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对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力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鑫
王成国
马大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8-83,共6页
针对采用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的2万t重载组合列车(1+2+1),研究其在紧急制动及常用全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并提出机车无线同步控制的合理延迟时间。采用自主开发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对单编5千t、单编1万t和2万t组...
针对采用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的2万t重载组合列车(1+2+1),研究其在紧急制动及常用全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并提出机车无线同步控制的合理延迟时间。采用自主开发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对单编5千t、单编1万t和2万t组合3种编组方式的重载列车在紧急制动及常用全制动停车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及比较分析;对主、从控机车采用不同延迟时间的2万t组合重载列车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力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2万t组合重载列车的纵向性能优于同等车辆装备的单编1万t重载列车,但差于单编5千t重载列车;2万t组合重载列车的主、从控机车的延迟时间应在4 s以内,才能满足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组合列车
无线同步控制技术
列车纵向动力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秦线开行2万t级重载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
8
2
作者
马大炜
冀彬
王成国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4期1-3,24,共4页
讨论大秦线开行2万t级重载列车在机车车辆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必须应用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和先进的机车车辆技术装备。文中根据大秦线2万t列车的试验和仿真研究结果,提出大秦线安全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技术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牵引
制动
纵向动力学
安全运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遗传算法的客运电力机车耐撞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凯
许平
姚曙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6-1192,共7页
针对国内某新造客运电力机车,根据厂家实际需求,设计一组车辆端部吸能结构特性曲线,实现机车在25 km/h的碰撞速度下,有序而可控吸能,优化头部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长度。基于列车纵向多刚体碰撞动力学模型,构建以D1(头部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量...
针对国内某新造客运电力机车,根据厂家实际需求,设计一组车辆端部吸能结构特性曲线,实现机车在25 km/h的碰撞速度下,有序而可控吸能,优化头部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长度。基于列车纵向多刚体碰撞动力学模型,构建以D1(头部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量)作为目标参数,x1(头部变形吸能元件塑变平台力),x2(头部主吸能结构塑变平台力)和x3(重联端压溃管塑变平台力)为设计变量,d2(重联端压溃管行程)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直接对优化模型进行整体寻优,得到端部吸能结构特性曲线的最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当x1=1.615 MN,x2=3.130 MN,x3=1.999 MN时,头车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长度可缩短至0.178 m,机车满足耐撞性要求,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机车的耐撞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电力机车
列车纵向动力学
耐撞性设计
优化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质点模型的重载列车动能闯坡性能
被引量:
6
4
作者
王开云
黄超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列车初速度、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对列车动能闯坡性能的影响,并与列车单质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算例对比了2种模型在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闯坡初...
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列车初速度、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对列车动能闯坡性能的影响,并与列车单质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算例对比了2种模型在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闯坡初速度越大,闯坡性能越优;列车闯坡性能随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的增大而变差;2种模型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的差异随列车闯坡初速度的减小而增加,初速度为60km·h-1时单质点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相差5.29km·h-1;列车编组、坡长与坡度越大,单质点模型的计算结果越保守;基于单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250t,基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750t,后者比前者增加了6.1%;建议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列车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纵向动力学
多质点模型
单质点模型
闯坡性能
牵引质量
原文传递
万吨列车缓冲器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慧
魏伟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B10期119-122,共4页
以新型胶泥缓冲器为例,建立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其结构与原理详细分析该类型缓冲器的力-位移、力-速度特性。通过单车模型中多次仿真与试验曲线相比较,反演出缓冲器特性曲线,将该曲线应用于万吨列车模型并进行优化,从而得...
以新型胶泥缓冲器为例,建立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其结构与原理详细分析该类型缓冲器的力-位移、力-速度特性。通过单车模型中多次仿真与试验曲线相比较,反演出缓冲器特性曲线,将该曲线应用于万吨列车模型并进行优化,从而得出重载列车最佳缓冲器特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器
列车纵向动力学
重载列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8A转向架改造后提速货车的制动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舒兴高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8,共6页
研究转 8A型转向架改造后提速货车制动系统的有关问题 ,阐明采用高摩瓦的必要性 ,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 ROSDY仿真分析了制动率、列车编组、车钩间隙、制动波速对提速货车纵向力的影响 ,综合制动距离、轮对粘着以及对纵向力影响等三方...
