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间示踪法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志云 宋晓峰 +2 位作者 林成岭 李相珍 张庆珍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6-78, ,共3页
采用半解释法对井间示踪监测资料进行处理, 求解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取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优化组合形成, 包括: ①依据数值法确定油层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 ②通过模拟产出浓度和实测产出浓度的自动对照,确定最符合实际地... 采用半解释法对井间示踪监测资料进行处理, 求解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取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优化组合形成, 包括: ①依据数值法确定油层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 ②通过模拟产出浓度和实测产出浓度的自动对照,确定最符合实际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方案;③利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其他参数;④利用解析法提供一个平均值, 作为物质平衡方法的基础或参考。对港东油田浅3 9 井组的动态资料及剩余油饱和度分析的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评价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是有效的, 该方法在注水开发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示踪测井 示踪检测 (滞后时间) 剩余油
下载PDF
井间示踪测试在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同敬 姜汉桥 +2 位作者 黎宁 雷占祥 李秀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踪测试在油田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与商业软件以及解析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拟合了示踪剂产出曲线,模拟了流场分布,掌握了油层内的非均质情况;依据示踪测试解释结果,调整地质模型,并拟合相关指标,确定了较准确的剩余油分布情况。鉴于目前注水存在的认识不清问题,认为进行示踪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井间测试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井间示踪技术在深层块状稠油油藏水驱特征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家新 《油气井测试》 2003年第4期20-22,35,共4页
经对冷43块深层块状普通稠油水驱注水5个试验井组开展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测试,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样品,采用先进的示踪剂定量分析与流动模拟相互结合的方法,以示踪数值模拟为手段,评价了油井连通、油层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隔层的... 经对冷43块深层块状普通稠油水驱注水5个试验井组开展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测试,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样品,采用先进的示踪剂定量分析与流动模拟相互结合的方法,以示踪数值模拟为手段,评价了油井连通、油层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隔层的封隔性等因素对水驱控制程度及动用状况的影响,通过优化注水推进方向及速度,强化动态调整措施,提高了稳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井间示踪技术 深层块状稠油油藏 水驱特征 三次采油
下载PDF
示踪法井漏位置测定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相方 车仕华 +2 位作者 唐德钊 刘举涛 隋秀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3期11-12,共2页
根据井漏将引起钻井液循环时间变化及钻井液出口流量变化的原理 ,提出了示踪剂漏层位置测定方法 ,建立了漏层位置计算模型 ,编制了示踪剂法漏层位置计算软件。在新疆油田的现场应用表明 ,该方法检测精度高 。
关键词 油气井 示踪法 井漏位置 测定 示踪剂 示踪检测 钻井液 流量 时间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Isotopic Tracerlog for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5
作者 Jiang Wenda(Senior Engineer, Development & Production Bureau, CNPC)Zheng Hua(Production Logging Center, 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6年第3期161-163,共3页
ApplicationofIsotopicTracerlogforWaterInjectionProfileJiangWenda(SeniorEngineer,Development&ProductionBureau... ApplicationofIsotopicTracerlogforWaterInjectionProfileJiangWenda(SeniorEngineer,Development&ProductionBureau,CNPC)ZhengHua(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r testing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performance
下载PDF
核素迁移的示踪试验研究综述
6
作者 刘平辉 黄国夫 +3 位作者 管太阳 王勇 刘晓东 余运祥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91-94,共4页
按地下实验室或处置库的不同主岩 ,简述了以花岗岩、岩盐、粘土岩和凝灰岩等作处置库主岩的核素迁移示踪试验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了以花岗岩作高放废物处置库主岩的示踪试验方法和进展。
关键词 核素迁移 示踪试验 花岗岩 岩盐 粘土岩 凝灰岩 高放废物 处置库
下载PDF
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7
作者 陈凯 李勇锋 +3 位作者 姚为英 秦欣 杨光 张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7期84-89,共6页
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探井、评价井及生产井数少,导致油田资料及油藏认识有限,而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连通性的认识对于改善注水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这一难题及需求,以海上某油田注采井组为例,提出了井间连通性... 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探井、评价井及生产井数少,导致油田资料及油藏认识有限,而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连通性的认识对于改善注水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这一难题及需求,以海上某油田注采井组为例,提出了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利用砂体展布、储层物性、沉积相等地质研究分析静态连通性,根据油井泵吸入口压力及产液量随注水量波动的响应情况分析动态连通性,再结合示踪剂的测试结果,以及自主研发的油水井间连通性评价软件定量计算油水井间的连通系数,综合评价了油田注采井间连通性,为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认识、注水效果改善及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井间连通性 综合地质分析 动态分析 示踪剂 反演模型
下载PDF
示踪剂监测方法在边水推进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英才 郑家朋 马绍仁 《油气井测试》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成功地将示踪剂监测技术应用于边水驱油藏的开发 ,根据边水可能的推进方向 ,在上游井排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井注入示踪剂 ,在下游井中进行监测 ,得到示踪剂的参数 ,可以定量地描述边水的推进规律及速度 ,研究油藏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 ,... 成功地将示踪剂监测技术应用于边水驱油藏的开发 ,根据边水可能的推进方向 ,在上游井排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井注入示踪剂 ,在下游井中进行监测 ,得到示踪剂的参数 ,可以定量地描述边水的推进规律及速度 ,研究油藏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 ,得到高渗透水淹层的厚度及渗透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监测方法 油田开发 边水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注水监测资料在大港南部油区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庆如 杨宝华 王学立 《油气井测试》 2002年第4期60-62,共3页
