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传统文化景观的数字活化路径探析--以山东省杨家埠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勾锐 张帅柯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第7期44-46,共3页
数字化的乡村文化景观是当前推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振兴和数字乡村政策法规实施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景观的活化之路带来了无限可能,并推动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到重塑乡村文化市场凝聚力的目的。文章以... 数字化的乡村文化景观是当前推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振兴和数字乡村政策法规实施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景观的活化之路带来了无限可能,并推动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到重塑乡村文化市场凝聚力的目的。文章以杨家埠村为研究对象,以保护与传承传统乡村文化为主旨,对乡村文化资源禀赋进行全面梳理,剖析了杨家埠传统文化景观数字化的三重局限,并提出数字活化的三条有效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资源禀赋 数字活化 文旅融合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妇女和婚姻从此就失去保护了吗?——评婚姻法解释三第七、第十一条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凌云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16,共6页
媒体和学界对《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一条等条文的诟病甚多,认为它们弱化了对妇女的保护,违反甚至冲击、摧毁我国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婚姻家庭伦理和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另外还认为婚姻家庭领域与物权、合同领域殊有不同,这两条司法... 媒体和学界对《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一条等条文的诟病甚多,认为它们弱化了对妇女的保护,违反甚至冲击、摧毁我国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婚姻家庭伦理和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另外还认为婚姻家庭领域与物权、合同领域殊有不同,这两条司法解释是将后者的原理粗暴地适用于前者,甚为谬误。笔者认为,这些抨击是对婚姻法解释三的误读。本文试图从对这些抨击作出辩驳的角度论证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一条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财产制 人格独立和财产独立 男女平等 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 物权法原理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国琴 王珍燕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加强该队伍建设,必须注重自身学习,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加强该队伍建设,必须注重自身学习,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双师型”教师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与传统文化传承——以德州新建“董子读书台文化公园”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建华 李宁 张光兴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当前,各地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争夺"历史文化名人",建造园林景观,实质是看重"历史文化名人"背后的经济价值,而"历史文化名人"本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内涵却被淡化.以德州"董子读书台&qu... 当前,各地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争夺"历史文化名人",建造园林景观,实质是看重"历史文化名人"背后的经济价值,而"历史文化名人"本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内涵却被淡化.以德州"董子读书台"为例,认真分析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与"历史文化名人"的传承关系,还"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尊严,突出现代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园林景观 历史文化名人之争 传统文化 董子读书台
下载PDF
让国学真正“热”起来
5
作者 戴婧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6期113-114,共2页
国学"热"看似拯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实质上国民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程度依旧缺乏。内地30所中学引进台湾教材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光大,但在实施过程中遭受冷遇,为了真正让国学"热"起来,我们必须对中学的国学教... 国学"热"看似拯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实质上国民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程度依旧缺乏。内地30所中学引进台湾教材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光大,但在实施过程中遭受冷遇,为了真正让国学"热"起来,我们必须对中学的国学教育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台湾教材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探究参数化建筑设计中所蕴藏的风水哲理
6
作者 张硕 王丽 《城市建筑》 2014年第11期3-3,7,共2页
笔者就参数化建筑中所蕴藏的风水哲理进行探讨,以银河SOHO和央视新大楼为例意在阐明在中国流传了千年之久的风水文化必有其传播价值,并且脱离了风水的参数化建筑也将很难得到历史的传承。
关键词 参数化 建筑设计 风水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 被引量:11
7
作者 苑利 顾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门技术含量颇高的学问。保护得好便是保护,保护得不好便是破坏。在长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三标准:一是通过保护是否保住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DNA;二是通过保护是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门技术含量颇高的学问。保护得好便是保护,保护得不好便是破坏。在长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三标准:一是通过保护是否保住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DNA;二是通过保护是否保住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三是通过保护是否促进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学保护 评估标准 传统文化DNA 文化多样性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艺术教育的本质及文化观念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悦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文化的理性认知、文化的"人学"性质以及文化与人的互化关系。文化的理性认知涉及的是文化哲学,它构成对文化认知的思想观念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判断;文化的"人学"性质,...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文化的理性认知、文化的"人学"性质以及文化与人的互化关系。文化的理性认知涉及的是文化哲学,它构成对文化认知的思想观念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判断;文化的"人学"性质,主要阐释人作为文化生成的主体作用和意义,以及人的社会本质和属性;文化与人的互化关系,即人创造文化,文化反过来塑造人,即文化"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它是文化作用于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文化观念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以文化观念作为思想基础的艺术创作,体现了文化深层结构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基础,构筑现代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文化传播方式,传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建构文化开放和交流的平台,以文化自信心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的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文化哲学 人学 内化 外化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中华传统师德看当代师德的构建 被引量:7
9
作者 唐亦勤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师德建设应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师德,古为今用,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师德。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师德 当代师德
下载PDF
中华传统体育竞合精神论绎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胡丹 陈连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思辨、田野观察等方法对中华传统体育竞合精神的本有意涵、认知维度、内在结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5个层面进行阐释。研究认为:中华传统体育竞合精神的本有意涵是一种融竞争与...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思辨、田野观察等方法对中华传统体育竞合精神的本有意涵、认知维度、内在结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5个层面进行阐释。研究认为:中华传统体育竞合精神的本有意涵是一种融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状态,是自然天性之“竞”与道德修养之“合”融会贯通的文化理念;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外竞内合、舍竞求合、小竞大合三重表现,从内在结构上形成了竞争观、竞合观与和合观三重境界,进而彰显其生命、生存及生活的三重价值追求,并最终提出了认知开新、体悟培元及教育固本等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竞合精神的三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体育 竞合精神 体育精神 和合共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微时代高校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林罡 《科教文汇》 2018年第13期9-10,共2页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媒介成为大学生表达个性、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具有高效、碎片、去中心化、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给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优秀...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媒介成为大学生表达个性、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具有高效、碎片、去中心化、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给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微时代背景下知识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更要求高校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 民族优秀文化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中国新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学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8,共7页
