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化与依赖 被引量:32
1
作者 丁曼 温仲明 郑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08-2315,共8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调查了研究区内的32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研究区内98种地带性植物的叶面积(LA)和比...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调查了研究区内的32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研究区内98种地带性植物的叶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两个功能性状值,并运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这两个功能性状进行组分分解。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环境梯度增大(降水增加,温度升高),物种叶面积逐渐增大,比叶面积逐渐减小;(2)在群落间,比叶面积按照乔木—灌木—草本顺序依次增大,且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的生态位宽度较乔木的大,即在延河流域草本与灌木群落比乔木群落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在群落内,物种相对于共生物种的比叶面积的变化大于沿着群落平均比叶面积梯度的变化;(3)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两性状的相关性在群落间的依赖性比相对其共生物种群落内的依赖性要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来适应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梯度分析法 叶面积 比叶面积 α和β组分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28
2
作者 习新强 赵玉杰 +2 位作者 刘玉国 王欣 高贤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0-1008,共9页
认识植物功能性状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群落演替。该文调查了位于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喀斯特山区2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这些样方分别处于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3个演替阶段... 认识植物功能性状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群落演替。该文调查了位于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喀斯特山区2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这些样方分别处于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3个演替阶段;测量了分布于该区域的82种木本植物的3个功能性状值(叶面积、比叶面积、最大高度);根据物种在样方中的多度加权计算得到26个样方的性状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随演替进展植物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异格局和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优势物种的功能性状在群落间(β组分)和群落内(α组分)的变异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沿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这一演替顺序,群落平均叶面积和平均高度逐渐增加,而群落平均比叶面积则逐渐变小;2)就群落平均性状值而言,叶面积与最大高度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最大高度与比叶面积、叶面积与比叶面积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3)物种功能性状的α组分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β组分之间相关性显著。这说明:随演替的进展,群落优势物种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由高速生长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同一群落内共存的物种采取不同的性状组合来适应共同的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平均性状值 喀斯特植被演替 叶面积 最大高度 比叶面积 性状梯度分析法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异及关联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欣 左小安 +2 位作者 赵学勇 刘川 吕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调查了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18个样地的物种组成,测定了28种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等3个植物功能性状,并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了沙丘固... 调查了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18个样地的物种组成,测定了28种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等3个植物功能性状,并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了沙丘固定过程中的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异及其与生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沙丘的固定,群落平均LA逐渐增大,群落平均SLA及LDMC在半固定沙丘上最小;(2)群落平均SLA的生态位宽度随着沙丘固定程度依次减小,流动、半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的适应能力较固定沙丘更强;(3)沙丘固定过程中物种性状值的变化与群落内共生植物种性状间变异的关联相比于群落间性状的变异更密切。沙丘固定导致了物种LA与LDMC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性状在群落间的依赖性比群落内的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适应沙丘固定过程生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梯度分析法 群落平均性状值 科尔沁沙地 叶面积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含量
原文传递
延河流域植物群落高度变化与群落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婧 温仲明 +1 位作者 张春梅 赵臻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性状—梯度分析能够解释群落构建机理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延河流域24个地带性物种为研究对象,并计测各物种在各群落的高度。将高度值分解为α组分和β组分,以表征植物高度在群落内部及群落间的变化。结果表明,... 性状—梯度分析能够解释群落构建机理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延河流域24个地带性物种为研究对象,并计测各物种在各群落的高度。将高度值分解为α组分和β组分,以表征植物高度在群落内部及群落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整个流域而言,植物群落内部种间作用引起的物种高度变化大于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群落间物种高度变化,草本群落变化情况与整个流域相一致,α值大于β值,物种高度变化主要取决于种间相互作用,而对灌木和乔木群落,β值大于α值,环境梯度变化对群落形成的作用要大于群落内种间作用;而植物高度在种内变化分析表明,种内差异引起的高度变化小于群落水平高度变化。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环境因素及生物相互作用在不同植物群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揭示延河流域的植被格局变化和指导植被恢复可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高度 性状梯度分析 群落构建 功能性状 α和β性状值
下载PDF
荒漠植物叶片化学性状及其经济谱对水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雪妮 李岩 +2 位作者 杨晓东 何学敏 吕光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9-1306,共8页