为解决注采矛盾 ,将注水监测资料与地质分析紧密结合 ,井间监测与吸水剖面、产出剖面综合运用 ,分注技术与调剖技术有机结合 ,经在大港南部油区的应用 ,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注水监测资料 综合治理 应用 大港油田 非均质 注入剖面 示踪检测 污染
下载PDF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被引量:55
10
作者 李淑霞 陈月明 +1 位作者 冯其红 张庆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三维两相四组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解决了长期以来井间示踪剂测试只能求出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平均地层参数的问题。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 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三维两相四组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解决了长期以来井间示踪剂测试只能求出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平均地层参数的问题。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油组分、水组分、分配性及非分配性示踪剂4个组分,建立4个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通过求解可得压力、饱和度及示踪剂浓度,最后将计算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实测的示踪剂产出曲线相拟合,可反求油层参数,得到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以大港油田官104断块76-30井组的示踪剂测试为例进行了分析,由示踪剂产出曲线拟合得到了该井组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用该方法所得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与油藏动态及地质上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图3参4(李淑霞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剂 剩余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 油藏描述
下载PDF
利用示踪剂资料讨论塔河缝洞性油藏井间连通方式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丽梅 郭平 +1 位作者 刘洁 刘丽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7,共6页
探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缝洞系统的井间连通方式。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储集层复杂的特点,通过示踪剂曲线特征分析油藏井间连通方式,从峰型、主峰高宽比、主峰拟面积和注水推进速度4个方面评价曲线特征与连通方式之间... 探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缝洞系统的井间连通方式。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储集层复杂的特点,通过示踪剂曲线特征分析油藏井间连通方式,从峰型、主峰高宽比、主峰拟面积和注水推进速度4个方面评价曲线特征与连通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主要有单一连通型和复合连通型2种连通方式,其中以单一连通型为主,占73.5%。典型井分析说明连通方式与单井所处的地质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示踪剂 井间连通方式
下载PDF
分层示踪剂测试技术在合采合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牛栓文 赵晓燕 俞萍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6-378,共3页
针对单一示踪剂测试技术存在的只能计算出水淹层的厚度、渗透率及孔道半径等地层参数,而不能对剩余油定量化研究做出精确计算,以及复杂断块油藏层系多的特点,采用微量物质水相示踪剂测试技术,考虑油水两相的油组份、水组份、分配性示踪... 针对单一示踪剂测试技术存在的只能计算出水淹层的厚度、渗透率及孔道半径等地层参数,而不能对剩余油定量化研究做出精确计算,以及复杂断块油藏层系多的特点,采用微量物质水相示踪剂测试技术,考虑油水两相的油组份、水组份、分配性示踪剂、非分配性示踪剂等4个组份,建立两相4组份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黑油模型中的隐压显饱法来求解分小层压力和剩余油饱和度;通过增加示踪剂的类型,实施分层注水测试和多向受效的监测,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法求解油藏各层压力和流线分布,最终定量描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在辛68-66井组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这种方法简单实用,解释精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示踪剂测试技术 测井解释 多油层油藏 分层测试 压力场 剩余油 应用
下载PDF
动静态测井测试资料在井组水驱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宁 吴迪 +3 位作者 陈彦竹 郑小敏 邹品国 臧明明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姬塬油田Q011-35井组为长庆低渗透油藏的典型井组,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水驱效果评价难度大,传统评价方法效果差。按照动态监测资料与静态资料结合的模式,从平面、纵向、单砂体3个角度论证和分析,综合评价井组水... 姬塬油田Q011-35井组为长庆低渗透油藏的典型井组,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水驱效果评价难度大,传统评价方法效果差。按照动态监测资料与静态资料结合的模式,从平面、纵向、单砂体3个角度论证和分析,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其评价结果较传统评价方法更加准确、合理。新的评价方法结果可信度更高,措施建议更具针对性,为今后评价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低渗透油藏 水驱效果评价 动静结合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 井间示踪剂 姬塬油田
下载PDF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在科尔沁油田包26-30井组的应用
14
作者 王潜 邸婷婷 +1 位作者 齐海鹰 于燮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76,共3页
利用分配型和非分配型同位素示踪剂 ,对科尔沁油田包 2 6 - 30注水开发井组进行了井间示踪生产动态监测 ,定性给出包 2 6 - 30井注入水推进方向、速度、井间连通性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解释 ,定量给出了注采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 利用分配型和非分配型同位素示踪剂 ,对科尔沁油田包 2 6 - 30注水开发井组进行了井间示踪生产动态监测 ,定性给出包 2 6 - 30井注入水推进方向、速度、井间连通性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解释 ,定量给出了注采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律的综合解释 ,提出了调整和治理注水开发井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井间示踪监测 剩余油饱和度 科尔沁油田 注水开发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同敬 姜汉桥 +4 位作者 李秀生 雷占祥 赵金玲 李梅香 解立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 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精度受网格方向性和步长大小控制等缺点,解决了解析方法无法考虑实际井网的非均质性和井间复杂的连通对应关系等问题。研制了半解析方法体系示踪剂测试解释软件,形成了一套实用可靠的示踪剂测试解释方法,在新疆上乌尔禾组油田矿场测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数学模型 井间测试 解释方法 计算机软件
下载PDF