科学与人文的学科分野始自近代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西科学及其实践在全人类生活中建构了具有统治性地位的现代性世界观,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文世界观不同程度被抑制。至斯诺1956年相关论文发表之后,科学与人文关系(对立和融通)成... 科学与人文的学科分野始自近代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西科学及其实践在全人类生活中建构了具有统治性地位的现代性世界观,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文世界观不同程度被抑制。至斯诺1956年相关论文发表之后,科学与人文关系(对立和融通)成为世界性学术问题。西学东渐的我国近代学人多在欧西的意义上理解科学和现代化,人文的理解则是以儒学为主体的玄学,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欧西科学与中国儒学”关系。二者融通不仅是指两种地理文化的融通,更是指两种社会习俗的融通。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并促进中国各项建设取得进展,发掘具有“人文化成”本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多体裁的新时代应用并在制度建设、学校教育、企业文化三个途径上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与人文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华民族探析
13
作者 张圃源 何生海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中华民族社会治理共同体沉淀了悠久的历史基因,在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王法”与“民意”上下同构的治理方法,在公共性为特征的治理理念下熠熠生辉。与此同时,马克思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是其理论指导,我国现实国情、民... 中华民族社会治理共同体沉淀了悠久的历史基因,在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王法”与“民意”上下同构的治理方法,在公共性为特征的治理理念下熠熠生辉。与此同时,马克思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是其理论指导,我国现实国情、民情、社情是其现实导向。新时代提振中华民族社会治理共同体,应当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深挖传统文化的文化支撑作用,坚持法治化轨道下开展工作,并通过现代科技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社会治理共同体 马克思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民信任建设
14
作者 周联兵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4,共5页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人民信任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因而,重视人民信任建设实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执政的政党和政府,更要警惕把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视为理所当然而忽视人民信任建设问题。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人民信任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因而,重视人民信任建设实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执政的政党和政府,更要警惕把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视为理所当然而忽视人民信任建设问题。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人民信任情形,可以概括为四点:整体信任,个体存疑;上位信任,下位存疑;年龄群体,信任有别;信任之本,与时俱进。进行人民信任建设,可以从改进工作作风、总结革命和建设经验、从传统政治文化中汲取有益启示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人民信任 工作作风 革命和建设经验 传统政治文化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图案在云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更新中的运用
15
作者 沈丹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6期132-135,143,共5页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居民生产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民族融合的推进与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民族景观特色逐渐丧失。为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北阁下村空间景观现状...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居民生产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民族融合的推进与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民族景观特色逐渐丧失。为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北阁下村空间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对其6个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进行景观更新设计,将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提炼和变形,以场地中的种植池、铺地图案、公共设施为载体来呈现这一传统文化。运用环保型铺地材料,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使公共空间景观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更新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蒙古族传统图案 民族传统文化 兴蒙乡
下载PDF
“两个结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国泉 蔡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0,共9页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那么“第二个结合”则旨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和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的客观依据,不仅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禀赋所决定,而且存在于解决我国问题的实际需要之中,其可能性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之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创新规律
下载PDF
文化润疆与乐舞非遗
17
作者 刘丹航 刘明 《实事求是》 2024年第6期91-103,共13页
乐舞非遗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文化资产。新疆各族群众在文化润疆背景下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新疆乐舞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 乐舞非遗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文化资产。新疆各族群众在文化润疆背景下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新疆乐舞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随即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性文化实践。新疆乐舞非遗应当在文化润疆中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寻时代话语、整合资源、创新保护与传承模式,实现其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乐舞非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发展策略研究
18
作者 张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191-193,共3页
研究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发展策略,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和传承创新实效,以实现展示馆社会效益、文化传承效应、人才培养效果较大提升,以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文章基于实践经验和文献检索,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运... 研究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发展策略,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和传承创新实效,以实现展示馆社会效益、文化传承效应、人才培养效果较大提升,以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文章基于实践经验和文献检索,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运行提升战略矩阵。通过拓展打造文创、养生品牌;打造“校馆联动”中医药文化品牌科普活动;创新丰富互动式活动形式;强化专业科普人才培养与激励;加强多媒体平台协同合作等途径,显著提升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运行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展示馆 馆院结合 SWOT分析 中医药文化科普
下载PDF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史料新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婧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章太炎早年的国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国学讲学 钱玄同 朱希祖
下载PDF
从梁启超新民思想看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
作者 张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1,共11页
梁启超新民思想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新民思想阐发的民族国家观、集体主义观、国民教育观具有显著的历史进步性。新民思想民族国家观的人民性特征,启示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人... 梁启超新民思想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新民思想阐发的民族国家观、集体主义观、国民教育观具有显著的历史进步性。新民思想民族国家观的人民性特征,启示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保障。新民思想集体主义观将"道德革命"作为"建群"的核心策略,启示当前应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体系建设,以道德引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民思想国民教育观将开展国民教育作为新民理想的实践路径,启示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全方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梁启超 新民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