~3.0 cm)、Ⅲ型(内环缺损>3.0 cm或阴囊疝)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APP),一位术者五针缝合关闭内环口(观察组),另一位术者不关闭内环口(对照组),各80例。比较2组术后血清肿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损伤、感染、慢性疼痛、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术后第7天和术后1个月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7/80)vs. 26.3%(21/80),χ^(2)=8.485,P=0.004;3.8%(3/80)vs.13.8%(11/80),χ^(2)=5.010,P=0.025],术后3个月2组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84.7±21.4)min]长于对照组[(72.3±15.8)min](t=4.188,P=0.000),2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损伤、中转开放手术、感染、疝复发及慢性疼痛。结论 疝环关闭技术用于Ⅱ、Ⅲ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TAPP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内环关闭 血清肿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磊 魏寇准 +2 位作者 刘志刚 陈光彬 王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术后急慢性疼痛、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天、1、3个月,2组患者之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2天比较,术后1、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2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侧隐匿疝发现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P和TAPP均能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术后慢性疼痛,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相同。但相比TAPP,TEP可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缩短其下床活动时间,且能降低患者治疗负担。实际操作中,可结合医师的经验和患者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生活质量 急慢性疼痛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横断疝囊对直径>5 cm斜疝疝囊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焱辉 张蛟 朱志贤 《微创医学》 2022年第1期33-37,52,共6页
目的 分析横断疝囊对直径>5 cm斜疝疝囊经腹腹膜前腹股沟(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用横断疝囊的TAPP疝... 目的 分析横断疝囊对直径>5 cm斜疝疝囊经腹腹膜前腹股沟(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用横断疝囊的TAPP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完全剥离疝囊的TAPP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少/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患者与未发生血清肿患者的年龄、BMI、手术时间、补片类型、术前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类患者的疝囊处理方式、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5年是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疝囊处理方式为横断疝囊是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横断疝囊的TAPP疝修补术治疗直径>5 cm斜疝疝囊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病程≥5年是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疝囊处理方式为横断疝囊是TAPP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病程采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疝囊 腹股沟斜疝 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血清肿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