掌握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经济谱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角度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分析了高、低土壤水盐环境下荒漠植物群落及物种水平的叶片化学性状差异及叶经济谱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盐下降,(1... 掌握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经济谱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角度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分析了高、低土壤水盐环境下荒漠植物群落及物种水平的叶片化学性状差异及叶经济谱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盐下降,(1)群落水平叶片碳(C)和钙(Ca)含量显著下降,氮(N)、磷(P)含量无显著变化,硫(S)、钾(K)、钠(Na)和镁(Mg)含量显著增加(P<0.05);(2)植物性状与群落内共生种间的差异(αi)总体呈高水盐环境下高于共存种,而低水盐环境下低于共存种的趋势,αi的变幅总体增加,即性状的种间分化随着土壤水盐降低而加剧;(3)低水盐环境下植物叶片N、S、K、Na和Mg含量的生态位(βi)总体高于高水盐环境,C和Ca反之,土壤水盐显著影响物种化学性状的生态位;βi变幅总体减小,即物种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土壤水盐降低而减小;(4)随着土壤水盐下降,荒漠植物叶经济谱呈光捕捉元素C、N和P,与渗透-代谢调节元素S、K、Ca、Na和Mg间权衡加剧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为探索荒漠植物在胁迫环境下的资源利用策略和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性状 叶经济谱 性状梯度分析 荒漠植物
原文传递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化与关联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月娟 李娇凤 +2 位作者 常斌 姜勇 梁士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555-5563,共9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尺度的变异和关联,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研究区内20个样方7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木材密度3个功能性状值,利用性状梯度分析...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尺度的变异和关联,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研究区内20个样方7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木材密度3个功能性状值,利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分析了3个性状在群落内部(α组分)及群落间(β组分)的变异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群落内3个植物功能性状的α值范围均大于β值范围,即物种相对于共生物种性状值的变化大于沿着群落平均性状梯度的变化。(2)植物功能性状比叶面积的种内差异引起的变化小于群落水平。(3)叶面积与比叶面积、比叶面积与木材密度、叶面积与木材密度的β组分相关性均最强,而α组分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较弱,即叶面积与比叶面积、比叶面积与木材密度、叶面积与木材密度两两性状间的相关性在群落间的依赖程度比群落内共生物种的依赖性要强,暗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群落 功能性状 尺度变异 性状梯度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漓江河岸带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士楚 刘润红 +2 位作者 荣春艳 常斌 姜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6,共11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异和关联格局,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适应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漓江河岸带不同河段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3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样方内42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LA)、...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异和关联格局,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适应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漓江河岸带不同河段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3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样方内42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的功能性状值,并运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进行群落内(α组分)和群落间(β组分)组分分解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平均LA表现为中游最小且和下游差异显著,群落平均WD则表现为中上游显著高于下游,群落平均SLA在两两河段间均差异显著。(2)不同河段的3个植物功能性状β组分差异显著且实际观测值均小于随机模拟的零模型分布,但α组分在河岸带不同河段均差异不显著且3个功能性状的α组分分布范围均小于β组分,说明在河岸带不同河段的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筛选的作用要大于群落内种间的相互作用。(3)性状SLA与LA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呈现出实际观测和随机模拟的相关性均较低,暗示了LA和SLA各自代表了植物在不同生态策略上的维度;但SLA和WD实际观测值和随机模拟值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暗示这2个性状对于环境筛选表现出较高的整体趋同适应性,体现了植物功能性状对群落间环境变异的依赖性大于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河岸带 功能性状 尺度变异 性状梯度分析 冗余分析 相关性 零模型
原文传递
桂西南平果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高度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欧芷阳 彭玉华 +3 位作者 何琴飞 黄小荣 庞世龙 申文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1,72,共8页
【目的】研究桂西南平果县喀斯特山地灌丛、乔灌过渡林和次生乔木林3个群落的优势木本植物最大高度性状随演替进程的变化,认识环境筛选和物种相互关系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性状差异、D... 【目的】研究桂西南平果县喀斯特山地灌丛、乔灌过渡林和次生乔木林3个群落的优势木本植物最大高度性状随演替进程的变化,认识环境筛选和物种相互关系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性状差异、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进一步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将优势种最大高度性状值分解为α组分和β组分,分析最大高度在群落内和群落间的变化。【结果】随着群落由灌丛向次生乔木林的演替,植物最大高度增加,3个群落的最大高度差异显著(P<0.05)。灌丛群落的β值为1.59,乔灌过渡林的β值2.64,次生乔木林的β值为3.00,3个群落的β值的极差分别为0.37、0.47和1.13。灌丛群落的a值分布在-0.13~0.16之间,乔灌过渡林在-0.49~0.76之间,次乔木林在-0.72~0.83之间,3个群落a值的极差分别为0.29、1.25和1.55。从整个调查区域来看,β值的极差大于α值,环境变化对群落形成的作用大于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灌丛的变化与整个调查区域一致。乔灌过渡林和次生乔木林α组分的极差大于β组分,这两个群落的种间相互作用大于环境变化。灌丛的bi平均值小于0,该群落最大高度种内变异不能反映物种沿高度梯度的变化趋势。乔灌过渡林和次生乔木林的bi平均值均落在[0,1]区间,这两个群落种内最大高度差异引起的变化小于群落水平的变化。【结论】调查区域灌丛的形成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乔灌过渡林和次生乔木林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性状梯度分析法 喀斯特山地 最大高度 α性状值 β性状值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植物功能性状梯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婷 向珊珊 +3 位作者 方秀茹 秦琦云 施伟凤 姜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功能性状 叶习性 性状梯度分析 桂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