研究转 8A型转向架改造后提速货车制动系统的有关问题 ,阐明采用高摩瓦的必要性 ,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 ROSDY仿真分析了制动率、列车编组、车钩间隙、制动波速对提速货车纵向力的影响 ,综合制动距离、轮对粘着以及对纵向力影响等三方面因素 ,提出空、重车制动缸压力的合理取值范围为 :空车取 6 5~ 85 k Pa,重车取 2 2 0~ 2 6 5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制动率
空重车阀
列车纵向动力学
多体系统动力学
转8A型转向架
货车
铁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尾装置对重载列车纵向力的影响
被引量:
10
7
作者
魏伟
胡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9,63,共8页
根据气体流动理论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带有列尾装置的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列车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计算了制动系统中空气流动瞬态数值解,获得制动系统特性,同步计算了列车纵向冲动。2万吨组合列车计算结果表明:全制动时安装列...
根据气体流动理论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带有列尾装置的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列车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计算了制动系统中空气流动瞬态数值解,获得制动系统特性,同步计算了列车纵向冲动。2万吨组合列车计算结果表明:全制动时安装列尾装置使最大车钩力降低54%,列车纵向冲动明显降低;列尾装置减压量越大,车钩力降低越明显,目前列尾装置减压量固定为50kPa,应根据线路经常使用的减压量确定更合理的值;列尾装置排气速度对车钩力影响较小;列尾装置滞后时间对车钩力影响微小;使用机车替代列尾装置,在大减压量制动时,车钩力将明显得到改善,减压量越小,机车与列尾装置作用效果越接近,当机车减压50kPa制动时,列尾装置与机车作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纵向动力学
列尾装置
车钩力
制动系统仿真
空气流动
原文传递
题名
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对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力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鑫
王成国
马大炜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8-83,共6页
基金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5J02)
文摘
针对采用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的2万t重载组合列车(1+2+1),研究其在紧急制动及常用全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并提出机车无线同步控制的合理延迟时间。采用自主开发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对单编5千t、单编1万t和2万t组合3种编组方式的重载列车在紧急制动及常用全制动停车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及比较分析;对主、从控机车采用不同延迟时间的2万t组合重载列车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力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2万t组合重载列车的纵向性能优于同等车辆装备的单编1万t重载列车,但差于单编5千t重载列车;2万t组合重载列车的主、从控机车的延迟时间应在4 s以内,才能满足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行的需要。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组合列车
无线同步控制技术
列车纵向动力学
数值仿真
Keywords
Heavy
haul
train
Combined
train
Wireless
sync
control
technology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U260.1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292.921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秦线开行2万t级重载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
8
2
作者
马大炜
冀彬
王成国
机构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
太原铁路局科委
出处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4期1-3,24,共4页
文摘
讨论大秦线开行2万t级重载列车在机车车辆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必须应用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和先进的机车车辆技术装备。文中根据大秦线2万t列车的试验和仿真研究结果,提出大秦线安全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技术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牵引
制动
纵向动力学
安全运输
Keywords
heavy
haul
train
traction
brake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traffic
safety
分类号
U292.92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遗传算法的客运电力机车耐撞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凯
许平
姚曙光
机构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6-119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3342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G12B01)
文摘
针对国内某新造客运电力机车,根据厂家实际需求,设计一组车辆端部吸能结构特性曲线,实现机车在25 km/h的碰撞速度下,有序而可控吸能,优化头部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长度。基于列车纵向多刚体碰撞动力学模型,构建以D1(头部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量)作为目标参数,x1(头部变形吸能元件塑变平台力),x2(头部主吸能结构塑变平台力)和x3(重联端压溃管塑变平台力)为设计变量,d2(重联端压溃管行程)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直接对优化模型进行整体寻优,得到端部吸能结构特性曲线的最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当x1=1.615 MN,x2=3.130 MN,x3=1.999 MN时,头车主吸能结构的变形长度可缩短至0.178 m,机车满足耐撞性要求,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机车的耐撞性设计。
关键词
客运电力机车
列车纵向动力学
耐撞性设计
优化
遗传算法
Keywords
electric
passenger
locomotive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crashworthiness
design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
分类号