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范威 王川 +2 位作者 金晓文 胡德勇 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51,共7页
钟家山隧道是吉莲高速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施工期间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事故,并在山顶处形成塌陷坑。为查明涌突水来源及途径,综合利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法、以荧光剂为示踪剂进行的地下水示踪实验等多种方法。水化学分析结... 钟家山隧道是吉莲高速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施工期间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事故,并在山顶处形成塌陷坑。为查明涌突水来源及途径,综合利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法、以荧光剂为示踪剂进行的地下水示踪实验等多种方法。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涌突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来自于泥盆系砂页岩构造裂隙水,其次为与构造破碎带沟通的风化裂隙水、地表溪沟水,而与周边梓门桥段岩溶水无关。示踪实验结果表明:F5断层是阻水的,其南部的地下水不构成涌突水水源;与隧道大角度相交的F2、F3断层是主要的涌突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家山隧道 涌突水 水文地质条件 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示踪实验
下载PDF
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开然 姜光辉 +3 位作者 郭芳 周文亮 陈国富 梁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459,共6页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湖塘、民井等为主,其中1号点初现时间为第22天,最大视流速为19.5 m/d,平均视流速4.9 m/d,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面状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比较均匀。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结构岩溶化程度很高,呈网络状,存在统一的地下水位,岩溶发育较均一,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裂隙甚至较大规模的管道和地下河系统,容易形成岩溶地下水优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地下水 岩溶含水层 示踪试验 桂林东区
下载PDF
不同布水方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效率 被引量:21
18
作者 宋新山 张涛 +2 位作者 严登华 陈燕 袁瑞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通过对4种布水方式(一般水平流式、波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脉冲示踪剂试验,获得了不同布水方式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并计算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表观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峰值停... 通过对4种布水方式(一般水平流式、波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脉冲示踪剂试验,获得了不同布水方式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并计算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表观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同时,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不同布水方式的相对水力效率.最后,由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模型和连续混合反应器模型分别估算上述停留时间和相对水力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布水方式和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水力效率为波流式>一般水平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示踪剂试验 水力停留时间分布 水力效率 布水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非均匀性和分形维数的黄土优先流特征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潘网生 许玉凤 +2 位作者 卢玉东 高礼安 姚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0-147,共8页
该文以陕西泾阳南塬边坡黄土为例开展示踪剂试验,通过改进的优先流入渗深度和入渗量非均匀性系数,研究黄土优先流的入渗量、入渗深度、含水率、孔隙率、分形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1)入渗量越大,优先流入渗深度的非均... 该文以陕西泾阳南塬边坡黄土为例开展示踪剂试验,通过改进的优先流入渗深度和入渗量非均匀性系数,研究黄土优先流的入渗量、入渗深度、含水率、孔隙率、分形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1)入渗量越大,优先流入渗深度的非均匀性越明显;2)初始含水率越高,优先流发育程度越低,而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越小;3)黄土孔隙率越大,优先流入渗深度的非均匀性越明显,且入渗深度值波动范围也相对较大;4)同一类型的黄土,其试验尺度大小对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没有明显影响;5)在0.5倍黄土优先流最大入渗深度范围内,分形特征值越大,优先流非均匀程度越强,优先流越发育;6)在没有明显优先流渗流通道情况下,90 mm地表灌溉水量,其最大入渗深度不超过120 cm。考虑正常蒸发和没有裂缝的前提下,地表灌溉水并不容易直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此推断,优先流在地表水向地下水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优先流对黄土滑坡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可为深入揭示黄土优先流渗流特征与黄土优先流滑坡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土壤 分形维数 黄土 优先流 示踪试验 渗流特性
下载PDF
南方岩溶含水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初探 被引量:15
20
作者 罗明明 尹德超 +4 位作者 张亮 陈植华 周宏 韩兆丰 史婷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50,共8页
岩溶含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的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而难以刻画。文章选取鄂西岩溶槽谷区典型的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面调查、裂隙测量、洞穴探测、多源高精度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传统手段,结合新技术、新方... 岩溶含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的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而难以刻画。文章选取鄂西岩溶槽谷区典型的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面调查、裂隙测量、洞穴探测、多源高精度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传统手段,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来综合查明岩溶含水系统的结构,探讨岩溶含水系统的边界结构、岩溶发育主控方向、介质空间结构的识别方法,最终刻画出岩溶含水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文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岩溶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思路与方法应用提供参考,为提高全国新一轮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与质量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系统 识别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 示踪试验 动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