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反思与伦理批判——中西悲剧精神的本质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6,共8页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则主要体现为中国人诉诸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精神 本质 历史 伦理
下载PDF
略谈敦煌学的扩展与进展——四篇敦煌学书序
2
作者 荣新江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章通过四篇有关敦煌学的书序,对敦煌美术史、佛教文献和图像、胡语文书、敦煌学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回顾,指出这些著作代表了敦煌学的拓展,并根据相关新书的内容,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 星宿崇拜 十王经 回鹘文文献 伤心史
下载PDF
从《外戚世家》看《史记》的女性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麟舒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9期35-39,共5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著录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以《外戚世家》最为集中,从中可以窥见《史记》的女性书写。《外戚世家》以宫廷女性为主,如实记载了宫廷女子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女性形象的传奇性和悲剧性。同时,司马迁为女性作传,范围涉及... 司马迁在《史记》中著录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以《外戚世家》最为集中,从中可以窥见《史记》的女性书写。《外戚世家》以宫廷女性为主,如实记载了宫廷女子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女性形象的传奇性和悲剧性。同时,司马迁为女性作传,范围涉及政治女性和平民女子,写出了女性的社会影响力,对女性抱有尊重、同情的态度。在这些刻画中,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戚世家 女性形象 历史观
下载PDF
喜剧形象背后的悲剧价值--对宋襄公与堂吉诃德形象接受史视角的思考
4
作者 曾中辉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宋襄公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中期的宋国国君,堂吉诃德是17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们两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思维逻辑、行事方式,以及一生经历和最后结局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给后人留下了... 宋襄公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中期的宋国国君,堂吉诃德是17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们两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思维逻辑、行事方式,以及一生经历和最后结局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读者对他们形象评价的演变,从接受史视角思考,可认识他们喜剧形象背后的悲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襄公 堂吉诃德 喜剧形象 悲剧价值 接受史
下载PDF
“是”和“不是”——卢西安·哥德曼悲剧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5
作者 刘芳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224-246,407,共25页
对于绝对、总体性的追求是人的天性,然而,作为一个有限者,如何面对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分裂?思想家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能够缝合"本真生活(应是)与现实生活(所是)裂痕"的方法。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西安·哥德曼... 对于绝对、总体性的追求是人的天性,然而,作为一个有限者,如何面对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分裂?思想家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能够缝合"本真生活(应是)与现实生活(所是)裂痕"的方法。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西安·哥德曼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诉诸一种悲剧辩证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和评论。作为一个悲剧辩证法家,尽管"不是"常常萦绕心中,但是,哥德曼总是坚持说"是",努力实现"应是和所是、悲剧和希望、历史和结构、政治和方法"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辩证法 应是 所是 悲剧 希望 历史 结构 政治 方法
下载PDF
“世界历史”与悲剧现代性: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悲剧美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宋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100,共7页
马克思将悲剧美学的思考置于现代性历史视域之中,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巨大的历史感"--宏阔的"世界历史意识"。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将"世界历史变革"作为现代悲剧冲突的... 马克思将悲剧美学的思考置于现代性历史视域之中,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巨大的历史感"--宏阔的"世界历史意识"。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将"世界历史变革"作为现代悲剧冲突的根本矛盾,阐发了现代悲剧的本质及其特征,赋予悲剧美学全新的现代性历史意义与价值。马克思紧密围绕"历史与悲剧"这一核心议题,深刻地探讨了悲剧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使西方传统悲剧观念获得了现代性的转换,为当今时代的悲剧理论探讨提供了极富启发意义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悲剧现代性 黑格尔历史哲学 世界历史理论
下载PDF
张爱玲与她笔下的悲剧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程传荣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35,共5页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 ,多是悲剧型的 ,她们或缺情少爱 ,或扭曲变态 ,或受尽摧残与侮辱 ,但她们大多并不自省。而个人情感的曲折经历 ,家庭生活的不幸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
关键词 悲剧女性 审美取向 作家心灵史
下载PDF
归纳与演绎:关于《琵琶记》悲剧品格的探讨
8
作者 李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是元末南戏振兴的标志之一,也是最为典型的文人悲剧。因高明在《赵贞女》的基础上改变了戏剧冲突的性质,故自传世以来,关于其悲剧品格有诸多争议与分歧。本文采用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在动...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是元末南戏振兴的标志之一,也是最为典型的文人悲剧。因高明在《赵贞女》的基础上改变了戏剧冲突的性质,故自传世以来,关于其悲剧品格有诸多争议与分歧。本文采用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在动态的《琵琶记》剧本流传、接受的历史上,借助中西悲剧比较研究,独立探讨《琵琶记》的悲剧特质,分析"这般另做眼儿看"的深层悲剧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悲剧品格 中西悲剧 接受史
下载PDF
“人的本质”与“历史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1
9
作者 时晓丽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82-86,94,共6页
有人认为,马恩的悲剧观没有普遍性,这是不妥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体现的是真、善、美。因此,一切“历史的必然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作为悲剧的美学特征,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 有人认为,马恩的悲剧观没有普遍性,这是不妥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体现的是真、善、美。因此,一切“历史的必然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作为悲剧的美学特征,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对于一切悲剧文学都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悲剧观 人的本质 历史的必然要求
下载PDF
用深沉掩真挚 从玩笑出心酸——卞之琳前期诗歌创作(1930~1937)悲情意识论
10
作者 侯敏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9-72,共4页
卞之琳一向以"智性"诗人著称,但在其前期的诗歌创作中却明显流露出浓重的悲情意识。本文用人本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批评方法,剖析与阐释这种悲情意识的缘起、文本呈现、得与失等几个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明晰卞之琳在文... 卞之琳一向以"智性"诗人著称,但在其前期的诗歌创作中却明显流露出浓重的悲情意识。本文用人本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批评方法,剖析与阐释这种悲情意识的缘起、文本呈现、得与失等几个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明晰卞之琳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悲情意识 文本呈现 得与失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寻找精神家园的“歌手”——《浮士德》探幽
11
作者 宋虎堂 《长春大学学报》 2007年第9期57-60,共4页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 精神家园
下载PDF
浮士德:幻想的绽放和压制
12
作者 陈雪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文章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生之本能、死之本能概念和他的意识结构理论,来分析克里斯多弗.马娄的经典作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试图找到浮士德行为的驱使力和他焦虑的原因,并将浮士德与其创造者马娄进行类比,指出浮士德是马娄的幻想投射,... 文章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生之本能、死之本能概念和他的意识结构理论,来分析克里斯多弗.马娄的经典作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试图找到浮士德行为的驱使力和他焦虑的原因,并将浮士德与其创造者马娄进行类比,指出浮士德是马娄的幻想投射,而马娄与浮士德的毁灭都是超我运作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生之本能 死之本能 伊德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