U264.0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质点模型的重载列车动能闯坡性能
被引量:
6
4
作者
王开云
黄超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9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682014CX044)
文摘
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列车初速度、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对列车动能闯坡性能的影响,并与列车单质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算例对比了2种模型在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闯坡初速度越大,闯坡性能越优;列车闯坡性能随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的增大而变差;2种模型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的差异随列车闯坡初速度的减小而增加,初速度为60km·h-1时单质点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相差5.29km·h-1;列车编组、坡长与坡度越大,单质点模型的计算结果越保守;基于单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250t,基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750t,后者比前者增加了6.1%;建议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列车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
关键词
列车纵向动力学
多质点模型
单质点模型
闯坡性能
牵引质量
Keywords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multi-particle
model
single
particle
model
uphill
performance
tractive
tonnage
分类号
U260.13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万吨列车缓冲器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慧
魏伟
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分院
出处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B10期119-122,共4页
文摘
以新型胶泥缓冲器为例,建立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其结构与原理详细分析该类型缓冲器的力-位移、力-速度特性。通过单车模型中多次仿真与试验曲线相比较,反演出缓冲器特性曲线,将该曲线应用于万吨列车模型并进行优化,从而得出重载列车最佳缓冲器特性曲线。
关键词
缓冲器
列车纵向动力学
重载列车
Keywords
buffer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heavy-
haul
train
分类号
U272.34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8A转向架改造后提速货车的制动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舒兴高
机构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8,共6页
基金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 (2 0 0 0 J0 36)
文摘
研究转 8A型转向架改造后提速货车制动系统的有关问题 ,阐明采用高摩瓦的必要性 ,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 ROSDY仿真分析了制动率、列车编组、车钩间隙、制动波速对提速货车纵向力的影响 ,综合制动距离、轮对粘着以及对纵向力影响等三方面因素 ,提出空、重车制动缸压力的合理取值范围为 :空车取 6 5~ 85 k Pa,重车取 2 2 0~ 2 6 5 k Pa。
关键词
制动
制动率
空重车阀
列车纵向动力学
多体系统动力学
转8A型转向架
货车
铁路
Keywords
brake
braking
ratio
empty
and
load
brake
regulator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分类号
U27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270.35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尾装置对重载列车纵向力的影响
被引量:
10
7
作者
魏伟
胡杨
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高等学校载运工具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9,63,共8页
基金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09TPL_T0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6)
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2008S036)
文摘
根据气体流动理论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带有列尾装置的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列车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计算了制动系统中空气流动瞬态数值解,获得制动系统特性,同步计算了列车纵向冲动。2万吨组合列车计算结果表明:全制动时安装列尾装置使最大车钩力降低54%,列车纵向冲动明显降低;列尾装置减压量越大,车钩力降低越明显,目前列尾装置减压量固定为50kPa,应根据线路经常使用的减压量确定更合理的值;列尾装置排气速度对车钩力影响较小;列尾装置滞后时间对车钩力影响微小;使用机车替代列尾装置,在大减压量制动时,车钩力将明显得到改善,减压量越小,机车与列尾装置作用效果越接近,当机车减压50kPa制动时,列尾装置与机车作用相同。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纵向动力学
列尾装置
车钩力
制动系统仿真
空气流动
Keywords
heavy-haul
train
longitudinal
dynamics
train
tail
exhaust
device~
coupler
force
brake
system
simulation
airflow
分类号
U270.35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对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力的影响
赵鑫
王成国
马大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秦线开行2万t级重载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对策
马大炜
冀彬
王成国
《铁道机车车辆》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遗传算法的客运电力机车耐撞性优化设计
张凯
许平
姚曙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多质点模型的重载列车动能闯坡性能
王开云
黄超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5
万吨列车缓冲器特性优化研究
陈慧
魏伟
《铁道机车车辆》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转8A转向架改造后提速货车的制动问题
舒兴高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列尾装置对重载列车纵向力的影响
魏伟
胡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