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 被引量:312
1
作者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1,共161页
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 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交通工程 规划与管理 交通安全 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设计 公共交通 大数据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车速离散性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车速管理研究 被引量:166
2
作者 裴玉龙 程国柱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对高速公路的车速标准差和亿车公里事故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二者的关系模型,模型表明车速分布越离散,事故率越高,从而为高速公路的车速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中国14条高速公路的地点车速调查数据,对15%位车速、85%位车速... 对高速公路的车速标准差和亿车公里事故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二者的关系模型,模型表明车速分布越离散,事故率越高,从而为高速公路的车速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中国14条高速公路的地点车速调查数据,对15%位车速、85%位车速与单圆曲线的曲率变化率CCRs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85%位车速与CCRs的回归模型以及15%位车速与CCRs的回归模型,利用这些模型提出了合理的基于交通安全的车速限制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速限制 回归分析 车速标准差 亿车公里事故率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103
3
作者 裴玉龙 马骥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82,共6页
在沈大高速公路、辽宁省和哈尔滨市大量事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道路线形中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交叉口各项参数的设置问题及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关系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高路基与陡坡路基会危及交通安全的观点,这... 在沈大高速公路、辽宁省和哈尔滨市大量事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道路线形中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交叉口各项参数的设置问题及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关系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高路基与陡坡路基会危及交通安全的观点,这在中国高等级公路上尤其突出而又经常被忽视。对现行道路设计规范中对应参数提出安全设计指标值或取值建议,对考虑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事故成因 统计分析 预防对策 道路条件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震荡与行车安全研究 被引量:138
4
作者 杜志刚 潘晓东 +1 位作者 杨轸 郭雪斌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利用EMR-8B眼动仪,以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行车试验基础上,针对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选取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 利用EMR-8B眼动仪,以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行车试验基础上,针对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选取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全性。结果表明:当隧道进出口行车速度控制在85km·h^-1以下时,能保证驾驶员良好的视觉舒适度,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停车视距应比现行规范增加20~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安全 试验研究 视觉震荡 隧道进出口
下载PDF
基于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与事件检测综合算法 被引量:91
5
作者 宫晓燕 汤淑明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6,共5页
针对目前短时交通流预测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与事件检测综合算法框架并对框架中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算法的精度与速度 ,对传统的非参数回归算法做了两方面改进 :基于密集度的... 针对目前短时交通流预测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与事件检测综合算法框架并对框架中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算法的精度与速度 ,对传统的非参数回归算法做了两方面改进 :基于密集度的变 K搜索算法与基于动态聚类和散列函数的历史数据组织方式。通过这些改进 ,使得上述基于非参数回归的算法成为一种“无参数”、可移植、高预测精度的实时预测算法 ,并能有效地用于短时交通流的预测问题中。现场实验充分表明该算法完全满足实时交通流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检测 综合算法 交通工程 短时交通流预测 非参数回归 动态聚类 密集度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探讨 被引量:88
6
作者 张丰焰 周伟 +1 位作者 王元庆 张佳 《公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因交通量急剧增长而不得不进行改扩建,但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往往有很大影响。如何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理论体系。通过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 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因交通量急剧增长而不得不进行改扩建,但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往往有很大影响。如何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理论体系。通过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的基础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期能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交通组织设计 安全运营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97
7
作者 王祥雪 许伦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交通流时间序列,在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下,构建基于LSTM-RNN的城市快速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根据交通流的时空相关性完成时间序列的重构,依靠模型训练对时空关联特性进行识别和强化,兼顾精度和时效性确定神经网络深度,完成短时交通... 针对交通流时间序列,在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下,构建基于LSTM-RNN的城市快速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根据交通流的时空相关性完成时间序列的重构,依靠模型训练对时空关联特性进行识别和强化,兼顾精度和时效性确定神经网络深度,完成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搭建.基于Tensor Flow的Keras完成LSTM-RNN的逐层构建和精细化调参,利用路网实测数据样本完成算法验证,实现模型本地保存并根据预测精度进行自适应更新.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预测算法精度高,受训练样本量的限制较小,实时性、扩展性和实用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预测 LSTM-RNN 时间序列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0
8
作者 刘强 陆化普 +1 位作者 张永波 邹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合协调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 事故特征 事故预防 交通冲突 交通工程
下载PDF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5
9
作者 张生瑞 邵春福 严海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和特点,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协调性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属性值和无量纲化的计算方法;应用模糊识别原理,结合AHP权重确定方法,依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级别... 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和特点,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协调性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属性值和无量纲化的计算方法;应用模糊识别原理,结合AHP权重确定方法,依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级别划分)的实现程度,提出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多级模糊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方法和模型,反映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区域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有借鉴作用。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模糊识别 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
下载PDF
车辆跟驰行为建模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0
10
作者 王殿海 金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系统地回顾了跟驰理论6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建模思想将跟驰行为模型分为交通工程角度和统计物理角度。交通工程角度的跟驰模型包括刺激-反应类、安全距离类、心理-生理类及人工智能类模型;统计物理角度的跟驰模型包括优化速度模型、智能... 系统地回顾了跟驰理论6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建模思想将跟驰行为模型分为交通工程角度和统计物理角度。交通工程角度的跟驰模型包括刺激-反应类、安全距离类、心理-生理类及人工智能类模型;统计物理角度的跟驰模型包括优化速度模型、智能驾驶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针对各类模型分别阐述了其建模思路、模型结构、参数标定及其扩展研究。最后,展望了跟驰行为建模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为建立适合中国交通流特点的跟驰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 综述 建模思想 参数标定 统计物理
原文传递
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66
11
作者 陈红 魏风虎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9-92,共4页
基于中国现行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思路,构建了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模型;通过对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压力指标作为基础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作用确定不同建设阶... 基于中国现行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思路,构建了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模型;通过对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压力指标作为基础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作用确定不同建设阶段的状态、响应度量指标;最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确定其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压力指标摆在首位,强调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状态的改变,其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而且可以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生态系统的状态及采取的减缓措施和恢复技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指标体系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 生态评价 生态影响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72
12
作者 张生瑞 马壮林 石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对中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问题突出的特点,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的道路及交通环境特性,对北京-珠海(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车辆组成特征;结合隧道... 针对中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问题突出的特点,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的道路及交通环境特性,对北京-珠海(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车辆组成特征;结合隧道出入口处和隧道内的通风、照明和道路特征对交通的影响,进行了交通事故多发段的成因分析,从而给出了控制和减少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隧道群 交通事故 交通分布 对策
下载PDF
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3
作者 马勇 付锐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4,共13页
为了明确驾驶人视觉特性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人视觉特性与疲劳驾驶、隧道段行车安全、分心驾驶以及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视觉特性指标,归纳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隧道出入... 为了明确驾驶人视觉特性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人视觉特性与疲劳驾驶、隧道段行车安全、分心驾驶以及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视觉特性指标,归纳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隧道出入口行车安全研究的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分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驾驶人视觉特性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有必要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脸部图像特征、驾驶操作行为及车辆运动状态等多个指标进行多源信息融合,以实现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的有效监测与预警;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明确隧道内驾驶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并针对不同驾驶人群体在各种交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和模拟驾驶培训,从而全面提升中国的人-车-路系统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安全 综述 视觉特性 驾驶人 疲劳驾驶 分心 眼动
原文传递
旅客时间价值 被引量:54
14
作者 周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在系统阐述时间价值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时间价值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思路,并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及效益成本原理,建立了旅客自由选择的时间价值模型分析体系,这种模式不仅能满足宏观经济评价的需要,而且能适应微... 在系统阐述时间价值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时间价值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思路,并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及效益成本原理,建立了旅客自由选择的时间价值模型分析体系,这种模式不仅能满足宏观经济评价的需要,而且能适应微观交通分析的要求。依托甘陕运输通道的实际,进行了旅客时间价值的实证性分析计算,收到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路运输 旅客 时间价值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80
15
作者 张勇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李雄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2-1548,共7页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方程中各拟合参数与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和静偏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求解无静偏应力条件下软黏土临界动应力的解析方法。通过动三轴试验结果,提出了含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静偏应力和循环周次等影响因素的累积塑性应变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软土 循环荷载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动应力 静偏应力 临界动应力
下载PDF
基于ARIMA与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68
16
作者 谭满春 冯荦斌 徐建闽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将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与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利用ARIMA模型良好的线性拟合能力和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关系映射能力,把交通流时间序列看成由线性自相关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部分组成,采用ARIMA模型对交... 将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与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利用ARIMA模型良好的线性拟合能力和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关系映射能力,把交通流时间序列看成由线性自相关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部分组成,采用ARIMA模型对交通流序列的线性部分进行预测,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其非线性残差部分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各自单独使用时的准确性;组合方法发挥了2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是短期交通流预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期交通流预测 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及其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杨东凯 吴今培 张其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智能交通系统在欧洲也称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是基于系统工程、电子、通信、信息等多种高新技术,并已渗透到航空、水运、铁路交通领域的新型交通系统.ITS 的建立可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环保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介绍其基... 智能交通系统在欧洲也称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是基于系统工程、电子、通信、信息等多种高新技术,并已渗透到航空、水运、铁路交通领域的新型交通系统.ITS 的建立可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环保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介绍其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发展的概况后,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学科体系模型、服务功能模型和网络层次模型,并简要分析了模型化的意义.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交通工程 模型化 智能 智能交通系统
下载PDF
智能公路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78
18
作者 徐志刚 李金龙 +7 位作者 赵祥模 李立 王忠仁 童星 田彬 侯俊 汪贵平 张骞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共24页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公路 综述 智能交通系统 道路基础设施 平行智能公路 车路协同
原文传递
道路交通拥挤事件判别准则与检测算法 被引量:66
19
作者 庄斌 杨晓光 李克平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中存在的交通拥挤现象,通过对城市道路路段上环形线圈采集到的交通流流量和占有率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和统计推导,从理论上论证了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交通拥挤现象出现与消散过程的相对增量判别准则,并利用给出的...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中存在的交通拥挤现象,通过对城市道路路段上环形线圈采集到的交通流流量和占有率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和统计推导,从理论上论证了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交通拥挤现象出现与消散过程的相对增量判别准则,并利用给出的判别准则构造出相应的拥挤检测指标,给出了城市道路路段上交通拥挤的平均占有率自动检测算法;最后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拥挤 理论分析 检测算法 流量增量 占有率
下载PDF
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5
20
作者 王建伟 高超 +7 位作者 董是 徐晟 袁长伟 张驰 黄泽滨 卜杉杉 常青 王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24,共24页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文229篇,英文2395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中的技术领域与工程应用场景,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做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获取层、集成处理层、业务应用层、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与管控体系;此外重点介绍了数字道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景。最终通过梳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由特定的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讯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具有多元智能性。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在道路基础设施性能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 综述 技术体系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